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P40

  ..续本文上一页,则心沈没。」「若人」就是修止用功的人,单单修止不修观出了毛病,止,是止外境,止心里面的妄念,天天止,心就沈没下去。「或起懈惑」,或者生懈怠心,外面的境界都是假的、空的,还去贪图什么呢?他起懈怠,不像以前那么精进用功。禅宗讲落到无事家,他功夫用不起来,恶事不做,善事也不做,一懈怠,你叫他行菩萨道,他不行了。「不乐众善」,他不欢喜好乐做一切功德,大善事不做,小善事也不做。「远离大悲」,大悲心是菩萨道的根本,你叫他度众生,他不去度,远离了大悲心。「是故修观」,所以应当修观。禅宗是大乘,不是小乘,落到无事家的很多,住禅堂一辈子,你叫他出来弘法利生,他什么事都不做,怎么这样呢?他在禅堂住久了,两条腿不疼了,用功提不起来,懈怠,好事他不做,坏事他也不做,成了这样的大乘弟子,禅宗喝斥得很厉害,叫懈怠鬼,简直拿他没有办法。

  我湖北汉阳归元寺在受戒的时候,叫新戒参加打禅七,我们两条腿酸得厉害,在小庙出家打坐,早晚坐一会儿就下来,腿一疼就放开。打禅七最长的香,坐到一点三刻钟,腿疼得几乎要断了,坐了几天,大师父问我,大师父就是维那师,他跟我很有缘,我是大沙弥头,所以常跟我说话:「你坐了二、三天,怎么样?」我说:「参禅当然好,就是腿疼得厉害!」大师父说两句话,我记一辈子,他说:「腿子疼不算病,腿子不疼才要命。」那是经验之谈,你腿子疼,能放开腿子吗?不许你放,你放开腿就得挨香板。痛得不得了,你忍不住,就得参话头:「父母未生我以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你本来看不上话头,因为腿疼没有办法,只好念,这腿子疼不算病,还能提起话头来念。「腿子不疼才要命」,我们新戒都坐在止单位子下面,止单位子上面的老修行,一止静他就点头,香板一过来他就醒,他能躲香板,他的腿一点都不疼,功夫可用不上,这不是要了法身慧命吗?就是因为他单修止不修观的毛病。没有禅堂好住,他一个人要去住山、住洞、住茅蓬,他没有学过《大乘起信论》,单去修定,就是去修止,他只要有饭吃,你叫他离开茅蓬,到大庙当住持,他也不干,为什么他有茅蓬住就满意了,这就是心沈没了,落到懈怠境界自己不知道,这样什么善事他都不愿意去做,所以要修观。

  寅二、辨观相(分四)卯初、法相观(分四)

  辰初、明无常观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辰二、明苦观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辰三、明无我观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辰四、明不净观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

  「寅二、辨观相」,修观是什么相状、什么样子?分四科。「卯初、法相观」,先修法相观,再分四科。「辰初、明无常观」,要说明无常观。「修习观者」,你先修止再修观,「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你要先修无常观,小乘要了生死,大乘也要了生死,你为什么去住禅堂?为什么住山、住洞、住茅蓬?大乘不是要了生死,还要度众生吗?那么你在茅蓬里腿不疼了,天天坐,你住一辈子,时间不等你,生命也不会等你,一切世间法都是无常的,不会长久停留。「须臾变坏」,很短的时间就变坏,你以为几十年的生命很长,转眼之间就过去了,你观到这儿要起警策心。

  「辰二、明苦观」,说明苦观。「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三苦、五苦、八苦,逼迫身心,《大乘起信论》讲的都是苦的根本,念念生灭是个大苦,你证得真如三昧了吗?你证得真心了吗?没有证得,你天天在那儿打坐是个妄心,妄心是念念生灭,你观想到念念生灭是一种大苦。身外的苦,都是你念念生灭的心引出来的,所以《起信论》讲苦观,观这念念生灭的心才是大苦。

  「辰三、明无我观」,说明无我观。「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无我,由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未来,三世间找不到个我,三世间根本就没实在的法,哪里有个我呢?因为有个我才有三世,三世间的法都是如幻如化的。由此你观到,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不要说观前生前世,在座诸位想想:你过去几十年怎么过来的?不是像作场梦一样,哪里有个真我呢?「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现在所念诸法转眼就过去,就像天上打雷掣闪电一样,亮一下就过去了。「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你再念到未来诸法更是打妄想,未来所念诸法,好像天上云彩忽然起来,哪有实在的东西?三世间的法都不真实,你怎么会真实呢?所以要作无我观。

