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颂,还要跟诸位说明一下,我们念的《普门品》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可是《大藏经》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法华经普门品》没有偈颂,阇那笈多法师翻译的《法华经普门品》,有偈颂而且翻译得很好,我们中国人跟鸠摩罗什法师特别有缘,喜欢念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普门品》,就把阇那笈多法师翻译的偈颂,加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普门品》后面。

  开经的时候,跟各位介绍过鸠摩罗什法师,他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他跟我们结的法缘深厚,我们对于鸠摩罗什法师很容易生信仰心,所以他翻译的《普门品》没有偈颂,就把别的法师翻译的偈颂加进来。

  还有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金刚经,少了:「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六十二个字,于是把别的法师翻译的这一段经文,补充到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金刚经》里面,还是用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此外,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只有六方佛,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是十方佛,翻译得很完整,可是大家还是念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

  我们要跟鸠摩罗什法师学,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你没成佛以前,多跟众生结缘,等你成佛的时候,众生都愿意受你度。你不要跟众生结冤仇,结了冤仇,他发了恶愿:你成佛,我也不让你度。那糟了!等你成佛,真的度不了他。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偈颂跟长行文问的问题一样,但是文体变成偈颂,第一句是当机者无尽意菩萨赞叹佛的相。「世尊」,世出世间之所尊,就是佛。「妙相具」,世尊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尊的相好,叫做「妙相」。妙者不可思议,跟凡夫的相好不同,凡夫无论是男人、女人,长得相好,会增加人的贪爱心,那个相不妙。世尊的相好则不然,你见了世尊的相好,只会起恭敬,不会起贪爱心,还能令你消灾免难,断除烦恼,得成佛道,所以世尊的一切相好都具足,叫「妙相具」,这是赞叹之词。

  「我今重问彼」,「我」是无尽意菩萨自称,「彼」指观世音菩萨。我前面用长行文问过一次,现在用偈颂再问一次,叫「重(ㄔㄨˊㄥ)问」。「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佛子」,指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佛的大乘弟子,所以称为佛子。以何种因缘,取名叫观世音呢?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具足妙相尊」,把前面「世尊妙相具」,文字换了一下,具足妙相的世尊,就是佛。「偈答无尽意」,无尽意菩萨以长行文问,佛以长行文答;他以偈颂问,佛就以偈颂答,这叫应机说法。

  世间人作文章、诗,作得很好,叫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不学佛法,增加世间的智慧、世间的辩才、世间的聪明,世智辩聪是学佛法的八难之一。你叫他来听经,他不来听,他觉得讲经的法师,没有他的学问高,反而生了障碍,成了一种难缘。

  你要是会作文章、会作诗,又发心弘法,作文章、作诗,成了弘法的工具。世间最难度的,是会作文章、作诗的人,你的文章作得比他好,他就佩服,你作的诗比他好,就把他度了,所以以长行文来问,佛就以长行文回答;以偈颂来问,佛就以偈颂回答。譬如现在有人写文章来问佛法,我就写一篇文章答复他;他又写一首诗来问我,我就写一首诗回答他,就把他度了。

  「汝听观音行」,「汝」是指无尽意当机者。「行」是修行的法门。你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你想听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法门,我讲给你听。「善应诸方所」,「善」是权巧方便,「应」是应众生之机,「诸方所」,是各个地方、各个世界。观世音菩萨权巧方便,能感应群机,无剎不现,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弘誓深如海」,「弘誓」,是大的誓愿。不讲他过去成正法明如来的本位,单讲他现在示现菩萨的迹位。观世音菩萨要修行,先发弘誓大愿。他在古观世音如来面前发愿:要是有众生称我的名号,不能脱离苦难者,我誓不成佛。「历劫不思议」,不是今天才发的弘誓大愿,已经经历过不思议无量大劫的长时间。

  「侍多千亿佛」,已经侍奉千亿尊佛,每一尊佛出世,他都去当侍者,「发大清净愿」,在每一尊佛前面,他还是重发他的大愿,坚固自己的愿心,并且发的愿不着相。

  「我为汝略说」,要广说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无穷无尽,我为你简略地说,这是释迦世尊跟无尽意菩萨说,也就是跟我们说。「闻名及见身」,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或者见到观世音菩萨的身。观世音菩萨的报身、化身,我们都没有善根看到,你见到观世音菩萨的像,也就是见到观世音菩萨的身。「心念」包括口称。你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要口称还要心念。「不空过」,有求必应,不会使你空过。怎样不空过呢?「能灭诸有苦」,众生不一,叫做「诸」;众生有生有死,叫做「有」,「诸有」就是众生,能灭众生一切的苦恼。

