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漸漸猛利」,止修成功妄念不起,生出來一種力量,就是真如的力用,心裏面非常的猛利,就是智慧發生、定力發生了。「隨順得入真如叁昧」,先隨順再得入,隨順還是個方便,隨順真如不生一點妄念,再得入真如叁昧,叁昧翻成中國話叫「正定」,有各種叁昧,《大乘起信論》叫我們修真如叁昧。
「巳叁、明伏惑入位(即信滿入住)」,伏惑,就是見、思二惑沒有斷,先伏住,十信滿心,入了初住位就不退。煩惱是先伏後斷,先把它降伏住,再把它斷掉,譬如亂草,先用石頭把草壓住,草不能再生出來,這是個方便功夫。你把石頭拿開,草還是會生出來,因爲你只伏住,沒有除草的根,拔草除根,才永遠不生草。叁界以內的見、思二惑,分開來四住地無明。叁界以外還有根本無明,叫無明住地。「深伏煩惱」,叁界以內的四住地無明能伏住不起,連叁界以外的根本無明,也能伏住不起,就是煩惱統統不起。「信心增長,速成不退。」要修成功十信滿心,得一萬劫,長時間叫劫,時間相都是假相,長時間、短時間,都是妄心分別出來的,你只要用功精進修行,很快就入到住位不退轉。不要等到一萬劫,要不是這樣,釋迦牟尼佛會下的大弟子,怎麼都是阿羅漢呢?
卯二、障者不能
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卯二、障者不能」,有障礙的人,不能速成不退,而且修止也難以修成。「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這是給我們照照鏡子,看看我們是不是這幾種人?「疑惑」,說了再說,講了再講,他不信,「唉!修真如叁昧,止一切境界,這一切境界怎麼止呢?明明有一切境界,硬說是空的,怎麼能空得了呢?」這就是疑惑,半信半不信。「不信」,完全不信,「嗯!那說說而已,我才不相信!」不信就變成一闡提,梵語一闡提,翻成中國話叫信不具,就是沒有信心,一闡提怎麼能成佛呢?「誹謗」,還有一種人,他不信還反過來毀謗,說:「這些佛菩薩都在騙人!」他自己不修行、不用功,不相信大乘佛法,還要毀謗。不信沒有造罪,只是沒有求到功德,他毀謗造了謗法的重罪。「重罪業障」,他毀謗大乘正法,斷衆生成佛的善根,說邪知邪見的話,他自己不信,叫大家都不信,所以他毀謗正法罪業深重,被重罪業障障礙住,更不容易相信。「我慢、懈怠」,他不但自己不信,反過來還要毀謗,以爲自己了不得,起我慢的煩惱。貪、瞋、癡、慢、疑五個根本煩惱,疑是一個根本煩惱,由疑而不信,由不信而毀謗,由毀謗而生我慢,認爲他比釋迦牟尼佛還要高,我慢還能精進用功嗎?完全落到懈怠放逸的境界。「如是等人,所不能入。」以上這些人不能入真如叁昧。
寅二、顯止勝能(分二)
卯初、能生一行叁昧(分叁)辰初、立複次依是叁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辰二、釋顯其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衆生身,平等無二。辰叁、顯其名即名一行叁昧。卯二、能生無量叁昧當知真如是叁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叁昧。
「寅二、顯止勝能」,顯明修止有殊勝的功能,分二科。「卯初、能生一行叁昧」,再分叁小科。「辰初、立」,先建立正義。「複次依是叁昧故」,你要是能得到真如叁昧,「則知法界一相」,前面講我們不知道法界一相,才生妄念,一念妄動以後,叁細六粗,才變成業系苦相,根本毛病就在不知法界一相,到這時候你知道了。
「辰二、釋顯其相」,解釋法界一相是什麼樣子?「謂一切諸佛法身,與衆生身,平等無二。」法界一相是無二之一,平等、無差別之相。「一」就是平等、無差別之義,也是無二之義。誰跟誰無差別?誰跟誰沒有二呢?諸佛的法身,跟衆生的身,沒有差別,沒有二個。你依文解義,盡在那裏解,我們的心還是我們的心,諸佛菩薩還是諸佛菩薩,到你修止修成功,得到真如叁昧,你才真正知道,我們的身跟諸佛的法身,無二無別,因爲法身徧一切處,也徧到衆生身上。
「辰叁、顯其名」,「即名一行叁昧」,真如叁昧,也叫一行叁昧。
「卯二、能生無量叁昧」,「當知真如是叁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叁昧。」真如是一切法的根本,也是一切叁昧的根本,爲什麼馬鳴菩薩不叫我們修其他行門,要我們修真如叁昧?因爲這是一切叁昧的根本,你證得真如叁昧,漸漸由真如叁昧,能生出來無量叁昧。《楞嚴經》叫我們修楞嚴叁昧,淨土法門叫我們修念佛叁昧,《大乘起信論》叫我們修真如叁昧。你得了真如叁昧,楞嚴叁昧會生出來,念佛叁昧也會生出來,這是一切叁昧的根本。馬鳴菩薩是八地菩薩,他是過來人,指導我們不會錯誤。
寅叁、辨其魔事(分二)卯初、略明魔事(分二)
辰初、障或有衆生,無善根力,則爲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若于坐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辰二、治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爲惱。上來略明竟
