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第二十节 欲求衣食丰溢家宅平安等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恶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第二十一节 欲得住处利益的修法
地神护法品: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第二十二节 欲求所愿速成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皈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第二十三节 闻名见像读诵等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行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嘱累人天品: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者,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恶,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生,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临护,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接通,七者、毕竟成佛。”
第二十四节 称佛名号的修法及其功德
称佛名号品: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恭敬赞叹,其人或福无量无边。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皈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皈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罗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的大利,终不堕恶道。””
第七章 结论
因地藏经是为在家弟子所说的遗教,所以在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字中,皆以世法为对象。而于菩萨发愿,与地狱苦状,则殷殷垂训,篇幅占得相当大,世尊悲心,于焉若揭。在家弟子,如能切实依教修行,不特生死俱利,获福无穷;而且生天受乐,终证涅槃。
在南传佛教里(即世称小乘佛教),除佛与比丘僧外,余皆尽为在家弟子,并无菩萨这个名词;这也可为菩萨是在家弟子的一个旁证。而在北传佛教里(即世称大乘佛教是),菩萨一词,欲显得特别响亮。一切滑稽好戏,几乎全由菩萨来导演;如说大乘佛教,整个是菩萨活动的世界,也不为过。足见佛教自北传以后,已渐渐世间化,由小数人出家自了,进而普度众生,同证菩提,为其修行最终目的了。如世尊以未来众生,殷勤嘱付地藏菩萨,就是这个趣向的说明。若在南传佛教国家,连菩萨二字都听不到,遑论付嘱?
菩萨在大乘佛教里,虽非常活跃,但比丘僧的地位,仍然高于一切。以维摩诘为例,是一位智慧辩才与神通了不起的大菩萨;世尊出家弟子中,自舍利弗尊者以次,均不能当其词锋,前往问疾。最后还是由文殊菩萨出来,始得收拾这一尴尬场面。然而这位大菩萨,一见比丘僧,必皆恭敬礼足,(见无垢称经问疾品)无他,菩萨为在家弟子;而比丘法相,为佛代表,礼僧如礼佛故。因此,我们可以得一启示,只要比丘僧一日不绝,佛种一日不灭,佛法自能永远住世的。这,自然非在家菩萨所能为力了。
当世尊为菩萨时,曾做过龙王、金翅鸟王、象王、熊王、师王、鹿王、兔王、鸽王、鹰王、雀王、蛇王、鳖王、鱼王、天帝释、及神鬼等身,在化迹方面来说,菩萨自较比丘为方便,上文已经说过。要之,菩萨与比丘,绝无像南北韩般,划上一道固定界线,彼此老死不相往来。“未能自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出家比丘,如能以先自度而后度人为出发点,如一切智成就如来,当其为国王时,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今使无余(阎浮众生业感品)。则证声闻果以后,不般涅槃,往来三界,度脱众生,即是一位大菩萨了。又如无量劫前,福度光目母亲的罗汉,至释迦牟尼佛时,为无尽意菩萨(阎浮众生业感品)。而地藏菩萨,亦曾做过声闻与辟支佛(忉利天宫神通品),即其显著例证。
