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辱过他,今生他侮辱我,我前生骂了他,打了他,今生他骂我打我,我还他的债,不是清爽了吗?这不是很好吗?不欠他的债了,再好好修行,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按《金刚经》十六分上解释,这个人不是侮辱我,他是来帮我消罪业的,我前生造了罪业,应该堕落三恶道,我在用功修行,我没有惹他,他来侮辱我,他来给我消业的。消了业,我不会堕落三恶道了,而且还要成佛,那我不但不报复他,还要感谢他,这就是逆境的善知识,逆境可以助道,我能忍这闲气,就显示我有这一点功夫,这都是生忍。生忍是讲这个名,讲这个义,就是劝诸位同学的,我们都是凡夫,好不容易发菩提心来学佛法,同学都是凡夫,乃至于我们这些法师都是凡夫,可能有不满你意的地方,你要忍耐,一忍耐,这个障碍不成障碍,那你就是修道业进步了,这叫做「众生忍」。
第二种叫「法忍」,法忍就是对寒、热、饥、渴等法,这些无情之法,天气太热,热得你不能用功;天气太冷,冷得你不能用功;或者渴了,找点开水找不到;肚子饿了,没有饭吃,这也是「逆境」现前了,逆境现前,我能忍。所以释迦佛给我们这些弟子订的规矩,最热的天,要结夏;最冷的天,要结冬,就是对治这个热这个冷的。天气不是说到了夏天才热,冬天才冷,它实实在在不热就冷,不冷就热,我们人在气候之中,发寒热病,现在还没有到真正的六月,出了太阳就热,一下雨就冷,你都要忍耐,不然,你永远不能用功,因为它不热就冷,不冷就热,热了你不能用功,冷了你不能用功,什么时候才能用功呢?真正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我要对治他,我不能被这个热的法所转。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再冷我也要对治他,我不能被这个冷的法所转。乃至于生活艰苦,喝水找不到水喝;吃饭找不到饭吃,我也要能忍,这样子就是「法忍」。对于不顺心的法现前,我不能叫它生障碍,我要忍下去,这就是我时常说的,在台湾的出家人,尤其是在南洋的出家人,你们的福报大,你们没有住过丛林,没有吃过苦头,我们在大陆上在佛法是赶上个位置,这是幸运,实际吃那生活的苦头,真是苦得受不了,甚至于苦得不能养命,那个茶饭之苦,简直不能活下去!那么,你不要学佛法吗?还是要学,这样叫法忍。讲到法忍,生活方面,苦的茶饭能吃,这是我们当学人的份上要忍,可是办事的人不能这样子,办事的人要尽力、尽量的供养,能天天给高斋来供养你们,那就更好了。办不到,也要尽我的心,尽我的力。比如拿我们的佛学院说,我开佛学院,我要供养同学吃饭,我总是要吃得让同学养身体,尽我的心,尽我的力办,这就是各行各的道,各吃各的药,不能把药吃反了。比如我不愿意给同学吃好东西,那么,就说我拿佛法来开导你,你学佛法不应当起贪心,学佛应该吃苦,这是吃反了药。这话是当同学、当学人用的,就是我来求佛法的,我不是来吃好东西的,再苦的茶饭我都能吃,可是办事的人不能这样想,办事的人要尽心力供养大家。那么现在不说办事的人尽量的供养,就是说我们当学人的要修行办道,对于无情之法,不顺心之法现前了,或者大热或者大冷,茶饭不如意,有饥有渴的境界现前都要忍,寒热饥渴之法,我都能忍,这叫「法忍」,以上这两种忍都是忍耐的忍,对初发心的凡夫说的,要修行办道,就要忍,要忍耐。
第三个叫做「无生法忍」,这个功夫,可是深的功夫了,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有生有灭,是我们妄想把它分别出来的,那来的众生侮辱我?是你因为有分别心,才有众生相,因为有妄想分别心,才有个待我好的,待我不好的。那么待我不好的,就是侮辱了我,都是我们自己分别出来的,一切法从因缘生,众生是因缘生的法,哪里有个真的众生呢?这就观到众生他本来不生,这叫做「无生」,这一切法也是从因缘生的,一切法也是当体即空的,哪有个热的法,哪有个冷的法呢?你不起妄想不起分别,它怎么冷的?前面讲到二祖断臂求法的公案,下雪下到腰那么深,他冷得受不了,等到自己恨自己,把自己的手臂斩断,疼得受不了,冷呢?不冷了,那个冷的法到哪儿去了呢?冷的法也是你分别出来的,根本没有生冷的法?等到初祖给他安了心,他手臂斩断也不疼了,疼的法也没有了,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叫「无生」,「无生法忍」的「忍」字怎么讲?「忍」字有二个解释,一个叫「忍可」,一个叫「安忍」。「忍可」就是真正认识了,真正认识就是开了智慧,这叫「忍可」。「安忍」就是不动了,不动了就是得了定力。我们现在讲到「无生法忍」,依文解义在那儿讲,我们真正「忍可」了没有呢?心里头并没有真正明白,智慧不现前,没有大彻大悟,没有「忍可」,所以我们讲的时候,头头是道,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等到逆境现前了,受不了还是受不了,为什么?没有大彻大悟,没有真正的「忍可」了「无生法」。「忍可」了「无生法」,它要「安忍」,安忍不动,对于有生有灭之法,丝毫不动念,他得了定力了,就是得了三昧。