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P37

  ..续本文上一页了。「渐渐猛利」,止修成功妄念不起,生出来一种力量,就是真如的力用,心里面非常的猛利,就是智慧发生、定力发生了。「随顺得入真如三昧」,先随顺再得入,随顺还是个方便,随顺真如不生一点妄念,再得入真如三昧,三昧翻成中国话叫「正定」,有各种三昧,《大乘起信论》叫我们修真如三昧。

  「巳三、明伏惑入位(即信满入住)」,伏惑,就是见、思二惑没有断,先伏住,十信满心,入了初住位就不退。烦恼是先伏后断,先把它降伏住,再把它断掉,譬如乱草,先用石头把草压住,草不能再生出来,这是个方便功夫。你把石头拿开,草还是会生出来,因为你只伏住,没有除草的根,拔草除根,才永远不生草。三界以内的见、思二惑,分开来四住地无明。三界以外还有根本无明,叫无明住地。「深伏烦恼」,三界以内的四住地无明能伏住不起,连三界以外的根本无明,也能伏住不起,就是烦恼统统不起。「信心增长,速成不退。」要修成功十信满心,得一万劫,长时间叫劫,时间相都是假相,长时间、短时间,都是妄心分别出来的,你只要用功精进修行,很快就入到住位不退转。不要等到一万劫,要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佛会下的大弟子,怎么都是阿罗汉呢?

  卯二、障者不能

  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卯二、障者不能」,有障碍的人,不能速成不退,而且修止也难以修成。「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这是给我们照照镜子,看看我们是不是这几种人?「疑惑」,说了再说,讲了再讲,他不信,「唉!修真如三昧,止一切境界,这一切境界怎么止呢?明明有一切境界,硬说是空的,怎么能空得了呢?」这就是疑惑,半信半不信。「不信」,完全不信,「嗯!那说说而已,我才不相信!」不信就变成一阐提,梵语一阐提,翻成中国话叫信不具,就是没有信心,一阐提怎么能成佛呢?「诽谤」,还有一种人,他不信还反过来毁谤,说:「这些佛菩萨都在骗人!」他自己不修行、不用功,不相信大乘佛法,还要毁谤。不信没有造罪,只是没有求到功德,他毁谤造了谤法的重罪。「重罪业障」,他毁谤大乘正法,断众生成佛的善根,说邪知邪见的话,他自己不信,叫大家都不信,所以他毁谤正法罪业深重,被重罪业障障碍住,更不容易相信。「我慢、懈怠」,他不但自己不信,反过来还要毁谤,以为自己了不得,起我慢的烦恼。贪、瞋、痴、慢、疑五个根本烦恼,疑是一个根本烦恼,由疑而不信,由不信而毁谤,由毁谤而生我慢,认为他比释迦牟尼佛还要高,我慢还能精进用功吗?完全落到懈怠放逸的境界。「如是等人,所不能入。」以上这些人不能入真如三昧。

  寅二、显止胜能(分二)

  卯初、能生一行三昧(分三)辰初、立复次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辰二、释显其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辰三、显其名即名一行三昧。卯二、能生无量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寅二、显止胜能」,显明修止有殊胜的功能,分二科。「卯初、能生一行三昧」,再分三小科。「辰初、立」,先建立正义。「复次依是三昧故」,你要是能得到真如三昧,「则知法界一相」,前面讲我们不知道法界一相,才生妄念,一念妄动以后,三细六粗,才变成业系苦相,根本毛病就在不知法界一相,到这时候你知道了。

  「辰二、释显其相」,解释法界一相是什么样子?「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法界一相是无二之一,平等、无差别之相。「一」就是平等、无差别之义,也是无二之义。谁跟谁无差别?谁跟谁没有二呢?诸佛的法身,跟众生的身,没有差别,没有二个。你依文解义,尽在那里解,我们的心还是我们的心,诸佛菩萨还是诸佛菩萨,到你修止修成功,得到真如三昧,你才真正知道,我们的身跟诸佛的法身,无二无别,因为法身徧一切处,也徧到众生身上。

  「辰三、显其名」,「即名一行三昧」,真如三昧,也叫一行三昧。

  「卯二、能生无量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真如是一切法的根本,也是一切三昧的根本,为什么马鸣菩萨不叫我们修其他行门,要我们修真如三昧?因为这是一切三昧的根本,你证得真如三昧,渐渐由真如三昧,能生出来无量三昧。《楞严经》叫我们修楞严三昧,净土法门叫我们修念佛三昧,《大乘起信论》叫我们修真如三昧。你得了真如三昧,楞严三昧会生出来,念佛三昧也会生出来,这是一切三昧的根本。马鸣菩萨是八地菩萨,他是过来人,指导我们不会错误。

  寅三、辨其魔事(分二)卯初、略明魔事(分二)

