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别,你想求如来圆觉,要先断轮回的根本。什么是轮回的根本?金刚藏菩萨章没有说出来,弥勒菩萨再替我们请问:想证得如来的妙圆觉心,想游历如来大寂灭海,要断轮回怎么断?什么是轮回的根本呢?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第一、先问生死轮回之法,轮回有几种性?轮回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枝末问题是什么?「修佛菩提几等差别?」第二再问佛法,修佛菩提,还没有成佛,在途中有几种差别?再问第三个问题:「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我们学佛菩提是学大乘法,不是学小乘法,小乘人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他不管众生。大乘菩萨得了佛法以后,要「回入尘劳」,尘劳就是凡夫众生受劳碌之苦的六尘境界,学大乘法,先学佛发大悲心,得了佛法以后,要回到凡夫众生的境界来度众生,有几种度众生的方便法门呢?因为众生以差别为性,众生的根性不一,一个众生一个性,拿一种佛法去教化众生,决定不行,应该用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归纳起来,第一个问题,问轮回的根本,问轮回的差别性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学佛的弟子有几种性?第三个问题,要度众生有几种方便?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菩萨成佛之前,都发救度众生的大悲心,惟愿世尊不舍弃救世的大悲心。「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我都是为众生请问的:为一切初发心的菩萨,尤其是为末法的众生。「慧目肃清」,「肃清」就是洁净起来,要令他的智慧眼一尘不染。「照耀心镜」,众生的心,像大圆镜子一样,被分别妄想无明烦恼盖覆生了垢,现在把智慧眼清净,也把自己的心镜擦抹干净。「圆悟如来无上知见」,如来的知见,不是凡夫的知见,不是二乘的知见,不是菩萨的知见,是无上的知见,圆满悟得,开佛知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是表示恭敬,请法要虔诚,世尊就跟他说法。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先赞叹他问得好。「善男子!」叫弥勒菩萨一声。「汝等」,与会的大众都是当机者,不是弥勒菩萨一个人,所以叫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能为初发心的菩萨及末世学大乘的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众生不知,连菩萨都不知,叫做秘密。「微妙」,很精微、很玄妙。请问深奥秘密玄妙不可思议的义理。
「令诸菩萨洁清慧目」,令初发心的菩萨,智慧眼「洁清」,就是前面的「肃清」。眼睛里面一粒微尘都不能容纳,有了微尘眼睛就要生病,这时要给它清洁,使它一尘不染。「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前面说要断轮回根本,什么是轮回的根本呢?你替他们请问,我要跟你解释,能令末世众生永远断除轮回。「心悟实相」,实相是无相之相,就是诸法的本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圆觉是真实之相,叫他们悟得无相之相。「具无生忍」,无生忍是专门名词,一切法皆有生有灭,幻化不真实,等于虚空开花,虚空花灭,有生有灭、有生有死,这都是一切幻化之法。你要是悟了圆觉实相,对于无生法开了智慧,得了一种定力,得了一种忍,叫做无生法忍。忍是忍可、安忍,就是以前听佛说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不能完全了解,这个时候完全了解了,叫忍可,这就是在无生法上开了智慧。了解一下又迷糊了,就是没有得到住持定力,没有得到安忍的功夫。安忍是安住不动,所以无生法,按菩萨的位子,你入了初住,就分证无生忍;登了初地,又再分证无生忍;到了八地菩萨,才究竟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不是佛给我们的,佛只是告诉我们是众生本具的,这个时候开悟了,悟到本具无生法的智慧、无生法的定力,就是圆觉妙性本来具有。你替众生请问:能令初发心的菩萨,以及末世求大乘的众生得到利益,就是能悟到实相理体,能悟到本具的无生法忍,得到这个利益。「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你们现在好好地听,我将为你们讲。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大众静静地听,佛开示了。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今生当众生,前生当众生,再前生还当众生,推不出开始,所以叫无始。说有个边际,实际没有开头,叫做无始之际。