  「辰四、明不净观」,说明不净观。「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作不净观,你观到我们的身体不净,推而广之,一切人,乃至于一切畜生,统统不净。正报不净,依报也不净,娑婆世界是个尘世,山河大地没有一个清净的地方。你们去看《会阅》注解得很详细,第一、种子不净,父精母血都是污秽的东西,父精母血结胎,把我们生出来,所以种子都不净。第二、住处不净,你在母亲肚子里住了十个月,母亲肚子是最污秽的地方。第三、自体不净,你刚出胎,身体三十六样东西,经上说没有一样干净的。第四、自相不净,身体之内统统不干净,外相九窍常流不净,脸上有七个窍,窍就是洞,常常流不清净的东西,大便道、小便道流出来的,更是臭不可闻,不光是九窍,浑身汗毛洞眼,统统排泄着臭东西。你不洗澡,别人闻不得,你自己也闻不得,统统是臭的,究竟不净。等你死了,更是臭不可闻,死了烧成灰,还是不干净,所以你观察自己就不起执着了。你再观察一切正报,一切众生不净;观察一切依报,山河大地都是尘土,统统不净。「无一可乐」,没有一样可以令人生欢乐之心。

  卯二、大悲观

  如是当念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皆因无明所熏习故,令心生灭,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现在即有无量逼迫,未来所苦,亦无分齐。难舍难离,而不觉知。众生如是,甚为可愍。

  「卯二、大悲观」,「如是当念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皆因无明所熏习故,令心生灭」,你观察一切众生,不是今生几十年,不是前生前世,自从无始世以来,都因为受无明所熏习起了妄心,一念妄动生起业识,由三个细妄想,再变六个粗妄想,九相念念生灭,外身、内心,令这个心念念生灭。「已受一切身心大苦」,自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都受一切身心大苦,苦者逼迫为义,逼迫到我的身、我的心,身心受了苦,身心无始以来就受生灭之苦,是个大苦。「现在即有无量逼迫」,现在受无量数逼迫,人在这儿受果报,除了受苦就是受苦。「未来所苦,亦无分齐。」未来所受的苦,也没有边际,永远苦下去。「难舍难离」,一切众生还不知道苦,还爱着身体,等知道了,想舍开苦还不容易。「而不觉知」,他为什么难舍难离?他不知道是苦,叫愚痴,他还以苦为乐,叫颠倒,愚痴颠倒。「众生如是」,你观察一切众生都是这个样子。「甚为可愍」,平常讲:「观众生苦,发菩提心。」《普贤行愿品》中间还有一个大悲心,观众生苦,发大悲心,由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要度众生。众生可怜愍,明明在受苦,他不觉知,还以苦为乐,所以难舍难离,永远苦下去,众生愚痴颠倒,甚为可怜,甚可怜愍!

  卯三、大愿观

  作此思惟,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徧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尽其未来,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涅槃第一义乐。

  「卯三、大愿观」,「作此思惟,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徧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众生太可怜了,他不知道苦,还以苦为乐,永远苦下去,苦到未来际,没完没了,思惟到这里,你就应该发起勇猛心,立下大誓愿:「众生无边,我誓愿度脱!」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众生也无量无边,我怎么度得完?先令我的心离分别,我要证真如三昧,我的心离开分别心,分别心就是妄想心,离开分别妄想,我的身任运自然,十方世界都可以去示现,去度众生,修行一切诸善功德。这就是修观的好处,光修止,像死水一样沈没下去,要修观,要发大誓愿。「尽其未来,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声闻戒都是尽形寿,你受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时,得戒和尚问你:「尽形寿能持否?」尽你的身形,一生一世不犯戒就够了。菩萨戒则不是,菩萨戒要尽未来际,一定要发长远心,你今生发菩提心度众生,众生没有度完,要永远度下去。度众生教他修真如三昧,真如三昧他不懂,懂了他也修不来,你得用无数方便,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众生的根性不一,才有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你要: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勇猛大精进。二、烦恼无尽誓愿断,要离分别心。三、法门无量誓愿学,要用种种方便。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度一切众生都成佛。

  「令得涅槃第一义乐」,要度众生到哪里呢?把众生度成佛,令众生证得涅槃,涅槃是第一义的真乐,这就是我们的第四个大愿: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大愿叫四宏誓愿,合起来就是一个菩提心,再推到根本,就是一个大悲心。发了四宏誓愿,依着你的大愿来修行用功,叫行菩萨道。声闻律通大乘,大乘叫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我们登比丘坛的时候,叫你发上品心,得上品戒,如何是上品心?就是三聚净戒的心,这是登比丘坛声闻律仪,声闻律引你发菩萨心,得戒和尚开示:你们应该发上品心,求上品戒,什么是上品心?新戒跟着念下去,登坛的新戒能否听懂是个问题?而且登坛时心里很紧张,没有听清楚,上品心他没有发,怎么能得到上品戒?所以我变更方式,登坛时候我教他发上品心,接着新戒回答:「誓断一…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