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P20

  ..续本文上一页B>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是心生灭」者,随熏变动故,总举出生灭门也。「因缘」者,染净诸法为熏起生灭之因缘也。「相」者,形相也。「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者,「体」谓生灭门中「本觉」之义,是生灭法之自体也。「相」谓翻染之「净相」。「用」谓随染之「业用」也。「能示」者,以生灭是「起动门」,染净既异,能所不同,故云「能示」也。

  「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论文的「相」字,是形相的相,注意「能示」,

  它不是「即示」,但是它能显示,而且真如只能显示体大,生灭门能显示体、相、用三大。

  「『是心生灭』者,随熏变动故」,真如叫不起门,生灭叫起动门。它怎么起动?为外缘所熏动,

  要注意「熏」字,《大乘起信论》用得很多。「总举生灭门也」,这就是生灭门。再讲因缘,前面真如门,怎么没有讲因缘二字呢?因为真如门叫不起门,不能说因缘;生灭门叫起动门,所以讲因缘。「『因缘』者,染净诸法为熏起生灭之因缘也。」染法有染法的因缘,净法有净法的因缘,以无明为因,境界为缘,就生起来染法;以本觉为因,师教为缘,就生起来净法。一切法从因缘生,所以生灭门有因缘二字,这就是生灭的因缘。「『相』者,形相也。」真如门讲的相,是义相,义理之相,生灭门讲的是形状之相。真如门讲「即示」,生灭门讲「能示」。「『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者,『体』谓生灭门中『本觉』之义」,真如到了生灭门,换个名字,真如在缠,名如来藏。真如在生灭门中,还有个名字叫本觉。本觉者,本来觉,虽然在生灭门中它本性还是觉的。「是生灭法之自体也」,虽然生灭门变成生灭了,它的自体还是本觉,不是生灭以外,另外有个自体,所以用自体二字。「『相』谓翻染之『净相』」,相是翻染法而成就的净相。再讲用大,「『用』谓随染之『业用』也」,随着染法而起的业用。再讲能示二字,「『能示』者,以生灭是『起动门』」,真如门是不起门,生灭门是起动门。「染净既异」,它一起动,生起来差别相,染法不是净法,净法不是染法,各个不同。「能所不同」,有能生的,有所生的,各个不同。「故云『能示』也」,在生灭门中,有能示、有所示,能示的是生灭因缘,所示的是自体相用,所以叫「能示」。

  《会阅笔记》

  喻释「即示」、「能示」

  「一心」如水,「真如」如湿,「生灭」如波。是水湿相,「即示」水体也。是水波相,「能示」水之自体(湿体)(八功德相)(鉴像润物)也。

  「喻释『即示』、『能示』」,真如门叫「即示」,生灭门叫「能示」,这两个词用比喻再解释一下,「『一心』如水,『真如』如湿,『生灭』如波。是水湿相」,水随风的缘起波浪,水以湿为性,以波浪为相,但是波浪的相,就是水的湿相。「『即示』水体也」,真如能显摩诃衍体大,它是即示,你在波浪的湿相,就找到真如。找到的真如,就是水的本体,就是体大,叫做「即示」。

  「是水波相,『能示』水之自体(湿体)相(八功德相)用(鉴像润物)也。」水的波浪之相,就是生灭门。生灭门变成波浪之相,它能示自体相用,等于波能显示出来水的自体,就是水以湿为体,能显示水的相(八功德相),水有八种功德,下面会讲到,就是它的义理之相。「用」,有什么功用呢?「鉴像润物」,水有水的功用,能「鉴像」,人来照人的像,物来照物的像。还能「润物」,一切人、草木,没有水不能活着。

  《会阅笔记》

  心有体相用三大之义

  一者「体大」:谓真性深广,凡圣染净皆以为依,真如于一切法中,为平等之体,故曰「一切法真如平等」也。真如在一切法中,随流加染而不増,返流除染而不减。又返流加净而不增,随流缺净而不减,故云「平等不增减」也。

  二者「相大」:谓如来藏中具足无量无边之性功德也。功德之相,不异于体,故云「性德」,如水八德,不异于水也。阿耨达(无热恼)池水具八功德: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伤喉,八、不伤腹。

  三者「用大」:谓随染业幻,自然大用,报化二身粗细之用也。令诸众生始成世善,终成出世善也。

  再讲「心有体相用三大之义」,「一者『体大』:谓真性深广,凡圣染净皆以为依」,它怎么叫大呢?真如之性甚深甚广,竖穷三际,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叫「深」,横徧十方叫「广」。一切凡夫、圣人、染法、净法,皆以它为体,所以叫体大。「真如于一切法中,为平等之体,故曰『一切法真如平等』也。」论文上讲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讲一切法平等,因为真如以一切法作体,无论是染法、净法,都是平等的,没有分别。

