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国佛教人物(下册)▪P23

  ..续本文上一页乃真禅。他认为陶渊明、李太白的诗境玄妙,在不知禅而有禅味,若王维的诗多杂佛语,后人虽夸他善禅,不过是文字禅而已(《梦游集》卷三十九《杂说》)。他在《梦游集》的《杂说》中叙自己的书法说:“余生平爱书晋唐诸帖,或雅事之。宋之四家(即苏、黄、米、蔡)犹未经思。及被放海外,每想东坡居像耳时桄榔庵中风味,不觉书法近之”。德清一生很有文名,他往来南北,多为人撰写碑记塔铭,所作序跋题赞亦不少。

  他博通内外学,他的著作有:《观楞伽经记》八卷、《楞伽补遗》一卷、《华严经纲要》八十卷、《法华击节》一卷、《金刚经决疑》一卷、《圆觉经直解》二卷、《般若心经直说》一卷、《大乘起信论疏略》四卷、《大乘起信论直解》二卷、《性相通说》二卷(卷上为《百法明门论论义》,卷下为《八识规矩颂通说》)、《肇论略注》六卷、《道德经解》(一名《老子解》)二卷、《观老庄影响说》一卷、《庄子内篇注》四卷、《大学中庸直解指》一卷、《春秋左氏心法》一卷、《梦游诗集》三卷、《曹溪通志》四卷、《八十八祖道影传赞》一卷、《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二卷等。德清寂后,由门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有《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本五十五卷)。这些著作都被收入明方册本《续藏》。

  他的思想学说,表现在许多方面,并不拘守一宗一派。吴应宾认为“纵其乐说无碍之辩,曲示单传,而熔入一尘法界,似圭峰(宗密);解说文字般若,而多得世间障难,似觉范(慧洪);森罗万行以宗一心,而产无生往生之土,又似永明(延寿)”(吴应宾《憨山大师塔铭》见《梦游集》卷五十五)。

  他最初在南京从无极听《华严玄谈》,继入摄山从云谷学禅。云谷是禅净兼修而又深达华严的大德,德清受他的影响最深(德清《云谷先大师传》)。所以他虽是禅门宗匠,而极力倡导禅净一致,尤致意于华严。他说:古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已。公案虽多,唯独念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梦游集》卷二《答郑颂岩中丞》)。他谪居广州时,即集信徒结社,授以念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月会以期,立有规制。晚年在庐山法云寺,又效慧远修六时净业。他主张禅净双修,认为:“参禅看话头一路,最为明心切要。……是故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梦游集》卷五《示刘存赤》)。

  德清对坐禅念佛也有他的特别见解,他说:“所云坐禅,而禅亦不属坐。若以坐为禅,则行住四仪又是何事?殊不知禅乃心之异名,若了心体寂灭,本自不动,又何行住之可拘?苟不达自心,虽坐亦剩法耳。定亦非可入,若有可入,则非大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何出入之有?”(《梦游集》卷十五《答许鉴湖锦衣》)他教人念佛说:“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梦游集》卷二《示优婆塞结社念佛》)

  德清在佛教内主张禅净双修,对外又宣传儒、道、释三教的调和。他在《道德经解》卷头《观老庄影响论》中,极力主张调和三教的思想。他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梦游集》卷三十九《学要》条)。(林子青)

  八六 善慧法幢(四世班禅,1570—1662)

  善慧法幢,是西藏黄教中宗喀巴的大弟子克主杰(1385~1438)转生的第四世(克主杰是第一世,二世梭囊却朗1439~1504,三世善慧义成1505~1566),所以叫作第四世班禅。这一世才作扎什伦布寺的主持,大兴扎什伦布寺,自此以后历代班禅都成了扎什伦布寺的主人。“班禅”的名称是从他开始的,但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似乎是到第五世善慧智(1663~1737)五十一岁时(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册封以后才有的。

  善慧法幢于明穆宗隆兴四年(1570)生于后藏楞主贾,俗姓拔,父名策仁拔觉,母名措嘉,俗名却贾拔桑薄。自幼在家常听诵《文殊菩萨真实名经》。十三岁时(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在闻寺依佛智大师出家,受沙弥戒,法名善慧法幢。

  十四岁时(万历十一年,1583),被认为是善慧义成的转世。自此以后,广学经教,勤修定慧。年二十二岁(1591),在扎什伦布寺以正法增长为亲教师,受比丘戒。此后数年间,先后往前藏朝礼大招寺释迦佛等,在噶登寺从智自在和虚空幢等,受得时轮金刚大灌顶及时轮略续,大疏等的传承。又从僧幢受《集密四疏合本》和僧海(第二世DL)著述的传承。又从尊胜吉祥贤听受《五次第明灯论》的讲授传承。又从噶登墀巴正法祥然学习多种觉字的法门传承。同时,他为许多学者讲授多种教法,开展弘法事业。

  二十三岁至三十岁,住后藏闻寺。应寺中诸大德的请求,宣讲《菩提道次第略论》,这时他经常住在山里,一面修持一面阅读《现观庄严论》、《宝性论》、《中观论》、《宝鬘论》、《六十正, 理论, 》、《入中论》, 、《入菩萨行论》、《菩提道灯论》等许多重要典籍。