「寅叁、辨其魔事」,下面分辨什麼叫做魔事?分二科。「卯初、略明魔事」,簡略的說明魔事,再分二科。「辰初、障」,先說魔事之障。「或有衆生,無善根力」,善根是前生前世修的,有的衆生前生前世少修行,沒有善根之力。前面有一句「邪魔諸鬼」,邪是外道,魔是天魔,鬼裏面包含有神,這裏解釋得更清楚。「則爲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他怎麼惑亂你呢?「若于坐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你在打坐,看見一個大鬼,青面紅發、巨齒獠牙,那個形狀會把你嚇死,他來恐怖你,你打坐有功夫,不爲恐怖所動。他換個方法,你要是比丘,在那兒打坐,他現個美麗的女相來魔你;你要是比丘尼,在那兒打坐,他現個英俊的美男子來魔你,因爲淫欲是生死的根本,無始劫來的習氣,你見了美女自然動心,一動心上他的當!爲什麼比丘、比丘尼第一條戒叫全斷淫欲,因爲那是生死的根本。你持戒清淨,有持戒清淨的道力,還有護戒神護持你,魔不來擾亂。魔是趁隙而入,你持戒不清淨,平常膽小怕鬼,魔就現個鬼來嚇你。持戒的心不堅固,沒有事就打妄想,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魔看得很清楚,你心裏在打妄想,他就趁隙而入。魔是境界風,你的心門沒有關好,他就鑽到你心裏。一切魔事千奇百怪,不出逆境、順境二個境界,所以要修止,先要空一切境界相,鬼也好、神也好,你怎樣嚇我,我知道境界是空的,就不害怕。英俊男子、美麗女子都是空的,就不起貪心,所以你要先空一切境界相。用功就是用這個功,你境界相不空,境界生起障礙,境界現前,你自然就要生恐怖,自然起貪心。
我在常熟縣,最初親近慈舟大師,有個河南同鄉的居士得了肺病,那時候得肺結核,沒有特效藥,不是很快死,是慢慢的死,就像把油耗幹燈才滅。慈舟大師是持戒念佛的大師,我們都跟他持戒念佛,人要死了,必須爲他助念,這是最大的功德。那時候有叁十幾個同學,叁個人一班,一班二小時爲他助念,半夜十二點,我帶了二個同學去換班念佛,忽然他的魔境現前,他本來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突然大叫:「唉啊!你看,進來一個黑大個子,身量很高,漆黑亮光,坐在我的床上,床快要壓垮了!」不斷唉唉叫!半夜只有我們叁個人,嚇得我們打木魚引磬都掉了板,嘴念阿彌陀佛,想加緊念,一直念不上板,牙齒一直發抖!當時我二十八歲年紀最大,我裝著膽大,就跟他講開示:「居士啊!你生肺病這麼久,你要往生西方了,慈舟大師叫我們同學輪流換班爲你助念,這是興福寺的玻璃廳,我們爲你助念,念佛你生西方,這裏哪裏有黑大個子呢?誰坐在你床上呢?你這不是見了魔嗎?」他聽佛法聽了很多,懂得這個道理,勉強把雙手合起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跟著我們念,念了不久,他又叫起來:「呀!你看,來了個大姑娘,長得真好看!」大姑娘我們不害怕,但是他說的魔話,我們還是害怕,還得跟他講開示:「居士啊!你這是魔境現前,那個黑大個子是恐怖魔,美麗大姑娘是順境魔,恐怖魔魔不來,來個順境魔,還是魔你,要叫你墮落。」他說:「是的,是的,你可不要魔我,我要念佛生西方回來度你,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不久安詳走了。魔境現前不出這二個境界,逆境,恐怖你;順境,叫你起貪愛,這是我的親身經驗。這一位居士臨命終時,我們雖然不是善知識,當時就是他的善知識,我們給他講幾句開示,不然他隨著魔轉,就墮落下去,所以你要用功,得知道這些道理。
「辰二、治」,對治的方法。「當念唯心,境界則滅」,前面講那些道理,教你修止的方法,一切外境都是我的唯心變現。「叁界唯心,萬法唯識。」除了我的心,哪有外境呢?你這麼一觀想,恐怖的境界、英俊美麗的相,統統沒有了。「終不爲惱」,惱就是恐怖你,叫你動貪愛心,你不要被它惱亂。「上來略明竟」,上面略明魔事講完了。
卯二、廣辨魔事(分二)
辰初、先顯魔事(分五)巳初、現形說法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或說陁羅尼,或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巳二、得通起辨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衆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巳叁、起惑造業又令使人數瞋數喜,性無常准。或多慈愛,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生于不信,多疑多慮。或舍本勝行,更修雜業,若著世事種種牽纏。巳四、授定得禅亦能使人得諸叁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叁昧。或複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自然香美飲食,身心適悅,不饑不渴,…
《大乘起信論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