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叁、執取相(分二)
戌初、標叁者執取相。戌二、釋依于相續,緣念境界,住持苦樂,心起著故。
「酉叁、執取相」,這叁個相叫執取相,分二科。「戌初、標」,「叁者執取相。」「戌二、釋」,解釋。「依于相續,緣念境界,住持苦樂,心起著故。」粗心一個比一個加粗,並不是有六個粗心,是按煩惱的淺深,講第一個、第二個、第叁個,並不是像切西瓜,切了叁塊,叁塊不一樣,還是一個妄想心。第叁個執取相,「執」是執著,「取」是取著,是第二個相續相加深了。「依于相續」,依著相續心,念念分別,分別心外的境界。「緣念境界」,「緣」是攀緣,「念」是思念,攀緣思念心外的境界。「住持苦樂」,「住」是堅固,「持」是執持。執取相堅固執持,苦,他認爲真苦;樂,他認爲真樂。「心起著故」,由相續心再起執著,就變成第叁個粗心,叫執取相。第二個相相續心,還容易接受勸導,還容易悔過自新。比如外面遇到師教之緣,剛才說外面的境界本來是空的,是由我們心現的,沒有什麼愛,沒有什麼不愛,你自己覺得苦、覺得樂,是在那兒打妄想,他很容易接受。到了第叁個相,起「執取相」,善知識講開示,他不容易接受,他認爲樂是真樂,苦是真苦,所以妄心越變越粗,變到執取相,更執著得厲害了。
酉四、計名字相(分二)
戌初、標四者計名字相。戌二、釋依于妄執,分別假名言相故。
「酉四、計名字相」,第四個相叫計名字相,分二科。「戌初、標」,「四者計名字相。」「計」,就是分別了還要執著。「戌二、釋」,「依于妄執,分別假名言相故。」第叁個執取相,根本不應該執著,是妄想上加妄想,是個妄執。可是你就不覺悟,你依著妄執,再去分別假名言相。就是外面的境界你觀不空,把虛妄的境界,再立個假名字。比如有一個信徒,供養你一個紅包,打開一看是美金二百元,你心裏就動念頭:「唉呀!這個信徒太好了,今天送了我大紅包,感覺到快樂!」這就是境界現前,你看見美金二百元。又有一個人給你帶訊息說:「某一個信徒要來看你,准備供養你美金二百元。」你一聽見心裏就感到歡喜,你看見美金的境界了嗎?沒有。你聽見假名字就起執著,這個心越變越粗,這是講貪財。比如明天是雙十節,有個你喜歡的外國人要來,聽說他要來臺灣,你心裏就感覺快樂。聽說他要來住幾天,你就馬上收拾房間,趕快去買菜,歡喜得不得了!你見到人了嗎?沒有,只聽說個名字。不巧,聽說要來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你一聽見就動氣,你見他了嗎?沒有,就聽見個名字,這就是執著心越來越粗,到了計名字相,境界不現前,只聽見假名字,你就起愛、起不愛。
到第四個計名字相爲止,都是粗妄想心,還是意業,叫做惑,也叫煩惱。貪、瞋、癡都叫煩惱,是在內心,由外面虛妄的境界,引發裏面的妄想心,還沒有發動耳口,還沒造業。「叁細」都在內心裏,我們凡夫感覺不出來。六粗,前面四個相: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叫惑,身、口、意叁業,屬于意業。意業就是惑,就是煩惱。
酉五、起業相(分二)
戌初、標五者起業相。戌二、釋依于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
「酉五、起業相」,第五個相叫起業相。「起」是生起、造作,就是發動身口,分二科。「戌初、標」,「五者起業相。」「戌二、釋」,解釋。「依于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故。」「尋」是尋思、思慮。依著計名字相分別思慮,你起執著心,就發動身口,造種種身業、口業。按現在社會上說,要爭取,你不發動身口怎麼爭取?這就要造業了。
酉六、業系苦相(分二)
戌初、標六者業系苦相。戌二、釋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上來末相竟
「酉六、業系苦相」,第六個相叫業系苦相,分二科。「戌初、標」,「六者業系苦相。」「戌二、釋」,解釋什麼叫業系苦相?「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依著第五個起業相,發動身口,造了業,業是動義、因義。你發動身口,動的是身業、口業,你造苦的因,非得受苦果不行,依著所造的業,而受果報。受果報有什麼不好呢?「不自在」。「系」就是用繩子把你綁起來,叫你不自在。這個業,也叫業繩子,無形無相的繩子把你綁住。
