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讲于桃园正觉莲社)▪P9

  ..续本文上一页恼障、所知障都断尽,叫寂灭,圆满寂灭,就是涅槃。

  「究竟涅槃」,就是《金刚经》讲的「无余涅槃」,是大乘菩萨成佛的涅槃,拣别不是二乘人的有余涅槃。二乘人的生死还有余,他了脱分段生死,还余着变易生死。三界以内的烦恼断尽,三界以外的烦恼还有余,所以二乘人所得的涅槃不究竟,叫有余涅槃。大乘的涅槃叫无余涅槃,所谓:「五住究尽,二死永亡。」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没有了,所以圆满究竟涅槃。证得涅槃是妙有之法,由前面真空之理上得到了,还是无所得。无所得而得,叫妙有之得,菩萨的涅槃就是这样。

  己二、明诸佛得菩提智果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讲到佛果,过去诸佛、现在诸佛,乃至未来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着深般若智慧来修,他无所得而得到大菩提果。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话叫「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翻成无上,「三藐」翻成正等,「三菩提」翻成正觉,这是超九界而证得的一个大菩提。从下往上讲,凡夫是迷而不觉,外道是邪觉,不是「正觉」。二乘圣人,得的菩提是正觉,拣别不是外道的邪觉,但只能自利,不能利人,不是「正等」。菩萨既能自利,也能利人,叫「正等正觉」,但是菩萨上面还有佛,不是「无上」。证了佛果,得的菩提没有再上了,叫「无上正等正觉」。

  这就是菩萨得涅槃果,佛得菩提果,实际这两个果,是一个果,菩提果就是智慧果,涅槃果就是真理果,以如如智,证如如理。这里分开来说,前面菩萨证得涅槃,其实证得涅槃就成佛,这里是佛得了无上菩提。那么这两个果怎么得到呢?完全由「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得到。菩萨得依着「般若波罗蜜多」来修,佛也得依着「般若波罗蜜多」来修。这就是《楞严经》讲的:「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没有两条路好走,就这一条路,由凡夫走到佛的路上。

  学般若法门,先要空,我也空,法也空,空也空,要空得干干净净。不善学的人执着一个空,他说了解了,一切都是空的,不但凡夫法是空的,佛菩萨法也是空的。什么都空了,实际一空也没有空,叫豁达空。《永嘉禅师证道歌》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他认为一切都是空的,不要修了。他把因果拨掉,没有因,没有果,把佛法空了,凡夫法没有空。变成一个冒失鬼,什么坏事都敢做,没有学般若经之前,还能持戒念佛。等到他了解般若的空理,你叫他持戒,他不要持了,念佛也不要念了,无恶不作。结果他拨因果,因果饶不了他,他造了恶业,把自己牵到三恶道里。他没有了解,一空一切空,空得干干净净,才能证得无上菩提,哪里是不修行的空呢?

  丁五、结叹胜能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是结叹胜能,「故知」,以是之故,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神秘莫测的真言咒语。「是大明咒」,是能破除无明的大明咒。「是无上咒」,没有哪一个法门的功夫,超过「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之上。「是无等等咒」,没有哪一个咒,等过这个咒,这是最高无上的功行。

  「能除一切苦」,这就合到前面「观自在菩萨……度一切苦厄。」三界以内的分段生死苦能除掉,三界以外的变易生死苦,也能除掉。「真实不虚」,真真实实,不是虚妄的。

  以上将《心经》「甲二、释经文」,乙一、显了般若,这一大科讲完。下面乙二、秘密般若,再分二科,第一科是结前起后,第二科是正说咒语。

  乙二秘密般若(分二) 丙一、结前起后 丙二、正说咒语

  丙一、结前起后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因为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这是总结前文,前面没有说出咒语,所以这里说出般若波罗蜜多咒,并把下面经文启发出来。到这里把显了般若的道理讲完,下面说的咒语是秘密般若。

  丙二、正说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真言咒语不必解释,因为是诸佛的真言,只要至诚恳切地诵持就有功效。要是勉强解释第一个,「揭谛」,是度脱生死的「度」。第二个「揭谛」,是自度度他。「波罗揭谛」,是度到彼岸。「波罗僧揭谛」,「僧」是众生。度一切众生都到彼岸。「菩提萨婆诃」,「菩提」是得无上菩提,「萨婆诃」是速即成就。能自度度他,度一切众生都到彼岸,很快成就无上菩提。

  《心经》讲到这里讲完,我们现在都是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是妙有法门,那么讲《心经》是不是与净土法门圆融呢?《心经》讲的是真空法门,真空可以翻出妙有,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合到念佛法门,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成就的,那是不可思议的妙有,不是我们凡夫执着的幻有。你懂得般若《心经》的道理,再去念佛,功效更大、更快。因为你不会着相,念佛的功德更高、更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把握。在没有生西方之前,你的烦恼慢慢会减少,因为你懂得不着相的道理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听圆满。

  2011-0831旺坤校完

  2011-0920素真校完

  

  附件: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科判

  全经分为两大科:甲一、解经题 甲二、释经文

  甲一、解经题(分二) 乙一、经题 乙二、人题

  甲一、解经题

  乙一、经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乙二、人题

  唐三藏玄奘法师译

  甲二、释经文(分二) 乙一、显了般若 乙二、秘密般若

  乙一、显了般若(分二) 丙一、略标纲要 丙二、广陈实义

  丙一、略标纲要(分四) 丁一、能观人 丁二、所行行

  丁三、观行境 丁四、明观益

  丁一、能观人

  观自在菩萨,

  丁二、所行行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丁三、观行境

  照见五蕴皆空,

  丁四、明观益

  度一切苦厄。

  丙二、广陈实义(分五) 丁一、拂外疑 丁二、显法体

  丁三、明所离 丁四、辨所得

  丁五、结叹胜能

  丁一、拂外疑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丁二、显法体(分二) 戊一总显 戊二、别显

  戊一、总显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戊二、别显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丁三、明所离(分四) 戊一、法相开合门 戊二、缘起逆顺门

  戊三、染净因果门

  戊四、境智慧所门

  戊一、法相开合门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戊二、缘起逆顺门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戊三、染净因果门

  无苦集灭道。

  戊四、境智慧所门

  无智亦无得。

  丁四、辨所得(分二) 戊一、结前起后 戊二、正明所得

  戊一、结前起后

  以无所得故,

  戊二、正明所得(分二) 己一、明菩萨得涅槃断果

  己二、明诸佛得菩提智果

  己一、明菩萨得涅槃断果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己二、明诸佛得菩提智果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丁五、结叹胜能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乙二秘密般若(分二) 丙一、结前起后 丙二、正说咒语

  丙一、结前起后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丙二、正说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讲于桃园正觉莲社)》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圆觉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