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闻品悟道。丁今初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
丁二双标所化能化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王是所化,夫人二子是能化也。别显二子功德,大神力是如来衣。大福德是如来室。大智慧是如来座。六度加方便为七。或于权慧开出方便、愿、力、智,则为十度。今但云方便,即摄馀三(度)。慈悲喜舍,是四无量心。三十七品,有经名为正道,以其是慧行故。此中指为助道,以七科竖入故(依次修进入)意指十度以为正道。然圆教十度四等(四无量心)三十七品,并是称性无作妙道。非正非助。一往随义(立)名正助耳。禅中具有三昧,道品中亦节节有三昧。今更标七三昧名,皆是随用立名,其理不异也。圆离三垢,名净三昧。实智如日,权智如星。权实不二,名日星宿三昧。性净发光,名净光三昧。普现色身,名净色三昧。性净光明,照了诸法,名净照明三昧。示现庄严,长时不灭,名长庄严三昧。十力威德,含摄诸法,名大威德藏三昧。
丁三明能化方便三。初时至,二论议,三现化。戊今初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
彼佛出世,常宣正法。观于王及众生机熟时至,乃说是法。说是法华,即王得度时至故也。
戊二论议
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
子白母时至,(共往佛所,听受法华)母让令化父。子怨生邪见家。母责令忧念父。此约化仪,机缘既熟,应须发起故也。若据其本,则子母元知(彼此本地)。若附世情,则母慈先白。若约利他,则慈复居先。
戊三现化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三明能化方便竟
丁四明所化得益十。初信子伏师,二白母求出家,三重催见佛,四叙叹功德,五俱诣佛所,六佛授王记,七出家修行,八称叹二子,九佛述行高,十赞佛自誓。戊今初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王昔信受外道。所睹邪变,不过或一或二,狭而且陋。故今见子所作(神变),信伏其师而求见也。
戊二白母求出家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 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钵华,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 愿听我出家。
母即告言:“听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难值故。”
父王已信,宫中八万四千(之机)又熟。故白母称庆,(父已信解)愿求出家。而母亦听之也。
戊三重催见佛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愿时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亲近供养。所以者何,佛难得值,如优昙钵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当听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诸佛难值,时亦难遇。
一眼黾者,约事只是譬难值耳。若约表法,凡黾鱼之眼,两向看之。既云一眼,则所见非正。在生死海而又邪见,何能值于佛法浮木实谛之孔。
戊四叙叹功德
彼时妙庄严王后宫八万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欲令一切众生离诸恶趣故。其王夫人,得诸佛集三昧,能知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乐佛法。
法华三昧者,摄一切法,归一实相。离诸恶趣三昧者,九界三惑以为能趣,二种生死以为所趣。圆道正定,乃能离之。即二十五王三昧,圆破二十五有也。佛集三昧者,三德秘密之藏,佛集其中,唯佛行处也。
戊五俱诣佛所。闻法供养见瑞欢喜
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俱。净德夫人,与后宫婇女眷属俱。其王二子,与四万二千人俱。一时共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尔时彼佛,为王说法,示教利喜。王大欢悦。尔时妙庄严王及其夫人,解颈真珠璎珞,价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虚空中化成四柱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尔时妙庄严王作是念:“佛身稀有,端严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成就第一微妙之色,犹龙女所赞“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也。已悟色之实相,故佛旋与授记。
戊六佛授王记
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四众言:“汝等见是妙庄严王,于我前合掌立否?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习助佛道法。当得作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罗树王佛,有无量菩萨众,及无量声闻。其国平正,功德如是。”
戊七出家修行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万四千岁,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过是已后,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
戊八称叹二子
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戊九佛述高行
“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否?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亲近恭敬,于诸佛所,受持法华经。愍念邪见众生,令住正见。
善知识有三。一外护,二同行,三教授也。又有三。一诸佛菩萨,二道品六度,三实际实相。六种知识,皆能作于佛事。教授及佛菩萨二种,则能示教利喜。教授同行及诸菩萨三种,则能化导令得见佛。实相实际,则能令入菩提。此六(善知识)并有全力,并不可缺。故云是大因缘。
戊十赞佛自誓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稀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诫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嗔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深达实相。故外钦佛德,内革己(邪)心。如悟冰水同一湿性,以汤消冰,永不凝结也。四明所化得益竟
丁五结会古今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时放)光照(于东方所召之)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光明庄严国土)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
丁六闻品悟道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于诸法中得法眼净,即遍照三千相性假实诸法,通达无滞无染著也。或是分证。或是相似后心。二约化他劝流通竟
乙三约自行劝流通。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梵音邲输颰陀,大论观经皆译遍吉。此经译为普贤。普即遍义。贤即吉义。等觉菩萨居众伏之顶,(伏道者。伏即潜伏之义。谓普贤能伏初起微细无明,居等觉位,在众菩萨之首,故云伏道之顶。)伏道周遍,故名为普。断道将尽,(断道者,谓断初起微细无明)所较(差也)无几,(谓唯生相无明耳)位邻极圣。(邻者,近也,极圣者,佛也。)故名为贤。如十四夜月,邻似十五夜月也。大佛顶经云,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今言劝发者,恋法之辞。遥在彼国,具闻此经,始末既周。欲令自行化他,永永无已。故自东而来,更请正说,劝发自行。更请流通,劝发化他。复以誓愿而总劝发。文具四悉檀意。我为供养法华经故,自现其身。若见我身,甚大欢喜,世界悉也。以见我故,转复…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