第六個粗相,我們更容易觀察到,但是你得學佛法,社會上不學佛法的人,他沒有智慧不知道苦,除了不懂得這些名相,更不容易回光返照。他受了苦就怨天尤人,他沒有回光返照,自己是否造好的業?沒有造好的業,怎麼能得好的果報?實際叁界以內都是苦海,叁界以內的業有叁種:善業、惡業、不動業。你造了善業,轉生叁善道;造了惡業,轉生叁惡道。叁善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指著欲界六層天,上面還有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空天。上二界:色界、無色界,造的是不動業。「不動」就是禅定的意思,不動業,不是真不動,它是有漏的不動,所以他出不了叁界,暫時定在禅定裏,他離苦了。實際禅定有散的時候,不出輪回。所以《法華經》講:「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像一個大房子失火一樣,小孩子無知,還在裏面玩耍,還覺得很快樂,他爲什麼不出火宅?他出不去,業系著。要是想出去,聲聞、緣覺有這個本事,把業繩子斷掉。什麼業繩子?見思二惑,叁界以內這兩條大繩子系著你。這是依著佛法觀察,叁界以內都是苦海,六道輪回苦,叫你轉生到哪裏,你就轉生到哪裏。誰叫你轉生?你造的業叫你轉生,自己一點作不了主,叫做不自在。你說天上不究竟,你想生天還生不去呢!要想生天,得造十善業,造上二界的不動業,才能生去。你說我來生還要轉人,不是你嘴裏說這麼容易,你得持五戒才能轉人,你天天造惡業,一定轉到叁惡道裏,實實在在六道輪回生死苦,統統是不能自在。
「業系苦相」,是六個粗相最後一個相,最粗最粗,不學佛法不知道,學佛法一聽到「業系苦」,就容易觀察到。我們在人說人,赤道正對著太陽光,那裏非常熱,居然有人居住,因爲離開赤道他們不能活,他們非在那兒受熱不可。南極、北極冰天雪地,不但有衆生,還有畜生,他們爲什麼不朝溫暖的地方搬家呢?因爲他們離開那裏不能活!非在那兒不能活,是什麼道理呢?你懂得佛法,知道業系苦。我們臺灣處在亞熱帶,不冷,也不太熱,應該很容易生活,你去觀察貧民區,一進入貧民區,空氣汙濁得厲害!他們怎麼不嫌臭呢?他們怎麼住在貧民區呢?因爲住在貧民區他們才能活著,離開那裏就不能活了,所以你就知道業系苦,真是厲害!被系到,你就出不來。業是天然的法律,你造了這個業,得受這個果報,非受不行。這樣你就容易觀察人生的痛苦、生死輪回的痛苦,這樣你才能發了生死的心。「業系苦相」是最粗的相,你都觀察不出來,你永遠不發心了生死,你還覺得活得不錯呢!等于北冰洋的人,他今天捉了魚,吃得很飽,不是很好嗎?這就是衆生的愚癡苦。貧民區的衆生,他們覺得住在那兒像天堂一樣,所以業系苦真厲害!這是勸諸位發道心了生死,再觀察到衆生都有業系苦,要發菩提心度衆生。
我叁十一歲閉關,不到叁個月就吐血,差一點死了。當時我看見上海一份佛教雜志,記載谛閑老法師到一個佛堂講開示,講妄想心有叁細六粗,他講得很清楚,有位居士記錄得很好,我忽然想:谛閑老法師到佛堂裏講開示,一定沒有帶著《大乘起信論》去,叁細六粗,他背得那麼熟,人家說天臺宗背注解,這是真正用功夫啊!我想試看看我能不能背?我閉關的關房後面有個院子,這一晚出了大月亮,本來應該睡覺,因爲要背叁細六粗,我就在院子轉來轉去:「無明爲因生叁細,第一無明業相,第二能見相,第叁境界相。境界爲緣生六粗:第一、智相,第二、相續相,第叁、執取相,第四、計名字相,第五、起業相,第六、業系苦相。」就在那兒背,背好了,要去上床睡覺,突然要吐痰,吐了一口又一口,後門沒有關,月光照進來,對著月光一看,痰應該是白色,怎麼是黑色?哎啊!吐血了,想到吐血,睡不著覺,半夜起來吐,早上起來也吐,吐了半痰罐,差一點把命送掉,就是背叁細六粗引起來的。那麼我這樣一說,你們不要背了,背了要吐血,不是這樣說,那是我的身體不健康。我跟你們說過,我二十七歲時差一點死了,我現在肺部有一個疤,當時沒有找醫生看,沒照X光,也沒有吃治肺結核的藥,怎麼會結疤呢!完全是叁寶加被。活到叁十歲沒有死,所以我才去閉關。閉關吐血要死了,人家叫我出關去住醫院,我想死在關房裏,還落個老修行的稱號,死在醫院作什麼?當時佛教沒有醫院,只有基督教辦的醫院,我沒有錢,一看是個窮和尚,哪裏會給我好藥吃,所以我不去。可能有堅固道心,又承叁寶加被,我沒有死。從我閉了關以後,我的身體變好了,一直至現在活到八十歲,還跟你們結法緣,你們不要害怕,只要用功去背就對了!講到這裏,把凡夫一個妄想心叁細六粗,整個給你繪個圖出來。
午叁、結末歸本
當知無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上來總釋不覺義,即約染法辨心生滅竟。
前面講根本無明,接著講叁細六粗,都叫枝末無明、枝末不覺,不覺就是無明。現在講「午叁、結末歸本」,再看正文。
「當知無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把它總結起來,結到根本無明上。你應當知道無明能生一切染法,因爲一切染法都是不覺之相。一切染法都是不覺,就是無明,也就是無明之相,把它「結末歸本」作什麼呢?你要是想斷無明,從根本無明上斷,不要從枝末無明斷。好比一棵樹不好,要把這棵樹除掉,找樹的根本,把樹根截斷,整…
《大乘起信論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