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节课
思考题
330、有些人在圣地依止善知识多年,结果行为却极其恶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此应当如何解决?
331、为什么说只要有了信心,就可以得到一切加持?倘若你修行后,没有得到任何验相,这是因为佛菩萨不慈悲吗?请说明理由。
332、这节课所引用的几则公案,哪个对你的触动最大?你心态上有何改变?
333、若想明心见性、证悟实相,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如果这样承许,那其他修行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对此你如何解释?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继续讲不共加行中的“皈依”。
前面已讲了信心的重要性,也就是具足上品的信心和恭敬心,就可以得到上品的加持;信心和恭敬心若不具足,则得不到点滴加持。这方面讲了非常甚深的教言,大家应反反复复地去思维。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深入思维至关重要,像以前的许多高僧大德,每天至少会读几页《大圆满前行》,然后慢慢体会它的意思,这样久而久之,必定可增上自己的信心。
前两天,我传《大圆满虚幻休息》的时候,当时说不用作财物供养,有人非要供养的话,可以作些法供养。说了以后,首先是女众法供养的“报告”写得比较多,后来我在课堂上讲了一句后,结果男众也写了非常非常多。十分感谢!我看了还是很生欢喜心。我这边有好多代表性的信,如果以后有时间,可以给大家读一下。
今天也有个人在我面前发愿,名字她不一定愿意说,不说也可以吧。下面请个道友念一下她的法供养:
顶礼大恩上师!
弟子誓愿:以身口意供养上师,一生为上师发心。发心期间,放下自私自利之心,诸善奉行,愿发殊胜菩提之心。
弟子忏悔:曾对上师所生为凡夫之想,誓愿自净其意,从而生起视师如佛不退之信心。
弟子忏悔:之前对家人未尽好孝道,誓愿自此后,为家人而行真正之大孝道。
弟子誓愿:曾发愿每日只睡四小时,但未做到,心感忧恐。今再在上师面前誓愿:每日只睡四小时。
弟子誓愿:每日磕320个大头。每日至少念诵21遍百字明;《阿弥陀经》、《金刚经》、《楞严咒》、《八吉祥颂》、《普贤行愿品》、《释迦佛修法仪轨》、《心经》、《三十五佛忏悔文》、《随念三宝经》、《麦彭仁波切极乐愿文》、《生生世世摄受愿文》、《恒常发愿文》、《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胜利道歌》各一遍;一万遍佛号;文殊心咒、阿弥陀佛心咒、金刚萨埵心咒、莲师心咒、观音心咒各10遍。
弟子誓愿:在条件允许下,每日至少供21盏酥油灯,供3盏清油灯,作一次火施。
弟子誓愿:每日至少看《前行引导文》两页。
弟子誓愿:每日观修上师瑜伽、前行、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各一座,共计不低于半小时。
弟子誓愿:只察己过,常念他好,断除恶念,断除绮语。如有违背,马上重忏。
弟子愿以此供养上师,恳请上师长久住世,常转*轮。愿以此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续佛慧命。愿以此清净我与一切有情所有罪障,而能即生了脱生死,往生净土。
弟子恳请上师恒时加持弟子,使自相续早日现前和上师相续无二之智悲力,从而能奉行如来家业,广利有情。
以上誓愿若未实施,弟子愿永受地狱之苦!
惭愧弟子
2010年11月16日
讲得可以。你们也想一想,大家都在共同修法、共同行善,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做得怎么样?我想这个道友应该不是口头上,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她在实际行动中,可能每天也一直都在做,念那么多经、那么多佛号,还有看两页《前行》等等,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善行,会超过好几个懒惰的人。
以前我刚来学院时,也觉得睡四个小时太长了,但有些愿望在上了年龄以后,或者工作特别繁忙时,不一定能实现。但不管怎么样,有这样的愿力很好,以此可经常约束自己!
