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记▪P25

  ..续本文上一页,金子是世间七宝之一,经过无穷时间,金性不会坏,不再变成矿石。你不应该说金子,不是在金矿里面本来成就。要是本来没有成就金子,你去销镕,怎样炼也炼不出金子来!众生有佛性,还没修成佛,等于金子在矿石里面,但它本来就是金子。「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如来圆觉妙性,在众生份上也是这样,说他本来成佛,一点没有错。

  这一段解释就是要去除我们的疑惑,我们本来成佛,本来有圆觉妙性,虽然轮转生死,圆觉妙性本来成就,从来没有一点儿减少,但是你还得经过修行。就像金子虽然本来成就,还是矿金,经过销镕,把沙子炼掉。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呢?因为有无明烦恼,才去修行。修行是要断无明烦恼,修行不是修圆觉妙性,圆觉妙性是本来成就。

  还有一种好的注解,你去研究天台宗的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我们本来成佛是理即佛,在我们理性上本来就是佛。你学了经教之后,懂得成佛的名字,叫名字即佛。你得依着如来解释的名相道理去修观行,叫观行即佛。你证得相似三贤的位子,叫相似即佛。你证得十地菩萨的位子,叫分证即佛。究竟成了佛,叫究竟即佛。

  解释六即佛,有两个解释,叫做「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说这六即佛,有一个渐次,渐次就是行布,「圆融不碍行布」,就是圆顿不碍渐次。六即佛,下面都有个即,就是「行布不碍圆融」,渐次不碍圆顿,可以顿超。为什么?理即佛,就是究竟即佛,不是不即,而是相即。我们明白自己本来成佛,还要经过修行用功,不修行用功还是不行。懂了这个道理,现在要得利益,我们本来是佛,你为什么不修行呢?你要是没有成佛的本钱、资格,要想成佛是在打妄想。你既然有成佛的本钱、资格,为什么不去成佛,要当苦恼众生呢?天天起无明,被烦恼转,不是可惜了自己的本性,可惜了自己的善根吗?末法时代,有几个人闻到佛法?有几个人闻到圆顿大教?我们不是前生修来的善根吗?你不好好修行,天天起无明动烦恼,要做凡夫的事,对得起自己的善根吗?更不要说对不起自己的本性。大家好好的观照观照,依文解义,依义显理,依着所明白的道理,好好用功修行,不但对得起诸佛,也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等着你们去度呢!

  金刚藏菩萨问了三个问题,你说众生本来成佛,怎么会有无明呢?既然众生本来有无明,就不应该说他本来成佛?既然说他成佛,怎么又起无明,再当众生呢?最后一个问题,是不应该问的。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这一段文是佛教最高的哲理,一切如来的妙圆觉心里面,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妙圆觉心里面,没有一切相,本来没有菩提,也没有涅槃。成了佛有两个果,一个智慧果,叫做菩提果;一个理性果,叫做涅槃果,但是圆觉妙心里面根本没有菩提,也没有涅槃。众生没有成佛,辛辛苦苦修行要成佛,在圆觉妙心里面,没有成佛及不成佛,不听圆顿大教,这种最高的哲理听不到。所以古人说:「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在平等无差别的一真法界,佛本来不度众生,因为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有佛、有众生,就是差别相,差别相就不是一真法界,不是妙圆觉心。所以到了妙圆觉心里面,没有成佛与不成佛。