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度生满愿的时候,如欲成佛,仍须降生母胎,现比丘相,为人天师表,受人天供养,佛佛如是,这更足证明比丘的重要性。是以佛在文殊师利所问经卷下,对于出家殊胜功德,有如下赞叹的辞句: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正命。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无怨家。住家者多苦,出家者少苦。住家者是忧悲恼处,出家者欢喜处。住家者是恶趣梯,出家者是解脱道。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住家者有怖畏,出家者无怖畏。住家者有掸罚,出家者无掸罚。住家者是伤害处,出家者非伤害处。住家者有热恼,出家者无热恼。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苦。住家者是愦闹处,出家者是寂静处。住家者是悭吝处,出家者非悭吝处。住家者是下贱处,出家者是高胜处。住家者为烦恼所烧,出家者灭烦恼火。住家者常为他,出家者常为自。住家者小心行,出家者大心行。住家者以苦为乐,出家者出离为乐。住家者增长棘刺,出家者能灭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无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多悔吝,出家者无悔吝。住家者增长血泪乳,出家者无血泪乳。住家者三乘毁訾,出家者三乘称叹。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爱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无放逸。住家者是轻蔑处,出家者非轻蔑处;住家者为人仆使,出家者为仆使主。住家者是生死边,出家者是涅槃边。住家者是坠堕处,出家者无坠堕处。住家者是黑闇,出家者是光明。住家者纵诸根,出家者摄诸根。住家者长憍慢,出家者灭憍慢。住家者是低下处,出家者是清高处。住家者多事务,出家者无所作。住家者少果报,出家者多果报。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质直。住家者常有忧,出家者常怀善。住家者如刺入身,出家者无有刺。住家者是疾病处,出家者无疾病。住家者是衰老法,出家者是少壮法。住家者为放逸死,出家者为慧命生。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实法。住家者多所作,出家者少所作。住家者多饮毒,出家者饮醍醐。住家者多散乱,出家者无散乱。住家者是流转处,出家者非流转处。住家者如毒药,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爱别离,出家者无别离。住家者多愚痴,出家者深智慧。住家者乐尘秽法,出家者乐清净法。住家者失内思惟,出家者得内思惟。住家者无归依,出家者有归依。住家者无尊胜,出家者有尊胜。住家者无定住处,出家者有定住处。住家者不能作依,出家者能作依。住家者多嗔恚,出家者多慈悲。住家者有重担,出家者舍重担。住家者无究竟事,出家者有究竟事。住家者有罪过,出家者无罪过。住家者有过患,出家者无过患。住家者有苦难,出家者无苦难。住家者流转生死,出家者有齐限。住家者有秽污,出家者无秽污。住家者有慢,出家者无慢。住家者以财物为宝,出家者以功德为宝。住家者多灾疫,出家者离灾疫。住家者常有退,出家者常增长。住家者易可得,出家者难可得。住家者可作,出家者不可作。住家者随流,出家者逆流。住家者是烦恼海,出家者是舟航。住家者是此岸,出家者是彼岸。住家者缠所缚,出家者离缠所缚。住家者作怨家,出家者灭怨家。住家者国王所教戒,出家者佛法所教戒。住家者有犯罪,出家者无犯罪。住家者是苦生,出家者是乐生。住家者是浅,出家者是深。住家者伴易得,出家者伴难得。住家者妇为伴,出家者定为伴。住家者是层网,出家者破层网。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住家者持魔王幢旛,出家者持佛幢旛。住家者是住,出家者破。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住家者如棘林,出家者出棘林。文殊师利!若我毁訾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文殊师利!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
我在上文已说过:在家凡夫菩萨,日沉湎于五欲之中,稍或不慎,一个筋斗,就要堕入三恶道深渊里去,从此万劫难复;自不如出家弟子,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清净自守,少欲知足,易于入道,功不唐捐。先度己而后度入,那是最稳当不过的修行方法。世尊盛赞出家功德,是有其深意的。如能尽人出家,三恶道自空,世尊也可不必再说地藏经了。况佛种不灭,佛法常住,更有赖于比丘僧之绳绳相继者乎!总之:
南传佛法,只有一根柱子——比丘。
北传佛法,就成为两根柱子——比丘和菩萨。
比丘传佛衣钵,绍隆佛种。菩萨称法王子,护佛法城。
比丘重身戒,就淫戒说,非两性接触,不算犯戒。
菩萨重心戒,就淫戒说,举心动念,即算犯戒。
比丘重身戒故,是以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建立。
菩萨重心戒故,是故以慈悲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
比丘戒固因细密而难持,菩萨戒制心不动,亦自非易。
因此,菩萨戒的授受,均宣慎重考虑。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不求名,不争利;不委过,不卸责;常反省,勤忏悔;乐善好施,怨亲平等;少欲知足,安贫守道;为众生而服务,为万世开太平;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菩萨如是,其庶几焉。
这是大乘佛法的极则,愿与在家菩萨共勉之。
《论地藏经是 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