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記(下)▪P20

  ..續本文上一頁妄念,執著諸法的本體是空無的,分叁小科。「卯初、起執緣」,他爲什麼起這個執著,也是看經錯誤了。「二者聞修多羅說」,聽見經上這麼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從本已來自空,離一切相。」他聽佛經說,世間諸法究竟空,叁界以內的諸法都是空的;叁界以外,乃至于涅槃真如之法也是空的。從根本以來自空,不是有個法把它空掉,離一切相,對于這一段大乘經他解錯了。這個空空什麼呢?「空一切相」,真如叫如實空,是空無妄染,一切妄法染法都沒有。要是執著涅槃真如的本體不空,起了個相,那個相還是不空。說空,是空一切相,虛妄之法那個相空掉了,你執著涅槃真如有個相,還是成了虛妄之相,還是要空掉,因爲它本來自空,離一切相,這個道理他沒有了解。

  卯二、正明執相

  以不知爲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

  「卯二、正明執相」,正面說明執著相。「以不知爲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離一切相,不是離一切本性,他把空解錯,認爲連本性也空了,真如涅槃統統沒有。《會閱》上引證《圓覺經》:「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二乘人畏懼生死,好樂涅槃,他當作真的有生死法、涅槃法,他不懂得大乘的深義,生死涅槃等于昨天夜裏作的夢,這是《圓覺經》上講的,空涅槃之相。《楞嚴經》:「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對著妄法,才能顯真法,《大乘起信論》上也有這種義理,因爲有不覺的心,你才起分別,才知道什麼叫做妄法,什麼叫做真法?你再進一步了解,「妄真同二妄」,妄法是妄,真法也成了妄,二個妄,爲什麼?「言妄顯諸真」,不是絕待的真,絕待的真什麼樣子呢?《大乘起信論》上講離言真如,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證相應。不是你說出來的真如,也不是你心裏想出來的真如,叫「開口即錯,動念即乖。」那怎麼能得到真如?「唯證相應」,你會悟無念,就是隨順,由隨順而證入,你才知道有個真如,真如不是你說的,不是你想的,叫不可思不可議!

  論上講「爲破著」,怕你起法執,二乘人就犯這個病,就是起法執。你不可以執著生死之法,生死之法畢竟空;你也不可以執著涅槃之法、真如之法,涅槃真如之法也是畢竟空。空什麼呢?空那些相,真如涅槃的自體不空。但是他不了解,就說一切法都是空的,涅槃真如也是空的,這就起了執著。

  卯叁、辨對治相

  雲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卯叁、辨對治相」,「雲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空是空它的相,不空體,真如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前文解釋過,無漏性功德,無欠無缺,統統具足,怎麼是空呢?比方一個花瓶,裏面沒有插花,也沒有裝水,這個空瓶子,叫做瓶空,不是連花瓶也空掉。真如空,離一切相,不是連真如之體也沒有。我們學大乘法,最容易犯這個病,不執著有,就執著空。一說有個涅槃,有個真如,我就好樂去求,要求證涅槃、求證真如;一聽說涅槃真如空了,就認爲一切都沒有,這都是學大乘法最容易起的執著。

  寅叁、執性德同色心(分叁)

  卯初、起執緣

  叁者聞修多羅說,如來之藏無有增減,體備一切功德之法。

  「寅叁、執性德同色心」,執著稱性的功德,同于色心虛妄之法,分叁小科。「卯初、起執緣」,起這個執著的緣,前面二個執,執著「空」,下面叁個執,執著「有」。「叁者聞修多羅說」,聽見經上這麼講:「如來之藏無有增減,體備一切功德之法。」真如在衆生份上,叫做如來藏,但是它的本體,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雖然流轉生死,如來藏的本體一點沒有減少;你現在修行用功,如來藏的本體也沒有增加,乃至你成佛,它也沒有增加,如來藏的本體,具備一切功德之法,這叫性德。

  卯二、正明執相

  以不解故,即謂如來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

  「卯二、正明執相」,正面說明執著相。「以不解故」,因爲他不了解經上的正理,「即謂如來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經上說如來藏的本體,具備一切功德之法,一切功德,就是無量的功德。他認爲無量的功德一定有差別相,它是稱性的功德相,在義理上說差別,對著染法才說功德之相有差別,實際它沒有差別,等于水有八種功德,還是一種水。但是他不了解大乘的正當義理,認爲經上說具備一切功德,一定有差別相,等于色法心法的自相差別一樣,這樣解錯了,色法心法都是妄心妄境,怎麼是如來藏的稱性功德呢?

