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P6

  ..续本文上一页还有一个典故,在《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我们衣服口袋里有一颗宝珠,我们却带着无价的宝珠,辛苦谋生活,众生就是做这种冤枉事。衣服里的宝珠譬喻佛性,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佛的心,可以成佛,为什么要去成众生,这不是太冤枉吗?

  现在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一个念佛的方法,你不要念众生,念众生就当众生,你念佛就成佛。怎样念呢?就像儿子想念母亲一样,你这样念,在世间法讲,你就变成孝子。念佛,你就成了佛子,念佛念得久,就成了佛。

  「若众生心」,「众生心」是你我现在的心,不说诸佛的心。诸佛的心用不着再忆念,诸佛念众生,是要度众生,跟我们众生念众生不同,众生念众生,转众生。我们现在的心就是众生心,不要再念众生,去念佛。「忆佛念佛」,先「忆佛」再「念佛」,持想不忘,不要把佛忘记了,叫「忆」,再精进用功念佛,叫「念」。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注意「现前」两个字,你若是忆佛念佛,「现前」就见到佛。譬如前面讲过,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他在忆佛念佛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三次,第四次佛告诉他:「你七天以后要往生我国。」慧远大师把寺院的事情交待清楚,七天之后就生西方了,这就是现前见佛。

  「当来」,就是你果报尽了之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念的回向偈:「尽此一报身,同登极乐国。」我们的身体是果报身,有限度的寿命,纵使活到一百二十岁,总有报尽的时候,报尽到哪里去呢?报尽入六道轮回,流转生死。为什么不出六道呢?你天天念众生,怎能离开众生的六道?你现在不念众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等你报尽的时候,阿弥陀佛托着莲花台来接引你,你坐上莲花台,就生到西方去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九品莲花是我们的父母,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莲花开了,就见到佛。

  「现前见佛」,是一时的感应,「当来见佛」,则是永远见佛。下面有个决定之词,「必定见佛」,毫无疑问,才叫必定。念佛法门有三个要法,即净土的三资粮:信、愿、行。一、要有信心,告诉我们必定见佛,就是叫你决定相信,丝毫不能起疑惑。疑者不信,怎么能发愿生西方呢?不发愿,怎么能生去呢?所以只要忆佛念佛,现前就能见佛,当来一定生到西方见佛。你要是能得到念佛三昧,在定中见佛,看得很清爽!最先你作梦,在梦中能够见到佛。我们凡夫的苦恼,天天晚上作梦,从来没有梦见佛。因为梦是白天心中所想的事情,晚上现出梦境。白天想的全是凡夫的境界,所以作些乱七八糟的梦。或是梦见可爱的人,爱得不得了;或是梦见不可爱的人,结怨家吵架。因为白天想这一类的事,晚上就作众生梦。现在不要念众生,你白天念佛,晚上作梦就会梦见佛,就证明你的功夫有进步。

  「去佛不远」,是叫我们不要生疑心,《阿弥陀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住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世界,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的国土,就是一个佛的世界,即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释迦佛住在娑婆世界,从娑婆世界往西方走,一直经过十万亿个佛的世界,而后到达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已广阔得不能想象,何况要超过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太远了,如何去得了呢?因此就生了疑惑。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去佛不远」,若常看净土法门的经书,就会知道,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弹指之顷,指头弹一下就到了。怎么那么快呢?阿弥陀佛的神通不可思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手中托着莲花台,来接引我们,你坐上莲花台,弹指之顷,阿弥陀佛就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

  按事相上讲,有十万亿佛土之远,实际不远,一弹指的时间,就生到西方去了。按理性上讲,十方诸佛国土,不出我的自心。我们的心有真心、妄心,妄心是凡夫妄想出来的,不真实。还有个真心,大而无外,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十方诸佛世界都在我心内,极乐世界不在我心内吗?就怕你不发愿往生,你发愿往生,弹指之间就到,极乐世界就在你自己心内,没有离开你自己的心,怎么能算远呢?我们凡夫还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卑劣慢心,瞧不起自己,认为:「我无始劫来就在当众生,怎么能念佛就生西方呢?」有这种怀疑的人,他知道念佛法门,但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去佛太远了。大势至菩萨说:你去佛不远!

