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下)▪P17

  ..续本文上一页是你不可以粗心大意,粗心大意你落个豁达空,以为了生死,哪里有生死可了?生死本空嘛!求证涅槃,修行用功求证涅槃,涅槃本空,哪里有涅槃可证?你以为你了解最上乘的佛法,你落个「豁达空」,古人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遭祸殃。」你在理上悟到「生死涅槃平等」,你还要脚踏实地修行呢!我们是依文解义的了解,须菩提尊者「深解义趣」,他是甚深的开了悟,他还要起修!不修怎么能证得佛果呢?所以佛法难学,就在这里,一时说「有」,一时说「空」,也就是在为这些道理,讲到这个「三心不可得」的偈颂,我们好依着偈颂用用功。

  再引个公案说说,《心印疏》上有,我《金刚经参考资料》上也有,中国的顿教禅宗进中国,就是由达摩祖师带来的,他叫禅宗的初祖,第二位祖师是中国人,就是慧可大师,慧可大师本来是个讲经的法师,他讲经法,能讲得天花乱坠,有这个感应,但是他对于自己生死本空的道理还不了解,所以他听说达摩祖师来传这个心法,他就到嵩山,亲近达摩祖师,嵩山在河南省,属于大陆北部,天气很冷,嵩山又很高,到了冬天就下雪,下很深的雪,达摩祖师面壁九年,面对着石头,像个墙壁一样,在那里打坐,打了九年,慧可去亲近他,他天天还是打他的坐,什么佛法也没跟他讲,也没跟他说,慧可始终不退心,这一天下大雪,有腰那么深,他冷得受不了了,冷得受不了要退心,心想:我为生死大事来的,我怎么为冷就要退道心呢?自己苛责自己,但是实在冷得受不了啊!自己气不过,当时出家人,都带着有刀,叫戒刀,他拿起戒刀,一下子把左手给斩断了,这叫做红雪讫腰(立雪断臂)的公案,身上的血流到白雪上都染红了,雪下得腰那么深,所以叫做红雪讫腰,这个时候不冷了,不冷了怎么样呢?疼起来了,疼得受不了,这个公案你得注意:这个冷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出来的,他这时候冷不冷呢?疼得妄想,超过冷的妄想了,冷是不冷了,但疼的受不了,疼得要死,心里简直不能安定,这个时候,他就求达摩祖师说:「我为求法而来,今天恐怕是要活不下去了,我心里不安定得很,求和尚你给我安心!」达摩祖师就开口说法了,就是机缘到了,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嘛!慧可就说:「觅心了不可得!」「觅」就是寻觅,寻觅我的心,了不可得!了是究竟,究竟不可得,找不到我的心。初祖就说:「与汝安心竟。」我给你安心安好了,安究竟了,慧可大师言下大悟,就接二祖的法位。

  我们在这个公案上,我们都得研究,再合到《金刚经》的三般若,《金刚经》是叫我们能悟到实相般若,证到实相般若,怎样能悟?怎么能证呢?你得起观照般若,怎么知道起观照般若?你得把《金刚经》研究通,要依着文字般若起观照,顿教禅宗不给你讲经,不讲之乎者也,不讲如是我闻,不讲信受奉行,它有它的一言半句,达摩祖师没有说之乎者也这些经,他就说:「将心来,与汝安。」这一句话就是文字般若,虽然只有一句,它也是语言相,写到书本上还是文字,那就是文字般若,因为他说这一句话是应机说的,不是世间上的话,不是世间上的文字,叫文字般若。那么,这个时候,慧可大师就「觅心了不可得!」这在宗门下叫做回光返照,眼睛往心外看,尽看外面的色尘,不能开悟。把眼睛收起来,回光返照,来照自己的心,这时候,他去寻觅他自己的心,这就是回光返照的功夫,这就是观照般若现前了,依着观照般若找妄想心,念头过去了,已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的心,它不停住,「现在心不可得」。未来的心还没生出来,「未来心不可得」,「三际求心,心不有」,那么慧可就回答达摩祖师说:「我觅心了不可得!」这就是观照般若观照到觅心了不可得这里,这时达摩祖师就说:「与汝安心竟。」我给你安心,安好了。慧可言下大悟,这就是他亲自悟到实相般若,也就是亲自证到实相般若,这就是慧可大师的公案。

  我们研究《金刚经》,研究公案,一定要起观照般若,要闻思修的那个「思」,就是观照,你不去起观照,你会讲会说都是在文字上,没有讲到心里去,一定要用功用到心里,用到心里这才是佛的心,因为:「心不有处,妄缘无。妄缘无处,即菩提。」释迦佛的心,就是菩提智慧,菩提智现前了,那才是佛的心。说佛的心,统统知道,是那「三心不可得」的心知道的,一定要脚踏实地,要起观照,要有个悟处,先悟后证,悟都没有悟到,怎样证到呢?要先求有个悟处,所以宗门下,就是顿教禅宗,他是以悟为期,你要了生死,先求开悟,悟都悟不到,怎么了生死?要求开悟,不是依文解义可以解释清白的。