  卯叁、辨對治相

  雲何對治?以唯依真如義說故,因生滅染義示現說差別故。

  「卯叁、辨對治相」,辨明對治相。「雲何對治?」怎樣對治他的錯解呢?「以唯依真如義說故」,經上說如來藏裏面具足一切功德,是依著真如無增無減的義理說的。雖然說有一切功德,實實在在還是一個功德相,還是一個真如,沒有差別之相,等于水有八種功德,還是一種水。「因生滅染義示現說差別故。」因爲對著生滅的染法有差別,才說真如裏面所含的功德有差別。前面說稱性功德有六種,實際還有超過恒河沙數的無量功德,都是對著生滅染法的義理說的,你了解真如稱性的功德,它的差別即是無差別,不同于妄心妄境,這就對治掉。

  寅四、執法性本有染(分叁)

  卯初、起執緣

  四者聞說多羅說,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來藏而有,一切諸法不離真如。

  「寅四、執法性本有染」,他認爲真如法性裏面本來有染法,分叁科。「卯初、起執緣」,說明他起這個執著的緣。「四者聞說多羅說,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來藏而有,一切諸法不離真如。」他聽到大乘經這樣說,一切生死法、染汙法,統統依著如來藏才有,一切諸法都不離真如的本體,但是他解釋錯誤了。

  卯二、正明執相

  以不解故,謂如來藏自體,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法。

  「卯二、正明執相」,正面說明他的執著相。「以不解故」,因爲他不了解經上的正理,「謂如來藏自體,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法。」他認爲既然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來藏而有,那麼如來藏裏面具足有一切世間生死染法,他沒有了解「依」字的道理,因爲一切生死染法沒有自體,一定要依著真如的理體,才能生出來一切染法,這是依著真如生起來,並不是真如本體上具有這些染法。他執著生死染法是如來藏裏面有的,這個執著錯了。《大乘起信論》中依真起妄的層次要記清楚:真如在纏名字叫如來藏,如來藏就是自性清淨心,裏面自性清淨沒有染汙法。可是在衆生位上講,有真如就有無明,無明是生死染法的本因,無明跟真如和合起來,這個時候不叫如來藏,叫阿黎耶識。阿黎耶識裏面有覺義,有不覺義。不覺就是無明生死染法,如來藏裏面沒有,阿黎耶識裏面有。阿黎耶識裏面有,它還是有其相沒有其體,因爲妄法本來沒有體。所以你依著阿黎耶識,明白這些染法淨法,你要修行,淨法永遠不斷,妄法會斷滅,因爲妄法沒有本體自性,是依著如來藏本體自性起的。妄法等于水上起的波浪,不依著水,起不來波浪,就是依著如來藏才有生死染法。被無明吹動,才起波浪,你把無明風滅了,波浪也滅了,就是生死染法滅了。水以濕性爲體,不以動爲性,所以水體不滅。

  卯叁、辨對治相(分二)

  雲何對治?辰初、奪破(分叁)巳初、明淨德妙有以如來藏從本已來,唯有過恒沙等諸淨功德,不離不斷,不異真如義故。巳二、明妄染理無以過恒沙等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無。巳叁、明妄不入真從無始世來,未曾與如來藏相應故。辰二、縱破若如來藏體有妄法,而使證會永息妄者,則無是處故。

  「卯叁、辨對治相」,分二科。「雲何對治?」「辰初、奪破」,「奪」就是不許可,不許可你這樣說,破除它,再分叁科。「巳初、明淨德妙有」,說明清淨功德是妙有之法。「以如來藏從本已來,唯有過恒沙等諸淨功德,不離不斷,不異真如義故。」「唯」者獨也,真如在衆生份上,換個名字叫做如來藏,它的自體之中,從本以來,獨有超過恒河沙數的清淨功德,不離于真如,恒常不斷,跟真如不相差別。不離、不斷、不異是從真如的義理說的,在如來藏裏面也依著真如有這叁種義理。

  「巳二、明妄染理無」,說明在真理上沒有妄染之法。「以過恒沙等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無。」因爲超過恒河沙數這麼多的煩惱,這麼多的染汙法,統統是依著衆生的妄心而有,在如來藏的本性上,在真如裏面本來沒有這些染汙法、煩惱法。

  「巳叁、明妄不入真」,說明妄法與真如法不相應。「從無始世來,未曾與如來藏相應故。」自從無始以來,妄法從來不與如來藏相應,大乘經最難了解的就是這種道理,就是依著如來藏起的妄法,不是如來藏內生出來的妄法,真如法從來與妄法不相應。

  「辰二、縱破」,「縱」是許可,許可它還是要破除它。「若如來藏體有妄法」,假若如來藏本體裏面有妄法,「而使證會永息妄者」,要是我們修行用功,證得如來藏,會悟到如來藏,永遠能把妄法息滅。「則無是處故」,那就沒有這個道理了。如果妄法有本體自性,你怎麼能把它息滅呢?因爲妄法沒有本體自性,是虛妄之法,所以等你證得會悟的時候,永遠就把妄法息滅了。

  寅五、執染淨有始終(分叁)

  卯初、起執緣

  五者聞修多羅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得涅槃。

  「寅五、執染淨有始終」,執著染法淨法都有始、有終,分叁科。「卯初、起執緣」,先說他起執著的緣。「五者聞修多羅說,依如來藏故有生…

《大乘起信論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