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P23

  ..续本文上一页前面问怎么开悟呢?小悟,你悟到二空:我空、法空之理;大悟,悟到一真法界之理,就那样开悟。三重观想呢?悟后起修,所以你只要开悟,悟到一真法界之理,再来修行都不着相,他是大彻大悟的人,悟后起修,那才是真修行。

  「求如是法,亦不迷闷。」前面文殊师利菩萨章说,不讲方便、不讲渐次。这个众生听了「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讲到普眼菩萨章说四个渐次,结果归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还是要顿超。初发心不是上上根的人就迷闷,迷而不了达,闷而不通,认为法太高了,道理恍恍惚惚知道一点点,怎么下手呢?「知是空华,即无轮转」,这样就算了吗?「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样就算了吗?不行,没有法下手,所以依着这一章佛开示的,依戒修定,再修观慧,这样你就不会迷闷。讲到这里,把长行文讲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普眼汝当知!」叫一声当机者普眼菩萨。「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先要把我观空,我是什么东西呢?外面一个身体,里面一个心。你要晓得身体是四大假合,幻化不实在,心好像有知觉在里面,实际它是六尘缘影,你把身相观空,心相容易空。修行用功,最难的是破我执,我执一破,法执容易破。二乘人怎么只破我执呢?他只上小学,没有上大学,没有听到法空。他要是知道,破法空很容易,我执难破,法执容易破。我执破起来,身见难破,心见容易破。所以执着我,先执着这个身体,身见最难破,讲大乘佛法,什么都空了,结果身见不空,叫你牺牲生命,为法忘躯,你说可以作到,这是说空话,连拔你一根毫毛都不肯,因为你身见执着得厉害。你把身见观空,它是四大假合,天天这样思惟,你是顿超根机,一听就可以开悟;你是渐次根机,天天这样观想,地、水、火、风,把它作析空观,分成四个方向,这里是地大,那里是水大,这里是火大,那里是风大,还有身相吗?天天这样观想,把身相观空了。空身相作什么呢?身相是里面有六根,外面有六尘,中间起六识,这就是妄想心的心相。你把身相观空,六根没有立脚的地方,六根是从身体生出来的,身相空了,六根自然空了。六尘是对着六根起的,里面的六根空了,外面的六尘怎么不空呢?而且你把身体上四大观空,外面六尘很容易空,它叫外四大。所以身相最难空,身相观空了,心相容易空,都观成如幻如化,身体是四大假合,你不要妄认有个身体;心是六尘缘影,你不要妄认有个心,身心一空,我就空了。

  「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身体如幻如化,怎么观呢?把它归属到地、水、火、风四大种,把它分析开就空了。怎么有个身体呢?像变戏法变出来的,像变幻术幻化出来的。心性把它归到六尘,没有外面的六尘境界,你不会攀缘六尘,不会落下影子,因为它没有心性。这个心性不是心的本性,是幻化的心性,不要错解到心的本性上。

  「四大体各离」,内四大的本体,是幻化之体,把它分开。「谁为和合者?」身体是四大和合的假相,把四大分开,谁来和合身体?自然把它观空了。把内四大、外四大观空,哪有六尘?没有六尘,怎么会生起来幻化之心呢?

  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如是渐修行」,这就是渐次,慢慢一步步修行,先观身空,再观心空,合起来就是我空。再观法空,这样如是渐修。「一切悉清净」,你自己身体清净,结果一切众生都清净。你再观到依报,一个世界清净,一切世界都清净。

  不动徧法界,

  你用功到顿同佛境,悟到一真法界时,才晓得我的本性,就是圆觉妙性,本来不动,遍于法界。

  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无作止任灭」,菩萨用功有四个方法,叫作止任灭。这时候用不着这四个方法,这四个方法成了修行的病,根本没有作止任灭,根本无所证的理体。「亦无能证者」,根本没有能证的智慧、能证的观行,也没有能证的人。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这个时候,看见乱起乱灭的境界,一切世界都像虚空华一样。「三世悉平等」,圆裹三世,按时间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平等的。「毕竟无来去」,现在修行用功证得涅槃,涅槃来了,生死去了,根本时间平等,空间也是平等。你要观想,圆觉妙性是圆满周遍,哪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哪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个方向?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平等没有差别,所以毕竟无来也无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在圆觉法会里,能入三昧的菩萨都知道了,初发心的菩萨,还有末世众生修大乘的人,应当晓得修行的方便渐次,以及到佛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全部的地图都给你画出来,让你看得清楚。「欲求入佛道」,「欲」是发愿,初发心的菩萨以及末世的众生,发愿想求入佛的道。第一是悟入,第二是证入,先求开悟,再求证得,要悟入证入于佛道。「应如是修习」,应当这样修行。「如是」二字,就指着前文,就是如是方便、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

