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

  酉三、执取相(分二)

  戌初、标三者执取相。戌二、释依于相续,缘念境界,住持苦乐,心起着故。

  「酉三、执取相」,这三个相叫执取相,分二科。「戌初、标」,「三者执取相。」「戌二、释」,解释。「依于相续,缘念境界,住持苦乐,心起着故。」粗心一个比一个加粗,并不是有六个粗心,是按烦恼的浅深,讲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并不是像切西瓜,切了三块,三块不一样,还是一个妄想心。第三个执取相,「执」是执着,「取」是取着,是第二个相续相加深了。「依于相续」,依着相续心,念念分别,分别心外的境界。「缘念境界」,「缘」是攀缘,「念」是思念,攀缘思念心外的境界。「住持苦乐」,「住」是坚固,「持」是执持。执取相坚固执持,苦,他认为真苦;乐,他认为真乐。「心起着故」,由相续心再起执着,就变成第三个粗心,叫执取相。第二个相相续心,还容易接受劝导,还容易悔过自新。比如外面遇到师教之缘,刚才说外面的境界本来是空的,是由我们心现的,没有什么爱,没有什么不爱,你自己觉得苦、觉得乐,是在那儿打妄想,他很容易接受。到了第三个相,起「执取相」,善知识讲开示,他不容易接受,他认为乐是真乐,苦是真苦,所以妄心越变越粗,变到执取相,更执着得厉害了。

  酉四、计名字相(分二)

  戌初、标四者计名字相。戌二、释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

  「酉四、计名字相」,第四个相叫计名字相,分二科。「戌初、标」,「四者计名字相。」「计」,就是分别了还要执着。「戌二、释」,「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第三个执取相,根本不应该执着,是妄想上加妄想,是个妄执。可是你就不觉悟,你依着妄执,再去分别假名言相。就是外面的境界你观不空,把虚妄的境界,再立个假名字。比如有一个信徒,供养你一个红包,打开一看是美金二百元,你心里就动念头:「唉呀!这个信徒太好了,今天送了我大红包,感觉到快乐!」这就是境界现前,你看见美金二百元。又有一个人给你带讯息说:「某一个信徒要来看你,准备供养你美金二百元。」你一听见心里就感到欢喜,你看见美金的境界了吗?没有。你听见假名字就起执着,这个心越变越粗,这是讲贪财。比如明天是双十节,有个你喜欢的外国人要来,听说他要来台湾,你心里就感觉快乐。听说他要来住几天,你就马上收拾房间,赶快去买菜,欢喜得不得了!你见到人了吗?没有,只听说个名字。不巧,听说要来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一听见就动气,你见他了吗?没有,就听见个名字,这就是执着心越来越粗,到了计名字相,境界不现前,只听见假名字,你就起爱、起不爱。

  到第四个计名字相为止,都是粗妄想心,还是意业,叫做惑,也叫烦恼。贪、瞋、痴都叫烦恼,是在内心,由外面虚妄的境界,引发里面的妄想心,还没有发动耳口,还没造业。「三细」都在内心里,我们凡夫感觉不出来。六粗,前面四个相: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叫惑,身、口、意三业,属于意业。意业就是惑,就是烦恼。

  酉五、起业相(分二)

  戌初、标五者起业相。戌二、释依于名字,寻名取着,造种种业故。

  「酉五、起业相」,第五个相叫起业相。「起」是生起、造作,就是发动身口,分二科。「戌初、标」,「五者起业相。」「戌二、释」,解释。「依于名字,寻名取着,造种种业故。」「寻」是寻思、思虑。依着计名字相分别思虑,你起执着心,就发动身口,造种种身业、口业。按现在社会上说,要争取,你不发动身口怎么争取?这就要造业了。

  酉六、业系苦相(分二)

  戌初、标六者业系苦相。戌二、释以依业受果,不自在故。上来末相竟

  「酉六、业系苦相」,第六个相叫业系苦相,分二科。「戌初、标」,「六者业系苦相。」「戌二、释」,解释什么叫业系苦相?「以依业受果,不自在故。」依着第五个起业相,发动身口,造了业,业是动义、因义。你发动身口,动的是身业、口业,你造苦的因,非得受苦果不行,依着所造的业,而受果报。受果报有什么不好呢?「不自在」。「系」就是用绳子把你绑起来,叫你不自在。这个业,也叫业绳子,无形无相的绳子把你绑住。

