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佛寺,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变成废墟。那块捣衣白石,当然也埋没在地下了。
后来有一个农夫,在废寺的荒地上开垦,当他驱牛犁地时,犁头却碰到地基石,妨碍到他的耕犁。于是,农人想找人来帮忙迁移这块石头,以免妨碍耕作。农人刚开始兴起移石的念头,天宫忽然摇动起来。
因为天宫震动,使得天人感到惊讶,想追寻震动的原因,随即用他的天眼观察,知道是下界(人间)废寺的荒地上,农人想要移走他从前布施的那块白石而引起的。
天人心想:“我因为布施那块石头,无意中得生天上,享受天福;如果那块地基被农人掘掉移走,就会损害我的天福,我应该要自救,阻止农人移动这块基石。”
于是,天人就变化成一个老翁,来到农夫的面前,问道:“你为什么要掘掉这块石头?”
农人回答说:“这块石头在这里,不但阻碍我的耕犁,而且减少收成。为了多求一点薄利,多做一点耕种,可以多得一点收成。所以,我决然要把这块石头掘掉,增加我的耕地。”
老翁说:“你开垦这块荒地,辛辛苦舌的工作,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我送给你黄金五百两,请你保存这块石头,不得移动它,你愿意吗?”
农人听了惊骇万分的说:“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黄金。您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关心这块石头呢?”
老翁即变回天人之身,告诉农夫说:“我以前也是本地人,这块荒地,就是古代的佛寺。那时,因为邻居正将兴建佛寺,全部材料都筹备齐全,但缺少一块平石,做为木柱的地基石。我把祖先留傅下来,视为至宝的捣衣白石,毫不考虑地捐出来建寺。真使我料想不到,布施一块石头建寺,竟然会有大福报,使我上生天界,住在七宝所成的天宫,享受天福妙乐。今天早晨,我的天宫忽然震动,我觉得奇怪,就以天眼观察,知道你动了心念,将要掘掉这块地基石。这块白石是我生天的根源,如果被你掘掉,会损害我的天福,所以我特地前来阻止你,不要移动这块白石。”
农夫听闻了天人的话,向他合掌,并且感谢他说:“原来此地过去是佛寺,今日尚且为天人的福田。我为了贪取薄利,差一点就犯了大罪过!现在既然知道了,决定不敢轻举妄动了。”天人听到农人这样说,非常欢喜,很安心的返回天宫去。
农人思惟道:“从前人行善,仅发心布施片石,助人修建佛寺完成,因此就得生天的福报。如此稀有肥美的大福田,播下一棵种子,就能得到收成无量万亿倍的福果。我是农夫,应该要好好经营这块福田,更应该要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记住。”
于是,农夫逢人就宣说“施石生天”这件事,大家很相信他的话,知道修建佛寺,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此,发心广种福田,不久以后,就把庄严的佛寺重建起来,宝塔巍然,屹立云表。
诗曰:
“兴修佛寺德无边,片石能邀享福天;
若有至心真施供,当生极乐证金仙。”
附注说明:
(一)这个故事,出于“福报经”及“经律异相”中。
(二)忉利天一昼夜,抵人间一百年。此天的天人,可享天寿千岁,就是人间三十六万五千年。
(三)布施修建佛寺,能得到如此大福报,我们应该要广种福田,共证菩提佛果。
四、广种福田 龙王献宝
诗曰:
“阿育王征海不从,分金造像比轻龙;
兴添福德修千日,献宝称臣叩首恭。”
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于他福力特别殊胜,统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不称臣服从大王。”
其中有一位大臣,站起来说:“启奏大王!以臣所知,大海中的龙王,不属于大王。因为龙王向来不遣使来问候大王,也没有任何宝物进贡。由此可见,他不属于大王。”
阿育王想考验自己的福德、威力,是否能够慑服龙王,因此发动了千乘万骑的兵将,敲钟击豉,旌旗展扬的来到海边。阿育王厉声向大海呼喊说:“龙王!你在我的国界内,为什么抗拒不来见本大王?”他虽然再三地呼喊,龙王却安然不动,视若无睹。
阿育王问群臣说:“有什么妙法,可以使龙王不得不出来?”