从无始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告诉我们什么是轮回的根本?《圆觉经》前面讲的道理,「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都太高太深,普贤菩萨章说了四个次第:一、离幻境,二、离幻心,三、离幻智,四、离幻觉,结论:「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还是叫你要顿超,一超直入就对了。普眼菩萨章告诉你从哪里下手?持戒、修定、起观慧,先修二空观,再修法界观,还是显得高深。金刚藏菩萨章,告诉你不要起妄想分别,妄想分别圆觉跟着你变成轮回法,你应该先把轮回根本断掉,才真正找到下手的方法。什么是轮回的根本,还没有说出来。弥勒菩萨替我们请问,这时候才说到我们众生份上,不高谈理论,从事相上说起。因为有种种恩爱贪欲,才有轮回。凡夫从哪里流转生死,从哪里受轮回?先起爱心,你爱我,我爱你,这一爱就要你给我好处,我给你好处,这叫恩。得了对方的好处,受了对方的恩,就要报对方的恩,因为要报恩,更要爱对方,这叫恩爱。恩爱从哪里起?从贪欲心起,实际是指淫欲,从有恩爱、有贪欲,才有轮回生死。你根本不动恩爱贪欲之心,不起惑就不造业,怎么受轮回的果报法呢?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种性」就是种类,假若世界上一切种类的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受生的方法不出这四种,「卵生」,如鸡、鸭之类,先生蛋,然后才生小鸡、小鸭。「胎生」,人是胎生,畜生牛、马、羊、狗、猫都是胎生。「湿生」,由湿气而生,由水而生,没有湿气就生不出来。「化生」,比方三界以内,上二界不是因淫欲而生,都是从禅定化生。在欲界,夏天在树上叫得很大声的蝉,不是由母蝉生出小蝉,是由土里的虫变化出来的小蝉,属于化生。还有叮人的蚊子,不是由母亲生出来,是由水里面的小虫变化出来的,这都属于化生。
无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最初怎样会受生死?「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正」作「成」字讲,淫欲是生命之正法,怎么成就众生的生命?都是从淫欲造来,要是没有淫欲心,根本没有卵、胎、湿、化这四种众生。「当知轮回,爱为根本。」轮回的根本是淫欲,怎么会起淫欲?因为你有爱心,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爱心就是根本无明,叫做发业的无明,能迷妄认真,但是它还不能续诸生死。能令生死相续的是润生的无明,枝末无明叫做润生的无明,《直解》讲这两个名词讲得很清楚。怎样令生死相续?不但今生还有来生,从无始劫来到现在,生死不断?因为外面有种种的欲境,包括六尘的境界,它能助发你的爱性,男的爱女的,女的爱男的,男女对象就是淫欲之境。男的女的都是凡夫,本来内有爱性,男人见了女人,女人见了男人,见了欲境,把爱心助发起来,就造淫欲业。这叫做润生死,就像在小树上浇水一样,叫做润生,所以能令生死相续不断。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前面说:「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性命就是生命。众生执着有个我,里面一个知觉的心,外面一个身体。先执着这个身体,爱这个身体,爱得最厉害,莫过于爱命。生命从淫欲而有,没有淫欲不会成就生命;淫欲从爱心而生,没有爱心不会有淫欲。「欲因爱生,命因欲有」,淫欲因为有爱心才生,生命因为有淫欲才有。
「众生爱命」,在生死因果上讲,生命从淫欲有,众生没有不爱生命的。「还依欲本」,「欲本」就是爱心,因为生命是由淫欲而生,淫欲是由爱心而生,由爱心再生淫欲,由淫欲再结生命,所以生死相续不断。「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爱心而生欲是因,结果成了一个生命。众生爱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只要顺他的妄心,他无不爱,这是广泛的爱。粗重的爱:财、色、名、食、睡。爱财、爱色、爱名、爱吃东西、爱睡觉,这五欲之爱,爱得最厉害的莫过于色,色就是淫欲,男女之色,结果成就一个生命。他什么都爱,爱命爱得最厉害!比方爱名、爱利,到生命危险时,名利他不顾了。家亲眷属、父母、兄弟姊妹、夫妇、儿女都是他爱的,但是都没有生命要紧。等到大难临头要逃命,家亲眷属他都不顾。平常顾这个、顾那个,到危险的时候,什么都不顾,他自己要逃命,就是他爱命爱得最厉害,这是众生的结果。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这是烦恼起了差别,光一个爱的烦恼,还不会起差别的种性,为什么烦恼爱心起了差别呢?「由于欲境,起诸违顺。」违背他的爱心,叫违境;顺乎他的爱心,叫顺境,跟他的爱心相违、相顺。「境背爱心」,「背」就是「违」,境界违背他的爱心,生起讨厌…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