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发了菩提心,就是要救度众生。发菩提心要观众生苦,起大悲心,你因为观察到众生苦,要拔除众生苦,就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什么要上求佛道?为拔除众生苦,为救度这些苦众生。众生无数都在受苦,要把无数的众生度尽,众生无尽,你的菩提心也无尽,尽未来际度下去。发菩提心,要上求佛道,叫第一心。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叫广大心。众生没有度尽,尽未来际度下去,叫长远心、无尽心。

  以前讲《普贤行愿品》时,曾跟大家讲过十大愿王,每一条大愿都是无尽心,一者礼敬诸佛,我要礼敬诸佛,尽虚空徧法界,尘尘剎剎,无量无数的佛,我都要礼敬,这叫做广大心。礼敬诸佛,不是为我个人了生死,是为了要度无尽的众生。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面前,先发了菩提心,才去五十三参,每遇见一位善知识,都先请求:弟子善财已经发了菩提心,但不知道怎么行菩萨行,请开示?五十三参就是参学菩萨行,到最后普贤菩萨归纳起来,叫他发十条大愿。他发了菩提心,还要发无尽心,礼敬诸佛无尽,称赞如来也是无尽。

  每一条大愿都有一段结词,「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虚空界尽,虚空没有了,我的礼敬乃尽。众生界尽,虚空里面没有众生了,我的礼敬才尽。众生业尽,众生不造业了,我的礼敬才尽。众生因为起烦恼才造业,众生的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我是为众生礼敬诸佛,就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礼敬乃尽。

  「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明知道虚空界不会尽,众生度不尽,众生的业断不尽,烦恼断不尽,我礼敬诸佛永远不尽,明知其不尽,一定要叫他尽,显出菩萨发心的伟大!

  「无尽意」是无尽的心,就是真心,《华严经》叫一真法界,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真心无形无相,「横徧十方,竖穷三际。」横着按空间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徧于十方,没有边际。竖着按时间说,穷于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真心的样子。

  你发菩提心要度众生,以利他为自利,大乘佛法叫妙法,就妙在这里。你听佛菩萨的开示,叫你发菩提心,就发菩提心;叫你行菩萨道,就行菩萨道;叫你度无量众生,就学着度;叫你尽未来际,就学着尽未来际,就对了,你绝对不会吃亏上当。因为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是横徧十方,竖穷三际,徧法界。但是凡夫众生起了我执、法执,本来没有我,执着有个我;本来没有法,执着有个法,把徧法界的真心,执着到身体里面。我们转人有五、六尺高,横着说,不出一码那么宽,真心徧我们的身体,就这么大。若堕到蚊虫、蚂蚁,身体只有二、三分长,一分宽。把横徧十方,竖穷三际的真心,挤到蚂蚁身上,就一、二分那么大。众生的我执,真可怜!自己害自己。

  这一执着,众生在迷,没有闻到佛法,不晓得真心,堕到畜生道愚痴苦,你跟蚂蚁讲,它怎么听得懂呢?幸好我们是人,还能听得懂有个真心,但是无始劫来执着我,执着惯了,以为我的身体以外,就不是我,其实我们的真心,横徧十方,十方无数世界,在我心内。无边的世界、无数的众生,在我的心内。众生造无量无边的业,起无量无边的烦恼,从自己的心里起。所以度众生,是度自己心里面的众生。依着大乘经讲,了解了,做起来还是有人我执,总觉得我是我,众生是众生。

  佛大慈大悲权巧方便开示我们,你发菩提心去度众生,众生无量无边,你都得去度,尽未来际度。你听了佛的开示,发了大心,要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是横徧十方,你的心就扩大,不再局限五、六尺身体以内。你尽未来际,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把你的心拉长到竖穷三际,放大到横徧十方,结果证得一真法界,证得真心,这叫大乘的妙法。你本来为度无量无边众生,尽未来际去度,实际是把自己无始劫来的我执、法执度掉了。众生空了,众生业空了,众生烦恼也空了,一真法界清清净净现前,自己成了佛。

  以上是按「无尽意」三字,讲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要发广大心、长远心。

  无尽意菩萨是在地藏菩萨之前发心,地藏菩萨当光目女的时候,母亲死了,她悲痛不已,遇见一位罗汉来托钵化饭,她就供养这位罗汉,罗汉问:你有什么愿心要求?她回答说:我母亲死了,不知道堕到哪一道?我心里很悲痛,请师父指点迷津。这位罗汉入定,观察到她母亲堕在地狱里受大苦,就告诉她怎样供养佛、礼敬佛,超度她的母亲,她的母亲不久会来她家里投胎,果然不久她的婢女生个小孩,后来光目女才发大愿。福度光目女那位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在地藏法会已经成了菩萨,那是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他发心比地藏菩萨早,可是《地藏经》没有说,光目女是跟无尽意菩萨学发菩提心,可能是受无尽意菩萨的影响。

