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面流出来的。斐休作的序文,前面说什么叫做真如?什么叫做菩提?什么叫做涅槃?最后:「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故曰圆觉。」就是一切真如、菩提、涅槃、诸波罗蜜,都是从圆觉里面流出来的。圆觉是根本的法门,其他都是佛性的名字,属于枝末。讲圆觉就好,流出来这些法门作什么呢?因为应机说法,教授这些诸大菩萨,有的菩萨,听真如听得好;有的菩萨,听菩提听得好;有的菩萨,听涅槃听得好;有的菩萨,听六度波罗蜜听得好。「教授菩萨」,菩萨的根机不一,名词就不一,但是圆觉还是最根本的名词。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的因地法行,如来最初发心修行,修的什么行门?佛就答复文殊师利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佛说不只我这样,一切如来最初在因地中,发心修行的法门,都是圆满觉照自己本有的清净觉相,这就是《大乘起信论》的本觉,人人都有本觉。修止观法门,先打坐,坐下来不是打妄想,你得回光返照,圆满觉照自己本觉的相貌。本觉本来无相,为令众生了解,所以说有一个觉相,你要圆满觉照,不要有一点相,有一点相就不清净,叫圆照清净觉相。
「永断无明」,把无明永远断掉。众生跟佛不同,就是多了无明,有无明叫做众生,没有无明叫做佛。把无明永远断灭,才能入因地心,成果地觉,成就佛道。释迦如来给我们作示范,从阴历腊月初一坐在菩提树下打坐,到腊月初八,天还没有亮,忽然看见东方出现一颗明星,一下子照到自己的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成了佛。永断无明是一断永断,叫顿超法门。
顿超还是由渐次修得,修到这个时候才永断无明,《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断无明有四个步骤:分成生、住、异、灭,先断除灭相无明,再断异相无明,再断住相无明,再断生相无明。到了等觉菩萨,灭相无明、异相无明、住相无明,统统断了,就存生相无明没有断(就是最初一念妄动,无明生起,叫生相无明),等到圆照清净觉相的时候,生相无明断了。《大乘起信论》说得很清楚,断了没有初相可得,无明最初生起没有个样子,无明本来没有本体、没有自性,是你一念妄动生起。一念迷,无明生出来;一念觉,无明没有了。这个时候生相无明断了,没有初相可得,心境马上遍满十方、遍虚空界,这个时候才成佛道。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云何无明?」这是佛自问自答,《圆觉经》说:净法的根本叫圆觉,染法的根本叫无明。《大乘起信论》说:净法的根本叫真如,染法的根本叫无明。染法的根本没有二个,要先认识无明,我们要远离恶人,得先认识谁是恶人?恶人、善人分不清楚,天天嚷嚷要远离恶人,怎么远离?要断除无明,得先认识清楚无明,才能永断无明,所以这是根本问题。文殊师利菩萨没有问,可是释迦佛清楚得很,就自问自答:什么叫无明呢?
「善男子!」叫当机者文殊师利菩萨,就是叫十二位大菩萨,就是叫十万大众,也就是叫末法时代学大乘的人,叫我们注意听,什么叫无明?无明二字很好了解,就是不明白、无知、愚痴、糊里糊涂。无明从什么时候起的呢?在众生份上,没有个开始,无始以来就有。所谓最初一念妄动,什么时候妄动呢?《大乘起信论》说:「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忽然一念不觉,叫做无明。但是我编的《大乘起信论笔记》解释:「忽然者,意明无前之忽然,非有始之忽然也。」不是时间上的忽然,忽然者无前之义,没有以前的时间。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因为你从无始以来有了无明,一切法你都不明白,就种种颠倒。虚妄之法,你都把它当成真实之法,颠倒到什么样子呢?以苦为乐。《地藏经》中,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开地藏法会,叫众生知苦乐法,众生颠倒,苦乐二字分不清楚,就叫无明,明明是苦,他认为是快乐,所以众生叫可怜愍者,种种颠倒,以苦为乐。
