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命,叫做乞士。但他不是讨饭的人,士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比丘出家乞食为生,为破除烦恼恶法,叫破恶,反之,比丘不能严持净戒,破除恶法,即是光头俗汉,不是僧人。所以具足这三种义叫比丘。比丘尼,尼,女也,也具足这三种义。
优婆塞、优婆夷,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三皈五戒的在家弟子。若有众生应该见比丘身得度,即现比丘身;应该见比丘尼身得度,即现比丘尼身;应该见优婆塞身得度,即现优婆塞身;应该见优婆夷身得度,即现优婆夷身,各现其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前面现的是男长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罗门。这是现妇女身,观世音菩萨现男长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罗门的妇女身,而为说法。
观世音菩萨跟娑婆世界众生有缘,在中国感应很多,你看感应传,差不多都是看见老太太,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现的妇女身。塑的观世音菩萨像,是年轻女子菩萨像,那是表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观世音菩萨不是女身,他是菩萨身。妇女身,是示现的。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依古人的解释:八岁以上未成年的,总称童男、童女。或终身男根不坏,不犯女色,称为童男。保持处身,坚贞自守,称为童女。若有众生应该见童男、童女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下面现天龙八部身而为说法,「应以天」,梵语「提婆」,翻成中国话叫「天」,即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四禅天,无色界的四空天,因为自然的果报殊妙,所以叫天。天是天身,前面欲界天王、色界天王说了几个,其实一切天人都是示现的。「龙」,龙王、龙众。龙有大神力,得一滴水,能变化滂沱大雨,为水属之王。「夜叉」,前面夜叉是恶夜叉,吃人的,翻成中国话叫「疾捷鬼」,飞得很快!他听了佛法以后,皈依三宝,是八部护法之一,这个「夜叉」是护法夜叉。「干闼婆」,翻成中国话叫「香阴」,阴者五阴之色身,嗅香而长养五阴。他不要吃东西,就可以活着,闻香气就饱了,这是帝释天的乐神。「阿修罗」,翻成中国话叫「非天」,六道之一,有天之福,无天之德。「迦楼罗」,翻成中国话叫「金翅鸟」。「紧那罗」,翻成中国话叫「疑人」,又叫「疑神」,长得像人,头上有一个角,这是帝释天的歌神。「摩睺罗伽」,翻成中国话叫「大蟒神」,又叫「大腹行」,用肚子走路,没有脚,没有腿。
再总结,「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人」即人道众生。「非人」,即变化人,指八部鬼神,非同人类。八部鬼神变作人形,到佛前听法,八部之众虽然参预法会,因为过去造的恶业,所感得的果报变成那类众生,苦乐相互夹杂,形相十分丑陋,希望能转为人身。所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无求不应,一一现同类之身,而为说法。或者见人身,或者见非人身得度。
「即皆现之」是总说,不是三十二应身,不是三十三应身,应该见什么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执金刚神」,即金刚力士等手执金刚杖,守护帝释宫门。遇佛出世,即降阎浮,卫护世尊,守护道场。帝释天、四天王天,都有很多执金刚神,手里拿着金刚降魔杵,是佛法的护法神。现在寺院供的护法韦陀尊天,就是示现的天大将军身,也是示现的金刚神身,他手里拿的兵器就是金刚降魔杵。若有众生应以金刚神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示现金刚神为他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下面总答,「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应以何种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种身为你说法,观世音菩萨成就这种应机现身的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这是佛答复无尽意菩萨前面问的问题:「云何游此娑婆世界?」观世音菩萨以种种形,游诸国土,不是单游一个娑婆世界,各世界都要去游化说法,度脱一切众生。
「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这是再劝我们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包括前面说的,常念、恭敬、礼拜、供养,都要一心。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经文后面说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三应身,为度众生应机现身说法,接前面救苦救难的经文,在文法上,叫前后呼应。救苦救难,是为了度众生说法,如果众生遭了灾难,掉到大火里烧死,掉在大水里淹死,怎么跟他说法?所以得先救众生的怖畏急难,再给他说法,这就是方便之力。观世音菩萨在怖畏急难之中,能施给你无畏,得大安乐。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观世音菩萨能做无畏的布施,所以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尊敬观世音菩萨,送他一个德号,叫「施无畏者」,「者」是指人之词,就是指观世音菩萨,是布施无畏的大菩萨。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听了世尊的开示:你们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马上就实行,这就是给我们作榜样。我们听到这里,就要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无尽意菩萨解下来,颈项挂的众宝珠镶成的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价值一百个一千两,即十万两黄金,非常名贵,交给观世音菩萨。「作是言:仁者!」观世音菩萨是仁慈的菩萨,所以尊称他为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请你接受我的法施∣∣珍宝镶成的璎珞。这里要注意,价值百千两金,再名贵还是财施,为何叫「法施」呢?因为无尽意菩萨不着相,所以财施就变成法施。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要注意这句经文,因为世尊是师长,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是弟子,当时师长在面前,弟子不能接受人家的供养。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无尽意菩萨再跟观世音菩萨说:「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你不但应该怜愍我,还要怜愍天龙八部等一切众生,把这个供养品收下来。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那时释迦佛跟观世音菩萨说:「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你应该怜愍无尽意菩萨,及法会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你应该接受他供养的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听师长的命令,弟子才能接受别人的供养,于是观世音菩萨就把璎珞接受下来。「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分供养多宝佛塔。为什么要供养多宝佛塔呢?你看《法华经见宝塔品》就知道,过去有一位多宝佛,已经涅槃了,他曾发深重誓愿:有佛出世说《法华经》,他的宝塔就会出现作证明。这时候有一个多宝佛塔在,所以一份供养多宝佛塔。观世音菩萨是给我们作榜样,有人供养我们,不接受就不满人家的愿。接受了你不要动贪心,你要上供三宝,下救众生。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下面再总结起来,「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也就是答复他第二个问题,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通力量,游行教化于娑婆世界。「自在」者,无障无碍,指上文所说观世音菩萨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救种种苦、应种种求的妙用,都是任运显现,不作而作,无为而为,不假作意,自由自在。这是观世音菩萨悲心救苦,和普门示现的种种无作妙用。
长行文讲完,下面接着讲偈颂。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尔时」,就是说完长行文的时候,无尽意菩萨换偈颂的文体,再请问一次。前面用长行文请问过了,为何用偈颂再请问呢?有几种意义:
一、换偈颂文体,便于受持。偈颂跟中国的诗一样,都是五个字,或是七个字一句,但是不用押韵。长行文文句很长,不容易受持。偈颂五个字一句,容易背熟,便于受持,所以用偈颂文体再问答一次。
二、用偈颂补长行文的不足,长行文已经说了很多,但是还有未说的,佛菩萨慈悲无尽,想到还要补充。再用长行文,恐怕众生不耐烦,于是换个文体,感觉新鲜,众生都爱听。这是文法上的权巧方便,摄受众生。
三、是为新来听讲的人。前面说长行文时,有人没有赶上,后来他听说世尊在说法就赶来,可是已经说完了。佛菩萨不舍弃众生,还是要讲给他听,如照长行文再重复一遍,听过长行文的会不耐烦,所以佛菩萨权巧方便,用偈颂来问答。比如我们这里七天法会,已讲了五天,长行文讲完了。今天等于从头再说一遍,听过长行文的,换了偈颂,也愿意再听一遍。
有这三种意义,所以说了长行文,再说偈颂。偈颂有二种,一种叫孤起颂,像《法句经》,没有长行文,只有偈颂。一种叫重颂,像《普门品》,前面长行文说了一遍,再做偈颂重复一遍。
《普门品》的偈…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