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依然存在着相对的选择自由;在自他、动植物乃至无生物之间作伦理判断,决定自己要如此而不要如彼。问题是,其判准何在?如何善用“相对的自由”而尽可能妥善地做好每一个相对的选择?于此,佛陀拈出“缘起中道”(缘起:梵prat
tya-samutp
da;中道:梵madhyam
-pratipad)作为伦理实践的总纲领。事实上,即使是佛陀也不例外——他一方面坚持“不杀生”之规范,一方面也不得不因托钵的条件限制,而允许“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而杀”的“三净肉”,这就是“缘起中道”的智慧。
“中道论”既不偏于唯心,也不偏于唯物,而是心物相涉、心境相待的缘起论,经过不偏不倚的伦理判断,发为行动,方为中道。切莫以为这“不偏不倚”必然就是几何线段两端的中间点,一些懒于自主性选择而一心只求标准答案的人,反而无法培养出敏锐的心智来实践中道的生活。虽然“中立”无疑地是一种选择,但是其选择未必合乎中道,因为面对罪恶之施行与苦难之承受,选择中立可能只合乎自家的利益,却坐视罪恶的加深与苦难的加剧。
笔者曾将“缘起中道”的行动哲学定义为:在有限的因缘条件下,无私地作出相对最好的抉择。“无私”近乎义务论者重视的道德黄金律,是一种易地而处的同理心,一种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吾人愈是无私,愈能掌握中道的智慧。顺乎缘起法则,必然推演出“无常无我”的结论。也就是说,诸法无自性,干细胞研究的发展也有无限可能。由此推知,一个中道的实践者必不会孤悬一个“绝对最好”的理想,而是运用高远的佛法智慧,在眼前还必须为胚胎干细胞研究之公领域议题而选择立场时,依然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兼顾科学研究自由,而作出“相对最好”的抉择。
其实,当生命权与人类福祉相冲突时,客观上实在无法认定哪一项具有优越的价值。虽然,佛法主张慈心不杀;但是,在佛陀的本生故事中,也曾经为了救五百商人而开杀戒。即如《瑜伽菩萨戒本》所云:
“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见是事已,发心思惟:“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以怜悯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25
因此,笔者以为,缘起中道的行动哲学是“活泼泼”的:吾人鼓励并支持人类干细胞的研究,对于研究来源严持“不伤害原则”,绝对以不杀害胚胎的科学方法做研究,不必苛责医疗进步的缓慢,更强烈反对商业化的竞争心态。今年(2004) 10月超人李维病逝,看到他生前在干细胞研究的听证会上所做的努力,佛教应该也必然助其一臂之力。我们衷心期待:成人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能有长足的进步,届时,也许大家就不用被放在必须“选边站”的尴尬处境中了!
六、结论
有关人类干细胞研究的伦理议题,本文只讨论“研究来源正当性”的部分,其实诸如人类体细胞核转植的巨大影响,人与动物“异种结合”所面对的物种错乱、疫病风险等等,都是值得探索的生命伦理学课题。
在干细胞研究的范畴中,胚胎干细胞研究所引起的伦理争议最大,因为,无论用以分离出干细胞的胚胎与流产胎儿,是否可称之为“人”?是否具足法律上的“人格权”,但依“众生平等”的佛法观点,它已涉及“杀生”过患,这是不容置疑的。
学界与医界常以研究自由、造福病患等等理由,完全合理化了“要把别人(或别国)比下去”的争竞心,也完全合理化了销毁胚胎的行为,强烈坚持胚胎干细胞研究造福人群的“道德正当性”。其实这所有的理由,依佛法观点,都未必禁得起严格的道德检验。争竞心难道不是“自恃凌他”的我慢心在作祟吗?为了“造福人群”的目的,难道可以将其他生命加以工具化吗?
