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感应记▪P14

  ..续本文上一页西方极乐世界。

  第二年,净圣居士带著妻子到杭州,皈依了摩公法师。民国十八年秋天,创办了“临终助念会”。

  民国二十一年夏天,和他哥哥净道,怜悯当时许多饥饿无食的贫民,就办了“施粥厂”,广施粥食,这样一共七十五天之久。

  凡于利益他人的事,净圣居士没有说不立刻就去做的,尽他力之所及,他觉得助人是快乐之本。

  但是第二年七月身体欠恙,虽然医治也不见效用。一直躺卧病床上,没法子起来。自己明白病是死因,从此更加精进的念佛。

  十八日那天,悟西法师前去慰问:

  “病好一点了吗?”

  净圣居士心中很高兴,只是淡淡地说:

  “谢谢法师,还是老样子!”

  悟西法师勉励他说:

  “你要万缘放下,这个时候别的什么都不去想,只是一心念佛,知道吗?要是你寿命未尽,就应做消灾延寿的功德。万一寿命当尽,仰仗西方教主阿弥陀佛的慈力接引,也及早拯拔你出人间生死的牢狱,你不但不应有丝毫的忧虑,并且应发欢喜心才是!”

  第二天清晨,净圣居士请法师代请会友们来助念。另一方面劝告兄嫂不要悲伤哭泣,应多好好念佛相送。

  中午时分,会友齐集,几十个人同声念佛。净圣居士都合十一一致谢。一直到了下午二时左右,他也高声念佛,然后带著笑容去世。

  经过五小时才装入棺木,而顶门还是有温暖的气息。(佛觉半月刊)

  周紫珊居士

  周紫珊居士,民国时代江西吉安人,他名毓英,法名智藏。是当地钜商周扶九先生的长孙。

  从小失去慈父,由祖母一手把他带大,非常的聪明而又好学,没有富家子弟的骄奢习气。

  后来从政做了官,还是为人忠厚老实做事,慈爱为怀,就算是他的亲友同学乃至于在下的佣人,其中或者有违背他意向、或者做错了事情的,他却从不曾说出遇忿怒、不高兴的样子,甚至从不会讲过一句粗鲁生气的话。

  无论对什么人都是和颜悦色、客客气气,很能逆来顺受。后来退休了隐居,修养就更好了。偶然阅读到有关佛学的经书,才明白佛法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根本,唯佛法能福利社会,普度众生。基于这样的认识,就皈依在观宗寺谛闲法师的座下,从此吃长素、一心念佛,并且戒杀护生,待人更加的宽厚,自奉甚为淡泊。

  设有亲友前来借钱,不起讨厌心,一次两次三次都借给他们。凡是一切慈善事业,都乐于参加,救济饥寒,解人困苦,慷慨布施,都是平常事。所作的一切善事,用大菩提心作回向,同作往生西方的增上胜缘。

  他再看到人心险恶,时事一天天变化,讨厌娑婆浊世,欣喜西方净土的意念愈益加深,因而念佛行善也就格外的著力了。

  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日辰时,身体稍感不适,但觉腰酸背痛,就叫人轻轻的为他按摩一下。一面朝西方静坐,专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声音清脆而响亮。

  忽然间静静的长逝,告别人间。那个为他轻轻按摩的人,感到对方怎么那么久一点声息都没有,再探他的鼻息已经停止呼吸,才知道紫珊居士已经舍报生西了。那时候异香充满室内,五天内都芬芳扑鼻。去世那年五十岁。

  (印光法师文钞)

  余庭栋居士

  余庭栋居士,清朝时苏州地方人。他字号叫友兰。是一名虔诚的三宝弟子,平日修净土法门十分用功。

  道光二十年冬天,他生病了,自己预知命不久长。就请他的皈依师父亮宽和尚,还有平时一起修习的善知识同道好友几个人来家。

  他对众人说:

  “我生死将判,今后何去何从,只愿您们能助成我殊胜的因缘吧!”

  于是大家举身唱念佛号。经过了一回儿,庭栋说:

  “这时候我目前所见到的地,全都是七宝合成,脚踏下去说不出柔软舒服呢!再说我耳朵听到的声音,微妙难以形容。更高兴我见到金色八字,很清楚呢!”

  其中友人纠正他说:

  “怎么说是看到八字?恐怕弄错了吧,我们平日所念不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而已吗?”

  然而,庭栋眼中仿佛真是看得清清楚楚,他用手指著说:

  “那上面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岂不是八字么?”。

  又过了好久,合十对亮宽和尚说:

  “上人!弟子现在要去了!”

  说完就逝世了。

  (往生近听录)

  罗允枚居士

  罗允枚居士,清朝太仓人。他的父亲梦见有一僧人要求寄居,就此生下了他。

  当他才四、五岁的稚龄时,就能够记忆前生的事情。有一天绕著柱梁走,一时头晕跌倒地上,自此失去了追忆前世的能力。等到长大后,由于多病的缘故,只好放弃科举考试的企图。后来参访了檗岩老人,就有了学佛向上心,未久趣心于净土法门。

  康熙四十年秋天,病得很重,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对他说:

  “胜莲居士啊!你只剩一年的寿命了。”

  声音过后不料病立即好了,因而自己称为“胜莲居士”。

  当时地方人士很少知道要修净土道业的。允枚却首先倡办了二、四所念佛社,莲风因此大为振兴。

  五十二年秋天,他的病情再度发作,别人都替他担心,可是他一点都不介意。一天晚上,梦见一位神人说:

  “你劝导他人修学净土,功德实在很大。因此让你的寿命得以延长。”

  果然,病又康复了。

  允枚生性慈善,但凡放生、赈济贫寒,照顾孤儿孩童等等善事,他都乐于去成全。做了许许多多的普行功德。一直到了七十一岁那年的六月二日,向亲友们一一告别说:

  “我将于初六日当别世了!”