  这里还有一个公案,说明依文解义再好没有用,就是「德山参龙潭」,俗称「德山吃点心」的公案,德山后来成为禅师,他是四川人,他研究《金刚经》研究得最好,讲得也好,他注了一部《金刚经》注解,叫做「《金刚经》青龙疏钞」,有一百二十卷那么多,他在四川讲经说法,大转*轮的时候,他听说中国南方有顿教禅宗,要「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要学经,学经就是文字障。」他听说,大光其火,认为这一定是魔王来破坏佛法的,怎么佛的经都不可以讲,这哪是佛法呢?一定是魔,于是他发了个愿,把他的《金刚经》青龙疏钞一百二十卷,一下子,担起一大担,就离开四川,要到中国的南方去降魔。那时候交通不便利,都得步行,肩上挑起了疏钞,走到半路,看见一个老太婆卖油点心的,油滋点心是什么点心呢?就是粘米作成的饼,搁在油锅里面煎得两边黄了,上面再抹一点糖,就可以吃了。你到大陆南方,街上卖油滋点心的担子很普通,你们没看过给你们解释。德山看见一个老太婆卖油滋点心,就把他的担子放下来,要去买油滋点心,碰见善知识了,这个老太婆不简单,就问德山说:「你这位出家师父,你担这一大担,是什么书呢?」德山回答说:「这是《金刚经》的注解。」老太婆说:「这样说起来,你这出家师父是个法师了,你这个注解,是古人作的,或是你自己作的呢?」德山说:「这是我自己作的。」老太婆说:「那更了不得,你一定对于《金刚经》很有研究,我对于《金刚经》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如果答得出来,我的油滋点心供养法师,要是答不出来,你给我钱我也不卖。」德山法师一想,我今天应该受你的供养了,你问别的经,可能答不出来,你问的是《金刚经》的问题,哪有答不出来的?德山就说:「好,你问吧!」老太婆就说:「《金刚经》上有这三句,叫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德山就答说:「有啊!」老太婆说:「那么这三心都不可得,你今天要买点心,你点哪个心呢?」这一问把德山法师问得开不了口,他这一百二十卷青龙疏钞就没有解释点心这一点,就是你依文解义,过去心怎么不可得?过去心已灭,这个解释出来了;现在心,现在心不停,也解释出来了;未来心,未来心未生,也解释出来了。吃油滋点心,点哪个心,没有想到这件事?那么冷钉子,这一问,问倒了。所以说你依文解义都是人家的,谁的?都是佛的,你抄人家的注解,都是过去古人的,没有你自己的。这个宗门下要自己明心见性,要自己开悟,悟到了,这才是你自己的。被老太婆这么一问,德山禅师当下惭愧地说:「你这位老太太很不简单,你对于佛法有甚深的研究,你这个问题,我答不出来,我很佩服你,我感到很惭愧,请问你是亲近哪一位善知识学的呢?」老太婆说:「我们这里附近,有一间龙潭寺,有一位龙潭禅师,我是跟他学了一点道理。」德山心想,那位龙潭禅师一定了不得,我一定要去亲近亲近,德山于是到了龙潭寺见了龙潭禅师,那一谈话,人家是真正明心见性,宗门下的善知识,比他依文解义的法师高多了,越谈越有兴趣,有一天,他去龙潭禅师的方丈室请开示,一谈话谈得没完没了,天已经黑了,还没有谈完,龙潭禅师就说:「今天太晚了,你回去休息吧!」德山就告辞,告辞一出门,唉呀,外面看不见,德山说:「天黑了!」龙潭禅师说,「天黑,我给你一个灯嘛!」那个时候没有电灯,就给他拿纸做的灯,叫纸灯,就是土话叫纸煤子,拿纸折成长长的一条,把它点起来可以照照亮,叫纸灯,那么拿这个纸灯照亮好回去,德山接过来,刚刚接过来,冷不防,龙潭禅师突然从旁边噗一口,吹灭了,这一吹灭,德山禅师当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叫「吹灭纸灯,明心见性。」为什么吹灭纸灯就明心见性?这个宗门下是要你去参!我们教下的叫解,这个解要误人的,因为一解,你认为你开悟了,其实不是,解还是依文解义,我们学教的人,都是拿一个纸灯,拿它来照照路,纸灯在心外头,心里本来有光嘛!你把心里的光放出来一点,放不出来,所以要吹灭纸灯,要你放下文字障,不要执着,你以为依文解义解得好,就认为你懂得佛法,实际上都是佛菩萨的,不是你自己的。要吹灭了纸灯,才能大彻大悟,后来才出了一位德山禅师,了不得!

  到第十八分就证明三心不可得,要把内心之相彻底空掉。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丁二、住心无住(分二,戊一、略明,戊二、详示)

  戊一、略明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把这经文一念,你就好懂了,第一、你要注意,这十九分的经文,不是较量持经功德的,不是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他得的功德多否,那么乃至于受持读诵《金刚经》四句偈,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不是这个文,这一点要注意。这一段经文,就是这一个持《金刚经》行布施的,不是较量福德的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