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七▪P6

  ..續本文上一頁聞品悟道。丁今初

  爾時佛告諸大衆:“乃往古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國名光明莊嚴。劫名喜見。

  丁二雙標所化能化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莊嚴。其王夫人,名曰淨德。有二子,一名淨藏,二名淨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所謂檀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慈悲喜舍,乃至叁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達。又得菩薩淨叁昧,日星宿叁昧,淨光叁昧,淨色叁昧,淨照明叁昧,長莊嚴叁昧,大威德藏叁昧,于此叁昧,亦悉通達。

  王是所化,夫人二子是能化也。別顯二子功德,大神力是如來衣。大福德是如來室。大智慧是如來座。六度加方便爲七。或于權慧開出方便、願、力、智,則爲十度。今但雲方便,即攝馀叁(度)。慈悲喜舍,是四無量心。叁十七品,有經名爲正道,以其是慧行故。此中指爲助道,以七科豎入故(依次修進入)意指十度以爲正道。然圓教十度四等(四無量心)叁十七品,並是稱性無作妙道。非正非助。一往隨義(立)名正助耳。禅中具有叁昧,道品中亦節節有叁昧。今更標七叁昧名,皆是隨用立名,其理不異也。圓離叁垢,名淨叁昧。實智如日,權智如星。權實不二,名日星宿叁昧。性淨發光,名淨光叁昧。普現色身,名淨色叁昧。性淨光明,照了諸法,名淨照明叁昧。示現莊嚴,長時不滅,名長莊嚴叁昧。十力威德,含攝諸法,名大威德藏叁昧。

  丁叁明能化方便叁。初時至,二論議,叁現化。戊今初

  爾時彼佛欲引導妙莊嚴王,及愍念衆生故,說是法華經。

  彼佛出世,常宣正法。觀于王及衆生機熟時至,乃說是法。說是法華,即王得度時至故也。

  戊二論議

  時淨藏淨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願母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我等亦當侍從,親近供養禮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衆中說法華經,宜應聽受。”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汝等應往白父,與共俱去。”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見家。”母告子言:“汝等當憂念汝父,爲現神變。若得見者,心必清淨。或聽我等,往至佛所。

  子白母時至,(共往佛所,聽受法華)母讓令化父。子怨生邪見家。母責令憂念父。此約化儀,機緣既熟,應須發起故也。若據其本,則子母元知(彼此本地)。若附世情,則母慈先白。若約利他,則慈複居先。

  戊叁現化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湧在虛空,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于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複現小,小複現大。于空中滅,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令其父王心淨信解。

  叁明能化方便竟

  丁四明所化得益十。初信子伏師,二白母求出家,叁重催見佛,四敘歎功德,五俱詣佛所,六佛授王記,七出家修行,八稱歎二子,九佛述行高,十贊佛自誓。戊今初

  時父見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師爲是誰,誰之弟子?”二子白言:“大王,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今在七寶菩提樹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間天人衆中廣說法華經。是我等師,我是弟子。”父語子言:“我今亦欲見汝等師,可共俱往。

  王昔信受外道。所睹邪變,不過或一或二,狹而且陋。故今見子所作(神變),信伏其師而求見也。

  戊二白母求出家

  于是二子從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我等爲父已作佛事,願母見聽,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願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門。 諸佛甚難值, 我等隨佛學。

  如優昙缽華,值佛複難是。 脫諸難亦難, 願聽我出家。

  母即告言:“聽汝出家。所以者何,佛難值故。”

  父王已信,宮中八萬四千(之機)又熟。故白母稱慶,(父已信解)願求出家。而母亦聽之也。

  戊叁重催見佛

  于是二子白父母言:“善哉父母,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親近供養。所以者何,佛難得值,如優昙缽羅華。又如一眼之龜,值浮木孔。而我等宿福深厚,生值佛法。是故父母,當聽我等令得出家。所以者何,諸佛難值,時亦難遇。

  一眼黾者,約事只是譬難值耳。若約表法,凡黾魚之眼,兩向看之。既雲一眼,則所見非正。在生死海而又邪見,何能值于佛法浮木實谛之孔。

  戊四敘歎功德

  彼時妙莊嚴王後宮八萬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淨眼菩薩于法華叁昧久已通達。淨藏菩薩已于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叁昧。欲令一切衆生離諸惡趣故。其王夫人,得諸佛集叁昧,能知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

  法華叁昧者,攝一切法,歸一實相。離諸惡趣叁昧者,九界叁惑以爲能趣,二種生死以爲所趣。圓道正定,乃能離之。即二十五王叁昧,圓破二十五有也。佛集叁昧者,叁德秘密之藏,佛集其中,唯佛行處也。

  戊五俱詣佛所。聞法供養見瑞歡喜

  于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淨德夫人,與後宮婇女眷屬俱。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一時共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叁匝,卻住一面。爾時彼佛,爲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解頸真珠璎珞,價值百千以散佛上。于虛空中化成四柱寶臺。臺中有大寶床,敷百千萬天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佛身稀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成就第一微妙之色,猶龍女所贊“微妙淨法身,具相叁十二”也。已悟色之實相,故佛旋與授記。

  戊六佛授王記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衆言:“汝等見是妙莊嚴王,于我前合掌立否?此王于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習助佛道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衆,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

  戊七出家修行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叁昧

  戊八稱歎二子

  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見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爲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戊九佛述高行

  “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大王,汝見此二子否?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諸佛。親近恭敬,于諸佛所,受持法華經。愍念邪見衆生,令住正見。

  善知識有叁。一外護,二同行,叁教授也。又有叁。一諸佛菩薩,二道品六度,叁實際實相。六種知識,皆能作于佛事。教授及佛菩薩二種,則能示教利喜。教授同行及諸菩薩叁種,則能化導令得見佛。實相實際,則能令入菩提。此六(善知識)並有全力,並不可缺。故雲是大因緣。

  戊十贊佛自誓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稀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绀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頻婆果。”爾時妙莊嚴王,贊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于如來前,一心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誡所行,安隱快善。我從今日,不複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嗔恚諸惡之心。”說是語已,禮佛而出。

  深達實相。故外欽佛德,內革己(邪)心。如悟冰水同一濕性,以湯消冰,永不凝結也。四明所化得益竟

  丁五結會古今

  佛告大衆:“于意雲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前(時放)光照(于東方所召之)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于彼(光明莊嚴國土)中生。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于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衆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

  丁六聞品悟道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淨。

  于諸法中得法眼淨,即遍照叁千相性假實諸法,通達無滯無染著也。或是分證。或是相似後心。二約化他勸流通竟

  乙叁約自行勸流通。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梵音邲輸颰陀,大論觀經皆譯遍吉。此經譯爲普賢。普即遍義。賢即吉義。等覺菩薩居衆伏之頂,(伏道者。伏即潛伏之義。謂普賢能伏初起微細無明,居等覺位,在衆菩薩之首,故雲伏道之頂。)伏道周遍,故名爲普。斷道將盡,(斷道者,謂斷初起微細無明)所較(差也)無幾,(謂唯生相無明耳)位鄰極聖。(鄰者,近也,極聖者,佛也。)故名爲賢。如十四夜月,鄰似十五夜月也。大佛頂經雲,我用心聞,分別衆生所有知見。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衆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今言勸發者,戀法之辭。遙在彼國,具聞此經,始末既周。欲令自行化他,永永無已。故自東而來,更請正說,勸發自行。更請流通,勸發化他。複以誓願而總勸發。文具四悉檀意。我爲供養法華經故,自現其身。若見我身,甚大歡喜,世界悉也。以見我故,轉複…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