  普眼菩萨这一章,你要把经文读熟,把义理研究熟,记到心里,你走路知道从哪里开步走,到哪个地方是终点站。二乘人不用功,没有看见全部的地图,他走到三百由旬,走到化城,以为到宝所不走了,全部的地图没有看完,不晓得前面还有二百由旬的路程。譬如从高雄出发,到台北市才到宝所,可是他到台中一看,这儿不错就下车了,就这么误了事。所以大乘法,从凡夫发心、初发心菩萨,一直说到佛的境界,你统统要把它研究清楚,记到心里。不要拿佛的见解,当成你的见解;不要拿圣言量,当成你开悟,结果是你耽误自己,尽说些大话,一切都是幻化的,结果一个都幻化不掉,学大乘法容易犯这个病。诸位都是学大乘的教理,你们把教理、地图看明白,开步走,还得持戒、修定、修观慧,脚踏实地去做。把无始劫来的生死了脱,谈何容易?你是上上根的人很容易,不然,上根人就差了,何况中根、下根的人呢?

  讲到这里,知道如是修习了,下面金刚藏菩萨出来问第四章。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这是请开示的礼节,跟前面一样,下面就请开示了。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陀罗尼」叫总持法,前面讲过「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大陀罗的圆觉法门,如来善于解说,这是金刚藏菩萨先赞叹圆觉清净大陀罗尼,是一切如来在他的因地之中,最初发心修的法行。「渐次方便」,现在如来善说,你不是顿超的根机,慢慢修,一步一步来,下手修行要假方便,都给你说清楚了。

  「与诸众生开发蒙昧」,「蒙」是初学,「昧」是无知,这些初学无知的众生都开智慧了。「在会法众」,在圆觉法会的都是等觉菩萨,还没有成佛,还是要听。「承佛慈诲」,承蒙佛的慈悲教诲。「幻翳朗然」,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等于眼睛生翳,还没有完全好,眼翳如幻如化,可以治好。这个时候,最后一层薄薄的眼翳统统清净了。「慧目清净」,智慧眼完全清净,就是在会的法众,今天也得了大利益。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前面是赞叹如来善说圆觉妙行、因地法行、渐次修行,赞叹了还有疑问。佛前面讲到众生本来成佛,可能怀疑的众生很多,金刚藏菩萨不怀疑,他是替我们请问,下面金刚藏菩萨提出来三个疑问。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众生与诸佛不同就多了无明,我们修行,断了无明成佛,这个道理好懂。现在佛说众生本来成佛,怎么会有一切无明呢?一切无明,有根本无明、枝末无明,这是第一个疑问。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众生本来有无始无明,无明没有开始,有众生本来就有无明,什么因缘如来又说众生本来成佛呢?这是第二个疑问。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异生」就是众生的别名,异者不同,不同于圣人之生,是凡夫的另外一种翻译,十方凡夫,也可以叫「十方异生」。第三个疑问,假若十方凡夫,成了佛以后又起无明,那么这个问题大了,一切如来都是成了佛道,都是圣人之身,什么时候再生起一切烦恼,变成众生呢?

  第三个疑问实际是跟着第一个问:众生本来成佛,怎么又生了无明?那么诸佛本来成佛,什么时候再生无明、再生烦恼呢?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无遮大慈」,就是没有遮止的大慈。因为众生怀疑的很多,不解释清楚会贻误众生,希望世尊不舍离大慈之心,给我们解释。「为诸菩萨开秘密藏」,佛法都是公开演讲,没有所谓秘密,因为众生不知,菩萨也不知,唯佛与佛才能知道究竟,所以叫秘密藏。希望世尊把秘密宝藏打开,跟诸菩萨说明白。

  「及…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