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9

  ..續本文上一頁命,叫做乞士。但他不是討飯的人,士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人。比丘出家乞食爲生,爲破除煩惱惡法,叫破惡,反之,比丘不能嚴持淨戒,破除惡法,即是光頭俗漢,不是僧人。所以具足這叁種義叫比丘。比丘尼,尼,女也,也具足這叁種義。

  優婆塞、優婆夷,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叁皈五戒的在家弟子。若有衆生應該見比丘身得度,即現比丘身;應該見比丘尼身得度,即現比丘尼身;應該見優婆塞身得度,即現優婆塞身;應該見優婆夷身得度,即現優婆夷身,各現其身而爲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爲說法。

  前面現的是男長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羅門。這是現婦女身,觀世音菩薩現男長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羅門的婦女身,而爲說法。

  觀世音菩薩跟娑婆世界衆生有緣,在中國感應很多,你看感應傳,差不多都是看見老太太,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所現的婦女身。塑的觀世音菩薩像,是年輕女子菩薩像,那是表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觀世音菩薩不是女身,他是菩薩身。婦女身,是示現的。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

  依古人的解釋:八歲以上未成年的,總稱童男、童女。或終身男根不壞,不犯女色,稱爲童男。保持處身,堅貞自守,稱爲童女。若有衆生應該見童男、童女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

  下面現天龍八部身而爲說法,「應以天」,梵語「提婆」,翻成中國話叫「天」,即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四禅天,無色界的四空天,因爲自然的果報殊妙,所以叫天。天是天身,前面欲界天王、色界天王說了幾個,其實一切天人都是示現的。「龍」,龍王、龍衆。龍有大神力,得一滴水,能變化滂沱大雨,爲水屬之王。「夜叉」,前面夜叉是惡夜叉,吃人的,翻成中國話叫「疾捷鬼」,飛得很快!他聽了佛法以後,皈依叁寶,是八部護法之一,這個「夜叉」是護法夜叉。「幹闼婆」,翻成中國話叫「香陰」,陰者五陰之色身,嗅香而長養五陰。他不要吃東西,就可以活著,聞香氣就飽了,這是帝釋天的樂神。「阿修羅」,翻成中國話叫「非天」,六道之一,有天之福,無天之德。「迦樓羅」,翻成中國話叫「金翅鳥」。「緊那羅」,翻成中國話叫「疑人」,又叫「疑神」,長得像人,頭上有一個角,這是帝釋天的歌神。「摩羅伽」,翻成中國話叫「大蟒神」,又叫「大腹行」,用肚子走路,沒有腳,沒有腿。

  再總結,「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爲說法。」「人」即人道衆生。「非人」,即變化人,指八部鬼神,非同人類。八部鬼神變作人形,到佛前聽法,八部之衆雖然參預法會,因爲過去造的惡業,所感得的果報變成那類衆生,苦樂相互夾雜,形相十分醜陋,希望能轉爲人身。所以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無求不應,一一現同類之身,而爲說法。或者見人身,或者見非人身得度。

  「即皆現之」是總說,不是叁十二應身,不是叁十叁應身,應該見什麼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什麼身而爲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爲說法。

  「執金剛神」,即金剛力士等手執金剛杖,守護帝釋宮門。遇佛出世,即降閻浮,衛護世尊,守護道場。帝釋天、四天王天,都有很多執金剛神,手裏拿著金剛降魔杵,是佛法的護法神。現在寺院供的護法韋陀尊天,就是示現的天大將軍身,也是示現的金剛神身,他手裏拿的兵器就是金剛降魔杵。若有衆生應以金剛神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示現金剛神爲他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衆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下面總答,「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應以何種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何種身爲你說法,觀世音菩薩成就這種應機現身的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衆生。」這是佛答複無盡意菩薩前面問的問題:「雲何遊此娑婆世界?」觀世音菩薩以種種形,遊諸國土,不是單遊一個娑婆世界,各世界都要去遊化說法,度脫一切衆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這是再勸我們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包括前面說的,常念、恭敬、禮拜、供養,都要一心。

