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至私人住宅,造得格外的宽大闳敞,而且四周都有空地花园。到了死后,营造陵墓陵园,动辄占地数十亩数百亩,甚至有数千亩者。所以有用的土地,比了从前,也就格外少了。要知道,以上所说的物产劳力土地,为自来讲经济的必要条件。现在这三者,都受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任凭怎样的大经济家出来,更有什么方法好想呢?即使说现在因机器发达,足以补充人工的消耗。可是因了机器发达,又有旁的弊病生出来了!而人工的消耗,虽然有了补充,物产的消耗,和土地的消耗,拿什么来补充呢?有一于此,已足以乱国家、祸天下而有余,况兼有其二呢?所以因物产消耗,物产已经不足;又因土地消耗,生产的地方少了,物产更加不足,于是供少求多,物价腾涨,以致数十年中,物价涨起十倍二十倍以上(报载巴黎近来物价提高的情形听了可怕)。这么一涨,非但穷人受不了,即中等人家,也是受不了,所以穷人就格外的多起来了。此实为穷的根本原因。旁的弊病,就连带生起。即如人都穷了,便无力去经营一切事业。而况现在所经营的,都是机器事业,所需资本,格外的大;因此,一般人更无力经营。经营事业的人少了,资本家就容易操纵垄断,而致大富。更藉机器之力,至富极速,因此,世界的金钱,就流入少数人的手中去了。经营的人愈少而钱愈多,于是更容易操纵,更容易致富。因此富者益富,穷者益穷。即以目前论,世界的金融,偏流于西洋;西洋的金融,集中于美国;而美国的金融,又为几个商业钜子操纵了。所以几个商业钜子富了,世界的人都穷了。古人所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就是现在的情形。此从根本原因而生出之一原因也。现在金融界,寡头政策的形势已成。世界的人,因购买力薄弱的缘故,就没有享受物质幸福的可能。所有一切生产品,自然买的人少,不买的人多了。而机器工作,依然继续的发达著,于是有生产过剩之患。所以生产过剩,并非真正吃剩有余,实因为世界的人,都穷的缘故。试看生产过剩,大都在富有之国,如美国之类。那里会有生产过剩的情形呢?然而生产过剩,百业停滞,民生更糟。此从根本原因而生出之又一原因也。附带的原因很多,此非专论,故不具述。然而现在世界的情形,大概如是。若以中国论,百姓已经穷了,还要一味的讲舒服,讲阔。讲舒服讲阔不必说,还要拼著命,竭著力,去买那些舶来的消耗品。因此利权外流,穷上加穷,以致人人困苦。据这么看来,不论世界,不论何国,所以弄到一样的糟,因为犯了一样的奢华病。你们为青年的人,应当如何振作努力,大声疾呼,挽回颓风,力救时弊?要知道,你们是国家的柱子,亦即是世界的柱子,欲登苍生于衽席,非你们出来不可的。乃不知出此,反同流合污,竞事奢靡,以致杀身取辱。岂但不明世界大体,更忘了你们青年的责任所在了!试观圣雄甘地,垢衣蔬食,手摇纺车,躬亲勤劳,到底使英人惊心动魄,俯就要求。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纯从节俭二字得来。大家不当奋起效学,以节俭为天下倡么?(我每到市场,见新辟的,非是游戏场,即是戏院,及一切消耗品店肆。光怪陆离,鼓吹沸天,外观都是非常富丽。那些有钱的人,要游便游,要买便买,固然感到快乐。但是没钱的人,只眼见人家逍遥快乐,而己则无预,益感凄然身世,无人生乐趣,以致悲愤自杀。民穷世富,本来是衰世的景象,可为一叹!)
四、世界自有他独立的存在
报纸上,还载著另有一种自杀的人。这种人,大都是年少气盛,刚出学堂的学生,或自负才学、而未尝涉世的人。初时,满怀高兴,一腔热血的,要想出头来做一番事情,总觉得世界充满了希望和快乐。好像做大官,致大富,是意料中的事情。一旦置身社会,混迹风尘,便觉在在危机,处处障碍,竟无一桩事情,可以称心如意。到了临事,漫无结果,徘徊穷途,无计自拔。触景生情的时候,转觉世界遍满了忧愁烦恼,无一不是可悲可痛的景象,遂愤而自杀。像这一类人,赍志没地,深为可惜。啊!青年们!可知道世界,究竟是可喜可乐,还是可悲可痛的?既是先前觉得可喜可乐,何以后来又觉得可悲可痛呢?要知道,世界终不是你们所想像的可喜可乐,或是可悲可痛的。世界既非可喜可乐,亦非可悲可痛的。世间一切事物,虽不住的生灭著、飞驰著,却未曾告诉你们,在这一刻儿,那些事物,现著可喜可乐,在那一刻儿,又变成可悲可痛了。世界自有他独立的存在,他老是这样态度,一向没有变换著。你们觉得可喜乐,可悲痛,都是你们的心理。心理如镜里空花,全然是幻现的,与实际毫无相干的。所以意气洋溢是个梦,落魄丧志也是个梦。有了乐梦,苦梦随生,因苦乐相对而有的缘故。为乐而生,为苦而死,生死都为梦牵,岂非大惑。吁嗟!一念之欲,便萌自杀之机,所以欲是万不可有的。因此有人道:青年人想做一番事业,何尝是欲呢?我道:想求富贵,非欲而何?那人道:人没有了欲,不就消极了么?我道:欲虽不可有,志却不可无。欲以求乐为性,乐不得便苦;志非求乐为性,乐不得无苦。昔范文正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然而天下那里会尽人皆乐?所以他也永不得乐。故知志非求乐为性。那人又问道:志既非求乐,将欲何为?我道:论语“盍各言志”。孔子“老安少怀”即是志。志即利人之谓,利人虽不为乐,而乐在其中。语云:“为善最乐。”所以欲为苦因,志名真乐。志欲之间,不可不辨。更有一层,要青年记得的,就是命运。上面不是说成事皆有时机因缘的么?因缘未熟,只有耐著守著,以待时机之来,万不可躁急而进。躁急而进,未有不败。所谓“静无咎,动终凶。”此义不可不知。据上看来,第一、要立真志。第二、须待时机。真志既立,待时而动,如养由基之射,可以百发百中了。
