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夢,白天是睜著眼作大夢,爲什麼要認真?哪有個真的,你想想看。學了佛法要受用,娑婆世界哪有個真的?你把它當成真的,不是執著轉深嗎?那你一定要造業,造業要受苦報,惑業苦,沒有樂可得,決定吃苦頭,害了自己,害了衆生,所以學了佛法要一切作夢觀。
庚二、對治邪執(分二)
辛初、就本總標
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于我,則無邪執。
解釋分上有叁大科,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第叁、分別發趣道相。「庚初、顯示正義」講完,接著講「庚二、對治邪執」,分二科,「辛初、就本總標」,就根本義理總標出來。「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于我,則無邪執。」「對治邪執」就是對治煩惱,邪執煩惱從我見起,要是離了我見,根本不會起邪執,這是總義,總標根本的義理,下面再別明。
辛二、別明障治(分二)壬初、對治離(分叁)
癸初、標數
是我見有二種。
「辛二、別明障治」,分別說明邪執的障礙以及對治的方法,分二科。「壬初、對治離」,你有什麼病,給你吃什麼藥,你執著空,就跟你說有;你執著有,就跟你說空,把你的執著對治掉,再分叁科。「癸初、標數」,「是我見有二種。」我見有二種。
癸二、列名
雲何爲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
「癸二、列名」,「雲何爲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哪二種呢?一切知見都是從我生起,執著我,叫人我見;執著法,叫法我見。人我見,是在凡夫位說的,凡夫位根本沒有破到我執。法我見,是二乘人破了我執,法執沒有究竟離,法執還是我見,不過比凡夫的我見細。
人我見《會閱筆記》上有料揀,不是普通凡夫外道起的我執我見,是初學大乘法的人解釋大乘經起一種錯解,他認爲他懂了大乘道理,結果錯了,這叫做邪執。這種邪執當然要比凡夫外道不了解佛法的人要高明,實際並不高明。凡夫外道還好教化,他不了解佛法,假若有一點善根,你跟他一講就聽。初學大乘法的人,學了大乘經,起了錯誤的見解,你跟他糾正還糾正不過來,他就是有所見,認爲他的對。所以初學大乘法的人談起道理,兩個人要擡杠,談得臉紅脖子粗,爲什麼?就是人我見,解大乘經沒有解釋清楚,你說你的是,我說我的是,于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我的全是,你的全非,兩個人才擡杠。他學了佛法沒有起正見,起了偏見,叫做邪執,這一偏就邪了,難以教化,所以學《大乘起信論》,可以把你錯誤的知見糾正過來。
癸叁、辨相(分二)子初、人我見(分二)
醜初、總標
人我見者,依諸凡夫說有五種。
「癸叁、辨相」,辨人我見、法我見的相,分二科。「子初、人我見」,再分二科。「醜初、總標」,總標人我見有幾種。「人我見者」,依著人的位起的我見,叫人我見。「依諸凡夫說有五種」,「凡夫」是初學大乘法的凡夫,有五種我見,前二種偏執「空」理,後叁種偏執「有」理。
醜二、別解(分五)寅初、妄執事空以爲法體(分叁)
卯初、起執緣
雲何爲五?一者聞修多羅說,如來法身,畢竟寂寞,猶如虛空。
「醜二、別解」,分別解釋,分五小科。「寅初、妄執事空以爲法體」,他起一種妄執,執著事相的虛空,就是一切法的本體。「卯初、起執緣」,起執的緣,一切法從因緣生,他的邪知依著什麼緣生出來呢?依著大乘經論。「雲何爲五?」哪五種人我見呢?「一者聞修多羅說」,「修多羅」就是契經,就是佛經、大乘經。「聞」,包括自己看經,或聽善知識講經。經上講:「如來法身,畢竟寂寞」,如來的法身是寂寞無形無相。「猶如虛空」,等于虛空無形無相。法身徧一切處,等于虛空徧一切處。是拿虛空作比喻,虛空不是法身,他把虛空當成法身,這樣錯了。
卯二、正明執相
以不知爲破著故,即謂虛空是如來性。
「卯二、正明執相」,正面說明執著相。「以不知爲破著故」,因爲他不知道經上說法身寂寞,猶如虛空,是爲破衆生執著有才說的。「即謂虛空是如來性」,他以爲虛空就是如來的本性,就是如來法身,就是一切法的本體。
卯叁、辨對治相(分二)
雲何對治?辰初、明此虛空是妄非真(分叁)巳初、立(分二)午初、立情有明虛空相是其妄法。午二、立理無體無,不實。巳二、釋(分二)午初、明情有以對色故有,是可見相,令心生滅。午二、釋理無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實無外色。若無外色者,則無虛空之相。巳叁、結(分二)午初、結情有所謂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午二、結理無若心離于妄動,則一切境界滅,辰二、明彼法身是真非妄(分二)巳初、辨法同喻唯一真心,無所不徧。巳二簡法異喻此謂如來廣大性智究竟之義,非如虛空相故。