  地藏菩萨成了菩萨的时候,他就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叫大愿地藏王菩萨。众生要度尽,他才证菩提道;地狱要度空,他才成佛。明知道众生度不尽,地狱度不空,他要发这个愿,才叫做大愿。这跟普贤菩萨开导善财童子十大愿王,每一个大愿的结词:「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一样,才叫愿王。这就是中国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明知道世界不能大同,一定要往世界大同做,这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

  我前面讲到观世音菩萨发菩提心,来救度众生的苦难,我们要是单看《普门品》的经文,介绍这位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们就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这样把《妙法莲华经》变成人天乘的凡夫法,连二乘的道理也没有学到。古人研究经典有个评论:「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你学《楞严经》要能大彻大悟,才算得到楞严经的利益。《妙法莲华经》上讲的道理,是叫我们成佛,不是叫我们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求救苦救难,就变成凡夫法了。所以你要学观世音菩萨发心,你也去救苦救难,你发了菩提心,要行菩萨道,你也是个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老早成佛,他是倒驾慈航,你不也是老早就成佛吗?所以我们学大乘经,不发菩提心,天天修行,盲修瞎练,好像蒸沙做饭,尽未来际也蒸不出饭,所以你先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我前面劝请诸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你学了大乘佛法,得讲大乘经给众生听。你说你讲不好,讲不好才要学,你要是讲得好,就不用学。「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发了菩提心,你不学讲经,怎么弘法?不弘法,怎么利益众生?你菩提心好不容易发起来,不能发空愿,要「依愿引行,以行填愿。」你发了大愿,要引起来菩萨行门,随力随分,脚踏实地行菩萨道,依着行门,填满你的菩提大愿。

  我们没有神通,不能到十方世界弘法,先在台湾弘法。台北请我讲经,就到台北讲;台南请我讲经,就到台南讲;香港请我讲经,我也讲;美国请我讲经,我也讲,等于十方世界都讲。讲到什么时候呢?我今年八十一岁了,没有休息,还在讲,尽形寿,讲到一口气不来,今生讲完了,来生接着讲,尽未来际讲下去。要这样发心,才算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然,你就学错了!

  这是劝请诸位学无尽意菩萨,请释迦牟尼佛讲经。我们也要学无尽意菩萨,在没有学会讲经前,知道哪位法师会讲经,就代众生请法,这样你就是《普门品》的当机者∣∣无尽意菩萨。

  以上把「无尽意菩萨」讲好,下面接着消文。「即从座起」,因为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时,菩萨都在各自的座位上听,要出来请法,得由本座站起来。「偏袒右肩」,「偏」是一边,「袒」是露出来。因为坐着听经的时候,袈裟是通肩披衣,两个肩膀都盖着,要出来请法的时候,得把右肩露出来。我们中国出家人的服装有便服、长衫、海青,袈裟用不着通肩披,一披上就是偏袒右肩,就是我现在穿的这样,右肩膀露出来,袈裟偏到一边。「即从座起,偏袒右肩」,是佛弟子向佛请法的仪式,表示身业恭敬。「合掌向佛」,「合掌」表示一心恭敬,「向」是面对。恭敬之心,无形无相,合起掌来面对佛,请佛说法,表示意业恭敬。「而作是言」,表示口业恭敬。

  「世尊!」称呼一声,就像弟子要跟师父说话,先叫一声师父,这是礼貌。「世尊」二字是尊重佛的德号,佛是超九界以独尊,九个法界是:三乘圣人、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属于世间;三乘圣人,属于出世间。佛超出九界之上,不但为世间所尊,也为出世间所尊,为世出世间之所尊,故称「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出来请佛说法,他提出问题:我们这个法会里,有一位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大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这一位菩萨,为什么取名叫观世音呢?这是替众生请问,不是无尽意菩萨不了解,因为有佛在座,请佛金口宣扬,好令大众生信仰心。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佛对于弟子说话叫下告,这是文字上的礼节。「善男子!」叫他一声善男子,赞美他是一个有善根,善为发心的男子,能替众生请法。佛接着答复他提出来的问题:这位菩萨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亿」是大数目名词,不是一亿、二亿,而是「万亿」。不是一万亿、二万亿,而是「百千万亿」,再加「无量」,也是大数目。简单说,就是有无量无数的众生。

  「受诸苦恼」,「诸」是众多,「苦恼」,遭受灾难,身受曰「苦」,苦逼其心曰「恼」。因为他是众生,在娑婆世界苦恼受得很多,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苦患逼迫身心,他受了苦恼怎么解脱呢?

  「闻是观世音菩萨」,「闻」,是听说。这个苦恼众生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