笔者以为:最可怕的不是承认胚胎干细胞研究所涉及的道德之恶,而是自我催眠地强调此一研究在道德上的正当性。因为,只要还肯承认研究来源之取得,有道德上的重大瑕疵,那么,基于自我反省与舆论压力的迫切感,科学界就不得不加快脚步,研寻胚胎干细胞之外的替代方案。如本文前节所述,截至目前为止,自脐带血或成人干细胞中寻求替代方案,此一研究业已出现了一线曙光。
但假若自认为研究来源毫无道德瑕疵,或是换汤不换药地与人争执“胚胎是不是人”,量身打造地推出“十四天以内的受精卵并不是生命的始点”之理论,那么,研究者就容易继续安全地躲在学术象牙塔中,而不会产生“寻求替代方案”的积极动力。
然则依“缘起中道”的观点,来看赞同与反对的两造,应该可以达成一个宏观的结论:面对着拥有强大发言权的医学界,与虎视耽耽于胚胎干细胞研究所潜存之庞大利益的商业界,宗教界联手“维护胚胎或胎儿权益”的强力坚持,未尝不是另一种的“生态平衡”吧!它所施展的舆论压力,随时激发著研究者作必要的道德反省,而且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之下,促成了当前未来“干细胞来源”的替代方案。
二○○二年八月八日,完稿于尊悔楼
**以上论文,由性本法师增补修订,现代禅基金会“翻译小组”暨澳洲能融法师、Mandy Phan、台湾性本法师、加拿大曾青凯先生等诸位朋友提供英译之协助,谨此申谢!
参考资料:
·佛教典籍
1.《阿含经》(大正藏第1~2册)
2.《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大正藏第24册)
3.《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4.《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时人论述
1.李瑞全,《儒家生命伦理学》,台北:鹅湖,1999。
2.释昭慧,《佛教规范伦理学》,台北:法界,2003。
3.Peter Singer着,钱永祥、孟东篱译,《动物解放》,台北:关怀生命协会, 1996。
4.Pojman, Louis P.(波伊曼)编著,杨植胜等译:《生死的抉择
基本伦理学与堕胎》,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7。
5.Pojman, Louis P.(波伊曼)编著,陈瑞麟等译:《今生今世
生命的神圣、品质和意义》,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7。
6.Pojman, Louis P.(波伊曼)编著,魏德骥等译:《解构死亡
死亡、自杀、安乐死与死刑的剖析》,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7。
7.《第三届生命伦理学国际会议论文集》第1~2册,中坜,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2002。
8.《应用伦理研究通讯》第22期,中坜,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2002.。
9..俞智敏编译:〈成熟干细胞 可分化成器官细胞〉,《自由时报》,2002年6月22日。
10.严久元,《当代医事伦理学》,台北:橘井文化,1996,pp.139-140。
11.丘祥兴,〈人类干细胞研究的若干伦理问题〉,《第三届生命伦理学国际会议论文集》,p. H-7。
12.〈干细胞的竞争〉,《自然》,July,2002。
13.林秀娟,〈医师对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看法:问卷调查初报〉,《应用伦理研究通讯》,Vol.22,2002。
14.《台湾医界》,Vol.47,No.6,June,2004,p.290。
15.《经济学人》,Autumn,2001。
16.Sato N et al,〈Maintenance of pluripotency in human and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Wnt signaling by a pharmacological GSK-3-specific inhibitor〉,《Nature Medicine》, 10:1,2004,pp.55-63。 http://www.nature.com/cgi-taf/DynaPage.taf
file=/nm/journal/v10/n1/full/nm979.html.
17.邱永仁,〈胚胎干细胞、脐带血银行及DNA银行之法规探讨〉,《台湾医界》,Vol.47,No.6,June,2004。
18.《瑜伽菩萨戒本》,大正30,517中。
· 网站相关资料
1.艾立勤:〈胚胎干细胞实验伦理省思〉,《教友生活周刊》,2001,http://210.60.194.100/life2000/database/910116/910116_4.htm。
2.李宗徽:《中国大陆计划针对胚胎干细胞进行杂交》,2002,http://nr.stic.gov.tw/ejournal/scipolicy/sr9101/SR910170.htm)。
3.赵春华:〈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比较研究〉,2002., http://www.cpus.gov.cn/kjqy/file/0325.htm。
4.
品:〈未受精的胚胎成
干细胞新来源〉,2002, http://fm365.999.com.cn/professional/medicine/200203/12512320020305.htm
5.《三九健康网》第51期,2002,http://www.51jktw.com/jian_kang_xin_wen/zui_xin_xiao_xi/news0202_4.htm。
注释
[1] 新华社记者吴伟农报导,http://www.cctv.com/special/343/5/30814.html。
[2]
品:〈未受精的胚胎成
干细胞新来源〉,999三九健康网,详见http://fm365.999.com.cn/pro…
《人类干细胞研究来源的伦理争议——一个佛法向度的伦理探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