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世,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长的时间。等到弥勒佛出世,龙华三会,开了三个法会,他就涅槃了,真是昙花一现。自己畏惧在娑婆世界很难常常遇到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要成就信心,入了住位,才能由不定聚入于正定聚,才可以精进不退。要常常遇到佛,亲承供养,就不会退道心,信心就可以成就。在娑婆世界遇不到佛,没有方法亲承供养,畏惧信心难以成就。「意欲退者」,遇到想要退道心的人怎么办呢?
己二、明防退之法(分二)庚初、通举圣意(分二)
辛初、标圣善巧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辛二、释显巧相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
「己二、明防退之法」,说明防护退心的方法,分二科。「庚初、通举圣意」,总通的标举出来佛的心意,再分二科。「辛初、标圣善巧」,先标举出来佛有善巧方便。「当知如来有胜方便」,你不要退心,你怕真如三昧修不成功,遇不到佛,信心不能成就。你应当知道我们的本师释迦如来,有最胜的善巧方便。「摄护信心」,摄持护持你的信心,叫你信心不会退。
「辛二、释显巧相」,解释显明善巧之相,怎样善巧法?「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本师释迦如来开导我们防护退心,最胜方便的念佛法门,不就过去,不就未来,单就现在说,十方世界的佛无量无边,你专心忆念哪一尊佛,以这个忆佛念佛的因缘,你就随愿得生他方佛土,你愿意生哪个世界,就生哪个世界;愿意亲近哪尊佛,就亲近哪尊佛。「常见于佛」,你生到佛的国土,你就常常见到佛。「永离恶道」,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畏惧呢?娑婆世界有三恶道,连阿修罗算上叫四恶道,你堕落三恶道、四恶道,再想修行,时间很长很长,所以害怕。十方诸佛的清净国土没有三恶道、四恶道,所以你不要害怕。
庚二、别引经证(分二)
辛初、引经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辛二、释经文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庚二、别引经证」,另外引经来证明,分二科。「辛初、引经」,先引经,「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这里引《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来证明,净土三经说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你专心一意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所修的善根,也就是你所作的功德,你不要求人天福报,不要求二乘小果,你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等到你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你就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平常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辛二、释经文」,解释经文。「常见佛故,终无有退。」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常常见到佛,佛会摄护你信心,永远不退转。你在娑婆世界,为什么起畏惧,要退道心呢?因为在娑婆世界遇见佛很难,释迦佛出世,我们不晓得在哪里堕地狱去了,等我们从地狱好不容易出来,释迦佛已经涅槃二、三千年,等到弥勒佛出世,还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到那时候我们不晓得又堕到哪一道去了?等我们出来,弥勒佛龙华三会已经完了。「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你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所修的善根回向发愿,你还要修观想,观想阿弥陀佛的真如法身,这个权巧,就跟你所修的真如三昧相合。你所修的真如,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阿弥陀佛的法身,就是我们的真如。你观想阿弥陀佛的真如法身,你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转,就入于正定聚,净土三经上都是这样说的。
讲到这里,你们要看看《会阅》,有一大段文劝我们生西方,最好多看几遍,你要是还没有发心生西方,可以引发你的道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已经发心,会坚固你的道心,决定会生到西方,这就是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无论哪一部经、哪一部论,只要是大乘经、大乘论都指引生西方极乐世界。十方世界都有佛,怎么不叫我们生十方世界呢?你要看净土三经,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愿力,生西方很容易。每一尊佛都有大愿,但是比较起来,愿有多有少,有大有小。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愿愿摄引众生,尤其第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念」,有人解释为念十口气,用这十口气来摄持自己的散乱心,十气就是念十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么大,我们生西方很容易,你念十念就可以生西方。所以过去净土宗的祖师作《归命文》:「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天天作晚课要念,把第十八愿引到《归命文》里面,叫我们坚固信心,生西方一点都不难,你念十念就可以往生了。
