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吐出来的口水,就是「唾」,再详细的分成津液、涎沫。「痰、泪、精气」,你咳嗽吐的叫痰,眼睛流的水叫泪。精气,就是精液。「大小便利」,大便、小便。「皆归于水」,这些有水性的东西,都归于水大。「暖气归火」,身体上有暖气,归于火大。「动转归风」,出入的鼻息、四肢会动,都属于风大,你的一只手、一只脚不会动,叫中风,就是风大出了毛病,所以身体能动转,属于风大。「四大各离」,你把身体分成四大分,把它分离开了。
「今者妄身当在何处?」修观想,是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追究,在中国禅宗叫参话头,你提出来问:现在的身体,你当成是真实的,佛说是幻妄的,现在你知道幻妄不实在,我这妄身应当在哪里呢?这叫做析空观,析是分析,把它分析开来观想,身体在什么地方?把身体观空,这就是我们初发心的凡夫一个下手处。前面说: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应当远离幻境,身体也是幻境,就这样远离,这是对初发心的菩萨修大乘行,开示权巧方便的下手方法。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你今天这样观想,明天也这样观想,你毕竟知道身体当体就是空的,这叫体空观。体是体会,不是像西医给你解剖,把你的身体解剖成四大分。佛学是心里观想分析,分析好了,你一体会就知道,叫体空观。你应当会知道,没有实在的身体,没有本体自性。「和合为相」,既然没有身体,怎么现出来一个身相呢?是四大种和合起来而有的假相,不能说没有身体之相,但是身体不是真实的。「实同幻化」,跟会幻术的人念咒语,变化出来人一样,不但会动、会做事、也会说话,你看像真的,是幻化出来的,当体就是空,就这样观想,叫「幻化」。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下面再观妄心,「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身体观空,我还没有空,因为里面还有一个能执着的心在。这是什么心?叫六识,得有六根,才能生出来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由六根对着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间才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个识就是我们的心相。
「四缘假和」,一切法从因缘生,由四大种合成身体的因缘,叫做「四缘」,我的身体是由四大种的因缘假合起来。「妄有六根」,六根生在我身体上,我的身体是四大假合,所以虽然有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都有,是虚妄而有。「六根四大中外合成」,「中」作「内」字讲。「六根」,身体上的六根。「四大」,这是外四大,是外面六尘境界的四大,不指身体的四大。里面的六根,外面的六尘,也是四大种生出来的,内外合成。
「妄有缘气,于中积聚」,虚妄而有心相,就是前面说的六尘缘影,这里翻成缘气,它不散灭,积聚起来有缘气,是虚妄而有的。「似有缘相,假名为心。」「缘」是缘虑,攀缘思虑,能攀缘思虑外面六尘境界的相,缘气积聚起来,好像有一个相,假名字叫做心,实际没有心。
佛教讲的心,就是六识心。六根对着外面六尘,生起来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个识实在就是第六识,因为前五识只能缘虑现境,不能分别,眼能观色,是什么色分别不出来,但是没有眼识不行,没有眼识像瞎子,根本看不见,还分别什么?眼识只是见色的助缘,得有第六识跟它同时而起,叫同时意识,他才能看见色法。耳识缘于声尘,有耳根才能发耳识,发出来耳识才能缘虑声尘,聋子因为耳根坏了,没有耳识起作用,所以听不见声音。是什么声尘,得第六识跟耳识同时而起,才能听见声音,分辨是法师在讲经,或是在打鼓、打钟,分别是第六识的同时意识。但是没有跟前五识同时起分别作用,单单一个人起分别打妄想,叫独头意识。虽说是六个识,实在功能最强的是第六识妄想心。第六识是前面说的六尘缘影,是攀缘六尘落下的影子,这里说是缘气,有一个气体跟着,不属于色法,不是我们心脏的肉团心,肉团心属身体的一部分,属于色法。
讲到这里,你就把身体观空,把心观空,下面再叫一声当机者。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妄心还没有观空,还得进一步观,要是把外面助缘六尘取消,没有六尘根本不能生起缘气,因为攀缘思虑六尘落下来影子,好像有个东西,要是没有六尘,根本不会有思虑的心。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这是外四大,身体以外的六尘,也是地、水、火、风合成的。你把四大分解,跟分解身体一样,作析空观,把外面的六尘,四大种分解开,没有六尘实体可得。
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于中缘尘各归散灭」,在这个中间,里面能缘的六识心,外面所缘的六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你再去观察六尘缘影的影没有了,缘气的气也没有了,究竟没有能缘之心可以令你见到,观到这里才把心观空。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彼之众生」就是发心修圆觉行「恒作是念」的这位众生,他在作观想,把幻身观空,身相灭了;再观幻心,幻心也灭了。「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它们是彼此对待生起的,前面说:「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没有幻化的六尘,根本没有幻心;要是没有幻心,根本不知道有外面的幻尘。道理得按次第说,实际是顿时生起,彼此互相为助缘,没有外面六尘,不能生起六识;没有六识,不知道有外面的六尘。这样观想,把能攀缘思虑的幻心灭了,幻境也灭了,没有幻心,谁去分别幻境?
