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gn="left">初三句,释迦自叙佛现。由念佛方便力故,契法,契机,所以佛现也。次五句,是诸佛称叹释迦。以能为实施权,故云善哉。为一施三,引入佛慧,故云,第一导师。证微妙第一实智,故云得无上法。随一切佛隐实施权,故云,用方便力。次四句,诸佛自明我等亦隐实施权。次四句,双释隐(实)施(权)之义。为众生少智,不自信作佛,所以隐实。为乐小法,所以施权说诸果也。后二句,双结二义。始虽说三,终必显一。
辰二明释迦酬顺
舍利弗当知, 我闻圣师子、 深净微妙音, 称南无诸佛。 复作如是念, 我出浊恶世, 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初一偈,发言酬顺。(酬,报也)南无,此云敬从也。后一偈,念顺物机(所宜)。(随顺诸佛施权)二明有小机竟
卯三明施化
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波罗奈,即鹿苑也。中道无性佛种之理,此理非数,又不可说。今以方便,作三教说。又,非生非灭,而以方便作生灭说。又偏真之理,亦非可说,以方便故,作四门说。初为五人说无常有门也。(初以权实相对。实不可说,说属于权。三权是数,一实非数。次以生灭不生灭相对。不生灭(属大乘),故不可说。且说生灭。即大小相对也。后以偏真小理对小四门,亦不可宣。是则大小两理,俱不可说,方便为物,俱可得说。虽俱可说,佛意在实,众生于实非宜,故思方便作生灭说耳。)
卯四明受行悟入(机能领会,即受。随闻观转,即暖法。去,名行。至世第一,名之为悟。若得初果,名之为入。)
是名转*轮, 便有涅槃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轮。陈如初得见谛,(证见道位初果)断分别惑,分证有馀涅槃。涅槃之音,起自于此。由此得成无学,便有阿罗汉名。能说者,名之为佛。所说三乘,即法。见谛阿罗汉,即僧。三宝于是现世间也。初明化导竟
辛二释疑
从久远劫来, 赞示涅槃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恐疑师(指佛)云,佛初未能鉴机,寻念诸佛,始知(众生)根机。今为释疑云,为欲引同(同诸佛施权)故念诸佛。非今始念方知。从久远来,见其乐小,已为赞示(于小),令尽众苦。所以闻小即得解脱也。又恐疑弟子云,云何一世暂闻,即证无学。今释云,从久远来,为其赞示。称于本习,故速得道耳。久远,即指大通结缘之后。故下文云,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也。二颂施方便化,为下舍几用车譬本竟
子三颂显实。为下等赐大车譬本
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著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今我喜无畏, 於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佛子以恭敬心,来至佛所。曾闻诸佛方便说法。此显三乘行人,皆是佛子,颂人一也。为说佛慧故,即是一切种智佛之知见。颂理一也。但说无上道,颂教一也。菩萨疑除,罗汉作佛。颂行一也。又,初两偈,明大乘机发。亦名索果。为下诸子索车譬本。次两偈一句,明佛欢喜,众生堪得大乘益故。为下见子免难欢喜譬本。次三句,正明显实。为下等赐诸子大车譬本。后一偈,明受行悟入。为下诸子得车欢喜譬本。
初明由机发故索果。志求佛道,是索大果。索有三意:(一)大机有感果之义,机中论索。(二)情中密索。如下文云,为得为不得?(三)发言索。即殷勤三请。咸以恭敬心皆来至我所者,如舍利弗请云,诸天龙神等,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也。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者,具受前四时(华严、阿含、方等、般若。)调熟也。
二明障除佛喜者,佛为佛慧故出(世),昔障重无机,不得即说佛慧。中间虽障除,机未熟故,又未得说。今机发,正是说时。昔众生根钝智小,畏其谤法堕恶。今根利志大,闻必信解,故喜无畏。不畏执小谤大,起罪堕恶也。
三正显实者,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乘)是曲而非直。别通偏傍而非正。今皆舍彼偏曲,但说正直一道也。四受行悟入者,初闻略说,谓久后要当说实,三乘无非方便。又谓不退菩萨,不知佛智。故菩萨罗汉咸堕疑网。今开权显实,不惟罗汉除疑,而三教菩萨无不除疑。不惟菩萨作佛,而罗汉悉亦作佛也。
子四颂叹法希有
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於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过於优昙华。
此正颂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华时一现也。妙法不出权实。仪式者,诸佛引物之权(先施权后显实)。无分别法者,诸佛所显之实。又权实本无分别,为钝根小智,分别权实,名为仪式。今还悟入一(乘)三(乘)不二,名无分别也。诸佛兴出世二句,明人难。次二句,明法难。如四十馀年,久默斯要。次二句,明闻法难。如五千退席,佛世不闻。次二句,明听信难。如普会大众,唯舍利弗一人先能领解。次举喻,但合听信者难。闻法喜赞,是人希有,过于优昙华也。
子五颂不虚。为下无虚妄譬本
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初六句,诫勿于可信人生疑。次四句,诫勿于可信法生疑。夫世间人王,言则不二。况佛为法王,岂有虚妄。又,方便权说,尚能除浊。况秘要妙法,宁非真实乎。
子六颂拣众敦信又二。初颂拣众,次颂敦信。丑今初
以五浊恶世, 但乐著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
初四句,颂上此非佛弟子。何者?若乐诸欲,是行魔业。故须拣之。又,终不求佛道句,兼颂上皆是增上慢人。以未得上法,谓得上法,是故不复求佛道也。当来世恶人四句,颂上如来灭后,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后四句,颂上若遇馀佛便得决了。
丑次颂敦信
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此颂上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也。初六句,敦信于权。后六句,敦信于实。(敦,笃也,厚也)初法说周中,初正法说竟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一终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