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还没有发,你今天就发。现在我把发愿文念一遍,释迦世尊教我们发愿,我们就学着发,诸位同学合起掌来,跟着我念:「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这是佛教我们的发愿文,我再教诸位发最简单的愿:「我弟子某某,从今日起,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提心是什么心呢?梵语菩提,翻成中国话,叫觉道,觉道就是求佛的道,不是求二乘道,所以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先发这个愿,再依着愿修行。你发的愿不够大,修的行门就不会大。二乘人也在修行,他不修怎么能了生死、出三界,结果他证了小乘果。外道也是用功在修行,结果是无益苦行,因为他发的愿不对,修的行全错误。一定要发菩提大愿,让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天天这样发愿。我们天天作早课,阿难尊者发了菩提大愿,我们天天不是依着愿文念吗?这是教我们学着他发愿。你不发菩提大愿,修的行门都不是成佛的行门,愿力能引导我们修行。你发的愿不真实、不恳切,大行引导不起来,因为度众生要受辛苦,你能代众生受苦,是你的菩提大愿引起来的。你发愿不真实、不恳切,代众生受苦的行门修不来,到了热天怕热,你还能讲经吗?到了冷天怕冷,你能讲经吗?稍微有一点不舒服,你还能讲经吗?所以你处处顾自己,把众生忘记了。顾你自己,不是我执、我见吗?跟你的菩提大愿根本相违背。有人说:我发过大愿。你发得不真实,你发得不恳切,所以要天天发,要真实地发愿,恳切地发,才能引起来菩萨大行。我要上求佛道,研究佛法时间还不够,修行用功时间还不够,哪有时间去生烦恼,哪有时间去动贪欲呢?你的时间多得很,没有事生烦恼,没有事起贪欲心,都证明你没有修行。
你出了家怎么不修行?因为你虽然上了佛学院,天天闻佛法,但是你没有发菩提心。你说我发了,发得不真实、不恳切。发愿就是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十五岁立志求圣人之学,他要做圣人。「三十而立」,三十岁就坚定自守,建立圣人的行门。「四十而不惑」,四十岁,对于圣人之理完全通达,没有疑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明白一切因果报应。「六十而耳顺」,六十岁,因为他已淡泊明志,所以不会被外境牵动,而以尽人事顺天命处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到了七十岁,他能随心所欲,所作所为都跟圣人之道相合。孔子一生都在受苦,他要推行仁道,一车两马,周游列国,没有钱,还有一群弟子跟着他。走在路上遇到难事,跟弟子被人家冲散了,有人看见他如丧家之犬,像狗没有家,那不苦吗?他为众生甘心受苦,一生一世不懈怠。到了七十岁以后,想多活几年,因为《易经》还没有研究透彻,一生求学不起懈怠。我前天讲圆瑛老法师是一九五0年,就是民国三十九年,大陆沦陷一年多以后,才开始着《圆觉经讲义》,着了以后就生病,七十六岁圆寂,到晚年还在着《讲义》,这都是有菩提大愿支持。这是佛劝我们,学佛法从哪里下手?先发菩提大愿,依着你的菩提大愿来修行,依着行门来填愿,行无论大小,都能成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不能得到圆觉的大解脱?「皆由贪欲故」,都是因为贪欲心障碍到了,于是就「堕落于生死」。前面讲到一真法界,得起三个法界观,第一、真空绝相观,就够高了,第二、理事无碍观,更深,第三、周徧含容观,更是玄妙莫测。这个道理好懂,我们怎么流转生死,堕落生死道?是由你的贪心起的。
那么你怎么修行呢?「若能断憎爱」,一切诸欲是外面的境界,里面有憎爱二心,顺乎你的爱心,你就爱;不顺乎你的爱心,你就憎。爱在前面,憎在后面,所以爱为生死本,现在因为有憎有爱,得先断憎再断爱。「及与贪瞋痴」,有憎、爱二个心,就起贪瞋痴三个根本烦恼。爱,爱得厉害,就变成贪;憎,憎得厉害,就变成瞋。不应当贪而贪,不应当瞋而瞋,就是愚痴,这三个根本烦恼都把它断掉。
「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前面说有五种种性,并不因差别性,只要你发了菩提心,了解无明生死的根本,你先断憎爱二心,再断除贪瞋痴三个根本烦恼,不管你什么根性,根无大小,都能成佛道。你不断烦恼,不除憎爱二心,不管你修的道怎么妙,都是一方面骗众生,一方面骗自己。
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
「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你修行用功要断除事障、理障,也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要把它永远消灭掉。你要发愿,不要遇到外道的师父,不要遇到二乘的师父,要真正遇到大乘的善知识,才可以得正当的开悟。
