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灵觉的心,在尘劳幻相之中,但是它的功用可以发出尘域之外。
「烦恼涅槃,不相留碍。」凡夫为烦恼所留碍,二乘为涅槃所留碍,都是着相着出来的。凡夫,不执着烦恼,就不叫做凡夫;二乘,不执着涅槃,就不叫做二乘,所以烦恼与涅槃,你一执着,它就留碍;你不执着,它不相留碍。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前面叫做「寂静轻安」,这里叫做「寂灭轻安」。寂灭连静相也要灭掉,都是幻化之相,前面两个观想都把它灭掉。寂灭这个名词,梵语叫做禅那,翻成中国话叫静虑,跟《圆觉经》讲得不同,就叫做寂灭。
「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这个时候与妙圆觉性相随顺,寂灭、不生不灭的境界现前了。「自他身心所不能及」,「自」是自己的身心之相,达不到这个境界;「他」是指一切众生的身心之相,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这就是像「器中锽,声出于外」,一切身心之相,障碍不住灵心。「众生寿命皆为浮想。」一切众生寿命相,又叫做寿者相,都是不实在的妄想,叫做「浮想」。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解释第三种观想的名词,禅那翻成中国话叫做静虑,跟前面讲的功夫不一样,而且下面讲到二十五轮的时候,很多地方指静观,叫静虑更不对,所以不能翻译,要翻译就翻成寂灭。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分开大类归纳圆摄起来,有这三种方便行门。「善男子!此三法门」,第一、奢摩他,第二、三摩钵提,第三、禅那。「皆是圆觉亲近随顺」,这三个行门,各自适合一类根机,实实在在这三个法门,都是圆觉的亲近随顺。你一用功就证圆觉,不叫你绕远路,都是圆觉的亲近随顺,就是已经走到城门口,再一迈步,就进城门。
「十方如来因此成佛」,也是十方如来的因地法行,如来是众生成的佛,他的根性归纳起来,不出这三大类,都是因这三个行门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一切菩萨行菩萨道,他的方便法门很多,他要度无量众生,就有无量种种的方便,有同的、有异的,这个菩萨与那个菩萨相同,这个菩萨与那个菩萨不相同。但是归纳起来,都依这三种法门为根本方便,其他都是枝末方便。
「若得圆证,即成圆觉。」这三个方便,无论你用哪一个,因为亲近随顺,你只要精进用功,都能成就你的圆觉。这就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无论你从哪一个城门进来,结果都进到城里面。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剎那顷随顺修习。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假若有人发心要修佛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你发心要弘扬佛的圣道,但是你没有依着前面三个法门来教化众生。你依着四谛、十二因缘法门来教化众生,结果很好,有百千万亿众生,都成了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你的功德没有我们的功德大,「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前面开示这三种法门,你都听到了,「闻」就是听,听了相信,叫闻慧;听了如实思惟,叫思慧;如是修行,叫修慧。「一剎那顷随顺修习」,不是长时间修习,很短的时间,一剎那顷中,随顺修习。你没有违背教理,讲到哪里,你信到哪里,这就是随顺修习用功,你的功德超过教化百千万亿众生成阿多汉、辟支佛果,那个人的功德。因为你种了成佛的种子,你去弘法利生,决定不会弘扬小乘佛法,皆能令众生成佛。前面那个人,教化百千万亿众生,证了阿多汉、辟支佛,没有一个成佛,他入到偏空涅槃,掉到死水坑里,就是禅宗说的:「死水里面不藏龙」,永远不会成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
「威德汝当知」,威德自在菩萨,你应该知道。「无上大觉心」,就是无上妙觉心,也就是圆觉心。「本际无二相」,在圆觉妙心的本位上,没有差别相,没有两个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随顺众生的根机,就有无量数方便。「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把它归纳圆摄起来,便有三种种类。
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
「寂静奢摩他」,这是第一种修止,「如镜照诸像」,结果能得到十方诸佛的心,就像镜子里现出影像。「如幻三摩提」,这是第二种,他修如幻三昧,三摩钵提。「如苗渐增长」,像土里面种的种子生苗,菩提苗渐渐地增长。「禅那唯寂灭」,这是第三种,修不生不灭的行门,是不生不灭的寂灭,不是小乘家的偏空寂灭。「如彼器中锽」,像乐器里面的锽,声音超出器外。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这三种微妙的法门,皆是圆觉的亲近随顺。「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十方如来因这三种行门成佛道;一切诸大菩萨,将来也是依着这三种行门成佛道。「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这三种观想圆满证得,叫做究竟涅槃,得了佛的大涅槃。
威德自在菩萨章讲完,这一章是总开示三种亲近随顺的妙行,第一、奢摩他,第二、三摩钵提,第三禅那。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下面是辩音菩萨,替我们出来请问。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先赞叹世尊说法说得好,「希有」,就是少有,闻所未闻,从来没听见过。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归纳起来有这三种法门,修行用功的时候,还要有方便,「此诸方便」,就是这三种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一切菩萨于圆觉法门之中,有几种修习?这三种观行,是一个人要修三种?还是三种人,一人只修一种?是不是有前、有后?三种要依次第修,还是可以越级修呢?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问这些修习的方便,好令法会大众和末法的众生知道,使众生开悟圆觉妙性是真实之相。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还是表示请法的仪轨、请法的恭敬,下面如来就开示了。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佛赞叹辩音菩萨。「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问如来修这三种观行的时候,是怎么修?是一个人三种观行都要修?或是三种人,各修一种观行?或是三种观行依次第修,或是可以越级修呢?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下面佛就开示了。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善男子!」叫一声当机者辩音菩萨。「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先说根本道理,怕我们着相。一切如来圆觉清净的妙行,怎么叫做清净呢?远离诸相,才叫清净。「修习」指所修习的法,「修习者」指能修习的人。没有所修行的法,也没有能修行的人,没有能所之相,才叫圆觉清净。「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一切初发心菩萨以及末世求大乘法的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还没有证得圆觉之前,他修习用功,都是依着幻化之力修习。
「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这三种观门,交络起来有二十五种圆觉的行门。圆觉清净没有相,这二十五种*轮也没有相。这二十五种观行,观就是定,也叫定轮。「轮」字有二种义,一种摧辗义,轮就是车轮,辗平地上乱七八糟的东西。二种运载义,车有车轮,能运载物品、众生,由此地到彼地。如来的法叫*轮,观行也叫*轮,它能摧辗一切烦恼。你修这观行能把烦恼摧辗掉,能运载你由凡夫位到佛位。虽然二十五种定轮都是清净的,都是圆觉随顺,圆觉无相,定轮也不能着相。这二十五种定轮,是前面三种观门套起来的。三种观门,不是一个人修三种观门,一个人修一种观门就可以,可以单修奢摩他、三摩钵提,或者禅那。
下面第一大段,依奢摩他、静观为首,交络起来有七种。第二大段,依三摩钵提、幻观为首,交络起来有七种。第三大段,依禅那、寂灭为首,交络起来有七种,共二十一种,加前面单修三种,共二十四种,最后圆修三观,一共二十五种。这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就是二十五种观门,都有一个名字,圆瑛法师《讲义》都把它定成一个科目。这二十五个科目是依着圭峯大师《圆觉经》疏钞抄过来的,是古人举出来的二十五种譬喻。
现在就说二十五种定轮,因为我眼睛看不见科目,不能讲科,只好依文解义,把文消过去。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圆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