  是觀世音菩薩摩诃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爲施無畏者。

  「是觀世音菩薩摩诃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經文後面說觀世音菩薩現叁十叁應身,爲度衆生應機現身說法,接前面救苦救難的經文,在文法上,叫前後呼應。救苦救難,是爲了度衆生說法,如果衆生遭了災難,掉到大火裏燒死,掉在大水裏淹死,怎麼跟他說法?所以得先救衆生的怖畏急難,再給他說法,這就是方便之力。觀世音菩薩在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給你無畏,得大安樂。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爲施無畏者。」布施有叁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觀世音菩薩能做無畏的布施,所以娑婆世界的衆生都尊敬觀世音菩薩,送他一個德號,叫「施無畏者」,「者」是指人之詞,就是指觀世音菩薩,是布施無畏的大菩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衆寶珠璎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璎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複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聽了世尊的開示:你們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馬上就實行,這就是給我們作榜樣。我們聽到這裏,就要供養觀世音菩薩。

  「即解頸衆寶珠璎珞」,無盡意菩薩解下來,頸項挂的衆寶珠鑲成的璎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價值一百個一千兩,即十萬兩黃金,非常名貴,交給觀世音菩薩。「作是言:仁者!」觀世音菩薩是仁慈的菩薩,所以尊稱他爲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璎珞」,請你接受我的法施∣∣珍寶鑲成的璎珞。這裏要注意,價值百千兩金,再名貴還是財施,爲何叫「法施」呢?因爲無盡意菩薩不著相,所以財施就變成法施。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要注意這句經文,因爲世尊是師長,觀世音菩薩示現的是弟子,當時師長在面前,弟子不能接受人家的供養。

  「無盡意複白觀世音菩薩言」,無盡意菩薩再跟觀世音菩薩說:「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你不但應該憐愍我,還要憐愍天龍八部等一切衆生,把這個供養品收下來。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衆、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衆,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那時釋迦佛跟觀世音菩薩說:「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衆」,你應該憐愍無盡意菩薩,及法會的四衆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你應該接受他供養的璎珞。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衆,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璎珞。」聽師長的命令,弟子才能接受別人的供養,于是觀世音菩薩就把璎珞接受下來。「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一份供養釋迦牟尼佛,一分供養多寶佛塔。爲什麼要供養多寶佛塔呢?你看《法華經見寶塔品》就知道,過去有一位多寶佛,已經涅槃了,他曾發深重誓願:有佛出世說《法華經》,他的寶塔就會出現作證明。這時候有一個多寶佛塔在,所以一份供養多寶佛塔。觀世音菩薩是給我們作榜樣,有人供養我們,不接受就不滿人家的願。接受了你不要動貪心,你要上供叁寶,下救衆生。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于娑婆世界。

  下面再總結起來,「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于娑婆世界。」也就是答複他第二個問題,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通力量,遊行教化于娑婆世界。「自在」者,無障無礙,指上文所說觀世音菩薩現種種身、說種種法、救種種苦、應種種求的妙用,都是任運顯現,不作而作,無爲而爲,不假作意,自由自在。這是觀世音菩薩悲心救苦,和普門示現的種種無作妙用。

  長行文講完,下面接著講偈頌。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爾時」,就是說完長行文的時候,無盡意菩薩換偈頌的文體,再請問一次。前面用長行文請問過了,爲何用偈頌再請問呢?有幾種意義:

  一、換偈頌文體,便于受持。偈頌跟中國的詩一樣,都是五個字,或是七個字一句,但是不用押韻。長行文文句很長,不容易受持。偈頌五個字一句,容易背熟,便于受持,所以用偈頌文體再問答一次。

  二、用偈頌補長行文的不足,長行文已經說了很多,但是還有未說的,佛菩薩慈悲無盡,想到還要補充。再用長行文,恐怕衆生不耐煩,于是換個文體,感覺新鮮,衆生都愛聽。這是文法上的權巧方便,攝受衆生。

  叁、是爲新來聽講的人。前面說長行文時,有人沒有趕上,後來他聽說世尊在說法就趕來,可是已經說完了。佛菩薩不舍棄衆生,還是要講給他聽,如照長行文再重複一遍,聽過長行文的會不耐煩,所以佛菩薩權巧方便,用偈頌來問答。比如我們這裏七天法會,已講了五天,長行文講完了。今天等于從頭再說一遍,聽過長行文的,換了偈頌,也願意再聽一遍。

  有這叁種意義,所以說了長行文,再說偈頌。偈頌有二種,一種叫孤起頌,像《法句經》,沒有長行文,只有偈頌。一種叫重頌,像《普門品》,前面長行文說了一遍,再做偈頌重複一遍。

  《普門品》的偈…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