「卯叁、辨對治相」,怎樣對治他的執著,分二科。「雲何對治?」如何對著他的執著加以修治,就是對症下藥,治他的病。「辰初、明此虛空是妄非真」,先說明虛空是虛妄之法,不是真實的佛性,再分叁科。「巳初、立」,先建立起來正當的義理,再分二科。「午初、立情有」,先建立起來虛空是妄法的義理,怎麼是妄法呢?情有理無,「情」是衆生的情執,衆生叫有情,衆生有情就有執著,在衆生的情執上虛空是有的,在真理方面它是無的,先把這個道理建立起來。「明虛空相是其妄法」,說明虛空之相是妄法,不說虛空之性,虛妄之法沒有性,虛空可以見到一個相,所以在衆生的情執上虛空是有的。「午二、立理無」,在真理上虛空是沒有的。「體無,不實」,因爲虛空沒有本體,所以不是真實之法。
「巳二、釋」,解釋,分二科。「午初、明情有」,「以對色故有」,虛空怎麼不是真實之法,是虛妄之法,在衆生情執上才有呢?因爲它是對待之法,對著色法才說是虛空,沒有色法就不叫虛空。比方內而根身,我們身體存在的地方不叫虛空,身體以外的地方,才叫虛空;外而大地,有山河大地的地方不叫虛空,沒有山河大地的地方,才叫虛空;乃至于房廊屋宇、桌子凳子都是色法,有房廊屋宇、桌子凳子的地方不叫虛空,它是對著色法才取名叫虛空,對著色才叫有。「是可見相」,凡夫的眼睛都可以見到虛空,這是可見相。「令心生滅」,你去念真如,念到妄念不起,叫你的心不起生滅,那就是真如理體。你去念虛空,你見到虛空,它能令你的心起生滅心。生滅心怎麼起呢?比方你看見房子、桌子、凳子、人,這些色法,除了色法以外叫虛空,心裏起了一個生虛空的心。在有色法的地方就沒有虛空,又起個滅虛空的心,所以它能令你的心生滅,那決定是個妄法。虛空是可見之相,對著色法它不是色法,叫空法,叫虛空法。
「午二、釋理無」,解釋在真理上它是無的。「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因爲一切色法,統統是由自己心裏起的,本來是我自己的心。前面講叁細六粗已講過,虛空是可見之相,是境界相,境界從哪裏來?由我心裏起的,第一是無明業相,第二是能見相,第叁是境界相。境界相現一切境界出來,色法的境界是我的心現的,虛空的境界也是我的心現的。「實無外色」,實實在在根本心外沒有色法,是我們凡夫執著心外有法,才執著虛空在心外。實際你明白大乘的道理,一切法唯心所現,叫「叁界唯心」,離開了心,根本沒有心外之色。「若無外色者」,假若心外沒有色法對待,「則無虛空之相」,你怎麼見到虛空呢?對著色法才顯出虛空,把對待的色法取消,沒有可對待的色法,顯不出來虛空,所以根本沒有虛空之相。這就是按真理上它是無的,但是按情執上它是有的,更證明虛空是虛妄之法。既然是虛妄之法,怎麼是如來本性,怎麼是諸法的本體呢?那麼你不是錯誤了嗎?這樣對治它。
「巳叁、結」,總結起來,再分二科。「午初、結情有」,總結妄情執著是有的。「所謂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一切境界是心所對的,統統由心妄起,心裏起了妄念,才生出來外面的妄境界。妄境界是由心妄起的,那就證明境界是虛妄之法,一切色法是虛妄不實的境界,對著色法顯出的虛空,還是虛妄境界。「午二、結理無」,總結在真理上沒有虛空。「若心離于妄動,則一切境界滅」,心裏面起了妄想、妄動,那麼一動、再動、叁動,動出境界出來。假若心不動,裏面妄心之念根本沒有了,外面的境界自然滅了。
「辰二、明彼法身是真非妄」,前面說虛空是妄非真,這再解釋如來的法身是真不是妄,分二科。「巳初、辨法同喻」,先辨明真心之法與虛空的比喻相同。「唯一真心,無所不徧。」真心爲什麼猶如虛空?因爲真心無所不徧,等于虛空無所不徧。「巳二、簡法異喻」,揀別真心之法,跟虛空的比喻不一樣。「此謂如來廣大性智究竟之義」,這是說明如來本性的智慧是廣大的、究竟的,才無所不徧。「非如虛空相故」,不是像虛空之相,虛空之相無所不徧,這一部分道理相同,但虛空並沒有具足如來廣大本性的智慧,所以只有一部份相同,還有不同的地方。這是五種人我見的第一種,他執著虛空是如來的法身,這裏給他對治說明,叫他不要執著,如來的法身具足廣大智慧,虛空哪裏能具足廣大智慧呢?
寅二、妄執法體唯是空無(分叁)
卯初、起執緣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從本已來自空,離一切相。
「寅二、妄執法體唯是空無」,第一種執著,執著空,第二種執著,還是執著空,他起個…
《大乘起信論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