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記(下)▪P42

  ..續本文上一頁世,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麼長的時間。等到彌勒佛出世,龍華叁會,開了叁個法會,他就涅槃了,真是昙花一現。自己畏懼在娑婆世界很難常常遇到佛,親承供養。「懼謂信心難可成就」,要成就信心,入了住位,才能由不定聚入于正定聚,才可以精進不退。要常常遇到佛,親承供養,就不會退道心,信心就可以成就。在娑婆世界遇不到佛,沒有方法親承供養,畏懼信心難以成就。「意欲退者」,遇到想要退道心的人怎麼辦呢?

  己二、明防退之法(分二)庚初、通舉聖意(分二)

  辛初、標聖善巧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辛二、釋顯巧相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于佛,永離惡道。

  「己二、明防退之法」,說明防護退心的方法,分二科。「庚初、通舉聖意」,總通的標舉出來佛的心意,再分二科。「辛初、標聖善巧」,先標舉出來佛有善巧方便。「當知如來有勝方便」,你不要退心,你怕真如叁昧修不成功,遇不到佛,信心不能成就。你應當知道我們的本師釋迦如來,有最勝的善巧方便。「攝護信心」,攝持護持你的信心,叫你信心不會退。

  「辛二、釋顯巧相」,解釋顯明善巧之相,怎樣善巧法?「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本師釋迦如來開導我們防護退心,最勝方便的念佛法門,不就過去,不就未來,單就現在說,十方世界的佛無量無邊,你專心憶念哪一尊佛,以這個憶佛念佛的因緣,你就隨願得生他方佛土,你願意生哪個世界,就生哪個世界;願意親近哪尊佛,就親近哪尊佛。「常見于佛」,你生到佛的國土,你就常常見到佛。「永離惡道」,你爲什麼在娑婆世界畏懼呢?娑婆世界有叁惡道,連阿修羅算上叫四惡道,你墮落叁惡道、四惡道,再想修行,時間很長很長,所以害怕。十方諸佛的清淨國土沒有叁惡道、四惡道,所以你不要害怕。

  庚二、別引經證(分二)

  辛初、引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辛二、釋經文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庚二、別引經證」,另外引經來證明,分二科。「辛初、引經」,先引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這裏引《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淨土叁經來證明,淨土叁經說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一個阿彌陀佛,你專心一意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你所修的善根,也就是你所作的功德,你不要求人天福報,不要求二乘小果,你回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等到你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來接你,你就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我們平常念的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辛二、釋經文」,解釋經文。「常見佛故,終無有退。」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常常見到佛,佛會攝護你信心,永遠不退轉。你在娑婆世界,爲什麼起畏懼,要退道心呢?因爲在娑婆世界遇見佛很難,釋迦佛出世,我們不曉得在哪裏墮地獄去了,等我們從地獄好不容易出來,釋迦佛已經涅槃二、叁千年,等到彌勒佛出世,還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到那時候我們不曉得又墮到哪一道去了?等我們出來,彌勒佛龍華叁會已經完了。「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你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你所修的善根回向發願,你還要修觀想,觀想阿彌陀佛的真如法身,這個權巧,就跟你所修的真如叁昧相合。你所修的真如,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阿彌陀佛的法身,就是我們的真如。你觀想阿彌陀佛的真如法身,你決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轉,就入于正定聚,淨土叁經上都是這樣說的。

  講到這裏,你們要看看《會閱》,有一大段文勸我們生西方,最好多看幾遍,你要是還沒有發心生西方,可以引發你的道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已經發心,會堅固你的道心,決定會生到西方,這就是所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無論哪一部經、哪一部論,只要是大乘經、大乘論都指引生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世界都有佛,怎麼不叫我們生十方世界呢?你要看淨土叁經,因爲阿彌陀佛的大願力,生西方很容易。每一尊佛都有大願,但是比較起來,願有多有少,有大有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願願攝引衆生,尤其第十八大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十念」,有人解釋爲念十口氣,用這十口氣來攝持自己的散亂心,十氣就是念十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願力這麼大,我們生西方很容易,你念十念就可以生西方。所以過去淨土宗的祖師作《歸命文》:「一心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天天作晚課要念,把第十八願引到《歸命文》裏面,叫我們堅固信心,生西方一點都不難,你念十念就可以往生了。

