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七▪P7

  ..续本文上一页精进,即得三昧及陀罗尼。为人悉也。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复不为女人惑乱,对治悉也。刹尘菩萨具普贤道,第一义悉也。以此四悉檀因缘,故来劝发。上来判流通文为三:神力嘱累二品,正明付嘱流通。药王下五品,(药王、妙音、观音、陀罗尼、妙庄严)举菩萨化道力大以劝流通。今此一品,举普贤誓愿力大以劝流通也。文分为四。初发来,二劝发,三述发,四发益。

  丙初发来三。初上供,二下化,三修敬。丁今初

  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

  自在是理一。神通是行一。威德是人一。名闻是教一。又,自在是常。神通是乐。威德是我。名闻是净。(分而)言说如此,即一而四德无不备也。威德故震动。名闻故雨华。神通故作乐。自在故,随(震)动、随雨(华)随作(乐)。譬如大龙飞行,云雨流起。此是心力,法力,众生力,应化力,不思议力所致。以此四德妙力,远来劝发四一。所经历处,(地动雨华作乐)自行上供,其事如此。问,华严明普贤菩萨依真(如法性)而住,非住国土。今何故云,从东方来。答,彼经显示(菩萨)所证自体。此经且据应迹所从(来)。夫真如法性,初住已能分证,何况普贤应迹所从。多宝亦云东方(来),又何况普贤。若知真性之外无国土,则知国土之外,亦非别有国土可住矣。

  丁二下化

  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

  随他所宜,现八部像。主伴并具四德,举二摄二。(举威德摄名闻,举神通摄自在。)故云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当知所随(大菩萨及八部)皆法身也。又,与大菩萨,是示现实功德。与诸八部,是示现权功德。权实并具四德,并有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二意。

  丁三修敬

  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

  初发来竟

  丙二劝发二。初请问劝发,二誓愿劝发。丁初中二。初问,二答。戊今初

  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共来听受。惟愿世尊当为说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

  当为说之,更请正说、流通之要旨也。云何能得是经,谓得正说流通之妙解也。请正说,是劝发自行。请流通,是劝发化他。欲令妙法光流无极(无有穷极),乃恋法(敬法)无已之极思也。

  戊二答

  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普贤菩萨既双请正说、流通。今佛亦以四法而双答之。先答正说者,开权显实也。佛于众生,虽复大慈平等普度。而诸众生迷背法性。如覆盆之下,自隔日光。若能远恶,(世界)从善(为人)返迷(对治)归悟(第一义)开众生知见,显佛知见者,则称可圣心,是为诸佛护念。(法身)若佛知见开,则般若照明,是为植众德本。亦即不(散)乱不味(著),不取不舍,是为入正定聚。(般若)亦即上合慈力,下同悲仰,是为发救众生之心。(解脱)当知四法,只是开权显实,证圆三德也。又,诸佛护念,是开佛知见。植众德本,是示佛知见。入正定聚,是入佛知见。发救生心,是悟佛知见。迹门之要,此四收矣。又,迹则有本,从本三德,故有迹中三德。从本开示悟入,故有迹中开示悟入。今开迹显本,本迹无二无别。故以四法答其请正说也。次答流通者,流通之要,唯三唯四。(三即室衣座,四即身口意誓愿安乐行。)今诸佛护念入正定聚,即著如来衣。植众德本,即坐如来座。发救生心,即入如来室。又,诸佛护念,即身安乐行。植众德本,即口安乐行。入正定聚,即意安乐行。发救生心,即誓愿安乐行。故以四法答其请流通也。一答酬其两请(正说、流通)举四(即诸佛护念等)冠罩(覆盖)一经。远来劝发,其义如此。能行四法,必解经体。故云必得是经。此结成正说之请也。能运此解,传与他人,他人得此信解,成初依人。若得真解,成第二第三第四依人。此结成流通之请也。初请问劝发竟

  丁二誓愿劝发二。初誓愿护人,二誓愿护法。戊初中六。初攘其外难,二教以内法,三覆以神力,四示胜因,五示近果,六总结劝。己今初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

  韦陀罗,主厌祷鬼也。此番善妙。

  己二教以内法又三。初行立读诵,二若坐思惟,三三七精进。庚今初

  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

  庚二若坐思惟

  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旋者,旋假入空也。百千万亿者,旋空入假也。法音、方便者,二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也。

  庚三三七精进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复与其陀罗尼咒。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者。亦不为女人之所惑乱。我身亦自常护是人。惟愿世尊,听我说此陀罗尼咒。”

  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阿檀地 (一) 檀陀婆地 (二) 檀陀婆帝 (三) 檀陀鸠舍隶 (四) 檀陀修陀隶 (五) 修陀隶 (六) 修陀罗婆底(七)佛驮波羶祢 (八) 萨婆陀罗尼阿婆多尼(九) 萨婆婆沙阿婆多尼 (十) 修阿婆多尼 (十一) 僧伽婆履叉尼 (十二) 僧伽涅伽陀尼 (十三) 阿僧祇 (十四) 僧伽波伽地(十五) 帝隶阿惰僧伽兜略阿罗帝婆罗帝 (十六) 萨婆僧伽地三摩地伽兰地(十七) 萨婆达磨修波利刹帝 (十八) 萨婆萨埵楼驮憍舍略阿【少/兔】伽地(十九) 辛阿毗吉利地帝(二十)

  二教以内法竟

  己三覆以神力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己四示胜因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行普贤行,同未来佛得脱也。深种善根,于过去佛(所)得种也。手摩其头,为现在佛所(善根成)熟也。

  己五示近果

  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著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但能书写,近生忉利。具五法师,能生兜率。得为补处眷属也。问,何不生安乐土耶!答,若发净愿,则随其观行浅深,生四种安乐土。不发净愿,则随其(圆)五品功成,生兜率也。

  己六总结劝

  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

  初发愿护人竟

  戊二誓愿护法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二劝发竟

  丙三述发二。初先述护法,二述护人。丁今初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闻法华经,受持法华,皆是普贤神力。闻普贤名,受持普贤名字,皆是如来神力。即兼述护人中第三覆以神力也。

  丁二述护人五。初述第二教以内法,二述第四示胜因,三述第五示近果,四述第一攘外难,五述总结劝。戊今初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见释迦佛,不但见六牙白象普贤身也。从佛口闻,不但普贤共读诵也。佛赞善哉,手摩(其头)衣覆(其体),不但普贤咒护也。赞善是(法)空座行成。手摩是慈(悲)室行成。衣覆是忍(辱)衣行成。

  戊二述第四示胜因

  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戊三述第五示近果

  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当诣道场,必成远果,何止忉利兜率之近果耶。虽不贪著四事,亦于现世得其福报,何止命终方生天耶。

  戊四述第一攘外难

  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疏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

  佛广示毁者之罪,令知过必改,不相恼乱。非但持经者难灭,亦乃欲毁者福生。无毁无难,彼此安乐。旷济无偏,慈之至也。

  戊五述总结劝

  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

  三述发竟

  丙四发益二。初闻品益,二闻经益。丁今初

  说是普贤劝发品时,恒河沙等无量无边菩萨,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菩萨,具普贤道。

  百千万亿旋陀罗尼,只是法界差别智耳。具普贤道,是满足十地。(十地后心)邻极至圣也。

  丁二闻经益

  佛说是经时,普贤等诸菩萨,舍利弗等诸声闻。及诸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去。

  三事欢喜,如前说。此中云何犹称声闻,乃经家存其本位耳。又,经家称其为大乘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也。

  普贤劝发品竟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第七卷 终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