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愿望后,禅师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这时人们才知道他很了不起,其所作所为真正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
由此可见,不能单凭外在去评论一个人好坏。有时候特别平凡的人,或许就是文殊、观音等佛菩萨的化现,单看表面,是根本看不出来的。现在汉地有些人认为,大成就者肯定是胖胖的,所以有些假活佛为了显得胖一点,就吃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这种行为很荒谬,经典中并没有讲特别胖的才是菩萨,否则,那老猪最可能是菩萨的化现了。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都观清净心,这样才不会有罪过。然而,这对凡夫来说比较难,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以外都是坏人,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从而很容易诽谤菩萨。因此,真正想修行解脱的人,这些无意义的罪业都应该避免!
绮语:前世爱说绮语的人,今生将感得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份量,口才拙劣,明明坦率直言,可别人却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中讲起话来,也感觉自己气势薄弱。《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因此,我们平时要说些有意义的话语,如佛经方面、利益众生方面的,而没有意义的语言,没必要一直讲个没完没了。《正法念处经》也说:“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绮语就像锋利的刀一样,能够伤害自他,没有什么利益,故要常讲与解脱生死有关的话,若能这样,此人便可转生于善道。否则,说绮语的果报也很严重。
贪心:前世贪心重的人,今生会感得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正法念处经》中也说:“多欲大恶疮,若生于心中,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什么意思呢?贪欲就像一个大恶疮,如果生在你心里,那无论是贪人还是贪财,白天晚上都不会快乐,晚上睡也睡不着,白天也会过得很痛苦。而且对贪心重的人来说,就算金银财宝、各种资具如雨般降下,他也不会感到满足。《中阿含经》云:“天雨妙珍宝,欲者无厌足,欲苦无有乐,慧者应当知。”所以,具有智慧的人理应了知,欲妙只能带来痛苦,绝不会有快乐可言。故我们不要每天拼命地希求钱财,而应尽量住于知足少欲的生活中。
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佛经中也说:“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可见,怨恨、伤害别人的心,是世间上最恶的。反过来说,《大集经》言:“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安忍是世间上最好的,是最快乐的道。因此,我们要经常修持安忍。
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尤其是往昔造恶、没有福报之人,即生很容易就生邪见;反之,有福报、有善根的人则并非如此。在我们学院,福报不错的人,轻而易举就能生起正见,只要学了一两部论典,因果正见、空性正见马上便可产生。可是福德浅薄的人,就算学了再多经论、依止了再多上师、流了再多眼泪,自己的邪见依然根深蒂固、无法动摇。如《法华经》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这种人每天被痛苦所逼恼,今天身体不行、明天生活不行,今天被这人欺负、明天跟那人关系不好,而且看谁都不顺眼,觉得上师讲得不对、道友讲得不对,甚至佛陀也讲得不对。以前就有个人跟我说:“如果释迦牟尼佛还在世,我很想跟他辩论辩论。”——很可笑啊,这就是邪见的感受等流果。
总而言之,但愿我们生生世世不要有贪心、害心、邪见,这三大特别可怕的烦恼务必要断除。纵然不能从种子上根除,也应该了知它的过患,依止正见而闻思修行,尽量做到无贪、无嗔、无邪见!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当热瓦,指当热地区的人。据说帕单巴尊者有一百个“当热瓦”的教言。此颂的意思是,夫妻聚在一起也是无常短暂的,就像集市场上的两个人,偶尔接触一下,很快便各自分开了。
[2] 《水木格言》云:“诸法纵难知全,少知亦得大利,江河虽难全饮,少饮亦能解渴。”
[3] 详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9中劫比罗的公案。
[4]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云:“其摩竭鱼有一十八头、三十六眼,或有人头,或有象头,或有马头、骆驼头、驴头、牛头、猕猴头、师子头、虎头、豹头、熊头、罴头、猫头、鹿头、水牛头、猪头、狗头、鱼头。”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六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