合起来这一个「忍」字的两种意思,就是定慧一如的功夫,「忍可」,有了智慧,「安忍」有了定力。一个定,一个慧,合成一个功夫,叫做定慧一如。按菩萨的地位,「无生法忍」有浅有深,最浅的是初住位的菩萨,登了住位以后,安住不动了。众生分三大类,一种叫邪定聚,一种叫不定聚,一种叫正定聚。「邪定聚」定于邪,像邪魔外道,你跟他说什么佛法他不听,他一开口就毁谤我们,那都是邪定聚的众生。不定聚的众生呢?他遇到外道,就去学外道,遇到佛法,就学佛法,学了佛法,进进退退,这样叫做不定聚的众生。「正定聚」的众生呢?安住不动了,单进不退,那就是十住位的菩萨。不定聚的众生就是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进进退退,十信圆满,入了住位,他安住不动了,就是正定聚。那么再高一步,就是豁破一分无明,亲证一分法身的菩萨,初地以上的菩萨,初地叫做「欢喜地」,他怎么大生欢喜呢?他亲见了一分的法身,我们现在是依文解义在说法身,法身什么样子,我们没有亲见。初地菩萨亲见法身,他没有完全见,但确实见了一部份,二地菩萨,豁破二分无明,亲证二分法身,如是分分破分分证。再高一步是什么呢?八地菩萨,到了八地菩萨,他要授成佛之记的,他对于无生法的功夫已经到了究竟位了。第一种是入十住位的菩萨,都叫证无生法忍,第二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第三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所证的无生法忍。按弥勒菩萨的忍辱偈子,都是初地以上菩萨,证得无生法忍。
现在是讲,此菩萨「得成于忍」,他怎么「得成于忍」呢?他对于一切法都空得干干净净了,一切法无我,我执他空掉,法执他也空掉。人我执、法我执,都是我,这是人我执老早空了,二乘圣人都空了人我执,这是菩萨空法我执,对于一切法都无我,他破除了一切法相,对于一切法执,他都空掉了,所以他才真正认识了,「忍可」了「无生法」,要是不空,就有了法,有了法有生有灭,这个「无生法」,他确实「忍可」了,而且安住不动,叫做「安忍」,安忍不动,忍可于心,这么菩萨就亲证了「无生法忍」。
这个名相、消文解释清爽了。再跟前面料拣,前面那也是个菩萨,不是善男子善女人的凡夫,那个菩萨他在行布施,他在行布施,他还是着相,就是他虽然了解一切法空,但他还没有亲证到一切法空,还没证到无生法忍的这个菩萨。没有证到无生法忍,他依文解义也会讲也会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但是他行起布施来,做起功德来,他还是着相,这就是修六度,权教菩萨叫「事修」,按事相修六度,那么这就是没有证到无生法忍的菩萨。没有证无生法忍他还是在有生有灭的境界之中行菩萨道,来行布施,行布施他自然而然依着无始劫来的习气,他会着相,一着相这个功德就变成有漏的福德,不是无漏的福德,有漏的福德,不能感得那个无漏的佛果。证到无生法忍,他是得了无漏法,佛是无漏之果,那么这个证得了无生法忍的,成佛有份。虽然弥勒菩萨偈颂上解释,登地以上的菩萨,乃至到等觉,他还没有成佛,但是成佛有份,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和前面那个菩萨较量起来,这个菩萨就胜了前面的菩萨,胜了那个没有证到无生法忍的菩萨。
戊二、明其所以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何以故?」这再料拣两边都是菩萨,为什么这个菩萨胜了前面的菩萨呢?加以解释。「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因为这个诸菩萨就是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不只一个人,叫做「诸菩萨」,初地以上的菩萨都算,初地、二地,那不是一个位的菩萨,叫「诸菩萨」。总而言之,就是凡是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他都不受福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我前面讲的空理,我都听得很多了,但是这个菩萨做的福德,为什么菩萨他不受福德?不受福德不就落到断灭空了吗?佛在第二十七分才讲,发菩提心的人,于法不说断灭相。那他不接受福德,那不是落到断灭那一方面去了,这样起个疑这样问。这不是须菩提不了解,他是替我们请问,叫我们彻底了解,这个菩萨怎么不受福德?下面佛就叫他一声:「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难懂,有些句子翻得很浅明,像前面我就告诉诸位,不起我等四相,修一切善法,什么人不懂呢?你懂了就很好学了嘛!这个地方翻得很显明,菩萨他是作福德的,他只作,他不起贪着之心,这样才叫「不受福德」,不是不作福德。所以《金刚经》,你一懂偏差了意思,就落到偏空那一方面去,唉!一切皆空,作什么东西,你为什么不作呢?作有福德,有功德,他说:「菩萨不受福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