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下)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下)

  释悟殷

  肆、中有的特质

  有部论师主张有“中有”身,所以《婆沙论》主所作的论门中,有许多是与中有相关的议题。以下,从《婆沙论》中检出数则论主对中有的诠释,藉以认识“中有”。

  一、中有业可转、不可转

  有情由思推动,表现于身、口的行为,随着身、口行为的强力造作,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功能,影响有情,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业力。这业力,随受报时间远近的不同,而大分为现法(当生)受业、顺次生(来生)受业、顺后次生(次来生)受业,以及顺不定业等。不过,可确定的是:“所作业不亡,果报还自受”,有情造下的业因,将来必当感得果报。那么,由有情前生业力所引而化生的有情自体中有,必有业缘随缚了。于是论师们也不忘对这“中有”业,作了一番探究。如《婆沙论》说:

  问:中有可转、不可转耶?譬喻者说:中有可转,以一切业皆可转故。彼说:所造五无间业尚可移转,况中有业!若无间业不可转者,应无有能出过有顶,有顶善业最为胜故。既许有能过有顶者,故无间业亦可移转。阿毗达磨诸论师言:中有于界、于趣、于处,皆不可转,感中有业极猛利故。(大正27.359中)

  有部持经譬喻师认为:一切业皆可转,连五无间业都可转了,岂有中有业不可移转的道理!而阿毗达磨诸论师则认为:由有情前生所造之善恶业,决定有情中有身之去处。而感中有的业极猛利,“无佛、独觉、一切声闻及余有情,咒术、药物,能碍中有,令不往趣应受生处”(大正27.364中)。故中有业于界、于趣、于处皆不可转。论中,有人举“无闻比丘事”、“善恶行者事”、“影坚王事”,以质疑有部论师:何以说中有于界、于趣、于处皆不可转?

  问:若中有于界不可转者,无闻比丘事,当云何通6?是则中有于界可转,宁说于界不可转耶?答:住本有时,有此移转,非中有位,故不相违。谓彼将死,由业势力,第四静虑生相现前,彼既见已,便作是念:“一切结缚我已永断,应般涅槃,更无生处,何缘有此生相现前?”遂起邪见,拨无解脱:“若有解脱,我应得之。”由谤涅槃邪见力故,第四静虑生相便灭,无间地狱生相现前,命终后生无间地狱。住本有位,有此移转,非中有位,故不相违。(大正27.359中--下)

  问:若中有位于趣不可转者,善恶行者事7,当云何通?是则中有于趣可转,宁说中有不可转耶?答:彼本有时,有此移转,非中有位,故不相违。善恶行者,皆是住本有位,临命终时,善恶移转,非住中有位时。(大正27.359下--360中)

  问:若中有于处不可转者,彼影坚王事8,当云何通?是则中有于处可转,宁说中有不可转耶?答:彼本有时,有此移转,非中有位,故不相违。影坚王住本有临命终时,睹史多天生相先现前,彼爱多闻天美妙饮食时,睹史多天生相便灭,多闻天子生相现前,从此命终,受彼中有,而生彼天。(大正27.360中--下)

  有部论师以为:“无闻比丘事”、“善恶行者事”、“影坚王事”等,都是在“本有”位时转业,非“中有”位时。只有住“本有”时,乃至临命终时,转念现前,其业才可能移转。

  而且,不仅中有位业不可转,中有也还会造作种种异熟因(业因),等生到本有时受异熟果。如有部论师说:住欲界中有位时,能造作二十二种业。二十二种业的内容是:中有位有异熟定业及不定业二种,如是羯剌蓝、遏部昙、闭尸、键南、钵罗奢佉、初生、婴孩、童子、少壮、衰老位等十个位次,每个位次都各有异熟定业及不定业。并中有位,共有二十二种业(大正27.595下)。此中,有个问题:中有能造作诸业,令至本有位受异熟;此业,应说是“顺现法受业”,还是“顺次生受业”呢?论师说是现生受业报(顺现法受业),而非来生受业报(顺次生)。因为中有和本有的总众同分并没有差别(大正27.595下)。

  此处,有一问题值得留意:佛教的业感轮回说,是自作自受的业报观。譬喻者说“中有可转,以一切业皆可转故”,印公导师在《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的解说是:譬喻师倾向于唯心,重视现起的心力,否定了定业,所以说一切业皆可转,乃至无间业亦可令转(p.374)。而有部论师(阿毗达磨诸论师)却说:“中有于界、于趣、于处,皆不可转,感中有业极猛利”故。其意是说:中有业不可转,但“本有”业可转,乃至临命终时的心念亦可转业。如“无闻比丘事”,“善恶行者事”,“影坚王事”等,都是在“本有”位的临命终时转业的(大正27.359中--360下)。