  前面是总说,能灭诸有苦。下面是别说,长行文上能够救七种灾难,偈颂上救的灾难很多,不只七种。跟长行文一样,先说救火难。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假使兴害意」,假使有一个有冤仇的人,他兴起害你的心。「推落大火坑」,前面有一个大火坑,他要害你,要是你知道,你有防备,可能推不倒你。他不让你知道,从你背后突然一推,一下子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念彼观音力」,这时你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就具足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通之力。「火坑变成池」,大火坑忽然变成清凉水池,你就不会招火难了。

  被冤仇的人推到大火坑里,生命危险在剎那之际,人力所不能挽救,只有求菩萨,怎么会想起来,念观世音菩萨呢?你得平常受持,念习惯了,到生命交关的时候,才能自然而然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我前面举过例子,好像小孩绊到门槛,栽了跟斗,他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叫妈妈,为什么会叫妈妈呢?因为他叫习惯了,依靠妈妈习惯了。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就要像小孩依靠妈妈一样,只有观世音菩萨能够救我,没有第二个人,那么常常念、常常念,你遭到灾难的时候,才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念一声观世音菩萨就得救。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前面长行文只说「为大水所漂」,偈颂大水叫「巨海」,还有恶龙,吃人的龙;还有恶鱼,吃人的鱼;还有恶鬼,吃人的鬼。光大水就淹死了,再加恶龙、恶鱼、恶鬼,要吃你,更没有逃命的余地。「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念观世音菩萨,马上把你冲到浅的地方,没有恶龙、恶鱼、恶鬼,脱离了灾难。

  或在须弥峯,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这偈颂是前面长行文没有,补充上去的。梵语「须弥」,翻成中国话叫妙高,「须弥峯」叫做妙高山,高得不可思议。「为人所推堕」,你在山顶,冤仇的人出其不意把你推下山去。「念彼观音力」,你从山上跌下去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如日虚空住」,像太阳悬在虚空,不会跌死。如果不是观世音菩萨圣力冥冥中加被,必死无疑。

  有人看到这段文,他说须弥峯就是须弥山,须弥山顶上是欲界第二层天∥忉利天,那天人都有神通,他被人推下去不会跌死,这都是不起正知正见。这里讲的不是忉利天住的那个须弥山。是说在很高的山上,被人推堕下去,推的人、被推的人都是凡夫,不是天上有神通的人。

  「如日虚空住」,有人说太阳可以住在虚空,我们不是太阳,一个人住在虚空,还是要死啊!还有一种说法,虽然不会跌落到地下,但是太阳慢慢下山,你也会慢慢落下来,这都是起些不正的知见,跟经文故意台杠。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逐」是追赶的意思,或者坏人跟你有冤仇,他要害死你,他在后头追赶。你从高山上突然坠落下来,下面是金刚山,山上的石头坚硬得像金刚一样,你坠下去一定粉身碎骨,不能活命。可是你念观世音菩萨,掉到坚硬的石头上,不但身体没有跌碎,连一根毫毛也没损伤,这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护,难以思议!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值怨贼绕」,「值」是遇到。「怨贼」,是遇到跟你有冤仇的贼。「绕」是围绕,或者遇到很多跟你有冤的贼,把你围绕起来。「各执刀加害」,每人手上拿着刀,要加害你,这个时候逃不走。「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你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他们不但不杀害你,还都起慈悲心,会保护你。

  「或遭王难苦」,或者遭遇国王之难要杀你。「临刑」就是临到行刑的时候。「欲寿终」,你的寿命快要完了。「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你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刀砍到你的颈项上,头没有砍下来,他的刀却一段一段地坏了。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这是牢狱之灾,被囚禁起来,关到监牢里。「枷」,颈项上加了项板。「锁」,身上加了铁锁。「杻」,手上加了手铐。「械」,脚上加了脚镣。「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释然」,自己解开的意思。你只要一心念观世音菩萨,这些刑具自然就脱落。

  「咒诅诸毒…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