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可怜,他不学不认识佛法,怎么作恶?他自己都不明白,糊里糊涂的作恶,我们所忏悔的十种恶心是:
第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本来没有人、没有我,众生是妄想心,不知道身体是四大假合的,妄计人我之相。计是执着,由妄想心执着有个人、有个我,执着得厉害!执着我,就执着身体是我,这是身见,众生的可怜就是这样,本来没有我,执着个我,执着身体这个臭皮囊,把它当宝贝。一切恶业,都是为身体贪图享受,所以众生愚痴。「起于身见」,一切罪过皆由身见而起,身见是五种邪见的第一种。
第二、内具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身见是在内心,这时候内心具足烦恼,外面遇见恶缘。内心具足什么烦恼呢?贪、瞋、痴,心里面有贪心、瞋心、愚痴心。外面遇见可贪的境界、可瞋的境界、可愚痴的境界,这都是遇见恶缘。心中本来具有烦恼,外面遇见恶缘,内外因缘和合,「我心增盛」,我执我见更加炽盛。
第三、内外既具,灭善心事,不喜他善:内心的恶见,外面的恶缘,内外具足,把善心灭掉了,不生起善心。自己不做善事,别人做善事,他还不喜欢,生嫉妒心。他自己起了恶心,变成恶人,看见别人做善法就讨厌。
第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纵是放纵,恣是放逸,放纵放逸身口意造恶业。「无恶不为」,无恶不造。要求忏悔,到第三个恶心,很容易忏悔,因为还没有发动身口,是内心里作恶。到了第四个无恶不造,身口意都在造恶业,忏悔就费力气了。
第五、事虽不广,恶心徧布:是讲空间,他做的恶事,并不太广大,造小的恶业,但是他的恶心徧法界,他没有善心,完全变成恶心。譬如他在我国敢偷东西抢钱,到美国也敢偷东西抢钱,无时不在作恶,无处不在作恶。
第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是讲时间,他的恶心相续不断,白天打恶主意,晚上睡觉也打恶主意。白天做恶事,夜晚也做恶事。
第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覆是盖覆,讳是避讳,盖覆避讳过失,不愿意别人知道。到第七种恶心,劝他还容易,因为他做了恶事,怕人家知道,有惭愧心。
第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虏扈」是粗野的个性,又粗气又野蛮。「抵突」是不接受人家的劝导,谁劝导他都反抗,像野马、疯狗一样。「不畏恶道」,你劝他不要造恶业,会堕到三恶道,他根本不害怕。
第九、无惭无愧,不惧凡圣:凡人,他不害怕,平常的人劝他不听,他作恶不怕人知道。国家的法律是制裁凡人的,他不害怕。圣人,佛菩萨,他也不害怕,到了无惭无愧,无可救药的境界。
第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梵语「阐提」,华言断善根。「拨无因果」,你劝他不要做恶事,做了恶事种恶因,将来会堕地狱,他不相信。这是大邪见的人,佛教讲,信佛的心一点都没有,叫一阐提。
接着要对着上面十种恶心,讲能忏悔的十种善心,比如第一种善心,对治第十种恶心;第二种善心,对治第九种恶心,依此类推。
第一、明信因果:第十个恶心一阐提,拨无因果,他不相信因果,但是他也有佛性,可以挽救。如何挽救呢?遇到机缘可以说因果,就跟他说,不要因为他已经恶得不可开交而舍弃他,这不是菩萨的发心。菩萨发心,知道他有佛性,还是可以回头向善,要说明因果使他相信。不要直来直去,他一定不接受,要用权巧方便,遇到因缘要劝导他。
第二、自愧克责:要自己生起惭愧心来,责备自己不该作恶,这就可以忏悔了。这是对治「第九、无惭无愧,不惧凡圣」,要用权巧方便,叫他生起惭愧心。
第三、怖畏恶道:学佛法就是道心难发、怖心难生。道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很难发起来。怖心难生,恐怖三恶道的心,很难生出来,因为他不怕三恶道,才敢造恶业。要权巧方便,劝他相信三恶道是令人畏惧的,他能生起恐怖心,就不敢再造恶业了。这是对治「第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的恶心。
第四、不覆瑕疵:瑕疵,等于白玉上的斑点。「不覆瑕疵」,要把白玉磨得清清净净,毫无瑕疵。这是对治「第七、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他有惭愧心会求忏悔,发露忏悔对着佛说出来,他过去做了什么恶业,不要覆盖起来。
第五、断相续心:既然发露忏悔,必须断掉相续的恶心,誓不再犯。这是对治「第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的恶心。
第六、发菩提心:前面讲道心难发,一定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尽法界、虚空界,都是菩提心,徧一切处利益有情。这是用菩提心对治「第五、事虽不广,恶心徧布」的恶心。
第七、修功补过:这是对治「第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的恶心。现在你不作恶了,要做善事做功德,好补偿罪过。
第八、守护正法:这是对治「第三、内外既具,灭善心事,不喜他善。」守护正法,菩提心发起来了。第一、要持清净戒,第二、得修定,第三、得求智慧。修戒定慧,你要守持,要护念,要守护正法,把不做善事的恶心对治掉。
能受持以上八条,即成就作法忏。
第九、念十方佛:我们念阿弥陀佛,念一方佛,等于念十方佛,你心里念十方佛菩萨,这是对治「第二、具足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的恶心。那个恶心是个凡夫心,你天天念佛,求佛加被,内心的烦恼、外面的恶缘,都被你断掉。
第十、观罪性空:要观诸罪过,从因缘生,其性本空,所造的恶业,没有本体、没有自性,本来是空的,这是对治「第一、妄计人我,起于身见」的恶心。
这十种能忏悔的善心,前面八种,都叫作法忏。第九种,念十方佛,是取相忏,要求佛的相好。第十种,观罪性空,是实相忏,你观到罪性空,观到实相理体上,人空了,法也空了,把我执我见统统观空,造罪的我没有了,哪有我所造的罪呢?
