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請珍惜自己的生命 —認清自殺的真相▪P10

  ..續本文上一頁至私人住宅,造得格外的寬大闳敞,而且四周都有空地花園。到了死後,營造陵墓陵園,動辄占地數十畝數百畝,甚至有數千畝者。所以有用的土地,比了從前,也就格外少了。要知道,以上所說的物産勞力土地,爲自來講經濟的必要條件。現在這叁者,都受了很大的影響。那麼任憑怎樣的大經濟家出來,更有什麼方法好想呢?即使說現在因機器發達,足以補充人工的消耗。可是因了機器發達,又有旁的弊病生出來了!而人工的消耗,雖然有了補充,物産的消耗,和土地的消耗,拿什麼來補充呢?有一于此,已足以亂國家、禍天下而有余,況兼有其二呢?所以因物産消耗,物産已經不足;又因土地消耗,生産的地方少了,物産更加不足,于是供少求多,物價騰漲,以致數十年中,物價漲起十倍二十倍以上(報載巴黎近來物價提高的情形聽了可怕)。這麼一漲,非但窮人受不了,即中等人家,也是受不了,所以窮人就格外的多起來了。此實爲窮的根本原因。旁的弊病,就連帶生起。即如人都窮了,便無力去經營一切事業。而況現在所經營的,都是機器事業,所需資本,格外的大;因此,一般人更無力經營。經營事業的人少了,資本家就容易操縱壟斷,而致大富。更藉機器之力,至富極速,因此,世界的金錢,就流入少數人的手中去了。經營的人愈少而錢愈多,于是更容易操縱,更容易致富。因此富者益富,窮者益窮。即以目前論,世界的金融,偏流于西洋;西洋的金融,集中于美國;而美國的金融,又爲幾個商業钜子操縱了。所以幾個商業钜子富了,世界的人都窮了。古人所說,不患貧而患不均,就是現在的情形。此從根本原因而生出之一原因也。現在金融界,寡頭政策的形勢已成。世界的人,因購買力薄弱的緣故,就沒有享受物質幸福的可能。所有一切生産品,自然買的人少,不買的人多了。而機器工作,依然繼續的發達著,于是有生産過剩之患。所以生産過剩,並非真正吃剩有余,實因爲世界的人,都窮的緣故。試看生産過剩,大都在富有之國,如美國之類。那裏會有生産過剩的情形呢?然而生産過剩,百業停滯,民生更糟。此從根本原因而生出之又一原因也。附帶的原因很多,此非專論,故不具述。然而現在世界的情形,大概如是。若以中國論,百姓已經窮了,還要一味的講舒服,講闊。講舒服講闊不必說,還要拼著命,竭著力,去買那些舶來的消耗品。因此利權外流,窮上加窮,以致人人困苦。據這麼看來,不論世界,不論何國,所以弄到一樣的糟,因爲犯了一樣的奢華病。你們爲青年的人,應當如何振作努力,大聲疾呼,挽回頹風,力救時弊?要知道,你們是國家的柱子,亦即是世界的柱子,欲登蒼生于衽席,非你們出來不可的。乃不知出此,反同流合汙,競事奢靡,以致殺身取辱。豈但不明世界大體,更忘了你們青年的責任所在了!試觀聖雄甘地,垢衣蔬食,手搖紡車,躬親勤勞,到底使英人驚心動魄,俯就要求。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純從節儉二字得來。大家不當奮起效學,以節儉爲天下倡麼?(我每到市場,見新辟的,非是遊戲場,即是戲院,及一切消耗品店肆。光怪陸離,鼓吹沸天,外觀都是非常富麗。那些有錢的人,要遊便遊,要買便買,固然感到快樂。但是沒錢的人,只眼見人家逍遙快樂,而己則無預,益感淒然身世,無人生樂趣,以致悲憤自殺。民窮世富,本來是衰世的景象,可爲一歎!)

  四、世界自有他獨立的存在

  報紙上,還載著另有一種自殺的人。這種人,大都是年少氣盛,剛出學堂的學生,或自負才學、而未嘗涉世的人。初時,滿懷高興,一腔熱血的,要想出頭來做一番事情,總覺得世界充滿了希望和快樂。好像做大官,致大富,是意料中的事情。一旦置身社會,混迹風塵,便覺在在危機,處處障礙,竟無一樁事情,可以稱心如意。到了臨事,漫無結果,徘徊窮途,無計自拔。觸景生情的時候,轉覺世界遍滿了憂愁煩惱,無一不是可悲可痛的景象,遂憤而自殺。像這一類人,赍志沒地,深爲可惜。啊!青年們!可知道世界,究竟是可喜可樂,還是可悲可痛的?既是先前覺得可喜可樂,何以後來又覺得可悲可痛呢?要知道,世界終不是你們所想像的可喜可樂,或是可悲可痛的。世界既非可喜可樂,亦非可悲可痛的。世間一切事物,雖不住的生滅著、飛馳著,卻未曾告訴你們,在這一刻兒,那些事物,現著可喜可樂,在那一刻兒,又變成可悲可痛了。世界自有他獨立的存在,他老是這樣態度,一向沒有變換著。你們覺得可喜樂,可悲痛,都是你們的心理。心理如鏡裏空花,全然是幻現的,與實際毫無相幹的。所以意氣洋溢是個夢,落魄喪志也是個夢。有了樂夢,苦夢隨生,因苦樂相對而有的緣故。爲樂而生,爲苦而死,生死都爲夢牽,豈非大惑。籲嗟!一念之欲,便萌自殺之機,所以欲是萬不可有的。因此有人道:青年人想做一番事業,何嘗是欲呢?我道:想求富貴,非欲而何?那人道:人沒有了欲,不就消極了麼?我道:欲雖不可有,志卻不可無。欲以求樂爲性,樂不得便苦;志非求樂爲性,樂不得無苦。昔範文正先天下憂,後天下樂。然而天下那裏會盡人皆樂?所以他也永不得樂。故知志非求樂爲性。那人又問道:志既非求樂,將欲何爲?我道:論語“盍各言志”。孔子“老安少懷”即是志。志即利人之謂,利人雖不爲樂,而樂在其中。語雲:“爲善最樂。”所以欲爲苦因,志名真樂。志欲之間,不可不辨。更有一層,要青年記得的,就是命運。上面不是說成事皆有時機因緣的麼?因緣未熟,只有耐著守著,以待時機之來,萬不可躁急而進。躁急而進,未有不敗。所謂“靜無咎,動終凶。”此義不可不知。據上看來,第一、要立真志。第二、須待時機。真志既立,待時而動,如養由基之射,可以百發百中了。