  「真如在一切法中,随流加染而不增」,再讲「不增减」这一句正文,真如为一切法的本体,它是平等的,不增不减的。随着生死之流加了染污法,但是真如没有增加一分。「返流除染而不减」,返生死流,证入圣人之位,乃至成了佛果,把染污法都除干净,真如没有减少一分。又一种道理解释「不增不灭」,「又返流加净而不增」,返生死之流,清净法增加,真如一分也没有增加。净法增加,是对着染污法减少说的,是在染净对待上讲的,在真如本体上,并没有增加。「随流缺净而不减」,真如随生死之流的缘,变成生灭法,缺少了净法,是净法不显,不是没有净法,所以真如一分也没有减少。再总结起来,「故云『平等不增减』也」,这是讲体大,真如怎么体大?它以一切凡圣之法、一切染净诸法为体,平等不增不减,所以叫体大。

  「二者『相大』:谓如来藏中具足无量无边之性功德也。」这个「相」是德相,在如来藏里面。

  如来藏就是在凡夫位上的真如,它具足一切称性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里面具足。「功德之相,不异于体,故云『性德』。」这个德怎么叫做性德?就是本体上起的德用,不是离开体,另外有一个相,它是即体之相,所以功德之相叫做性德。「如水八德,不异于水也。」等于水有八种功德相,但是跟水没有两样。

  下面就解释水的八种功德,这是附带解释,恐怕初学的人不知道水有八种功德。「阿耨达」,翻成中国话叫做「无热恼」,是一个清凉池。阿耨达池,据说是在喜马拉雅山顶,就是大雪山的山顶,叫做无热恼池,那里的水具足八种功德:「一、甘」,水味很甜。「二、冷」,具足冷德。「三、软」,水都是硬性,阿耨达池的水性很软。「四、轻」,别地方的水份量很重,一担的水,没有力气担不起来,阿耨达池的水份量很轻。「五、清」,很清净。「六、不臭」,别地方的水,时间久了就变臭,阿耨达池的水,永远不臭。「七、饮不伤喉」,那里的水喝得再多,喉咙不受伤。「八、不伤腹」,不会坏肚子。这样叫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就是它的相,这个德相不异水的体,等于相大是即体之相,不异于体,叫做性德。

  「三者『用大』,谓随染业幻」,随着染污法而起如幻如化的业用。「自然大用」,随着染污法

  幻化之业,自然起的大用。「报化二身粗细之用也」,佛有三个身,报身是细的用,度化地上菩萨;化身是粗的用,度化凡夫二乘人。所以报身是细之用,化身是粗之用,粗细之用,统统叫做用大。「令诸众生始成世善,终成出世善也。」起报化二身之用作什么呢?令众生最初成就世间的善法,最终成就出世间的善法。

  一心有这三大,在众生份上讲真如,真如变成众生心,但是第一体大,以一切凡圣染净诸法平等为体,不增不减。第二相大,具足无量的称性功德。相就是功德之相,它是称性的功德,是即体之相。这不是虚空的体,是真如的本体,众生心以真如为体,有体大,就有相大,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第三用大,它能依着众生心,能现出来报身化身,能令众生最初成就世间善法,最终成就出世间善法。

  《会阅笔记》

  心有因位果位二种运载之义

  「乘」有二义:

  一、「一切诸佛本所乘故」者,先标果望因以解乘也。以诸佛本所修行因地之时,无别所乘之法,唯以此心为其所乘,而至究竟佛果也。

  二、「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者,后举因望果以成运也。谓一切菩萨亦别无所乘之法,唯以此心为其所乘,直到如来地也。即「始觉」之智是能乘,「本觉」之理为所乘也。

  再说「乘」的意思,解释正文,心有因位、果位二种运载之义。众生心,就是大乘法;大乘法,就是众生心。大乘是大车,运载为功,心在因位上、果位上,都有运载之义,所以有二种运载之义。「乘」有二种义理:

  「一、『一切诸佛本所乘故』者」,这是正文,「先标果望因以解乘也」,先标出来佛的果位,对望着菩萨因位,以解释乘的意思。「以诸佛本所修行因地之时,无别所乘之法,唯以此心为其所乘,而至究竟佛果也。」先标出来佛怎么成佛?没有另外的法为他所乘,他就是乘着众生心。你只要把众生心认识清楚,什么叫做妄心?什么叫做真心?就依这个心来修行,一直把你运载到佛的果位上,这…

《大乘起信论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