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看《华严经》就知道。上次我们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到大势至法王子,法王子是接续法王之位,能承担法王家业。你不知道佛有多富贵,怎么承担?所以一定要读《华严经》,才知道法王有多富贵,你才能发心承担他的家业,才能当法王子。不读《华严经》,不知道一生成佛的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我们凡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生成佛的榜样。修多长的时间?即生就成佛。善财童子做到了,照着善财童子的路修行,我们都能即生成佛。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最后一品,讲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就是把《华严经》万种因华的行门归纳起来,不出十大愿王。《华严经》是圆顿大教,度的都是圆顿大根机的大菩萨,就是上根的众生。中下根的众生,叫他发菩提心,修万种行门,他修不来,这样圆教就不圆满了。要圆度一切众生,不能舍弃一个众生,把《华严经》的无量行门,归纳为十大愿王。由十大愿王把众生引导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成佛的。

  上次道源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是引导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阿鞞跋致,永不退转,寿命无量,一生可以成佛,这样中根、下根都可以做到,圆度一切众生。《华严经》包含一切佛法,归纳到十大愿王里面,过去大祖师立的早晚课,都是依着《普贤行愿品》立的,就知道《普贤行愿品》的重要。早课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念完了,要跪下观想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回向:「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我要度一切众生,都入到《华严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发愿,十大愿王,是依着《普贤行愿品》发的。回向一切众生的《回向文》,也是依着《普贤行愿品》发的愿。晚课念《礼佛忏悔文》有十六个偈颂,也是摘录自《普贤行愿品》,足见《普贤行愿品》的重要。

  我们研究《华严经》,要看《华严经疏钞》,在中国依着《华严经》立一个宗派,叫华严宗。华严宗有五位祖师:初祖杜顺和尚、二祖智俨尊者、三祖贤首国师、四祖清凉国师、五祖圭峰大师。《华严经疏钞》是四祖清凉国师着的。我们现在看见《八十华严》的经本就害怕,认为经文太长,看不完,清凉国师把《八十华严》着成「疏」,怕人看不懂,又着「钞」解释,写成《华严经疏钞》。在过去有个说法,着的疏不能放入经文,认为是:「割裂经文,罪过无量。」《大藏经》即是把《华严经》《华严经疏》《华严经钞》分开,要研究《华严经》,必须三本对照看,初学的人不容易阅读。到了民国,上海有几位大居士发心把疏钞会入经文,经过多年才编辑完成。

  首段是《华严经》经文,次段是疏,再次段是钞,这样就不必三本对照看了。编成以后刻成木刻板流通,弘一大师赞叹《华严经疏钞》很好,等于一部《佛学大辞典》,内容更为丰富。因为《佛学大辞典》偏重解释佛法的名相,世间法的名相,必须另外看《辞源》《辞海》。《华严经疏钞》世间法的名相很多,因为它解释一种名相,要解释出来十种道理,依着《华严经》事事无尽解释的,清凉国师学识渊博,是贯通一切佛法及一切世间法的大祖师。《华严经疏钞》现在台湾有流通,劝请诸位发心请一部来研阅,是至高无上的享受,并且可以得到《华严经》的大利益。

  再介绍《普贤行愿品》的注解,清凉国师完成《华严经疏钞》后,《四十华严》才翻译出来,他又着了《四十华严疏》,可是没有钞。《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结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能够普度一切众生。在唐朝利益很多众生,尤其到了末法时代的众生,依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不来,决定要依着《普贤行愿品》发十大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清凉国师特别单着一部《普贤行愿品别行疏》,「别」是另外,单独流通叫「行」。后来五祖圭峰大师,认为《普贤行愿品别行疏》着得很好,特别又着「钞」来解释「疏」,书名为《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收入《卍字续藏经》,此书现在已有单行本流通,诸位一定要发心请来研阅。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唐朝时在西域有一个「罽宾国」,梵语羯湿弥罗国,罽宾国,是旧的翻译。新的翻译,玄奘法师翻为「阿谁入」,因为这个国家四面环山,周围都是山林,非常险要,自从建国以来别的国家未曾侵入其国,取名「阿谁入」,有自高自大之意。《华严经》共有三种译本,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晋朝翻译《六十华严》,唐朝翻译《八十华严》、《四十华严》。「般若」,即是罽宾国翻译《四十华严》的三藏法师。「三藏」即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均贯通。般若为这位法师的德号,梵语般若,翻成中国话叫智慧。「奉诏译」,这部《四十华严》是奉唐朝皇帝的命令翻译的。