  净土宗属于有门,是按事相上下手,不讲玄奥之理。西方在哪里呢?和东方相对的就是西方。我们凡夫不晓得向着西方,天天往东方走,越走距离西方越远,实际上并不远,有两句话解释得最好:「日日往东走,回头便是西。」你天天面对着东方走,你一回头,就对着西方,西方怎么会远呢?刚才说过,自己觉得业障重,恐怕生不去西方。净土法门是靠着阿弥陀佛的大愿接引我们,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能把我们业障深重的众生接去,叫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断除业障,就容易了。你如果完全相信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愿之力,如大海里的一艘船,来载渡众生。众生业障重,如一大块铁,只要是铁,即使是一小块,也会沈到水里,但是你把一大块铁放到船上,不会沈到水里,因为船有漂浮的力量。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众生业障虽然很重,但对阿弥陀佛来说,算不了什么,很容易就把你带到西方极乐世界。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这是在净土法门之中,是最要紧的两句话。「不假方便」,不需要像修其他的法门,用种种的方便,才能修得功夫。净土法门只要一心念佛,简单容易,上根利智的人可以修,中下根人也可以修。它是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都可以念佛,不需要再修其他方便法门。例如种种观想,都不必,你只要一心念佛就够了。念佛是否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呢?其他净土的经书,没说过当下开悟,只有《念佛圆通章》有这句话,所以最重要。「自得心开」,即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是明了我自己的真心,我们现在学了佛法,依文解义知道我们的妄心,是虚妄不实,还有个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没有明白。心开了,你就明白了,叫明心。我们现在学了佛法,依文解义说:我们人人都有佛性,但是佛性什么样子?没有见到。等你的真心一开,佛性见到了,明心见性,这时候就大彻大悟了。

  中国的顿教禅宗,目的在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净土宗的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禅宗批评净土宗: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绕个大圈子。你的真心就在妄心之内,妄心观空了,真心就现前,佛性本来存在,无欠无缺,何必绕大圈子,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呢?他们如果看见《念佛圆通章》,就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念一句阿弥陀佛,怎么就能心开呢?要知道我们一个心具足十个法界,即四圣六凡。众生念的是六道凡夫: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佛教讲超出三界的圣人有四种,小乘两种:声闻、缘觉。大乘两种:菩萨、佛。合起来十个法界,所谓一心具足。你念哪一个法界,你的心即变成哪一个法界的心。你念佛,你的心就变成佛的心,这叫一念佛,念念佛。你念一句佛,心就变了,变成一念佛心。你若念念不断地念佛,你的心就念念不断地变成佛的心。一法界显,九法界隐;佛法界一现前,九法界就隐没了。只有一念念佛的心,就是你的心,只有一个佛的境界,你自然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再说个譬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我们人是个臭皮囊,身上只有臭气,你用香涂到身上,身上有香气,闻起来很香。你念佛就叫「香光庄严」,你所念的佛号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是法身,有五分法身香,具足五种功德。修戒定慧,就生香气,叫戒香、定香、慧香。得了解脱,又起一种香,叫解脱香。由解脱生出的智慧知见,叫解脱知见香,合起来就是法身香。念阿弥陀佛的法身理体,就有香气,阿弥陀佛的光明,表示度众生的智慧光,叫做香光明。你念一句佛号,就生香气、生光明,就是用香气、用光明庄严自己。所以有人把念佛堂命名香光精舍,就是从《念佛圆通章》取名。

