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句经讲记(十三)▪P2

  ..续本文上一页连自己的生辰八字都忘了,就别提还记得自己什么身分了!

  见着他那讲话都从鼻孔出来,一副高不可侵的神态,真的是可悲复可怜!不能明白为什么有人能凭恃着那么一点雕虫小技,便自以为足以傲视群伦、目空一切;也不能明白为什么有人能仅凭着那一瓢水,便自以为拥有四大海水!有限的能力,却无限的扩张自己的优越傲慢,我们的妄自尊大,比起那白昼执炬之人,究竟好过多少!

  有些人是这样,听也听了,看也看了,但是听来听去、看来看去,不论他听闻多久、见闻多少,却始终依然故我──永远执守着自己的那一套!原来他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心力,目的也只是在找寻与自己水平相当、知识相谋者,而作选择性的吸收;其他,则全然不在他的学习范围。这样的人,就像一根汤匙,尽管在美味的羹汤中舀了多少时日,却始终不知这羹汤的滋味!同样的,他尽管长期浸淫在佛法的熏沐中,却也始终尝受不到佛法的滋味!

  有些人或许可以勉强算是多听多闻的,但是也仅止于听多见多,而尚缺乏进一步的如理思惟、如法修行。所以尽管可以在嘴上说得痛快,却全是人云亦云,而毫无自己的思考、体验;不过他可是沾沾自喜地陶醉其中呢!这应该也算是另一种典型的『汤匙』吧!说食、数宝,就佛法的修学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损失呢!我佛弟子真当深自警醒啊!

  憍慢──自我优越感,是一种由无明而发展出来的微细烦恼,或许在平时,它并不是很有显露的机会,可是这根深柢固的自恃轻他,确乎时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作用着。自己的一切,无论再怎么不济,也总以为超胜他人;要真胜过他人也就罢了,偏偏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在与人不相上下,或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还是不能诚服的;不是不以为然地刻意抹煞──『那有什么了不起!』就是认为对方理所当然应该如此的!

  由于内心的这种慢习作祟,于是在物质上,就直觉得自己理当比别人多得一些,也多享受一些。在处事上,则别人理当以我的意见为意见,而听从于我;甚至什么事,都得先经过自己才行!个人的慢心若是这么持续地发展下去,也就是权力欲与支配欲的无限扩大,最终要造成个人、家庭、团体,乃至社会、国家的苦难!所以我们当深自警惕啊!不祇「多少有闻」,可能造成自己「自大以憍人」,潜藏内心深处的我慢,其实无时无刻不在作用,只是我们一直未能觉察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吧!还记得先母在世时,曾在妙心寺住过一段时间。她是一位十分能干又善于持家的旧时代女性,住到寺里来,她内心上不免会想:寺里头住持是最大的,而我是住持的母亲,所以论起来我应该算最大的吧?这种心理换作是我们,同样免不了,隐隐约约一定会有几分。

  先母很善于烹饪,所以有事没事她就会去厨房『关心』人家一下,『啊!这种不是这样切的,应该怎么切怎么切……』

  我就对她说:『妈,念佛吧!厨房的事就由着她们去做吧!』她一听,就嘀嘀咕咕地说:『我才刚念完佛,还要我念,真是的!』不过,她也知道我跟她讲的意思,是不要她去厨房管东管西的,人家不好做事!只是偶尔,她也会向我发牢骚地说:『我哪有管人家,我不过就是提供一下意见而已嘛!』

  我是不好意思对她老人家说:『您老人家是住持的母亲,您提供的意见,人家还敢不听吗?』有时候看她连菜刀都拿过来要作示范了,还祇是『提供意见』?想想我们凡夫众生,不都是如此的吗?说好听一点是提供意见,但是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却又会觉得怅然若失,甚至不受重视,这真的是大矛盾啊!

  前些日子,报上报导了南部有位热心台语教学的老师,他的一些事迹。正巧他的朋友认识住在寺里的声韵学家魏南安先生,就拿了一些他所写的台语诗,想请魏先生指正。魏先生很客气,想起正在成功大学访问的汉语学者周长楫教授,就将这些诗再转送过去,想请教周教授的意见。周教授看过之后,他又拿了回来,说要请我看。我一看,不由脱口说了一句:『噢!我最怕这个了!』魏先生一听,忍不住笑了出来!他说,我们三个人接到的反应都一样,所讲的话也都一样!

  前几天,他们二位相偕要去见这位台语老师。临去之前,我就先对魏先生面授机宜一番,于是举了一位看第四台而来参访的信徒为例。这位信徒也是作了一首诗,说是要请我帮他修改,我说:『我对诗是外行哩!』他就很诚恳地说:『师父啊!不要客气啦!我看你在电视上分析的,就知道你懂作诗,请你指导我一下吧!』

  看他这么诚恳,似乎是有心来求教的,心想不妨先试探看看,免得人家一路来到这里,还伤了和气就不好。我看了看,就对他说:『里面这个字,如果改成什么,可以吗?』没想到他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那不对!那不行!那是外行才会这么说……』接下来的发展,大家应该可以想象了吧!所以有人要来请你指导,可千万要『依义不依语』,通常多是希望来得到肯定与赞美的,而不是想听真话,可别误会了!──这当然不是否定那些虚心受教者,而只是这样的比例占得多些!

  所以我就对魏先生说:『你们去了,可不要劈头就指出人家的错误哦!有些人乍听会受不了的!但是也不要随便称赞,免得害他继续错下去!』

  结果这位台语老师还真的是很有意思,也不管来者都是专研汉音、汉语的学者专家,就自顾自地卖弄起『学问』来了。自吹自擂了半天,两位学者面面相觑,后来还是以『天晚了,我们该回去了!』才得以收场!

  凡夫众生的我见、我慢,真的是远远超乎我们自己所能想象的。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思考一下自己的盲点究竟在哪里?自己最感优越自豪的,到底是什么?审细地省察自己的每一个心念,每一个言行。别人或者可以因为不了解,因为嫉妒,而嗤之以鼻地在我们面前,或者背后放话:『就你最行!』『就你最了不起!』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赤裸裸地分析自己、反省自己,我们真是别人眼中那副不堪的模样吗?或者只是对方的问题?

  缘起的世间,本就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个人的能力强不强,自有其不共的因缘,但同样都是众多条件因缘的和合,没有什么值得憍人,反而有太多的因缘、人事值得感谢!今天,倘使我们在家庭、在工作、在社会、在度世利生的事业上,可以在某一方面有所发挥,我们都应当心存感激!感激别人将这个机会留给我们,而我们的能力正好足以胜任!感激有这个机会贡献自己的所长,以为一人、二人,乃至更多的众生服务!而且我们的内心清楚地知道:顺境,不能使我们憍慢迷失;逆境,也不能使我们折伏退缩──因为我们不能满意这样的自己,也因为我们还要再向上升进──直到烦恼断尽的涅槃寂静!(待续)

  注释:

  1.《杂阿含经》卷二七.七二六经(大正2.195中)。

  2.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新版),页42。

  

《法句经讲记(十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