  辰初、障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若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辰二、治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上来略明竟

  「寅三、辨其魔事」,下面分辨什么叫做魔事?分二科。「卯初、略明魔事」,简略的说明魔事,再分二科。「辰初、障」,先说魔事之障。「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善根是前生前世修的,有的众生前生前世少修行,没有善根之力。前面有一句「邪魔诸鬼」,邪是外道,魔是天魔,鬼里面包含有神,这里解释得更清楚。「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他怎么惑乱你呢?「若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你在打坐,看见一个大鬼,青面红发、巨齿獠牙,那个形状会把你吓死,他来恐怖你,你打坐有功夫,不为恐怖所动。他换个方法,你要是比丘,在那儿打坐,他现个美丽的女相来魔你;你要是比丘尼,在那儿打坐,他现个英俊的美男子来魔你,因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无始劫来的习气,你见了美女自然动心,一动心上他的当!为什么比丘、比丘尼第一条戒叫全断淫欲,因为那是生死的根本。你持戒清净,有持戒清净的道力,还有护戒神护持你,魔不来扰乱。魔是趁隙而入,你持戒不清净,平常胆小怕鬼,魔就现个鬼来吓你。持戒的心不坚固,没有事就打妄想,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魔看得很清楚,你心里在打妄想,他就趁隙而入。魔是境界风,你的心门没有关好,他就钻到你心里。一切魔事千奇百怪,不出逆境、顺境二个境界,所以要修止,先要空一切境界相,鬼也好、神也好,你怎样吓我,我知道境界是空的,就不害怕。英俊男子、美丽女子都是空的,就不起贪心,所以你要先空一切境界相。用功就是用这个功,你境界相不空,境界生起障碍,境界现前,你自然就要生恐怖,自然起贪心。

  我在常熟县,最初亲近慈舟大师,有个河南同乡的居士得了肺病,那时候得肺结核,没有特效药,不是很快死,是慢慢的死,就像把油耗干灯才灭。慈舟大师是持戒念佛的大师,我们都跟他持戒念佛,人要死了,必须为他助念,这是最大的功德。那时候有三十几个同学,三个人一班,一班二小时为他助念,半夜十二点,我带了二个同学去换班念佛,忽然他的魔境现前,他本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突然大叫:「唉啊!你看,进来一个黑大个子,身量很高,漆黑亮光,坐在我的床上,床快要压垮了!」不断唉唉叫!半夜只有我们三个人,吓得我们打木鱼引磬都掉了板,嘴念阿弥陀佛,想加紧念,一直念不上板,牙齿一直发抖!当时我二十八岁年纪最大,我装着胆大,就跟他讲开示:「居士啊!你生肺病这么久,你要往生西方了,慈舟大师叫我们同学轮流换班为你助念,这是兴福寺的玻璃厅,我们为你助念,念佛你生西方,这里哪里有黑大个子呢?谁坐在你床上呢?你这不是见了魔吗?」他听佛法听了很多,懂得这个道理,勉强把双手合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跟着我们念,念了不久,他又叫起来:「呀!你看,来了个大姑娘,长得真好看!」大姑娘我们不害怕,但是他说的魔话,我们还是害怕,还得跟他讲开示:「居士啊!你这是魔境现前,那个黑大个子是恐怖魔,美丽大姑娘是顺境魔,恐怖魔魔不来,来个顺境魔,还是魔你,要叫你堕落。」他说:「是的,是的,你可不要魔我,我要念佛生西方回来度你,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不久安详走了。魔境现前不出这二个境界,逆境,恐怖你;顺境,叫你起贪爱,这是我的亲身经验。这一位居士临命终时,我们虽然不是善知识,当时就是他的善知识,我们给他讲几句开示,不然他随着魔转,就堕落下去,所以你要用功,得知道这些道理。

  「辰二、治」,对治的方法。「当念唯心,境界则灭」,前面讲那些道理,教你修止的方法,一切外境都是我的唯心变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除了我的心,哪有外境呢?你这么一观想,恐怖的境界、英俊美丽的相,统统没有了。「终不为恼」,恼就是恐怖你,叫你动贪爱心,你不要被它恼乱。「上来略明竟」,上面略明魔事讲完了。

  卯二、广辨魔事(分二)

  辰初、先显魔事(分五)巳初、现形说法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相好具足。或说陁罗尼,或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或说平等空无相无愿,无怨无亲,无因无果,毕竟空寂,是真涅槃。巳二、得通起辨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能令众生贪着世间名利之事。巳三、起惑造业又令使人数瞋数喜,性无常准。或多慈爱,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进,后便休废。生于不信,多疑多虑。或舍本胜行,更修杂业,若着世事种种牵缠。巳四、授定得禅亦能使人得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或复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自然香美饮食,身心适悦,不饥不渴,…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