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P19

  ..续本文上一页一切人、一切天,对你都要礼拜恭敬,一切众生都应当供养你这个人。

  有人听到这段赞叹产生怀疑:我自从信了佛,尤其是出家弟子,天天做早课都念这十大愿王,而且都是背诵的。我怎么很多障碍,怎么没得到这么大的功德呢?你要问自己是否以深信心受持读诵?信心浅薄,得的功德就少,你以深信心受持读诵,一定能得到这么大的功德。

  此善勇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此善勇子」,就是受持读诵十大愿王的善勇子。「善得人身」,这个人得人身得的最好,众生不学佛法,不知道人身难得,得到人身,他做恶业,自害害人,结果把自己害到三恶道,就可惜了。「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他依着十大愿王来行菩萨道,把普贤菩萨所有功德都能圆满。「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不久能把凡夫的身体,变成普贤菩萨的微妙色身,普贤菩萨的微妙色身跟佛一样,「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你在未证得三十二相之前,常在人天道中来往,居住在人天道最胜的种族之中。「悉能破坏一切恶趣」,三恶道都能破坏,不会堕到三恶道。「悉能远离一切恶友」,转生到人道,一切恶友要害你,你都能远离他们。「悉能制伏一切外道」,外道来降伏你,你都能制伏他们。「悉能解脱一切烦恼」,你能把一切烦恼都解脱。「如师子王,摧伏群兽」,说个譬喻,如狮子是百兽之王,能降伏一切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你在人间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

  「又复是人」,受持十大愿王这个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就是要死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散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要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你的家亲眷属不放下也不行,人要死了,家亲眷属自然要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假如你在人间是有大势力的人,或者做国王,这时候一切势力统统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当国王有辅相、大臣跟随你,这时候不能跟随你了。你的宫城内内外外,有象马车乘,还有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要随你也随不了,人死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你不舍也得舍啊!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人死了,跟其他普通人一样,但有个不一样,「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他常常受持十大愿王,这十大愿王不舍离他。「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在任何时侯,这十大愿王引导这个人,把他引导到哪里去呢?「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王总结到这里,就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他引导到极乐世界去了。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到已」,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即见阿弥陀佛」,就看见阿弥陀佛。还看见「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这些诸大菩萨。「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这些大菩萨,他们的色相非常端正、庄严,一切功德都具足,都围绕着阿弥陀佛。在这里你就知道,有人毁谤净土宗是老太婆的法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都生西方,这些诸大菩萨是老太婆吗?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其人自见,生莲华中」,「其人」就是十大愿王引导的这个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看见自己生在七宝池的莲花之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的,不是由母亲生出来的,莲花就是父母。「蒙佛授记」,他生于莲花之中,莲花开了,他就见到阿弥陀佛,叫花开见佛。一出莲花,就等于一个八地菩萨,才能授成佛之记,见了佛,佛就给他授成佛之记。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得授记已」,蒙佛授记以后,这时候神通辩才统统有了。「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经过这么多的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教化十方无量数的众生,随顺众生根机,利乐一切众生。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不久就要成佛,坐在菩提道场,把魔军降伏,成佛了就说法。「能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因为你的愿大行大,以无量世界的众生作对象,无量数众生都能够沾到你的光。你一说法,都能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他没有善根,给他种善根,成熟他的善根。「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成了佛,经过未来的长时间,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善男子!」再叫一声当机者。「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这是普劝一切众生,假若闻到十大愿王,生了信心。应该「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自己受持于心,要读诵其文,给大家讲,给大家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究竟得多大的功德,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还说不完你的功德。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谛受」就是诚诚实实的接受,不要生疑惑之念。「受已能读」,接受下来,能读经文。「读已能诵」,读过了能背。「诵已能持」,持,就是忆念不忘。「乃至书写」,书写十大愿王,古时候用抄写的,现在就是多印《普贤行愿品》送人。「广为人说」,讲《普贤行愿品》给别人听。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是诸人等」,就是受持读诵,印《普贤行愿品》送人,讲《普贤行愿品》给别人听这些人。「于一念中」,现前一念,很短的时间,「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你所获得的福报,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一个人能往生极乐世界,你讲说十大愿王给大家听,一切众生都能出离苦海,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净土法门,能够带业往生,自利利他,同生西方。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普贤菩萨前面说了长行文,现在要「重宣此义」,就是重新宣扬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义理。「普观十方,而说偈言」,因为十大愿王,都是观想十方无量世界、无量诸佛,所以普贤菩萨,也普观十方,而说偈颂。

  经文的文章题材有三种,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长行,二种是偈颂。长行,就是前面讲过的散文体,就是现在的散文,一行一行很长的文。偈颂,都是整齐的,或者五字一句,或者七字一句。偈颂再分两种,一种是重颂,一种是孤起颂。重颂,是前面长行文说过的,再重说一次。孤起颂,是前面长行文没有说,单用偈颂说法。做早晚课的人,要注意:早起念的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行愿品》前面的长行文。晚上念的《大忏悔文》,就是摘取《普贤行愿品》中的十二个偈颂。

  现在讲偈颂,前面都是重颂,后面也有孤起颂。

  第一颂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徧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剎尘身  一一徧礼剎尘佛

  前面长行文讲过十大愿王,你就知道,他所礼的是十方诸佛,而且是尘中剎、剎中尘,重重无尽诸佛。偈颂还是这个意思,「所有十方世界中」,还包括「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人师子」,佛是人间的狮子,狮子是个譬喻。「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徧礼尽无余」,我礼敬诸佛,以我的身口意清净三业,十方三世诸佛,我统统礼敬。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前面长行文,讲十方世界,有微尘数剎土,剎土里面有微尘数诸佛。我怎样去徧礼呢?说出来原因,依着普贤菩萨行愿威神之力,我就能普现一切如来的面前。再观想「一身复现剎尘身,一一徧礼剎尘佛」,剎是世界,能礼的我的身体,又现出世界微尘数的身体,每一个能礼的身体,徧礼剎尘诸佛。

  第二颂称赞如来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道源法师生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