忏除业障得什么利益呢?
一、能灭除三障:前面讲忏除业障时已经讲过,忏悔业障,实际三障全除。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等于种子,业障等于水、土,报障等于结的果实。忏悔业障,业障消灭了,就没有水、没有土,种子自然干枯。烦恼障灭了,果报也灭了,所以忏悔业障,得的利益是三障都灭除了。
二、得依正具足:依是依报,正是正报,具足是究竟圆满的意思。依报是衣食住等享受,正报是身体,到了成佛,依报正报都究竟圆满。成了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相好庄严,这是正报具足。依报呢?每一尊佛都有一个世界,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七宝庄严出来的,这就是他的依报具足。还没有成佛之前,我们是初发心菩萨,我们发了十种广大行愿。第四种大愿是忏悔业障,得到依正具足的果报,不是像佛究竟圆满,是我们不会得六根不全的正报,比如少一个眼睛、少一个耳朵、少一只脚,这样六根不全,相貌不庄严。正报,一定六根具足。依报,衣食住不会缺乏,只要你精勤忏悔业障,得依报正报具足的果报。
成了佛,依正具足,我们都相信。我们初发心菩萨是凡夫,怎能这么快得到这么好的果报呢?要知道佛教讲的道理,有如是因,才得如是果,没有因,得的果,是神话,是迷信。
一个凡夫刚发菩萨心,怎么知道忏悔业障得这么好的果报?它有个道理,忏悔的是恶业,你的恶业不知道忏悔,就日日增长,恶业越造越多,造的都是罪过。罪过跟福报,是互为增损的,造了罪,就减损了福;不造罪,就修善法,善法越多越好,就增加了福报。这个道理先明白,你天天造罪,罪过天天增加,你增加了罪过不做好事,不修善法,你的福报天天减少,不但成不了佛,人身都要丢掉。来生来世,人身保持不住,想转个人都不可能,那你就转到三恶道了。人的果报,你应该活到八、九十岁,果报还没尽,你的生活越来越困难,这是如是因,如是果。没有信佛的人,听不到这个道理,我们信佛的佛弟子,尤其在座各位一定都生了信仰心,你对忏悔业障这个大愿要看重,不要轻忽,要天天忏悔。
怎样忏悔呢?要对着佛像求忏悔,你是出家弟子,天天做早晚课都见到佛像。你是在家弟子,家里有个佛堂,对着佛像求忏悔。家里太小,没有佛堂,也没有佛像,十方虚空都是佛,你对着虚空,就是对着佛说:「我弟子某某,今天所造的恶业,我要忏悔。从今天以前所造的恶业,我也要求忏悔。乃至于生生世世,无始劫以来造的恶业,都要求忏悔。」用白话说得清清楚楚,每天这样求忏悔,有佛像对着佛像说,没有佛像对着虚空说,因为虚空还是有佛,要这样观想着。
要是出家弟子,一定要做早晚课,晚课要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那是过去大祖师给我们编制的,再好没有了。后面都是《普贤行愿品》的偈颂,你天天念,就是天天求忏悔。忏悔时要精进、要至诚、要恳切,才有感应。否则随众唱和,有口无心,所念的功德太少了。因为佛法是心法,造罪从哪里造的呢?从心里造的,罪从心起。忏悔呢?将心忏。心里没有发起忏罪的心,念《忏悔文》的效力太少了。你只要至诚恳切,精进求忏悔,自然能把业障忏除。
三、恒住净戒一切功德:佛传给我们戒定慧三无漏学,定学、慧学,不分出家、在家弟子。佛弟子,出家、在家之分别,在戒学不同,出家、在家所受的戒不同。受戒容易,守戒难!「恒住净戒」,恒是恒常,你受戒了,要恒常安住在净戒之中,保持受的戒,不犯戒。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你受戒就得了一切功德,但是一切功德不能长远安住,功德会丢掉。那是什么道理呢?你不知道精勤忏悔业障之故,业障有一种障碍之力,前面说过:「业力之大,能障圣道」,你求了戒,得了一切功德,马上可以转凡成圣。但是你天天造恶业,障碍住你,你犯了戒,求戒的功德失掉了,就不能恒住净戒一切功德。犯戒就是造恶业,我们凡夫对是非分不清楚,释迦牟尼佛替我们分得很清楚,哪样事不应该做,哪句话不能说,都订到戒律上,所以我们依着戒律持,天天还要忏悔业障。你是谨慎小心的人,恶业绝不敢造新的,旧…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