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鉴▪P4

  ..续本文上一页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又说,“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直看得上天下地,我处其间,须是做得人,才不枉了!莫说将第一等让与人,自己却做第二等,才这般说,便是自弃!所以孟子道,“自弃者,不足以有为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到底重担子要硬脊梁汉方才挑得起,须从志上立个“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工夫来!当这人欲横流的时节,不是个刚毅的人,也断乎立不住脚,记取孔子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甲、父子同德流芳千古

  范仲淹,少年丧父,又家贪,日食虀粥一角。勤苦读书时,即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尝问相士,“能作宰相否?”再问,“能作名医否?”相士怪他前后两问相差得太远。他说,“因为只有宰相和名医,才可以救人。”相士叹道,“君仁心如此,真是宰相!”从政后,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因此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蔚为一时的风气。常想赡养族人,后为宰相,即捐置良田千亩,称为义田。次子纯仁,亦一代名相,尝受父命,解麦到苏州,麦脱售后。路见石曼卿。石说,“三丧未葬。”就将麦金给了他。又说,“二女未嫁。再将麦舟给了他。纯仁回见父亲,说起曼卿事,“以麦金给他,还是不够。”公说,“何不连舟也给他?”答曰,“与之矣。”公曰,“善!”范氏父子一心同德,真是千古的佳话了!

  乙、主宾丧志遗臭万年

  蔡京,亦宋朝宰相,食用奢侈,无心为国。将人乳饲猪,芝麻饲鹅鸭,绿豆饲牛羊,自己用珍珠八宝汤治馔,其他可想。幕客翟谦,也一样的学他享受。宴会中有客言鸭舌汤美而补,谦稍示意,五百客汤就到;只因偶尔一言,便伤三千余命。后蔡京遭贬窜。谦亦被藉没家产,行乞饿死。

  十三、修善

  我们身所做的事,口所说的话,心所想的念,都叫做业;由业而生的力,叫做业力。世间种种的受用,都是业力感召的。业力的连锁作用,就是因果;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件不是受因果律之支配的。周安士说,“善者福之基,福者善之应。”如想得身心安乐的福报,应先修集三业清净的善因。世间一切的罪恶,无非由十恶作成;对治十恶的,便是十善。修善的人,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身业清净了。能够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即口业清净了。能够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即意业清净了。一人的自业所感,造成一人所遭的祸福苦乐;众人的共业所积,造成一时一地的治乱衰荣。我们所遇到的患乱,当然是我们自己的业力造成的,断非偶然遭遇,不应怨天尤人,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恶业,才有个转圜的办法。

  甲、挽天心净意修持有道

  俞良臣,名都,江西人。家贫教读,奉行诸善。考试七科,都没有中。四子三女,先后去世。只留一子一女,那儿子又于八岁时失踪了。妻因悲哭,双目全盲。除夕,忽有一张姓者来访,指出他的毛病,全在信根不深,所以生平的善行,都是敷衍浮沉,没有一件著实的。力劝他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不务名,不图报,不论大小难易,务要实实落落,耐心行去,切不可自欺,便会有不测的效验。说完,走到灶下不见了,原来是位司命之神,因他虔敬,故来指示。元旦,良臣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别号净意道人。更在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从此一言一动,都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诳。一切善行,不论大小闲忙,欢喜行持。三年过去,至万历二年,经同乡推荐,入京就张江陵宰辅馆。明年即登科,中进士。一日,在杨内监嗣儿中,发见失子。夫人因子舐眼,双目重明。净意还乡,益力行善事。儿结婚后,连生七子,皆嗣书香。自己享寿到八十八岁。

  乙、陷人命识之抱恨无穷

  孙识之,虹县人。友人周义夫,富而不俭,性兼横暴。识之相劝,反被奚落,心里怀恨说,我且看他失败。后来识之登第,任本路司漕,按部到虹县。适逢有人控告义夫在市打人,送司审勘。不料告者偶然身死,识之即坐义夫以谋杀罪,论死。数年后,识之移漕河北,盗寇作反,地方上秩序大乱起来,全家即死于乱事。在义夫恃财横暴,固应遭败,但识之竟因私怨,破他的家,而自己的家亦终于残破了。

  十四、修福

  善因福果,恶因祸果,因果的理论虽然简单,事象却颇繁复。有因一念做成了极大善业,便消去了许多小恶的;有因一念做成了极大恶业,便掩尽了许多小善的。那为善而恶终的,因今生善业尚未成熟,前生恶果已先熟了。为恶而善终的,因今生恶业尚未成熟,前生善果已先熟了。只为身口意三业时刻造作不停的因,就有那善恶相间发生的果。果报有三种:一是“现报”,即今生作善作恶,今生便受福受祸的,二是“生报”,即今生作善作恶,等到来生才受福受祸的,三是“后报”,即今生作善作恶,等到多生以后,或无量劫后,才受福受祸的。三者间错,正如天地之大,使人难捉摸处。世人只看眼前,便不免积疑生惰,积惰更生疑,为善之念就不坚了。须知善人得福,如大贾居货,必日日见钱?只通盘打算,决定有十分便宜。所以在失意时,应生惭愧心,生忏悔心;在得意时,应生精进心,生慈悲心。