下面说个比方,「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好像迷了方向的人,迷了一个方向,四个方向都变更了。不要说把东方当成西方,四方东西南北都搬了家。就是那一念迷,迷就是无明,就是不觉,那一念迷,东西南北四方都变更了方向。这个譬喻很好,我们研究要深入,不能光在文字上面研究,你得研究无始以来的无明,就是一念不觉,无始来都不觉。由这个譬喻你就知道,《大乘起信论》讲的忽然,你什么时候迷了方向?没有时间性,忽然就迷了,这一迷四方都颠倒了。你就知道无明什么时候有的,忽然起的。按时间上,找不到一个时间,推到前生前世、多生多劫,无始以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了方向的人,四方都易处,怎样会生颠倒呢?下面再说众生的苦恼。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众生不认得圆觉,不认得佛性,可以原谅,没有听大乘佛法,怎么知道什么是圆觉?什么是佛性呢?可是不认得自己,这个众生可怜了!个个众生都执着有个我,我是什么样呢?外面有身体,里面有知觉的心,身心二法合起来,才成为我相。光一个身体不能叫我,人一口气不来,失去知觉作用,那个人还是我吗?但是单有知觉,没有身体,也没有我。一定里面有知觉的心,外面有身体,身心二法合起来才叫我。根本没有我相,他起了颠倒知见,叫做「妄认」,他以为认识了,实际是妄执。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合起来的假相,坚硬的骨头,属于地大;热气、暖气,属于火大;血液、水份,属于水大;出入的鼻息,手脚能够动弹,属于风大。身体是由这四种元素组合起来的假相,可是却执着这是我的身体,有真实的身体之相,就叫做妄认,这是一种颠倒。以为身体里面有能知能觉的心,还是妄认,因为根本没有心相。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的知觉心是妄想心,妄想心没有本体、没有自性,都是无明的作用。因为你有身体,就有六根,六根对着外面六尘,就起六识,六识攀缘外面六尘,把影子落下来,就是我们的心相,叫做「六尘缘影」,缘就是缘虑,拿自己的心分别六尘境界落下来的影子。比如现在的照相机,照外面的境界,底片上落下影子,实际没有东西,只是外面境界留下来的影子。你得再深入研究,你自己想:你的心是什么样子?除了色、声、香、味、触、法的念头以外,没有心。你晚上睡前,在床上打坐,用功半小时,回光返照自己的心,是什么相?除了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以外,你找不出影像。色、声、香、味、触、法,有一样真实的吗?都是外面六尘落下来的影子,但是他认为这是我的心,我有知觉,我知道这个事,这就是我执,分开来一个身相、一个心相,都是虚妄认识的,于是起了我执,才种种颠倒。根本颠倒,就是没有身,硬执着有身;没有心,硬执着有心,其他的颠倒都从这里生出来。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华」即今花字,譬如一个人眼睛生病,看见虚空里生花,虚空里什么时候有花呢?是他眼睛生病看见的。你说虚空里没有花,他说是我亲眼所见,众生就是这种执着,跟你抬杠到底,实际不知道是自己病眼见的。众生认为有自己的身相、心相,认为确实有,等于生病的眼睛,看见空中花,认为确实有一样。「及第二月」,天上有一个月亮,他眼睛生病,看见天上有两个月亮。你说没有两个月亮,他不相信,他说是我亲眼看见空中有两个月亮,这是众生的虚妄认识。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再叫一声当机者。这里是一迷再迷三迷,「空实无华,病者妄执。」虚空之中,实在没有花,是眼睛生病的人虚妄执着的,这是第一个迷。「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因为他虚妄执着,虚空之性是清净之性,虚空里没有花,他迷惑了,认为虚空里有花,这是第二个迷。「亦复迷彼实华生处」,虚空花本来是虚妄的,他认为是真实的,虚空花是由他的病眼生出来的,他妄认是从虚空里生的,根本没有生处,这是第三个迷。这就是我们众生的种种颠倒,圆觉自性本来清净,由一念无明生起种种颠倒,由无明颠倒才生起来身相、心相、种种的妄执。众生不知道都是从无明妄心生出来的,等于虚空花是由病眼生出来的一样。
「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众生最大的苦恼,就是生死大苦,一生一死不算大苦,轮转生死才是苦。死了还要生,生了还要死,轮转在三界以内有六个道:三善道、三恶道,叫做六道轮回。一时天上、一时人间、一时地狱、一时恶鬼、一时畜生,轮回流转,轮回就是轮转。譬如古代在井上面搭一个架子,吊一个轮子叫滑车,滑车上面挂一条绳子,吊两个水桶,这一个水桶下去,提一桶水上来,那一个水桶下去,再提一桶水上来,一上一下,叫轮转。又譬如现在的汽车,车轮不停轮转,轮转则不息,这才是生死大苦,你想休息也不可能。所谓:「众生怕死,菩萨怕生。」众生一提起死字,皆不愿闻。为什么这样害怕呢?因为死太苦了,一切众生都怕死,不晓得死了还饶不了你,死了还要生,生了还要死,这叫做生死轮回。生死轮回不是真实,是妄见、妄有,统统从病眼见空花而起。他迷惑了虚空之性,虚空里面没有花,他认为有花,他不知道虚空的花,是自己病眼生的。他在迷就妄执有我,再妄执有我所。身心是我,起了我执,再起我所执,身外之物都是我所有。于是动了贪心,贪不到动瞋恨,不应当贪而贪,不应当瞋而瞋,就动了愚痴。社会上人与人争,世界上国与国争,都是病眼见空华,…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