这时,有一位尊者,禀告阿育王说:“时机若到,就可以使龙王出来。现在因为龙王的福德,在大王之上,所以他不出来归服。大王如果不相信龙王的福德比较大的话,可用黄金二斤,分别塑造两尊王像,一斤造龙王形像,一尊造大王形像。两尊金像造完成之后,如法加持修法,比量其轻重,就可以明白谁的福德大。较重的一尊就是福德大。”
阿育王就依照尊者的办法命人去造像,造成以后,称验的结果还是龙王的像重,人王的像轻。
尊者说:“龙王的福德,超过于大王之上,所以他的像较重。大王的福德不够,所以比龙王的像轻。若想轻者变重,必须修德培福,才能如愿。”
阿育王听闻尊者的开示之后,知道自己的福德浅薄,深感惭愧,因此更发勇猛精进之心,广种福田。从此每天精进修持显密佛法,又大叩头(大礼拜)数千拜,即使手已磨破,仍然竭诚的礼拜三十五佛。
阿育王的发心,稀有难得,他把私人的财产,全部做为供养三宝与布施贫穷。又在各省市建寺起塔,广造佛像,印赠佛经,不计其数。如此种福,使供在密坛上的龙王金像,向他曲身合掌。
尊者说:“这样的福德还不够大,要使龙王像向大王顶礼,全身伏地,大王的福德才够大。”
于是,阿育王更加发大心,并接受耶舍尊者的指导,取阿阇世王所藏的佛陀舍利四升,粉碎七宝末,而造八万四千宝塔。又受护法神的协助,将此宝塔舍利,分遍阎浮提,同时安置供养。此外,更派遣高僧前往各国去宣扬佛法,使佛法遍满于全世界。
如此,三年不断的精修佛法,广种福田。到了最后,连阿育王自己睡觉用的枕头,也拿去卖掉,来供养三宝。这时,龙王的金像,立即伏地向阿育王顶礼。
尊者就向阿育王说:“现在可将两尊金像,再称验其轻重。”真是不可思议,人王像已经超过龙王像的重量了。尊者说:“大王可以征服龙王了。”
阿育王非常高兴,便如前次一样,带领著大军来到海边。这时,龙王立即变化成一位青年婆罗门,来到阿育王的面前,长跪问候请安,并贡献许多珍宝,自称小臣。
诗曰:
“福慧双修正法王,阐扬圣教显威光;
捷成宝塔阎浮遍,饶益人天尽佛当。”
附注说明:
(一)福德和智慧,是成就佛道的根本,故佛为福慧两足尊。若要人恭敬信服,自己需要培植相当的福慧。
(二)布施得大福,修持开智慧。培植福慧的人,必须要至心供养三宝,周济穷苦;精进修持显密佛法。
(三)礼拜“三十五佛”,功德无量。依照“决定毗尼经”的忏悔法,修持礼拜诸佛,能消灭一切恶业。
五、竭诚礼师 不可忘本
诗曰:
“圆音普遍妙扬挥,九十恒沙俱震威;
佛告目连还胜诀,竭诚礼念本师归。”
佛陀说法的法音,遍满十方,能够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各类众生,同时听闻到佛语。所以,佛陀说法,圆音遍彻。
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大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有一天,目犍连暗自思惟:“佛陀每次欲说大法之际,佛身即发出祥光,遍照十方世界,无量菩萨都来集会,恭聆法音。佛光能够遍照于十方世界,佛陀说法的声音,是否也能够遍布于十方世界呢?”
于是,目犍连尊者就以他的神通力,向空中飞腾而去,一刹那间,到达须弥山顶的忉利天界。这时,佛陀说法的声音,仍然在他的耳边。
他又再飞腾,经过了南瞻部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北俱卢洲等四大部洲的三千大千世界,佛陀的声音还在他的耳边。
释迦世尊早已知道目犍连的发心,是想探测如来圆音的远近。这时,佛陀就以佛的神力协助目犍连,使他自在飞腾,朝向娑婆世界的西方飞去,经过了九十九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世界,有一个世界名为“光明幢”,其中有一尊佛,是该世界的教主,佛号“光明王如来”,正在说法,教化众生。
目犍连来到光明幢世界之后,再次试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法音,还是像在自己身边似的,听得很清楚。
光明幢世界的佛身高大,佛坐在狮子法座上,坐像尚有一千六百里高。光明王佛的莲华座下诸菩萨听众,其身立像高达八千里。
目犍连运用神力,飞腾在一座光明耀目的高山上,听佛说法。猛然听到如雷鸣似的声音说:“奇怪!什么地方来了一只小虫,竟然身现比丘相,在我们这个钵上行走呢?”
光明王佛告诉诸位菩萨说:“你们不应该生此轻慢心,他是东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上首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此时,释迦世尊以神通力(好像打无线电似的),告诉目犍连说:“目犍连!这个光明幢世界的菩萨,身高五百由旬(一由旬十六里),而你的人身微小,他们把你看成小虫似的。你应该化现神变,来转他们的轻慢之心。”
目犍连于是就到光明王佛的座前,以头面接足礼佛,环绕光明王佛七周,然后依照释迦世尊的教导,踊身虚空,立即变成身高四千万丈,并且身放百千光明,光中出现无量莲华。每一莲华座上,都有释迦牟尼佛在宣说妙法。
彼国诸菩萨众,看见目犍连身现神通瑞相之后,非常惊奇,大家都合掌恭敬,咸生稀有难得之心,禀白光明王佛说:“这位尊者,为什么会来到我们这里呢?”
光明王佛告诉诸菩萨说:“目犍连尊者为了要试闻他的本师释迦如来的法音,所以来到这里。”
目犍连禀白光明王佛说:“我来到这么遥远的世界,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回去,惟愿如来慈愍,帮助我东返娑婆世界。”
光明王佛说:“以你目犍连的能力,纵经一劫,也不能回到娑婆世界。但是有一个妙诀,就是不可忘本。你应该至心观想你的本师,心不离师傅,竭诚顶礼,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便得安返。”
目犍连依照光明王佛的教法,至心观想本师释迦牟尼…
《佛教圣众因缘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