  甲、遇云谷了凡毕竟不凡

  袁了凡,名黄,明朝人。曾遇孔某,依皇极经世法,为他起数。预言他县试得第十四名,郡试第七十一名,学试第九名,某年补廪,某年当贡,某年受职,任期二年半,寿到五十三岁,无子。后来从县考一直到出贡,孔某所说的都应验了。这时了凡以为万事都由前定,还希求什么,凡事一任宿命而已。后遇云谷禅师,云公将立命的道理警策他。于是他努力行善,陆续举行三千善行,作为功名子寿的代价。从此孔某的预言就不灵了:预言说他只能出贡的、竟登第了,无子的、竟弄璋了,寿只五十三岁的、竟活到七十四岁。从他遇孔某一事看,便知业力拘束的实征;从他遇云谷一事看,更见业力转变的方法。可知天定虽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的。

  乙、同遭际心变运程亦变

  豫章地方有双生子,相貌既同,聪明文才如一。及应考,同时补博士弟子。娶后一年,同日生子。再应考,又同补饩。至三十一岁,偕赴省试时,邻居有美孀,私挑兄。被兄正色拒绝,并诫弟说,“你我貌同,恐再挑你,切莫作损德事!”弟竟私与妇通,并许考中后即娶她为妻。妇亦不知有兄弟二人。到发榜时,兄得中。弟竟落第,又骗妇道,“我今虽中,待发甲后迎娶,更有光彩。”并称短缺资斧,妇将积蓄尽给了他。明春,兄发甲,弟依然落第。妇日夕盼望,消息全无,抑郁成病而死。次年,弟的爱子忽夭折,因痛哭而盲,不久亦死。兄却多子多孙,享受福禄。可见他们虽是双生同命,但后来心地彼此有异,祸福也就从此两样了。

  十五、利人

  阿谁愿意吃亏?个个想占便宜!但我们想占便宜,须从利人处下手,因为利人亦即自利;莫向损人处进行,因为损人亦即损己。须知宇宙间万物流行不息,溯上去是无始的,推下去是无终的,无一时不前后相续,亦无一刻不大小相通。举一人来说,由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关系,便有风俗的沿习、血统的遗传、教育的培养,处处和全人类呼吸相应。举一般来说,人民生命的保障,要有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组织,各组织又各有他应具的条件,食必需于农,住必需于工,而农工等又必互相为助,才能够生活。所以想一人安乐,必先要一国安乐;想一国安乐,必先要全世界安乐。现在是全世界都不安乐,因此没有一个人得到安乐。其实从空间讲,人类的关系是交遍互融的,则自他的界限应除;从时间讲,相续不断而不限于一生,则死生的苦恼应息。无奈世人的知见,横则限于有限的空间,纵则限于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看得很小很小,错认了狭小的假相为我,把生命洪流上的一点假相认为自己,于是逐境生心,循情造业,自私自利,尽找苦吃了。

  甲、发积粮将工代赈

  邵灵甫,宜兴人,积壳数千石。遇著荒年,有人劝他出粜,灵甫说,“是图利也。”有人劝他赈粥,又说,“是好名也。”他将所藏的谷尽数发出,做了两件大有利于人的事。第一件,雇工筑路,自县至湖,计程四十里,这对于地方上的交通,是关系极大的。第二件,又开浚横塘水道,计程八十余里,这对于各市镇间的水上运输,又发生了很大的效用。当他的计划一提出,邑人争来应募,所有饥民皆赖全活。灵甫只靠他个人的力量,利用积谷,开后来以工代赈的风气,实在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仁心仁术了。他活到九十几岁,后代也十分发达,终于占了不少的便宜。

  乙、抛残草招祸自戕

  宋时有经略府承差张某,奉上峰命,出外办公。在驿舍止宿的时候,怪驿卒服侍不恭,心中怀恨。临去,将饲马的残草抛弃井中,以为自己此后不会再来的了。不久,再奉差过此,时当大暑,非常口渴,看见有井,赶去汲饮。往日丢在井中的残草,尚留在那里,他忘却过去所种的恶因,饮时不及细看,草屑混在水中,哽喉气塞而死。孟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张某存心害人,结果害了自己,这叫做出尔反尔。所以古人教人常要立在吃亏的地位,最初似乎吃亏,结果仍会得到大便宜的。

  十六、利物

  世间有生命的东西,人类之外,有在天空飞的,水中潜的,陆上走的,种类不可尽数,统名之曰动物。人和动物虽分灵蠢,但贪生怕死则同,爱恋亲族则同,当杀戮而知苦痛则同。所不同的,人有智,物却无智,人能言、物不能言而已。人力强,物力弱,人们要随时保护,随地爱护,使它们各得其所,才合天理。人类虽被称为万物之灵,但绝无吃万物之理。人类和动物,同禀生生之气,同处天地之间,正如人有嫡子长子,又有幼子庶子,虽有长幼嫡庶之分,总是一般的骨肉,一样地亲切。试想个人因一毛之拔可使全体震惊,一艾之灸可使全…

《人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