「随顺菩萨愿」,善知识引导你先发菩提大愿,指导你行门,随顺你的菩萨大愿,随顺真正的善知识,你一定能真正开悟。「依止大涅槃」,以大乘涅槃,为你的依止,要求证大涅槃。前面说:「生死涅槃,犹如昨梦」,那是在佛的境界上说的。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是凡夫众生,在生死当中,你不要求小乘涅槃,要依止大涅槃。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十方诸菩萨都是依着他最初发的大悲愿,示现入于生死道中。「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现在修圆觉大行的人,以及末世求大乘的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修行用功,烦恼多得很,都是枝枝叶叶,最根本的烦恼,就是一个爱心,无爱不起憎。无爱、无憎,不起贪瞋痴,由贪瞋痴生起来八万四千烦恼。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摘掉,一棵树很难拔掉;一根树枝、一根树枝砍断,一棵树很难砍掉。要找到树根,一下子就砍掉,树根在哪里呢?在贪瞋痴三个根本,还有一个总根就是爱。欲界的众生,爱淫欲;色界、无色界的众生,爱禅定;到了三界以外,二乘众生爱偏空涅槃;大乘菩萨爱法,叫做法爱,就是爱见。你把爱见断得干干净净,就成佛了。这里料拣什么叫做九法界众生?什么叫做佛?佛没有爱见,九法界众生爱见没有完全断除,佛的大悲心不是爱见。我们众生要发大悲心,要度众生,你要记得,不要被爱见把你的大悲心转掉了。我们发大悲心去度众生,结果不是大悲,而是爱见。怎么知道呢?大悲心是平等的,对众生不起分别,不起爱、不起憎。你发大悲心要去接引众生,这个众生顺乎你的心,你对他生欢喜心,就变成爱见;那个众生不顺乎你的心,你就憎恶他,憎是由爱见起的,所以你的大悲心变成爱见了。我们欲界众生是爱淫欲的,前面我讲过,释迦佛为什么给我们定出家制度呢?是为断淫欲。
再谈一点现在世界上的邪说,讲这话不合时代,因为现在是提倡爱的时代,有一套理论:「众生要是没有了爱,大家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停顿,所以奖励众生要发展爱。把爱心发展开了,它能刺激人类进取心,人类有进取心,文明会进步,文明一进步,生活提高,享受增加,大家都享福了。」
这一套理论,依着佛教讲,是邪知邪见,拿事实证明,现在世界上的人类生活都提高,享受都增加,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吃的东西、用的家俱,都比以前好。这就是文明进步,生活提高,享受增加,人类都享了福。怎样能得到福气呢?就因为提倡人类的爱,才得到好的结果,那么怎么这是邪知邪见呢?因为他不晓得文明进步,生活提高,享受增加,不是提倡爱的结果,是科学家的功劳。
住房子现在可以住在几十层楼,可以乘电梯,都是科学家发明的。现在煮饭,不用烧柴、烧炭,有瓦斯、电炉,也是科学家发明的。现在不用人工来纺纱,织布越织越快越好,穿衣服进步了,这是科学家发明的,不是提倡爱的人发明的。相反的,研究科学的人,都没有时间研究爱,大科学家很多是独身主义,因为他一天到晚在实验室里,白天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到了晚上睡在床上,还在想实验的问题,他要是结婚,太太也不能跟他过好日子,所以科学家干脆不娶太太。不但科学家如此,很多大文学家、大哲学家,都是独身主义。由此证明,生活提高,文明进步,享受增加,是科学家的功劳,不是提倡爱的结果。
提倡爱的结果怎样呢?在美国产生许多嬉皮,在台湾发生很多轮暴案,除了增加罪恶以外,没有一点儿利益可得,所以这叫邪知邪见,由邪知邪见倡立的邪说,增加人欲横流,可以用「甚于洪水猛兽」来形容,猛兽老虎最厉害,会吃人,这个地方老虎出没,只有这个地方受损害,人欲横流,损害全球。洪水,中国发生过洪水,西洋也发生过洪水,但只是犯滥于一个地区,不能犯滥全球。现在提倡性欲之爱,这个邪说遍于全世界,它是依着众生的根本烦恼发展开的,所以想要阻止,想用学说把这邪说扭转过来,很不容易,因为它是众生的生死根本,把它发展开了,人们根本不接近佛教。中国传统儒家讲礼教,可以规范人类的性欲,提倡爱的给它加个罪名,叫吃人的礼教,要打倒孔家店,所以儒家不能规范,洪流的结果不堪设想,这就是邪说害人。
我们学了佛法,庆幸自己有点善根,不会学邪说。我们要度众生,得度有善根、有缘的众生。我们不能说挽救不过来,就不要弘法,众生难度,我们还是要度,随我们的力量,随我们的本分,我们学多少就弘扬多少,度一个众生,尽了责任;度二个众生,也尽了本分。发菩提大愿,依着菩提大愿修行要紧,成佛不是一天的事,随我们的菩提大愿修行,尽未来际的修就对了。
弥勒菩萨章,讲爱为生死本,现在弥勒章讲完,接着…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