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P18

  ..续本文上一页,比喻得更清楚了。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譬如旷野」,没有人的地方,「沙碛之中」,不是好的土地。「有大树王」,有一棵树很大,叫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大树王生在旷野沙碛之中,一定要有水,没有水就干枯了。假若根得到水,枝叶才能开花结果,都长得繁荣茂盛,这譬喻什么呢?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众生在生死轮回,等于在旷野之中。有一棵菩提树,等于树中之王。「亦复如是」,也是这个样子。「一切众生,而为树根」,一切众生,就是菩提树的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菩萨是因华,佛是果德,开了菩提华,结了菩提果,就是佛菩萨。

  「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怎样成就诸佛菩萨的华果呢?得用大悲水,饶益众生,就是在菩提树根上,常常浇水,才能开华结果。下面再加以解释。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的菩提果。假若诸菩萨能以大悲水,多多利益一切众生,就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华严经》讲的这段经文特别重要,我们佛弟子平常讲,要求佛的菩提果,在佛的面前去求,学佛修行,学佛证得菩提果。不晓得菩提果,是属于众生的。为什么?「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菩萨要成无上正觉,得把六度波罗蜜修圆满,而六度波罗蜜在众生身上修。不在众生身上修,六度波罗蜜不能修圆满,怎么成佛呢?所以菩提果是属于众生的。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十大愿王,只有第九大愿恒顺众生,再叫一声当机者,叫他注意:对于这种义理,你应该这样解释。「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你对于众生要平等心,才能成就圆满你的大悲心。「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发平等心,供养一切众生,就是供养如来。因为不去供养一切众生,如来不会欢喜,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就不能圆满。

  下面总结恒顺众生第九大愿。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段和前面的解释一样,不必再解释了。下面讲第十大愿。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第八大愿常随佛学,是自利,第九大愿恒顺众生,是利他,第十大愿才回向,三种大愿合成一个回向。从第一大愿到第九大愿,我做的所有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这是自己的功德回自向他,回向众生得到什么利益呢?下面说出来。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希望使众生得到平安快乐。「无诸病苦」,不要生病,没有生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众生要做恶法,我回向他,都不能成就。「所修善业,皆速成就」,众生要做善法,我回向他,所做的善法都赶快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三恶道的门都关闭起来,不要掉到三恶道。「开示人天涅槃正路」,我要回向善知识多开导众生,行人天福报的正路,最后入无余涅槃,成佛,走涅槃的正路。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众生愚痴,他要造恶业,造很重的恶业,结果感得极重的苦果,我愿意代众生受苦,这是前面法供养,代众生受苦的愿。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希望众生能解脱苦果。「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我愿意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证得无上菩提,都能成佛。

  下面把第十大愿总结起来。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段跟前面一样的解释,不必再讲了。

  下面再把十种大愿总结起来。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

  这就是菩萨摩诃萨所发的十种大愿,都具足圆满了。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若诸菩萨」,你这个菩萨,要想行菩萨道度众生,怎么度呢?「于此大愿,随顺趣入」,依着这十种大愿去修行,先是「随顺」后「趣入」,这是两步功夫。我们最初都要学着发愿,随顺这十种大行大愿,再进一步就趣入,证入这十种大行大愿。「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就能令一切众生都成佛。「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依着十种大愿修行,就能利益众生,你就能随顺无上正等正觉,自己将来也能成佛。「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这十种大愿是归纳起来的,实际广开来,诸行愿就像大海一样,无量无边,普贤菩萨的行愿海,你都能成就。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你随顺十种大愿,成就一切众生,就随顺无上正等正觉。你利益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成佛,你也成了佛,以利他为自利,你应该知道。

  下面再较量一下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用上妙的七宝,充满无量无边世界的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和众人天最殊胜的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布施给「尔所」,就是上面那么多世界、那么多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你拿世界的七宝、人天的安乐,来供养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经过这么多世界极微尘数大劫,相续不断,时间长,功德更多了。

  「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你用世界的七宝做布施,拿人天的安乐做供养,供养那么多众生、那么多佛菩萨,你得的功德很多。不如你听十大愿王听过一遍,不要说你发愿力行,不要说随顺趣入。「一经于耳」,现在讲堂的在座各位,都得了无量的功德,都从耳朵听过了。十大愿王的功德就这么大,跟用世界的七宝做布施,拿人天的安乐做供养的功德相比较,「百分不及一」,前面布施功德百分,不及闻经功德一分。再比较,「千分不及一」分,「乃至优波尼沙陀分」,就是极微细的少分,「亦不及一」,也不及一分。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剎,若鸠盘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或者有人听了十大愿王,信心很深。「于此大愿,受持读诵」,对于十大愿王,能纳「受」于心,「持」是忆念不忘,对本叫「读」,背本叫「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能够全部写,功德更大;不能全部写,你写一个四句偈。功德有多大呢?「速能除灭五无间业」,五无间业又名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犯了其中一项,死后即堕无间地狱,故名五无间业。你能受持读诵十大愿王,乃至写一个四句偈,就能很快把五无间业消灭,有这么大的功德利益。

  「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身体生病,心理上生烦恼的精神病。「乃至佛剎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乃至无量无边一切恶业,统统能消除。「一切魔军」,所有魔王魔孙。「夜叉、罗剎」,夜叉,捷疾鬼。罗剎,可畏鬼,都是吃人的鬼。「若鸠盘茶,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鸠盘茶,瓮形鬼。毗舍阇,啖精气鬼。部多,大身鬼。你深信十大愿王,这些恶鬼神都远离你。「或时发心,亲近守护。」不但不敢害你,还尊重你,变成护法善神,亲近你、守护你。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所以如果有人熟读背诵十大愿王。「行于世间,无有障碍」,说个譬喻,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一切诸佛菩萨都要称赞你,…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道源法师生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