案:
欲为苦因,近世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也是这么说:“因为欲望未满之时,终觉得是苦。但是到了已满之时,第二个欲,又接著生起,苦终究摆脱不了。”所以他绝对的主张节欲,欲无苦亦无无苦,便是乐。就是吾国的老子、孔子等,也都主张节欲。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孔子“格物致知”等。格物者,格去物欲也。但虽节欲,却非消极,依然要你出来热心做事的。节欲是勿为私欲所动,一心利人之谓。即此一心,名之曰志。古来圣贤,如大禹治水,三过己门不入;周公一食三吐哺,一浴三握发等,是真能利济为怀,可称公而忘私了。噫!此其所以为圣人欤!然欲到此地步,舍却节欲无由。因私欲不节,大公之心,无从显发的缘故。
五、普劝世人
除了以上数种,其余如与人争气而自杀的,确也不少。自己亲受极苦,以快仇人之心,更是愚不可及,太不值得了。此全赖各人劝导,令勿走极端。总之自杀的原因繁多,不能一一尽述。但是我最后要奉劝一辈有力的人,不论若富若贵,对于贫穷无告的人,应当特别矜恤,格外提携。要知事业,即是利人。易曰:“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又杜诗云:“男儿事业知公有。”即如叔孙豹所言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皆古人的事业(非如现在的人,以做官发财为事业)。然其所以皆指利人而言,是以贵而不能利人,徒务虚荣,是名尸素,不名事业;富而不能利人,一味贪求,是婪鄙,不名事业。既富且贵,又能利人,便能博施济众。博施济众,是尧舜的事业。
我更要奉劝一般世人,对于贫苦的人,切不可存势利之心。他已经苦了,还禁得起你们的白眼,禁得起你的揶揄么?贫苦人,是受不得气的。一受了气,他就怨命自杀。那么,你们岂不是间接的犯了杀人大罪么?而况自身难保,前人即是后人,怎可不知自惧?自来前倨后卑,季子所叹;壁诗纱笼,王播所讥。所以势利之行,万不可有。须知民胞物与,原属同气连枝。缓急自当相济,患难自当相救。相济相救,方为人道。试问做了人,不讲人道,应该不应该呢?
第四章 当前世界性的自杀问题与防治
一、台湾地区自杀案的统计
(1)根据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自立晚报指出,台北市六、七月份共有九十一件自杀案。自杀者女多于男,大部分是青年。据消防大队“一一九”勤务中心统计,六、七两月份,台北市区共有九十一件自杀案件。暑假期间的自杀率较平日要高,因此警方呼吁家长多关心自己的子女及注意子女的生活行为。
在九十一件自杀案件中,女性有六十三件,男性有廿八件,自杀年龄廿一岁至四十岁占绝大部分,其中以服用药物占最大比率。
联考后,许多考生因为落榜,导致父母不谅解,而加以指责,引起考生不平衡的心态。除部分离家出走外,并有很多人以自杀来求解脱,逃避父母的不谅解。因此,警方呼吁学生家长对落榜的子女不要再加以苛责,考生本身因落榜心态上本就受了很大的打击,若再指责,必造成严重的不幸后果;子女万一不幸落榜,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与爱护,使他减少落榜的忧伤,重新振作面对其他的挑战。
(2)去年十大死亡原因恶性肿瘤跃居首位。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公布去年台湾地区十大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已跃为第一位,自杀再度进入十大死因之列。
去年十大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增加了百分之四点六,占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十六点五,超越脑血管疾病,成为十大死因之首。自杀者增加百分之十点五一,超过前年的第十位肾炎、肾征候群和肾变性病,晋入第十位。
卫生署指出,恶性肿瘤以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居多,胃恶性肿瘤次之。死者年龄多在五十五到五十九岁间,可能与吸烟、饮食卫生、质量不均和环境卫生污染有关。自杀者年龄多在二十到三十四岁间,可能是升学、就业和社会压力造成个人心理卫生的障碍。
此外,十大死因的第二到九位没有明显变化,分别是脑血管疾病、意外灾害、心脏疾病、高血压性疾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支气管炎、…
《请珍惜自己的生命 —认清自杀的真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