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25]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悟,即是一灯。然百千灯,以一灯续明,明终不尽,以无尽故,号曰长明。过去有佛,名为燃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为,遂然世间酥油之[26]灯,以照一室,乃[27]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一光,尚照万八[28]千界,若身光尽照,则[29]普遍十方。岂假如是世俗之灯,以为利益。详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30]六时行道者,所谓[31]六根之中,於一切时,常行佛道。佛[32]者觉也。调伏六根[33],净行长时不舍,。名六时行道。
塔者身也。常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圣僧,如是行道,即得涅槃。求解脱者,不会斯理,何名行道?窃见今时钝根之辈,曾无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於真性,一无利益,迷误之甚,诚可愍叹!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其理[34],徒尔虚功。斋者齐也,所谓齐整[35]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於诸[36]戒行,如[37]法护持。必须禁六情,制三毒,勤觉察身心,了如是义,可[38]名为持[39]斋也。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如来[40]正法,欢喜奉行[41]。二者禅悦食,所谓风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42]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之净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43]如是五种[44]清净食,言[45]持斋者,无有是处。言断[46]食者[47],断[48]於无明恶业之食。若则触者,名为破斋破戒[49],云何获福。或有迷愚,不悟斯理[50],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了无惭愧。唯断外[51]食,自谓持斋,何异痴人见烂坏死尸,称言有命,必无是处。
又礼拜者,当须如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恒不舍,事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如法礼拜。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52]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以恭敬故[53],不敢毁伤,以屈伏故[54],无令纵逸。若能诸恶永灭,善念恒存,虽不见相,常名礼拜。其事法者[55],即身相也。为欲令诸世俗表谦下心,故须屈伏外,心示恭敬相[56]。用之则显,舍之则藏,举[57]外明内,以相应也。若复不行理法,唯执事门。内则故纵贪痴,常为恶业;外则空现身相,何名礼拜?无惭於圣,徒诳於凡,不免沦堕,岂成功德?既无功德[58],云何求道?
校记:
[1]原本无“令“,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2]“燃”,原本作“然”,今依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3]原本无“岂不”,今依P2460改正。
[4]原本无“经”,今依P2460、P25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5]原本无“修”,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6]“地”,原本作“智”,今依龙谷本、S2595(T85)、S5532、P2460、P2657改正。
[7]原本无“为”,今依龙谷本所加。
[8]“谓”,原本作“为”,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9]“仿”原本作“肪”,今依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10]“唯”,原本作“遣”,今依P2657改正。
[11]“模”,原本作“画”今依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12]“无”,原本作“充”,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13]“法”,原本作“色”,今依朝鲜本所改。
[14]原本无“明”,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15]原本无“达”,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16]原本“五”后有“者”,今依S2595(T85)、朝鲜本删除。
[17]“流”,原本作“说”,今依龙谷本、P2460改正。
[18]“花”,原本作“者”,今依S2595(T85)、S5532、S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19] 原本“佛”前有“也”,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删除。
[20]“伤”,原本作“复”,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21]原本无“净”,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22]原本无“犹”,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23]原本无“禁”,今依龙谷本、S2595(T85)、S5532、P2460、P2657所加。
[24]“喻”,原本作“谕”,今依龙谷本、S2595(T85)、S5532、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25]原本无“无明”,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26]“之”,原本作“乃”,今依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27]“乃”,原本作“之”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28]“万八”,原本作“八万”,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29]原本无“则”,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所加。
[30]原本“又”后有“问”,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删除。
[31]“谓”,原本作“为”,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32]原本无“佛”,今依P2460、P2657、朝鲜本所加。
[33]原本“六根”后有“六情”,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删除。
[34]“当须会意,不达其理”一句,原本作“当达其理”,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35]“整”,原本作“愍”,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改正。
[36]原本无“於诸”,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37]原本无“如”,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38]原本无“可”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所加。
[39]原本无“持”,今依龙谷本、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40]原本无“来”,今依S2595(T85)、朝鲜本所加。
[41]“行”,原本作“公”,今依S2595(T85)、S5532、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42]原本“所谓”后有“愿”,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删除“食“,原本作“飡”,今依龙谷本、P2460、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44] [44]“五种”,原本作“五味”,今依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45] “言”,原本作“躬”,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46] “断”,原本作“斯”,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改正。
[47] 本无“者”,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48] 本无“断”,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所加。
[49] “若则触者,名为破斋破戒”一句,原本作“若转读者破斋”,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改正。
[50] “不悟斯理”,原本作“不斯道理”,今依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51] 原本“外”后有“道”,今依龙谷本、S2595(T85)、S5532、P2460、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删除。
[52] “谓”,原本作“为”,今依P2657、朝鲜本、金泽文库本、日本流通本改正。
[53]原本无“故”,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所加。
[54]原本无“故”,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朝鲜本所加。
[55]原本无“者”,今依龙谷本、S2595(T85)、P2460、P2657所加。
[56]“示恭敬相”,原本作“恭敬”,今依S2595(T85)改正。
[57]“举”,原本作“觉”,今依龙谷本、P2460、P2657、朝鲜本改正。
[58]…
《敦煌写本《观心论》校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