  由此,显示有部论师是现实人间佛教的奉行者,重视现缘的实践面(积极性)——不必为既成的恶业担心,在现生活着的时候(本有),尽可从善业的修习中去对治恶业,乃至临命终时正念现前,都可转业。而且,临命终时的心念可转业,实是促成中国佛教“临终助念”的滥觞。不过,譬喻者说一切业皆可转,乃至五无间业皆可转,有部论师说本有业可转,乃至临命终时都可转,给予有情无限的鼓励与希望,那怕是作了重大恶业者,都有美好的机会。

  二、中有住世长短

  有情命终后,生到中有位,等待结生的机缘成熟时,就转世投生去。这等待转世投生的时间,需要多久呢?论师间有诤议。如《婆沙论》有四说:一、经于少时,因中有于六处门速求生缘故。二、设摩达多尊者说:极多住七七日,四十九日定结生。三、世友尊者说:极多住经七日,因中有身羸劣,不能久住。若结生因缘未和合,则七日为一周期,数死数生,无有断坏,直至生缘成熟。四、大德法救说:无有定限。若生缘快速和合,住时即短;若生缘未和合,住时即长些(大正27.360下--361中)。

  以上,关于中有住经几时,论主列举四说,未加评论,显见当时意见分歧,尚未有定论。不过,有部论师针对初说:中有住经少时,速往结生的意见,有一连串相当精采的问答。如问:若受中有,瞬遇生缘,即可速往缘会,于中结生;若生缘不和合,如何中有不住多时?如父在迦湿弥罗,母在中国,二者隔着千山万水,中有如何能速往结生呢?

  初说的答覆是:

  有情作父母业有定有不定,故于父母有可转义,有不可转义。一、若于父母俱可转者,往余父母和合处结生。二、若于父可转,于母不可转者,母与余男子和合,令中有速往结生。三、若于母可转,父不可转者,父与余女人和合,令中有速往结生。四、若于父母俱不可转者,即彼有情尚未命终时,由业力故,令其父母虽隔千山万水,必能破除万难相会。其所经处,毒不能害,刃不能伤,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乃至其余种种夭横因缘,皆不能碍,必得父母和合,令彼有情既命终已,适受中有,即往结生(大正27.360下--361上)。

  又问:

  若诸有情爱欲常增者,可随中有速往结生,若有欲心不常增者,如何中有速往结生?如马在春时、牛在夏时、狗于秋时、熊于冬时,欲心增盛,余时不尔,如何有情适受中有,令彼和合而往结生?论主说:一、彼有情住中有位,由业增上力的缘故,令其父母非时欲心也得增盛,相趣和合,彼得结生。二、相似业中亦得结生,故无有失。如马春时欲心方盛,但驴于一切时欲心皆得增盛,应生马中者,得非时而生驴中;牛于夏时欲心方盛,但野牛于一切时欲心皆得增盛,应生牛中者,得转生野牛中;狗于秋时欲心方盛,野干却于一切时欲心皆得增盛,应生狗中者,得转生野干中;熊于冬时欲心方盛,而罴于一切时欲心皆得增盛,应生熊中,得转生于罴中。虽彼形相与余相似,而众同分如本不转,以诸中有不可转故。如是中有速求生故,住经少时,必往结生(大正27.361上--中)。

  经由以上的系列分别,初说证成了“中有住经少时,速往求生”的理论。而《俱舍论》、《顺正理论》主,也赞同“住经少时”说9。不过,在《瑜伽师地论》里,就采用设摩达多和世友尊者的合说:若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多住七七日,四十九日内必定结生。这种说法,后来也成为一般的通说。如说:

  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定生缘。”(《瑜伽师地论》卷一,大正30.282上--中)

  三、中有何处入母胎

  中有是有情转世投生的中间站,有情要往投生时,由中有去投胎母腹。那么,中有是从何处入母胎的呢?此中,有说:有情的业力不可思议,而且中有身无所障碍,所以,“随所乐处”入胎。而论主却说:

  中有入胎,必从生门,是所爱故。由此理趣,诸双生者,后生为长,先入胎者,必后出故。(大正27.363下)

  契经说:有情三事和合入母胎——父母俱有染心和合,母身调适,健达缚正现前。健达缚者,即是中有。有情入胎时,健达缚二心展转入母胎,若女入胎,将于父起贪爱,于母起瞋恚(男入胎则反之)。所以,论主说有情入胎,“必从生门,是所爱故”。不过,这种说法,有个待解的问题:色界中有的形量,如本有时,形量圆满;欲界中有的形量,如五、六岁小儿模样(大正27.361中)。那么,如五、六岁小儿形量的欲界中有,如何于父母起颠倒想,生爱、恚二心?论主的看法是:中有的形量虽小,然诸根猛利,如本有时,能作诸事业。如善绘画者,在壁上画老人形状,其像虽小而有老相(大正27.361中)。

  又,论主说“诸双生者,后生为长,先入胎者,必后出故”,这与我们传统的认知有差距。对于双胞胎或多胞胎者,我们一向以先出生者为长,后出生者为幼,这显示民俗认知与论典所说的不同。不过,曾来台访问,日本有名的国瑞——…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