  一个精进念佛的人,你到他的房间,能闻到一种特别的异香,是他念佛念出来的香气。精进念佛的人会放出光明,你看他屋子里面特别光明,这是香光庄严的感应。临命终生西方,他看见阿弥陀佛,别人没有看见。往生之后他的房里有香气,很多天不散,就是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前面说大势至菩萨,在十二尊佛前,学念佛法门,得了念佛三昧,就以比方开示我们,所以在短短经文里,说了三个譬喻。第一个譬喻,说两个普通人,一个专忆,一个专忘,永远不能见面。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则生生不相舍离。第二个譬喻,说如母子相忆念,母亲想念儿子,儿子不想念母亲,还是没有用。必须儿子想念母亲,像母亲想念儿子一般,母子才能不相分离。第三个譬喻,说你只要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即是香光庄严。说完后,大势至菩萨将自己念佛的功夫再说一遍,按文法上说,就是首尾呼应。前面说他得了念佛三昧,下面经文接上来,还是说他得的念佛三昧。前面的譬喻说完了,再告诉我们,他是这样用功,就成了大势至菩萨,我们也照这样用功,决定能成大势至菩萨,这叫现身说法。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佛教无论讲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得讲因讲果,因为没有因,不会有果。大势至菩萨怎么成大势至菩萨呢?「我本因地」,因地不是果地,果地是现在成了大势至菩萨,最初发心叫因地。「以念佛心」,以念佛的心一心念佛。「入无生忍」,无生忍,就是念佛三昧。佛性也叫真如,也叫真心,是个清净的本体,本来不生不灭,叫无生的境界。无生的境界,我们只是在佛经上讲,众生都在生灭法中,你不用功,不能证入。证入无生法,也就是证入真心、佛性,证入了安住不动就叫忍。这就是得了念佛三昧,入了无生法忍,是由念佛心得到的。

  前面是自利,下面三句是利他。「今于此界」,大势至菩萨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有缘,他本来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的国土,来到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是染污的国土。「摄念佛人」,「摄」是摄持、收摄,也就是把众生接引到西方去。可是众生不念佛,他无法把众生接去;要是有念佛的众生,他就能把众生接引到西方去。「归于净土」,归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佛问诸大菩萨如何得到圆通,圆通就是三昧,三昧是通名,念佛三昧是别名。你修其他功夫,也能得到三昧,得到三昧就对一切法圆满通达。「佛问圆通,我无选择。」大势至菩萨开口说法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二十三位大菩萨,说过证得二十三种圆通。我大势至不敢说哪一种圆通好,哪一种圆通不好,但是我有个得圆通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

  「都摄六根」,我把六个根收摄起来。「净念相继」,这六个根一起用的时候,我的念头变成一个清净的念,念念相继不断,把染污心念掉,完全变成清净的心。「得三摩地」,三摩地是梵语,和三昧意思一样,就是得了正定。「斯为第一」,「斯」是「此」的意思,这个念佛法门要算第一。

  前面说过,我们众生的境界,是六根、六尘、六识,共十八界。六根对着六尘,生起六识在打妄想,全是凡夫的境界。现在要用功,「都摄六根」,怎样才能把六根都收摄起来呢?得有下手的方便,即眼根不要对着凡夫的色尘,多看佛像,眼根就收摄起来。耳朵,自己念佛自己听,听念佛的声音,耳根就收摄起来。供养佛像要烧香,鼻子多闻供佛的香味,就把鼻根收摄起来。舌根,凡夫的果报,不吃饭不行,要顺法性,吃善法的饭,就是吃素饭,不要杀害众生,吃众生肉。舌根对着味尘是造业,与众生结生死冤家,所以《楞严经》讲:「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是互相偿债的。修行不吃饭不能用功,不要贪图荤菜的味道,把舌根收摄起来。身根,不要贪图好的衣服穿,不穿衣,冬天不能挡寒冷,夏天不能遮身蔽体,只要有衣服穿就可以,身根就收摄起来。意根,就是我们的心,一心念佛把它变成净念,一念佛便成一个净念,念念佛就变成念念的净念。刚开始念会间断,念久了不间断,就得了念佛三昧。

  这就是最初下手,用念佛收摄六根,把它变成佛的境界,进一步,念佛念出功夫,你只要一句佛念起来,六根都不缘六尘。眼睛看见色,等于没看见;耳朵听见声音,等于没听见;……,你的功夫念上手了,就是有点净念相继的功夫了。那么再进一步,真正的净念相继,一点妄念也没有,你就得了念佛三昧。

  今天把《念佛圆通章》讲完了,这篇经文虽然很短,但是义理很丰富。最好每天念一遍,你就会把念佛的心发起来,越念越精进,越念越专一。劝请你们看静权法师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是为求解;劝请念经文课诵,是修行,解行并重,一定会得真实的利益。

  (民国一○○年八月二十四日修订)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