  第六个粗相,我们更容易观察到,但是你得学佛法,社会上不学佛法的人,他没有智慧不知道苦,除了不懂得这些名相,更不容易回光返照。他受了苦就怨天尤人,他没有回光返照,自己是否造好的业?没有造好的业,怎么能得好的果报?实际三界以内都是苦海,三界以内的业有三种:善业、恶业、不动业。你造了善业,转生三善道;造了恶业,转生三恶道。三善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指着欲界六层天,上面还有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空天。上二界:色界、无色界,造的是不动业。「不动」就是禅定的意思,不动业,不是真不动,它是有漏的不动,所以他出不了三界,暂时定在禅定里,他离苦了。实际禅定有散的时候,不出轮回。所以《法华经》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像一个大房子失火一样,小孩子无知,还在里面玩耍,还觉得很快乐,他为什么不出火宅?他出不去,业系着。要是想出去,声闻、缘觉有这个本事,把业绳子断掉。什么业绳子?见思二惑,三界以内这两条大绳子系着你。这是依着佛法观察,三界以内都是苦海,六道轮回苦,叫你转生到哪里,你就转生到哪里。谁叫你转生?你造的业叫你转生,自己一点作不了主,叫做不自在。你说天上不究竟,你想生天还生不去呢!要想生天,得造十善业,造上二界的不动业,才能生去。你说我来生还要转人,不是你嘴里说这么容易,你得持五戒才能转人,你天天造恶业,一定转到三恶道里,实实在在六道轮回生死苦,统统是不能自在。

  「业系苦相」,是六个粗相最后一个相,最粗最粗,不学佛法不知道,学佛法一听到「业系苦」,就容易观察到。我们在人说人,赤道正对着太阳光,那里非常热,居然有人居住,因为离开赤道他们不能活,他们非在那儿受热不可。南极、北极冰天雪地,不但有众生,还有畜生,他们为什么不朝温暖的地方搬家呢?因为他们离开那里不能活!非在那儿不能活,是什么道理呢?你懂得佛法,知道业系苦。我们台湾处在亚热带,不冷,也不太热,应该很容易生活,你去观察贫民区,一进入贫民区,空气污浊得厉害!他们怎么不嫌臭呢?他们怎么住在贫民区呢?因为住在贫民区他们才能活着,离开那里就不能活了,所以你就知道业系苦,真是厉害!被系到,你就出不来。业是天然的法律,你造了这个业,得受这个果报,非受不行。这样你就容易观察人生的痛苦、生死轮回的痛苦,这样你才能发了生死的心。「业系苦相」是最粗的相,你都观察不出来,你永远不发心了生死,你还觉得活得不错呢!等于北冰洋的人,他今天捉了鱼,吃得很饱,不是很好吗?这就是众生的愚痴苦。贫民区的众生,他们觉得住在那儿像天堂一样,所以业系苦真厉害!这是劝诸位发道心了生死,再观察到众生都有业系苦,要发菩提心度众生。

  我三十一岁闭关,不到三个月就吐血,差一点死了。当时我看见上海一份佛教杂志,记载谛闲老法师到一个佛堂讲开示,讲妄想心有三细六粗,他讲得很清楚,有位居士记录得很好,我忽然想:谛闲老法师到佛堂里讲开示,一定没有带着《大乘起信论》去,三细六粗,他背得那么熟,人家说天台宗背注解,这是真正用功夫啊!我想试看看我能不能背?我闭关的关房后面有个院子,这一晚出了大月亮,本来应该睡觉,因为要背三细六粗,我就在院子转来转去:「无明为因生三细,第一无明业相,第二能见相,第三境界相。境界为缘生六粗:第一、智相,第二、相续相,第三、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第五、起业相,第六、业系苦相。」就在那儿背,背好了,要去上床睡觉,突然要吐痰,吐了一口又一口,后门没有关,月光照进来,对着月光一看,痰应该是白色,怎么是黑色?哎啊!吐血了,想到吐血,睡不着觉,半夜起来吐,早上起来也吐,吐了半痰罐,差一点把命送掉,就是背三细六粗引起来的。那么我这样一说,你们不要背了,背了要吐血,不是这样说,那是我的身体不健康。我跟你们说过,我二十七岁时差一点死了,我现在肺部有一个疤,当时没有找医生看,没照X光,也没有吃治肺结核的药,怎么会结疤呢!完全是三宝加被。活到三十岁没有死,所以我才去闭关。闭关吐血要死了,人家叫我出关去住医院,我想死在关房里,还落个老修行的称号,死在医院作什么?当时佛教没有医院,只有基督教办的医院,我没有钱,一看是个穷和尚,哪里会给我好药吃,所以我不去。可能有坚固道心,又承三宝加被,我没有死。从我闭了关以后,我的身体变好了,一直至现在活到八十岁,还跟你们结法缘,你们不要害怕,只要用功去背就对了!讲到这里,把凡夫一个妄想心三细六粗,整个给你绘个图出来。

  午三、结末归本

  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上来总释不觉义,即约染法辨心生灭竟。

  前面讲根本无明,接着讲三细六粗,都叫枝末无明、枝末不觉,不觉就是无明。现在讲「午三、结末归本」,再看正文。

  「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把它总结起来,结到根本无明上。你应当知道无明能生一切染法,因为一切染法都是不觉之相。一切染法都是不觉,就是无明,也就是无明之相,把它「结末归本」作什么呢?你要是想断无明,从根本无明上断,不要从枝末无明断。好比一棵树不好,要把这棵树除掉,找树的根本,把树根截断,整…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