  案:

  欲爲苦因,近世德國的哲學家叔本華(Schopenhauer)也是這麼說:“因爲欲望未滿之時,終覺得是苦。但是到了已滿之時,第二個欲,又接著生起,苦終究擺脫不了。”所以他絕對的主張節欲,欲無苦亦無無苦,便是樂。就是吾國的老子、孔子等,也都主張節欲。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孔子“格物致知”等。格物者,格去物欲也。但雖節欲,卻非消極,依然要你出來熱心做事的。節欲是勿爲私欲所動,一心利人之謂。即此一心,名之曰志。古來聖賢,如大禹治水,叁過己門不入;周公一食叁吐哺,一浴叁握發等,是真能利濟爲懷,可稱公而忘私了。噫!此其所以爲聖人欤!然欲到此地步,舍卻節欲無由。因私欲不節,大公之心,無從顯發的緣故。

  五、普勸世人

  除了以上數種,其余如與人爭氣而自殺的,確也不少。自己親受極苦,以快仇人之心,更是愚不可及,太不值得了。此全賴各人勸導,令勿走極端。總之自殺的原因繁多,不能一一盡述。但是我最後要奉勸一輩有力的人,不論若富若貴,對于貧窮無告的人,應當特別矜恤,格外提攜。要知事業,即是利人。易曰:“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又杜詩雲:“男兒事業知公有。”即如叔孫豹所言的:“立德、立功、立言”之叁不朽,皆古人的事業(非如現在的人,以做官發財爲事業)。然其所以皆指利人而言,是以貴而不能利人,徒務虛榮,是名屍素,不名事業;富而不能利人,一味貪求,是婪鄙,不名事業。既富且貴,又能利人,便能博施濟衆。博施濟衆,是堯舜的事業。

  我更要奉勸一般世人,對于貧苦的人,切不可存勢利之心。他已經苦了,還禁得起你們的白眼,禁得起你的揶揄麼?貧苦人,是受不得氣的。一受了氣,他就怨命自殺。那麼,你們豈不是間接的犯了殺人大罪麼?而況自身難保,前人即是後人,怎可不知自懼?自來前倨後卑,季子所歎;壁詩紗籠,王播所譏。所以勢利之行,萬不可有。須知民胞物與,原屬同氣連枝。緩急自當相濟,患難自當相救。相濟相救,方爲人道。試問做了人,不講人道,應該不應該呢?

  第四章 當前世界性的自殺問題與防治

  一、臺灣地區自殺案的統計

  (1)根據一九八叁年八月一日自立晚報指出,臺北市六、七月份共有九十一件自殺案。自殺者女多于男,大部分是青年。據消防大隊“一一九”勤務中心統計,六、七兩月份,臺北市區共有九十一件自殺案件。暑假期間的自殺率較平日要高,因此警方呼籲家長多關心自己的子女及注意子女的生活行爲。

  在九十一件自殺案件中,女性有六十叁件,男性有廿八件,自殺年齡廿一歲至四十歲占絕大部分,其中以服用藥物占最大比率。

  聯考後,許多考生因爲落榜,導致父母不諒解,而加以指責,引起考生不平衡的心態。除部分離家出走外,並有很多人以自殺來求解脫,逃避父母的不諒解。因此,警方呼籲學生家長對落榜的子女不要再加以苛責,考生本身因落榜心態上本就受了很大的打擊,若再指責,必造成嚴重的不幸後果;子女萬一不幸落榜,應給予更多的鼓勵與愛護,使他減少落榜的憂傷,重新振作面對其他的挑戰。

  (2)去年十大死亡原因惡性腫瘤躍居首位。一九八叁年六月十日公布去年臺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惡性腫瘤已躍爲第一位,自殺再度進入十大死因之列。

  去年十大死亡原因中,惡性腫瘤增加了百分之四點六,占死亡人數的百分之十六點五,超越腦血管疾病,成爲十大死因之首。自殺者增加百分之十點五一,超過前年的第十位腎炎、腎征候群和腎變性病,晉入第十位。

  衛生署指出,惡性腫瘤以氣管、支氣管和肺惡性腫瘤居多,胃惡性腫瘤次之。死者年齡多在五十五到五十九歲間,可能與吸煙、飲食衛生、質量不均和環境衛生汙染有關。自殺者年齡多在二十到叁十四歲間,可能是升學、就業和社會壓力造成個人心理衛生的障礙。

  此外,十大死因的第二到九位沒有明顯變化,分別是腦血管疾病、意外災害、心髒疾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支氣管炎、…

《請珍惜自己的生命 —認清自殺的真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戒淫修福保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