  「无妄轮回及非轮回。」众生受生死道,虚妄流转轮回,就是「妄轮回」。现在修行要了生死,叫「出轮回」。圆觉妙心里面根本没有「妄轮回」,也没有「非轮回」。

  现在社会上批评我们佛教迷信,佛教的寺院,佛教徒在做法会,表现出来完全是迷信,所以佛教被毁谤迷信,实在冤枉!这只是华严三观的第一个观——真空绝相观,按五教分配,它是始教空宗,属于般若宗,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第二十六分:「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以三十二相来求佛,以会说法的声音来求佛,这就着了佛相,着了法相,你着了邪道,怎样也见不到佛,所以众生相是虚妄的,佛相也是虚妄的。《金刚经》还有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见到诸相非相,你才能见到法身如来,也就是这里的妙圆觉心。始教空宗,属于大乘初门,比小乘教高,但是高而不深,属于真空绝相观,绝相,不但绝一切众生相,连佛相都要绝掉。怎样才深?你入到理事无碍观才深,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但是还没有到玄妙的地方,到事事无碍法界,华严第三观周徧含容观,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才是玄妙。前面普眼菩萨章,修法界观讲过,先叫他修到六根清净,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统统清净,一切凡夫都清净,清净了六根遍满法界,不乱不杂,叫理不碍事,事不碍理。讲到最后,一即是一切,一个人修成功清净了,一切众生都清净了;一切众生都清净,一切世界都清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周遍含容,那才是玄奥。不讲深的玄奥之理,单讲高的理,高而不深,圆觉妙心里面没有差别相,怎么没有呢?这都是对待的名词,什么叫做菩提?断了烦恼,才叫菩提,菩提是对着烦恼说的。什么叫做涅槃?了了生死,才证得涅槃,涅槃是对着生死说的。什么叫做佛?不是众生,就叫做佛,佛是对着众生说的。什么叫做妄轮回、非轮回?众生流转生死,在佛的境界上是虚妄不实的,可是在众生份上虚妄不来,他就在那受轮回之苦。超出三界,脱出轮回,叫「非轮回」,都是对待的假名言相。你讲道理,超不过这个范围,被这些对待的名相局限住了,你处处起分别,拿分别心来研究圆觉,圆觉跟着变成分别性。你这个人头晕,看见天地都跟着你转,这就是佛告诉我们,一切如来的妙圆觉心,也是一切众生的妙圆觉心,是平等无差别,一切对待的假名词统统没有。要说不是对待的,是绝待的,还是错,那并不是真绝待,所以「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就是你要修行用功,研究如来的圆觉,不要拿分别心来研究,《大乘起信论》上信成就发心,要发三种心:第一种先发直心,直心正念真如,一切法的本体叫做真如,就是这里的妙圆觉心。你一直念到无相的圆觉上就对了,就是你根本不应当用分别心来问妙圆觉的道理。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三界以内的凡夫有分别心,要去测度(ㄉㄨˋㄛ)如来的圆觉境界测度不到。二乘圣人超出三界,脱出轮回,证得四果阿罗汉的境界,身心、语言统统断灭,身相空、心相空、语言之相也空。但是他想求涅槃,只能证得小涅槃、偏空涅槃,终不能证得大涅槃--圆觉的境界。何况你一个薄地凡夫,用你的思惟心,分别妄想心,来测度如来的圆觉境界,怎么能测度得到呢?下面再说个譬喻。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萤火虫的光不是烧东西的火,是身上有一种光体。须弥山是四宝所成,你拿火都点不着,何况拿萤火来烧须弥山,终究不会点着,等于用思惟心来测度圆觉境界,越测度越远。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你拿轮回心,就是分别妄想的旋复心,转来转去的心,这个道理、那个道理,越分别越远。不生不灭叫寂灭,这个寂灭、不生不灭的境界,宽广甚深,等于大海一样,叫做「大寂灭海」。你以轮回心,起轮回的知见,想悟入、证入如来的大寂灭海,也就是妙圆觉的境界,到达不了。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你想先悟入、再证入如来的圆觉,从哪里下手呢?先断你的轮回根本,轮回根本没有个开始,叫做「无始轮回根本」。下一章弥勒菩萨会替我们请问:什么叫做轮回根本?你先把轮回根本断掉,你不求圆觉,自然证得圆觉。所以初发心的菩萨乃至末世的众生,想求如来的圆觉,要先断无始以来的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有作」就是有所作为,「有作思惟」,就是有心想研究这个道理,从你有心起,有心就是第六识的心。「皆是六尘妄想缘气」,前面说过,我们第六识的心是六尘缘影,是六尘妄想的缘气,缘气不是真实有,你把六尘取消,第六识心没有了。你拿虚妄的第六识心来研究,怎么研究得到呢?「非实心体」,它不是真心实有的心体,是妄想缘气。「已如空华」,我们第六识分别妄想,欢喜研究道理的心,不是真实之体,等于空中花。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你用虚妄缘气,像空中花第六识的心,来研究圆觉境界,圆觉境界是佛的境界,你用思惟的心,想辨明佛的境界。「犹如空华复结空果」,等于虚空花,想结虚空果出来,空中根本没有花,是虚妄不实的花,怎么会结果出来呢?

  「展转妄想,无有是处。」结果想来想去,都是增加妄想,没有一点真实的道理,没有一点对的地方。就是一下手就错误,用第六识心修,用妄想分别来研究佛经,想证得佛果,哪能证得?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佛再加以呵斥,说金刚藏菩萨问得不对。「虚妄浮心」,虚妄之心是轻浮、不纯净、不真实。「多诸巧见」,巧是小巧,不是大知见,小巧知见,也就是机巧。问道理问得很巧妙,但是从机巧之心来,这就是佛教八难之一的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世间的辩才、世间的聪明,结果学不到佛法。有世间学问的人,你叫他学佛法很难,他有…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