下面我们继续讲课:
◎ 无信心者,佛也不能救度
假如自己没有信心,即使遇到真佛摄受,也不会有什么收益。在这个世间上,再没有比佛陀更了不起的成就者了。像前面提到的善星比丘和世尊的弟弟提婆达多,亲自在佛陀面前听受了那么长时间的教言,但也未能被调化,原因就是没有信心。
有人常说:“某某人在佛学院呆了那么多年,在上师面前听了那么多法,怎么还会做这样的事,还会生起这样的念头?”其实这也跟他的根基和信心有关,没有信心的人,不要说一般的善知识,就算是在如来跟前,也不会看到任何功德。
佛陀在《如来兴显经》中也说:“如日照天下,生盲不能见……众生失本净,不信如来慧。”意思是,虽有太阳照耀整个天下,但生盲根本见不到,同样,如来的智慧虽至高无上,但具有邪见而失掉清净心的人,对此根本不会相信,这种人不管出家或学佛多少年,都不一定有什么成就。
《增一阿含经》就讲过一个简短的公案: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为大众讲法。此时,一位年高腊长的比丘,无视于睽睽众目,双脚朝前,正对着讲坛,肆意而眠。同时佛陀附近还坐着一位小沙弥,年仅8岁,跏趺端坐,威仪具足,以欢喜心和恭敬心谛听佛陀的教言。
佛陀决定借机施教,于是向大众开示:“所谓的长老,未必是先出家者,如果心中没有智慧,仍会表现出愚痴的行为。若有人明白佛法真理,六根清净无烦恼,即使刚刚出家,也堪称为长老。”
说到这里,佛陀问:“你们看到前排这位舒脚酣眠的长老比丘吗?”大众答:“见到了。”
又问:“看到这位8岁的沙弥吗?”皆答:“看到了。”
佛陀接着说:“这两人对三宝的恭敬心、信心截然不同,当来的果报也有天渊之别。此长老比丘前五百世常为龙身,若现在命终,又将堕落为龙,因为他对佛、法、僧无敬仰之心。而此沙弥听法恭敬,有惭有愧,七日过后,修行当有成就……”
可见,一个人学佛、听经的时间再长,但始终没有信心的话,也不见得有多大收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法油子”。这种人不管听到什么道理,都认为“这个我听过,那个也明白”,自相续与法根本不相应,与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没什么差别,真的特别可怕!
所以,佛教徒最需要的就是信心,这种信心最好是不退转的信心。即使这对一般人来讲很难生起,至少也应具足清净信或欲乐信。否则,连这些都没有的话,入佛门的基本条件就丧失了。因此,无论是谁,都要具有一颗真诚的信心与恭敬心。若能如此,只要你虔诚祈祷,佛陀便会降临并赐予加持。
◎ 佛菩萨的加持无处不在
不管是哪一位本尊、哪一位佛陀,对众生的悲心都无有亲疏,一视同仁,只要时时祈祷,他永远会对你不离不弃,一直赐予灌顶加持。如颂云:“何人诚作意,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同样,上师的身、语、意、功德、事业,也没有一个不遍及的地方,若能经常观想祈祷,定然会得到无欺的加持。
藏文中有一部《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这在汉文里也有,其中就说:“如其虚空广大故,佛身广大亦复然;由身广大量无边,光明广大亦如是;由其光明广大故,语密广大亦复然;语密广大量无边,心密广大亦如是。”意思是什么呢?犹如虚空般广大而无处不遍,佛陀的身体也是如此;犹如佛陀的身体般广大覆盖一切,佛陀的金刚语也是如此;犹如佛语般无有边际,佛陀的意密智慧也是如此;犹如佛的智慧广大无边,佛陀的功德事业之光也是如此。(藏译中“光”在身、语、意后面,与汉译的位置稍有不同。)
所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佛陀都无不遍及,屋子里、火车上、飞机上、公共汽车上……都遍满了佛身乃至佛的事业和功德。只要你虔诚祈祷,就像水器清净会映现月影一样,佛的加持自然而然也会现前。
因此,能否获得加持,关键在自己有没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佛陀的加持再大,也不一定对你有利;而一旦有了信心,即使大海离开了波浪,佛陀对所化者的济拔和度化,永远也不会消失、不会过期。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云:“假使大海潮,或失于期限,佛于所化者,济度不过时。”
或许有人会问:“谁说佛陀度化众生不过期?一尊佛陀的教期圆满之后,众生不就无法成为他的所化了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一尊佛陀的教期圆满,只是他度化众生的时间已满,并不是说他从此就没有加持力了。我们都知道,贤劫千佛的任何一尊佛,无论是过去的毗婆尸佛、迦叶佛,还是未来的诸佛,只要祈祷他的名号,当下即会得到加持,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传记。所以,佛陀的加持永远都不会离开。可是我们自己,有时候因恭敬心、清净心不够,把佛看成是无有加持的普通人,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得不到加持了。这不能怪佛陀,而是自己的无明愚痴所致。
莲花生大士当年前往罗刹国时,藏地的善男善女曾恳求他留在雪域,始终赐予灌顶加持。莲师回答:“具有信心善男女,莲生不去何处住,吾寿无有殁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意即其实我并没有去往别的地方,我已获得长寿持明果位,永远也不会死亡,只要你们以信心祈祷,我会在每个人面前各现一尊莲师。如今,我们念莲师心咒祈祷莲师也是如此,莲师一直在时时赐予加持,只不过我们看不见而已。这就像在生盲面前,具眼者对他施以帮助一样,不能因为看不见就说没有。
昔日无著菩萨修了12年的大悲心,…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