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知道。”是时我叹气说:“饿鬼寿命长,甚为大剧苦。”我看见饿鬼如此困苦,所以才惨然变色。”
诗曰:
“出家学佛利人天,福广虚空德海渊;
无量圣贤由此得,留难阻碍罪深坚。”
附注说明:
(一)佛陀说:“无知之人,若是阻扰别人出家,其罪甚重!入深地狱,黑暗无目,四围赤铁,烈火猛烧,经万亿劫,不能得出。”
(二)出家学佛修行,能够了脱生死,弘扬佛法,救渡众生,所以出家人是人天福田,有善神恭敬守护。
(三)如果有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欲求出家,修行学佛;应该要坚固信心。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当初为求道要出家时,父母亲也不允许。但他信愿真实,坚定不移,以至出家修道,终能成佛,普度众生。
二十二、改造命运 夫妇卖身
诗曰:
“贫家夫妇悟穷因,作福无钱共卖身;
喜得千金功德种,国王赞善赐璎珍。”
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人生的富、贵、贫、贱、苦、乐,皆是因果的关系。然而命运是活的,可以由我们的“心”去改造。
古德说:“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下面这段故事,就是指示我们“改造命运”的秘诀。
从前有一个非常贫苦的人,名叫罽夷罗,因为生活艰难,他们夫妇二人必须为人做苦工,每天都在饥寒的交逼中,度过其凄惨困苦的生活。他俩看见村上有很多富豪,均纷纷到佛寺去作大施供法会,十分羡慕。回到破屋中,夫妇互相悲嗟不已!
丈夫说:“我们宿世犯了悭贪,吝惜金钱,不会广种福田,布施修福,今生才会遭受如此贫穷困苦!那些富豪有钱的人,是因为他们先世乐善好施种福;福业成熟,他们一出生,就得到衣禄充足,快乐自在;现在又再修善种福,将来他们的福禄,更加受用不尽!布施好像耕种一样,有种植才会得到收获,这是一定的道理。他们有钱又会布施修福,实在令人羡慕不已。”
他的妻子说:“空羡慕人家有什么用?我们既然知道财富是修福得来的,应该赶快种福才对啊!”
丈夫说:“我也知道赶快修福,可是,我们连一天三餐都吃不饱,那里有钱去布施种福呢?谈起钱来,真使我们伤脑筋!”
妻子说:“这样吧!你把我卖给富豪人家去做奴婢,你把卖得的钱,到佛寺去供佛斋僧修福,何必愁苦呢?”
丈夫说:“不行啊!如果把你卖给人家当女婢,我一个人怎么存活?”
妻子说:“你如果不忍心单单出卖我,我就和你同卖此身,供养三宝作福,岂不大善?”夫妇商量决定后,就到一个富翁的家里去,对富翁说:“我们夫妇二人,以此贱身,抵贷金钱,可以吗?”
富人问说:“你们要贷多少钱?”夫妇答说:“如果抵贷千金,供佛作福,就可以了。约期七日,如果过了七天后不偿还,我们夫妇愿做奴婢,供您使唤。”富翁知道他俩发心供佛,就答应他们,随即订立契约,他俩拿到千金之后,立刻前往佛寺,将千金交给寺主,举办七天的无遮大施供法会。
罽夷罗夫妇欢欢喜喜作功德,不计任何辛苦,他们互相勉励说:“这七天供佛斋僧的时间,至为宝贵,改造命运,尽在此一举,我们必须要至心、竭诚、奋勇,恭敬供养三宝,出力造福。七天过了以后,我们就要准备去当奴婢,那时候就没有造福的机会了。”话说完之后,他俩就日夜在佛寺里,不停地为诸僧众服务,供养一切所需。
斋供法会的第六天,国王也莅临佛寺准备办布施斋会。佛寺的住持僧禀告说:“本寺已接受贫者请供,明天是最后一天,日期不能移动。”
国王说:“他是谁?好大胆!敢与本王共争斋会日期。”因此派人去找他,罽夷罗夫妇拜见国王,启禀说:“大王!小民罽夷罗夫妇,只有明天一天自在,以后就不得自由了,明天是最后一天,敬请大王慈悲恕罪。”国王接著探询详细情形,罽夷罗禀告说:
“我因为前世悭吝不作福,今生才会受到如此困苦。现在如果再不作福,后世更加贫困,因此,我俩卖身贷款,来作此七天功德,希望能够从此断除贫穷困苦。契约日期只有七天,后天起,倘若无钱偿还,我俩就要去当人家的奴仆。因为只剩下明天一天,所以必须争取这宝贵的日子。”
国王赞叹说:“你已了悟一切,能以不坚之身,易于坚身;不坚之财,易于坚财;不坚之命,易于坚命。能够知苦断集,真是聪明人。”于是就让他俩作完圆满功德。
国王和王后深受感动,拿出很多衣服以及璎珞宝物,赠送给罽夷罗夫妇;又割让十个聚落(村庄)的土地,赐给他做为福因,从此遂成为富豪。
诗曰:
“福田广种富财生,施一金能得万成;
辗转连绵行乐善,储因熟果永增荣。”
附注说明:
(一)真心供养三宝的功德,真不可思议!罽夷罗夫妇,本来是困苦难堪,他俩发心在佛寺竭诚供佛斋僧七天,遂即成为一代富翁。
(二)需要求财的人,应该竭诚发心供养三宝作福;富乐有钱的人,更需要广种福田——把钱财储蓄于佛法僧福田中,则万世享用不尽。
(三)佛陀说:“动一仁念,出一良言,尽一分力,助以适需(帮助出家人,供养所需要之物品),皆名为施;所得施福,六天(六欲天上)人中,往返十世。”改造命运最好的秘诀,就是发心修福。