  到了初六那天,沐浴好了,端坐说示一短偈:

  “七十一年,拖著皮囊;今日撇下,何等自在!”

  说完了偈,安然去世。家人痛哭哀唤个不停。他忽然张开眼睛说:

  “死不成了,都是你们害我,连累我要慢七天西归。”

  十四日一早起床说:

  “今天我一定要走了!你们快帮我礼请乾行长老,以及某某道友们来,助我念佛要紧|”

  所邀请的人都来齐,唱念佛名,到了辰时,忽然高声说:“大士来迎接我了!”

  很潇洒的向西方合十,称念佛号,获得自在解脱。(周安士文稿)

  顾源居士

  顾源居士,字清甫,别号是宝幢居士。是应天地方人,在明朝嘉靖年间出生,从少有豪情,诗文甚佳,善于写画作诗,真是文采飘逸,翩翩才子。

  可是他到了四十岁时,竟然弃尽所好,而且把一向嗜好饮酒食肉的习惯也断除了。只是建了一座小楼,一个人独自孤住在上面,一心一意修习禅观。不和家人女子会面。每天早上五更时分,敲起了木鱼,高声唱念“阿弥陀佛”圣号。

  在他家楼旁有一杀猪的人,每听闻木鱼声,就起床杀猪了。有一天起得晚了,就责备妻子,为什么不催唤他起床?妻子对他说:

  “你难道没有听到那位道人每天敲木鱼念佛吗?人家那么善心修行,你经营杀业自己不知道罪过,反而来责备我,有道理吗?”

  杀猪人一时怔住了,反省自已罪业深重,就此把屠刀折断改业,不再作残忍的屠猪商了。一时也有不少其他杀猪人也都因而受到影响改业从善的。

  顾源和栖霞山云谷禅师素有交往,就结集了一个“西方社”。与众同修。愍山清公有一天到栖霞寺,看到一位修道的长者,清闲得像是孤然卓立的云鹤,不像是世间的人似的,再进到殿门礼拜舍利塔许久,塔顶忽然现出五色光,十分光耀。清公觉得奇怪对云谷禅师谈到,禅师告诉他说:这就是塔里有宝幢居士,正入禅定作西方观呢?

  不多久,顾源示现微疾,请寺中僧人和他本人一同念佛号。然后里面人报说:

  “满屋都能闻到莲华的香味。”

  大众不由得不惊喜。可是示疾的顾源仍和平常时一样的镇定,慢慢地对僧人们说:

  “我坐在莲华中已经半个多月了。但见弥陀法身遍满在虚空世界。整个世界都是金色的。佛看著我微笑还抚摸我,并且用袈裟盖我的身体,我决定要往生西方去了。”

  这时随时在旁的他的几个儿子悲泣说:

  “慈父要走了,那孩儿们怎么办?”

  顾源笑著说:

  “你们说我是生呢?还是死呢?为什么不看看那日光,太阳每天在东边升起,西方没落,太阳难道真的沉落不再升起了吗?”

  说完以后起座沐浴更衣,再端坐安祥逝世。室内莲华的清郁芬芳经过三天之后才消失。

  (记自愍山梦游集)

  四、往生女居士

  吕慧光女居士

  吕慧光女居士,民国时代河南光山地方吕宣桥的三女。她生来十分聪慧,不但书念得好,还有很好的文笔,能写出诗文,为人所赏识。

  不过是十八青春的年华,就嫁给营商业的易姓男子为妻子。然而她丈夫不久就别世,早年就独守闺房,过著冷冷清清守寡的日子。但是为夫守节,却是她的心愿。

  她曾经做过中学老师,以及师范学校的监学(相当于现在训导主任)的职务。做了八年的教育工作,再回到自已的家园,一心一意事姑教子,并且开始吃素、念佛。接著又到山西地方去探望心爱的孙女。然而由于河南省一带共军作乱,烽火连年,很不安定,还没有来得及回家,婆婆就病死了。这使得贞节的她、孝顺的她大为悲伤,由于悲伤过度竟然得了便血症。

  于是她回到汴梁的地方,在四妹昌安家住了下来。昌安妹妹是位诚笃的佛学社会员。她自然受到妹妹的影响。民国二十年五月一日,妹妹介绍的缘故,她受了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三宝信徒,随同妹妹移迁到郑州去居住。这以后就更殷勤的礼佛念佛了。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她病得更重,就赶快通知家人到郑州来。在四月一日早上,忽然对家人欢喜地说:

  “我昨晚梦见了观音菩萨,谅是要往生西方去了!”

  就此不停的念佛。妹妹等人也环绕著念佛。到那天中午气绝安息了,在申时头顶依然是温温的。(佛学半月刊第五十五期)

  刘培范女居士

  刘培范女居士,是民国时代山东省沂水县地方人。是当地刘惠民居士的女儿。她性情生来温柔。然而不幸的自幼年时患上了一种“瘰历”病。不久病情加重,什么医药都医治不好。可想而知,她的心情是十分颓丧的。

  “唉!这个讨厌的病,难道就好不了吗?”

  “不会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念佛感应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