  三十一岁(万历二十八年1600),春季到赛举寺从佛海学曼殊金刚,红黑两种大威德,三派能怖威德等无上瑜伽部法、金刚界、吉祥顶等瑜伽部法,《毗卢遮那成佛》、《金刚手灌顶》等行部法,立三三昧耶、尊胜摧坏、大白伞盖、光明天女等事部法,总有四部密法的三十多种灌顶及多种修法。

  在赛举寺从佛海受学密法以后,归途又往布敦的霞炉寺朝礼圣迹,并到大乐轮寺弘宣佛法,传授罗伊巴派的胜乐灌顶。夏季回闻寺安居。

  这年秋天,扎什伦布寺殷诚请为该寺住持,十二月初三日,升扎什伦布的法座。三十四岁(万历三十一年,1603),这时后藏非常混乱,他密往拉萨,为诸佛像穿金,祈愿消除灭障。以后回闻寺。

  这年秋天,四世DL功德海(万历十七年、1589生于蒙古)经北路来藏。次年(1604)七月,善慧法幢仍回扎什伦布寺,闭关修时轮金刚承事法。

  三十六岁(万历三十三年1605),春季到前藏,建设彩绘曼荼罗为DL喇嘛传授时轮金刚大灌顶。这年又应西藏南部诸寺的邀请,往各处弘法。夏天回扎什伦布寺安居。

  万历三十五年(1607)六月,迎DL喇嘛功德海莅扎什伦布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冬,应诸大德的请求,开讲《集密经释》,开启金刚乘道,成立“密咒院”。

  万历三十九年(1611),应哲蚌寺的邀请,到前藏为DL喇嘛和色拉,哲蚌寺诸大格西传授《金刚鬘论》中的大灌顶法。

  万历四十一年(1613)春,应DL喇嘛的请求,往拉萨主持传大招法会,会后并为福善祥活佛和四十多位格西传比丘戒。

  万历四十二年(1614),在大招法会中为DL喇嘛传授比丘戒。

  万历四十四年(1616)十二月,开始兴建扎什伦布密咒院的大殿。DL喇嘛功德海在十二月中入灭。

  万历四十五年(1617),应色拉寺和哲蚌寺大众的邀请,就任两寺的住持。

  万历四十六年(1618)春,受西藏西部古格(即阿里地区)之请,到那里弘法四个月。九月,从古格起锡,十一月返抵扎什伦布寺。

  天启二年(1622),第五世DL在哲蚌寺升座,班禅为落发,法名善慧海。以后在天启四年(1624),为他传授沙弥戒和长寿灌顶。

  天启三年(1623),止贡派和帕主派互相争斗,他从中调解。并将大招寺中的观音殿重修一新。

  天启六年(1626),噶登寺大众邀请他们任绛则法王。于三月初一日到噶登寺升座讲法。

  崇祯元年(1628)春,到拉萨主持大召寺法会,又到噶登寺讲经,夏季回扎什伦布寺安居。

  崇祯二年(1629),又到拉萨主持大招寺法会。会后到噶登寺,修建宗喀巴大师塔殿的金瓦顶。同时也修建绛则殿上的金顶。七月回扎什伦布寺。

  崇祯四年(1631)三月至十月,书写大藏经全部。以后应前藏诸大德的邀请,到拉萨传授金刚鬘大灌顶等,并传比丘戒。

  崇祯五年(1632)春,主持大昭寺法会,宣讲《本生论》,会后又在哲蚌寺给五世DL喇嘛等传授时轮大灌顶等法。

  崇祯八年(1635),开始用纯金书写藏经全部。崇祯十年(1637)十月到拉萨,次年四月,给DL喇嘛传比丘戒。

  崇祯十二年(1639)秋,蒙王赛钦法王等到藏请莅拉萨,传授大威德灌顶和文殊法类,修法海等许多随许法。又传授DL喇嘛《无垢光大疏》(《时轮经》的大疏)等经论传承。

  崇祯十五年(1642),接受霞炉寺的请求,升霞炉法座。夏季仍回扎什伦布寺安居。

  清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帝派使臣来藏修福,供养DL、班禅财施甚多。十一月中培修霞炉寺布敦所建石塔。

  顺治二年(1645),修建闻寺的大殿。四月,又写金字大藏经全部。并塑诸护法神像。以后历年到各地弘法、修福。

  顺治四年(1647)秋,清顺治帝差官赠送珠宝绸缎甚多,师都用以庄严三宝。

  顺治九年(1652)三月,DL喇嘛临赴京时,善慧法幢到那迦玛送行,又传修《菩提心教授》等多种教法。这时他已八十三岁了,返扎什伦布寺后,虽仍时常讲经说法,作供养法事,但不常出外。

  明末清初之际,西藏地方派系之间多次发生战争。例如:后藏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时,迦玛彭措曩贾父子和红帽语自在法称,嫉视黄教,到了万历三十三年(1605),迦玛彭措派兵到前藏,拆毁吉穴碉堡,杀害许多藏官,前后藏都很混乱。

  1610年迦玛彭措曩贾又派兵占据亚觉。1612年,又占领后藏各要寨,遂称藏王。后在1618年又领兵到前藏,驱走蒙古…

《中国佛教人物(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