我在这里再劝诸位:你要是不想了生死,不想度众生,跟你说不着话,你虽然坐在讲堂里天天听佛法,你不发心生西方,也拿你没有办法。你要是发心生西方,还有点怀疑,我再劝你两句:跟佛同时出世,满世界都是阿罗汉,为什么那么多阿罗汉?因为善根深厚,业障浅薄,与佛同时出世,有一点烦恼,释迦牟尼佛能观众生机,好像名医诊断你的病,诊断得很清楚,一帖药就把你的病治好了,当时人善根深厚,一下子就成了阿罗汉。我们生在末法时代,不要贡高我慢,要生惭愧心,我们为什么不跟佛同时出世?因为业障深重,善根浅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必须有佛在世,或者有真正的善知识,给你观机逗教,他知道你的根机,知道你用哪一个法门,可以了生死,就教给你哪一个法门,一下子就成道。末法时代去佛遥远,找不到能观机逗教的善知识,所以修什么法门都修不成功,除了一肚子贡高我慢,打自己的闲岔,一直打到一口气不来,想念佛已经来不及了。去世了随业流转,来生转个人,还得打闲岔,何况来生转到三恶道,古人劝我们:「地狱时长,岂等闲!」堕到地狱里面,一堕就是几大劫,岂是随便好玩的事?我们可以说是善根浅薄,不能说没有善根,如果没有善根,怎么能闻到佛法?闻到佛法要好好修行,所以古人再劝我们:「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今生闻到佛法,我不向今生把自己度了,我要等到哪一生来度呢?自己要度自己,你度了自己,才能度众生,度自己怎么度?八万四千法门,今天你统统用不来,只有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就往生西方,只有这一个法门还在。《大集经》佛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到了末法时代,佛的弟子一万人修行,没有一个得道,只有修净土法门的人,才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以你不要研究大乘经典,就以为自己了不得,结果到了临命终时,生死没有了脱。你个人生死没有了脱不要紧,一切众生都等着你度,你怎么对得起众生?禅宗喝斥叫打自绕,就是绕大圈子,马鸣菩萨劝我们:生到西方不必绕大圈子,你自己本来真如具足,亲证真如就好了。《无量寿经》说十念就往生。《十六观经》说,一念就往生,这十念、一念都是就临命终时候说的,到你临命终时十念就往生西方,乃至于最后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因为最后一念是流转生死与往生西方的大关键,你一念念到西方,就脱离六道轮回,一念就往生。《十六观经》说:「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像壮士手臂一伸,这么短的时间,就生到西方。你看《十六观经》九品往生,上三品是出家弟子,中三品是在家弟子,下三品是作恶的人。你是出家弟子决定上三品,你只要发菩提心度众生念佛,决定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生到西方,花开见佛,莲花一开,见到阿弥陀佛,一听阿弥陀佛说法,就证到无生法忍,智慧、辩才、神通,一切具足,乘愿再来。弹指之顷生到西方,弹指之顷证到无生法忍,弹指之顷就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不学佛法,吃苦不冤枉,学了佛法没有了生死,自己对不起自己,一切众生等着你度,你不去度众生,对得起众生吗?这几句是劝诸位修行。你看我的《佛堂讲话》、《观无量寿佛经讲记》,都是这一类劝修的话,你不要以为我这个法师不高明,我的书不重要,送给你,你连看都没有看,你对不起我,也对不起你自己。
丁五、劝修利益分(分三)
戊初、总结前说
已说修行信心分,次说劝修利益分。如是摩诃衍诸佛秘藏,我已总说。
「丁五、劝修利益分」,劝修行得大利益,分三科。「戊初、总结前说」,「已说修行信心分,次说劝修利益分。」《大乘起信论》一共五大分,第四分修行信心分已经说完,现在依次第说劝修利益分,劝我们修行能得大利益。「如是摩诃衍诸佛秘藏」,第二分、立义分,建立纲要义理。第三分、解释分,详细解释义理,第四分,劝我们修行。所解释的义理、修行的方法,都是诸佛的秘密藏,一百部大乘经里面都是说这些道理,因为众生不了解,所以叫秘密,佛教无所谓秘密。「我已总说」,我马鸣已经把诸佛的秘密藏都总说了。
戊二、举信谤损益(分二)己初、信受福胜(分二)
庚初、约三慧总举其益
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得生正信,远离诽谤,入大乘道。当持此论,思量修习,究竟能至无上之道。
「戊二、举信谤损益」,你要是信我所说的,就得到大利益。你要是毁谤这部《大乘起信论》,要受大损失,分二科。「己初、信受福胜」,你能信仰、受持,得的福报最胜,再分二科。「庚初、约三慧总举其益」,总标出来闻思修三慧,并标举能得到三慧的利益。「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得生正信」,假若有众生想要对于如来甚深境…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