  我在這裏再勸諸位:你要是不想了生死,不想度衆生,跟你說不著話,你雖然坐在講堂裏天天聽佛法,你不發心生西方,也拿你沒有辦法。你要是發心生西方,還有點懷疑,我再勸你兩句:跟佛同時出世,滿世界都是阿羅漢,爲什麼那麼多阿羅漢?因爲善根深厚,業障淺薄,與佛同時出世,有一點煩惱,釋迦牟尼佛能觀衆生機,好像名醫診斷你的病,診斷得很清楚,一帖藥就把你的病治好了,當時人善根深厚,一下子就成了阿羅漢。我們生在末法時代,不要貢高我慢,要生慚愧心,我們爲什麼不跟佛同時出世?因爲業障深重,善根淺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可入道,必須有佛在世,或者有真正的善知識,給你觀機逗教,他知道你的根機,知道你用哪一個法門,可以了生死,就教給你哪一個法門,一下子就成道。末法時代去佛遙遠,找不到能觀機逗教的善知識,所以修什麼法門都修不成功,除了一肚子貢高我慢,打自己的閑岔,一直打到一口氣不來,想念佛已經來不及了。去世了隨業流轉,來生轉個人,還得打閑岔,何況來生轉到叁惡道,古人勸我們:「地獄時長,豈等閑!」墮到地獄裏面,一墮就是幾大劫,豈是隨便好玩的事?我們可以說是善根淺薄,不能說沒有善根,如果沒有善根,怎麼能聞到佛法?聞到佛法要好好修行,所以古人再勸我們:「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今生聞到佛法,我不向今生把自己度了,我要等到哪一生來度呢?自己要度自己,你度了自己,才能度衆生,度自己怎麼度?八萬四千法門,今天你統統用不來,只有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信願行叁資糧具足,就往生西方,只有這一個法門還在。《大集經》佛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到了末法時代,佛的弟子一萬人修行,沒有一個得道,只有修淨土法門的人,才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以你不要研究大乘經典,就以爲自己了不得,結果到了臨命終時,生死沒有了脫。你個人生死沒有了脫不要緊,一切衆生都等著你度,你怎麼對得起衆生?禅宗喝斥叫打自繞,就是繞大圈子,馬鳴菩薩勸我們:生到西方不必繞大圈子,你自己本來真如具足,親證真如就好了。《無量壽經》說十念就往生。《十六觀經》說,一念就往生,這十念、一念都是就臨命終時候說的,到你臨命終時十念就往生西方,乃至于最後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往生西方,因爲最後一念是流轉生死與往生西方的大關鍵,你一念念到西方,就脫離六道輪回,一念就往生。《十六觀經》說:「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好像壯士手臂一伸,這麼短的時間,就生到西方。你看《十六觀經》九品往生,上叁品是出家弟子,中叁品是在家弟子,下叁品是作惡的人。你是出家弟子決定上叁品,你只要發菩提心度衆生念佛,決定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生到西方,花開見佛,蓮花一開,見到阿彌陀佛,一聽阿彌陀佛說法,就證到無生法忍,智慧、辯才、神通,一切具足,乘願再來。彈指之頃生到西方,彈指之頃證到無生法忍,彈指之頃就回到娑婆世界來度衆生。不學佛法,吃苦不冤枉,學了佛法沒有了生死,自己對不起自己,一切衆生等著你度,你不去度衆生,對得起衆生嗎?這幾句是勸諸位修行。你看我的《佛堂講話》、《觀無量壽佛經講記》,都是這一類勸修的話,你不要以爲我這個法師不高明,我的書不重要,送給你,你連看都沒有看,你對不起我,也對不起你自己。

  丁五、勸修利益分(分叁)

  戊初、總結前說

  已說修行信心分,次說勸修利益分。如是摩诃衍諸佛秘藏,我已總說。

  「丁五、勸修利益分」,勸修行得大利益,分叁科。「戊初、總結前說」,「已說修行信心分,次說勸修利益分。」《大乘起信論》一共五大分,第四分修行信心分已經說完,現在依次第說勸修利益分,勸我們修行能得大利益。「如是摩诃衍諸佛秘藏」,第二分、立義分,建立綱要義理。第叁分、解釋分,詳細解釋義理,第四分,勸我們修行。所解釋的義理、修行的方法,都是諸佛的秘密藏,一百部大乘經裏面都是說這些道理,因爲衆生不了解,所以叫秘密,佛教無所謂秘密。「我已總說」,我馬鳴已經把諸佛的秘密藏都總說了。

  戊二、舉信謗損益(分二)己初、信受福勝(分二)

  庚初、約叁慧總舉其益

  若有衆生欲于如來甚深境界,得生正信,遠離誹謗,入大乘道。當持此論,思量修習,究竟能至無上之道。

  「戊二、舉信謗損益」,你要是信我所說的,就得到大利益。你要是毀謗這部《大乘起信論》,要受大損失,分二科。「己初、信受福勝」,你能信仰、受持,得的福報最勝,再分二科。「庚初、約叁慧總舉其益」,總標出來聞思修叁慧,並標舉能得到叁慧的利益。「若有衆生欲于如來甚深境界,得生正信」,假若有衆生想要對于如來甚深境…

《大乘起信論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