  二、别解文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这一段是普贤菩萨赞叹如来的功德,《普贤行愿品》是《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就是第四十卷。「尔时」,就是说完第三十九卷的时候。「普贤菩萨摩诃萨」,「摩诃」叫大,「摩诃萨」叫大菩萨,等觉菩萨都叫大菩萨。「普贤」两字怎么讲呢?行弥法界曰「普」,行是大行,普贤菩萨的行门最大,弥满于法界。徧法界都是他行菩萨道的所在,普即普徧的意思,他的大行普徧弥满于法界。位临极圣曰「贤」。位,是这位菩萨的地位。临,是临近。极圣,最极的圣人就是佛。他的地位临近最极的圣人,与佛只差一等。《华严经》有华严三圣,中间供的是毗卢遮那佛,左边是文殊师利菩萨,骑一只狮子。右边是普贤菩萨,骑一只白象。狮子表智慧,象表行门,一个大智慧,一个大行门,合起来就是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两个侍者,老的是迦叶尊者,年轻的是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

  《普贤行愿品》三十九卷是赞叹如来功德,所以「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普贤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是等觉位的大菩萨,他称赞如来的功德特别超胜,叫胜功德,「已」就是赞叹完了。「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在华严法会里都是亲证法身,初地以上的大菩萨。「善财」即善财童子,他年纪轻叫童子。他最初遇到文殊菩萨,教他发菩提心,再去学菩萨行。发菩提心就是发愿,发了愿不修行,等于发了空愿,所以发了菩提心,得行菩萨道,得去参访善知识。因为善财童子是《华严经》的当机者,普贤菩萨跟诸大菩萨说法,也就特别称呼善财童子。

  「善男子!」这是普贤菩萨称诸大菩萨和善财童子。在佛经上,佛叫当机者,往往都叫善男子。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善男子,包含善女人,佛经上佛往往连着称呼:善男子、善女人!但是以善男子为首众,善女人是第二众,说善男子即含善女人。

  第二种解释,善男子即大丈夫,「善」即发菩提心,此善不是世间凡夫的善,凡夫利益不了自己,在六道轮回流转生死,凡夫的善不能称为善。也不是二乘人小乘的善,二乘人自己了生死,不度众生,也不能称为善。必须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才是真正发了善心。发了菩提心的男子,才能称为善男子。

  看到善男子的经文,我们就要观察自己,发了菩提心没有?要是没有发菩提心,虽然为男子身,也不能称为大丈夫,不能称为善男子。是个女人,发了菩提心就是大丈夫、善男子。这里确实是称呼善财童子的,「诸菩萨」已经证得法身理体,地位高,所以放在前面,实际当机者是善财童子,告诉他如来的功德无量无边,赞叹不尽。下面一行经文,都是这个意思。

  「假使十方一切诸佛」,前面我普贤菩萨赞叹如来的功德,赞叹完了,你不要以为如来的功德只是这么多。假使诸佛来赞叹也赞叹不完,不但一尊佛、两尊佛,十方诸佛都来赞叹也赞叹不完。

  下面说赞叹的时间长,「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劫」就是长时间,劫有小劫、中劫、大劫,这是讲大劫。大劫的时间长得不可思议,这里不是一个大劫、两个大劫,而是「佛剎极微尘数劫」。剎就是世界,一尊佛教化的地方。佛剎,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尊佛都是教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把它碎为「极微尘」,极微尘就是最细、最小的微尘。太阳出来的时候,从窗户缝隙射进来一道光线,你可以看见微尘在浮动,它和空气轻重差不多,不会落下来。那个微尘再把它分成七分,每一分叫「极微尘」,是说尘点很微细,微细到极处了。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广大的世界,把大地的石头碎开来,碎为极微尘。把一个极微尘算一个大劫,大劫就有无量数。《华严经阿僧祇品》中,有一百二十五个大数目,都不是我们凡夫算得出来的。「不可说不可说」,就是大数目的名词,不是一个佛剎微尘数大劫,也不是两个佛剎微尘数大劫,而是「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佛剎微尘数大劫。上面还有一个「经」字,「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经过这么多劫。「相续演说」,十方一切诸佛都在演说佛的功德,把佛的功德赞叹完了吗?没有,「不可穷尽」。

  这就是说菩萨赞叹不完,要佛来赞叹。不是一尊佛、两尊佛赞叹,而是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也赞叹不完。「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那么长的时间。「相续演说」,不断的赞叹,还是「不可穷尽」。这就是极力强调,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怎么赞叹也赞叹不完。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这里才说出来普贤菩萨叫当机者的宗旨何在?如来有那么多赞叹不完的功…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道源法师生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