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慧长老孝感弥陀村黄普寺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都是持戒得来的。

  11、临终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中国人所讲的五福中的最后一福—善终。但是世间认的善终也就是死的好一点,或者你是一个善人会再来世间或者去天上做天人,而我们这里的善终,是让你到极乐世界去达到真正的快乐。

  12、 成佛的因缘,我们靠八关斋戒的力量将来绝对成佛。

  戒的好处太多了,就像大海一样无量无边。“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戒可以得无量的智慧。所以,希望大家坚持持戒。阿弥陀佛……

  

  体慧长老黄普寺5月9日开示

  过去的佛是靠修清净的戒律清净梵行才能成佛,现在的佛也是靠清净戒律,清净梵行而成佛,大家是未来的佛也是要如此,靠修清净戒律,清净梵行来成佛,我们来这里开智慧,就要遵照着《楞严经》:戒定慧这个程序来修行。戒就是我们的坚持,所有的修行法门,都不能离开清静戒律,我们今天修的就是清净戒,你有清净的戒律才能证果位,戒就是修行的根本。

  成就无上的菩提佛果,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就是《六祖坛经》所讲的五分法身。我们的法身就是戒。所以,戒是非常重要的。戒就是我们本性具足的东西。

  戒的五分法身:

  1、 戒香:心中无事非没有恶、嫉妒、贪、嗔、痴,止恶行善叫做戒香。

  2、 定香:对一切善、恶的境界如如不动,不散乱。《楞严经》讲:能转境界即同如来。能发大乘的菩提心,遇到境界不退转,八分吹不动。

  3、 慧香:心没有挂碍,常常关照自己的心。念佛也是这样子的,要常常关照自己的心,心有没有在贪、嗔、痴。常常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有没有贪嗔痴,要保持心中的正念。保持清净的心,不造恶业,对上要尊敬,对下要和和气气,六根不去攀援六尘,眼不去攀援色尘,耳朵不去攀援声尘,六根不被色尘污染,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不去贪着种种境界,舍妄归真,要清楚一切境界都是虚妄的,常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做好事又不执着,《金刚经》讲不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做任何善事要做到三轮体空。过去的佛要修福修慧而成佛,现在的佛也是靠修福修慧而成佛,未来的佛也是要如此靠修福修慧才能成佛。

  4、 解脱香:能断无明,自觉觉他觉自名了,名为解脱。自心自在,不思善,不思恶。你能这样做就不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一直在善恶的境界当中,所以你想要超出六凡法界,就要做到不执着善、恶,心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

  5、 解脱知见香:心不攀援,不执着空寂的境界,和光同尘。比如莲花在污泥中,却不被污泥所污染。我们在六凡的境界一尘不染,不执着色声香味触法。

  禅宗的五分法身本来具足。但是被贪嗔痴所占有,所以又好像没有。戒的五分法身反过来就是五毒,五毒的反面就是五分法身,净土宗讲的是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名词不一样而已,意义是一样。所以,五分法身来对峙我们的五毒。五毒不要怕,我们法雨的甘露就能解除。什么甘露?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所以,菩提心就是无上的甘露能解除五毒。所以,贪嗔痴不怕,就怕你不了解贪嗔痴并且还被贪嗔痴拉着鼻子走。

  常常赞叹大家是观音菩萨,不错,但是我们只是因地的菩萨,而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都是果地的菩萨。那你要靠什么才能成为果地的菩萨呢?要靠修福修慧,多多为人们服务。放下贪嗔痴。要存一颗菩提心,能关怀别人的心,完全为一切众生服务,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待人之劳成人之美。天下没有我不能爱的人,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能信任的人。什么叫众生?以贪嗔痴为己心。什么是佛?以真诚、清净、平等、无私、孝顺、感恩的心为己心。修心就是要找回自己的心。祖师讲:“一切法门名心也,一切行门净心也。”佛陀所开示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让我们明白这颗心,这颗不生不灭的真心,而佛陀所讲的一切法门,无论是禅宗、密宗、净土宗……都是在帮助你净化你的心。常常讲:以佛的心为自己的心,以佛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找回自己的心,心在哪里找,在六根门头上找。以菩提心作为修行的因地心,就能做到《无量寿经》讲的: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看观音菩萨、大势至、地藏王……都必须要先发菩提心。你不发菩提心,怎么到极乐世界?天天念佛要求生极乐,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十法界都没离开这颗菩提心。《三时系念讲》: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净土宗祖师讲:弥陀叫我念弥陀,朝念弥陀,暮念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都没离开自己。那我们和佛差别在哪里呢?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而众生看一切众生还是用分别、妄想、执著。佛把我们看待成佛,你有没有把别人看成佛?因为你没有把别人看成佛,所以一直在烦恼,还是六道中的众生。而像阿罗汉已经断除了见、思烦恼,菩萨断除了尘沙烦恼,佛断除了无明烦恼。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断除,所以只能是因地的佛,因地的菩萨,因地的罗汉。但是我们有没有成佛的条件。绝对有。释迦摩尼佛就是依靠这个人身而修行成佛的,释迦摩尼佛在未成佛之前也是像我们一样有烦恼呀。所以,我们要常随佛学,常随这些祖师大德学习。向印光大师讲的那样:大家都是佛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修行难在哪里?不认识自己。用错了心。常常可以看到,老修行的人脾气特别大。为什么?因为他用错了心。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回光返照的功夫,保持这一刻心很清静、平等、慈悲、孝顺、感恩这才是重点。你能这样发心,再来念佛很容易成就。禅宗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不怕妄念起来,最怕你被妄念拽着鼻子走。被贪、嗔、痴的妄念拉着鼻子走。我们要清楚,贪、嗔、痴慢疑是假的,现出本来的菩提心。你不这样做,在怎么听经闻法用功半道,都没有办法与佛相应。阿弥陀佛!

  

《体慧长老孝感弥陀村黄普寺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