「幻尘灭故」,这个时候再观察普贤菩萨章三个次第:第一个次第,先灭幻境,这里先空身体,身体对着心说,它还是个境界。第二个次第,远离幻心,第三个次第,远离幻智。「幻灭亦灭」,幻灭就是指幻智,所观如幻之身、如幻之心都灭了,能作观想的幻智也灭了,因为病好,药不要了。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这个时候能观想的智慧心空掉,这个人还在修观想,有个圆觉心在支持他,圆觉心不是幻化的,不是幻化的就不灭。下面再说个譬喻,「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古时的铜镜上面生了锈,照人照物照不清楚,你把镜子上幻化不实的尘垢磨灭,镜子本来有光明,不是你磨出来的,尘垢磨尽,光明就显现了。这时候圆觉妙心显出来,智慧统统显出来了,所以修行是灭除幻化的尘垢,圆觉妙心本来有,圆觉妙心具有的智慧光明,也是本来有,不是你修的。好像磨镜子是磨垢,要是不具足光明,它不叫镜子。古时候有个譬喻,「磨砖作镜」,你磨砖头,怎么磨也不会磨成镜子,因为它没有光明。既然叫镜子,它有本体、有光明,不过现在有尘垢看不见光明,把尘垢磨尽,光明就现出来了。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先把身观空、心观空,身心等于镜子上生了垢,垢是幻化不实在的东西。「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身、心这两个垢相,障碍到我们的圆觉妙心。圆觉妙心本来遍满十方界,现在我们看不见遍满十方界的真心妙性,就是执着有我的身体、我的心,被这两个东西障蔽到了。把执着身心的妄念去掉,圆觉妙心马上现出来,遍满十方界,一点染垢都没有,它本来十方都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暎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再说个譬喻,圆觉妙心怎样生出来差别相?譬如摩尼宝珠,它是清净本体,一点颜色都没有。随着五方,现出来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就譬喻五趣众生。六道,把阿修罗道分开叫五道,五道的众生各有身心,人道是什么样子?天道是什么样子?愚痴的人认为是真实有的,他认为磨尼宝珠实在有五种颜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这个圆觉,听过《大乘起信论》,就知道叫做真如。真如有两种义理,一种不变,二种随缘。它本体不变,但是能随众生之缘,而现其相。「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圆觉之心,本来是清净之性,它能随众生之缘,现出各类身心之相,随着天上的众生,现出来天上众生的身心;随着人道的众生,现出人道的身心;随着畜生道的众生,现出畜生道的身心;随着饿鬼道的众生,现出饿鬼道的身心。
「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愚痴的人认为净圆觉心,实在有身心之相,等于愚痴的人认为摩尼宝珠实在有五种颜色,也是这个道理。
前面第一章文殊师利菩萨章:「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就好了,大乘顿超法门,要上根才够得上,中下根则不行,于是第二章普贤菩萨请问佛,一定要说方便、渐次。世尊慈悲,有问必答,就说了四个渐次,里面含了一个方便。第一个渐次,远离幻境,你要远离一切幻化的外境,幻境是无始劫来执着惯了,怎么能远离掉?得加方便,你要坚故执持远离心,才能远离幻境,不然五欲六尘的境界,你怎么能离开呢?第二个渐次,要远离幻心,第三个渐次,要远离幻智,离境、离心要用智慧,但是你执着智慧还是错误。第四个渐次,要远离幻觉,有了智慧就证得圆觉,但是你证得圆觉,不能执着,你说有觉,不对;说无觉,也不对。这里先离开有觉,说…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