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诗曰:
“贤妇施衣裹圣伤,悲心毁谤劝修良;
善因福报生天上,身著金缕口妙香。”
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从前有一位家财万贯,贤誉远闻的长者。他经由媒人介绍,聘娶城外一位贤善长者的千金为妻,结婚之后,夫人不久,就怀孕了。
长者夫人,自怀孕的时候起,口中不断发出一种微妙香气,薰遍全国各地。凡是闻到妙香的人,都感觉到非常奇异,不知道如此微妙的香气,来自何处?彼此纷纷揣测其来源。
阿阇世王闻此妙香之后,命令各级官员秘密寻查微妙香气的来源。不久,即被探查出妙香的起源,是出自长者夫人之口。她本来没此香气,受胎怀孕之后,才发生这种奇事。
探知此妙香源头的人,急速跑去报告国王;阿阇世王非常欢喜,于是召见长者,对他说:
“贤卿!你的夫人,如果生下男孩,请赠予本王。”
长者夫人怀孕十个月期满,产下的婴孩,并不是男孩,而是一个妙相端严的女孩子。这个女孩与众不同,初出生时,就有金缕宝衣自然著身,她的母亲觉得奇怪,就把它脱掉,可是脱后又生,始终不露宝体,怎样脱也不能脱尽。大家都认为这个女孩是有福报的。但还是觉得奇怪,猜测她过去究竟种何福因,能够得到妙香和宝衣的福报?
王舍城的人大家都有同感,于是推出代表前往灵山(即灵鹫山),请问佛陀。因为任何奇怪的事情,或不能够解决的事情,大家都会去请问佛陀,唯有佛陀才有办法能够彻底知道,彻底解决难事。
这时候,释迦世尊正在王舍城外的灵鹫山,演说妙法。民众代表来到佛陀座前,恭敬顶礼后,即请问佛陀说:“世尊!此长者女,宿世种何福因,能得到此妙香和金缕宝衣自然著身?惟愿世尊慈悲开示,以释群疑。”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出生在乡下又非常困苦的贫妇,有一天,她出门遇到大雨。这时候有一位老比丘,是证得独觉果位的圣者,因为大雨路滑而跌倒在地,摔破膝盖,血流不止。贫妇见状,急忙把他扶起来,为他洗去泥血,并撕下自己的衣服,替这位老和尚包裹伤口。
这位贫妇,她虽然出生于乡间,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能够通达高深的佛法,但她却知道:“佛”是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佛法广大无边,天上人间,无有与佛能比的。
她知道恭敬三宝,供养出家人的功德无量无边。她也知道,对佛、法、僧三宝不恭敬,或毁谤播弄出家人的是非,是犯“破和合僧”(五无间罪之一)的大罪业,罪过无量。因此,她不但竭诚恭敬三宝,而且到处称扬赞誉佛教救世利人的伟大。
如果她发现有不明因果业报,毁谤批评僧尼是非的人,她就会去加以劝导,使他弃恶修善,并说明毁谤僧尼的罪业与恶报,使他忏悔恭敬三宝。造口业毁谤三宝的人,受到她的教化,因她一言,出罪生福,可说是不计其数。
这位贤良的妇人,因为她有此好心,撕裂自己的衣服,救护老比丘,为他裹伤;又规劝造口业的人,改恶从善,她种下这种好因缘,所得福报,独一无二。所以命终之后,上生忉利天为天人,享受天福千岁,天寿千岁享尽之后,又下生到人间,所以有此宝衣自然著身,和母亲口出妙香的瑞相。”
诗曰:
“善心圣口福腾香,护比丘身德显扬;
转世人天多妙乐,皆因劝导出贤良。”
附注说明:
(一)本篇故事出于“佛说譬喻经”十卷之首。
(二)撕下自己破旧的衣服,包裹老比丘的伤口,即获得生天的福报,以及身穿著自然的金缕宝衣。劝诫造口业的人,弃恶行善,即获得口出妙香的福报,其功德无量无边。
(三)造口业批评僧尼是非的人,除了死后堕落耕舌地狱受诸剧苦之外,尚有万世惨受盲聋喑哑的苦报;生生世世受人毁谤,口出臭气,所说的话,没有人会相信,受苦无量。
二十四、撮盐山立 一本万利
诗曰:
“借物粗微未送还,定中所见即盐山;
一因万果生无尽,切莫心贪起野蛮。”
从前,浙江杭州的西湖,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不但佛寺林立,而且在家信佛学佛的人也相当之多。特别是杭州各地,盛传著一位居士“护戒”的佳话。这段史实,可做为一切修行人的良范。
据说: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居士,天性好静,专心修学佛法,他在西湖附近,自己盖了一所茅屋,就在其中静修,每天除了自行料理一餐午饭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精进修持佛法。
有一天,快近中午的时候,他走进厨房煮饭,把各种蔬菜混在一起,想煮成一锅罗汉菜,以…
《佛教圣众因缘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