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節課
思考題
330、有些人在聖地依止善知識多年,結果行爲卻極其惡劣,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此應當如何解決?
331、爲什麼說只要有了信心,就可以得到一切加持?倘若你修行後,沒有得到任何驗相,這是因爲佛菩薩不慈悲嗎?請說明理由。
332、這節課所引用的幾則公案,哪個對你的觸動最大?你心態上有何改變?
333、若想明心見性、證悟實相,唯一的途徑是什麼?如果這樣承許,那其他修行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對此你如何解釋?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現在繼續講不共加行中的“皈依”。
前面已講了信心的重要性,也就是具足上品的信心和恭敬心,就可以得到上品的加持;信心和恭敬心若不具足,則得不到點滴加持。這方面講了非常甚深的教言,大家應反反複複地去思維。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深入思維至關重要,像以前的許多高僧大德,每天至少會讀幾頁《大圓滿前行》,然後慢慢體會它的意思,這樣久而久之,必定可增上自己的信心。
前兩天,我傳《大圓滿虛幻休息》的時候,當時說不用作財物供養,有人非要供養的話,可以作些法供養。說了以後,首先是女衆法供養的“報告”寫得比較多,後來我在課堂上講了一句後,結果男衆也寫了非常非常多。十分感謝!我看了還是很生歡喜心。我這邊有好多代表性的信,如果以後有時間,可以給大家讀一下。
今天也有個人在我面前發願,名字她不一定願意說,不說也可以吧。下面請個道友念一下她的法供養:
頂禮大恩上師!
弟子誓願:以身口意供養上師,一生爲上師發心。發心期間,放下自私自利之心,諸善奉行,願發殊勝菩提之心。
弟子忏悔:曾對上師所生爲凡夫之想,誓願自淨其意,從而生起視師如佛不退之信心。
弟子忏悔:之前對家人未盡好孝道,誓願自此後,爲家人而行真正之大孝道。
弟子誓願:曾發願每日只睡四小時,但未做到,心感憂恐。今再在上師面前誓願:每日只睡四小時。
弟子誓願:每日磕320個大頭。每日至少念誦21遍百字明;《阿彌陀經》、《金剛經》、《楞嚴咒》、《八吉祥頌》、《普賢行願品》、《釋迦佛修法儀軌》、《心經》、《叁十五佛忏悔文》、《隨念叁寶經》、《麥彭仁波切極樂願文》、《生生世世攝受願文》、《恒常發願文》、《文殊大圓滿基道果無別發願文》、《勝利道歌》各一遍;一萬遍佛號;文殊心咒、阿彌陀佛心咒、金剛薩埵心咒、蓮師心咒、觀音心咒各10遍。
弟子誓願:在條件允許下,每日至少供21盞酥油燈,供3盞清油燈,作一次火施。
弟子誓願:每日至少看《前行引導文》兩頁。
弟子誓願:每日觀修上師瑜伽、前行、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各一座,共計不低于半小時。
弟子誓願:只察己過,常念他好,斷除惡念,斷除绮語。如有違背,馬上重忏。
弟子願以此供養上師,懇請上師長久住世,常轉*輪。願以此能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續佛慧命。願以此清淨我與一切有情所有罪障,而能即生了脫生死,往生淨土。
弟子懇請上師恒時加持弟子,使自相續早日現前和上師相續無二之智悲力,從而能奉行如來家業,廣利有情。
以上誓願若未實施,弟子願永受地獄之苦!
慚愧弟子
2010年11月16日
講得可以。你們也想一想,大家都在共同修法、共同行善,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做得怎麼樣?我想這個道友應該不是口頭上,是發自內心的。而且她在實際行動中,可能每天也一直都在做,念那麼多經、那麼多佛號,還有看兩頁《前行》等等,這樣的話,一個人的善行,會超過好幾個懶惰的人。
以前我剛來學院時,也覺得睡四個小時太長了,但有些願望在上了年齡以後,或者工作特別繁忙時,不一定能實現。但不管怎麼樣,有這樣的願力很好,以此可經常約束自己!
下面我們繼續講課:
◎ 無信心者,佛也不能救度
假如自己沒有信心,即使遇到真佛攝受,也不會有什麼收益。在這個世間上,再沒有比佛陀更了不起的成就者了。像前面提到的善星比丘和世尊的弟弟提婆達多,親自在佛陀面前聽受了那麼長時間的教言,但也未能被調化,原因就是沒有信心。
有人常說:“某某人在佛學院呆了那麼多年,在上師面前聽了那麼多法,怎麼還會做這樣的事,還會生起這樣的念頭?”其實這也跟他的根基和信心有關,沒有信心的人,不要說一般的善知識,就算是在如來跟前,也不會看到任何功德。
佛陀在《如來興顯經》中也說:“如日照天下,生盲不能見……衆生失本淨,不信如來慧。”意思是,雖有太陽照耀整個天下,但生盲根本見不到,同樣,如來的智慧雖至高無上,但具有邪見而失掉清淨心的人,對此根本不會相信,這種人不管出家或學佛多少年,都不一定有什麼成就。
《增一阿含經》就講過一個簡短的公案: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爲大衆講法。此時,一位年高臘長的比丘,無視于睽睽衆目,雙腳朝前,正對著講壇,肆意而眠。同時佛陀附近還坐著一位小沙彌,年僅8歲,跏趺端坐,威儀具足,以歡喜心和恭敬心谛聽佛陀的教言。
佛陀決定借機施教,于是向大衆開示:“所謂的長老,未必是先出家者,如果心中沒有智慧,仍會表現出愚癡的行爲。若有人明白佛法真理,六根清淨無煩惱,即使剛剛出家,也堪稱爲長老。”
說到這裏,佛陀問:“你們看到前排這位舒腳酣眠的長老比丘嗎?”大衆答:“見到了。”
又問:“看到這位8歲的沙彌嗎?”皆答:“看到了。”
佛陀接著說:“這兩人對叁寶的恭敬心、信心截然不同,當來的果報也有天淵之別。此長老比丘前五百世常爲龍身,若現在命終,又將墮落爲龍,因爲他對佛、法、僧無敬仰之心。而此沙彌聽法恭敬,有慚有愧,七日過後,修行當有成就……”
可見,一個人學佛、聽經的時間再長,但始終沒有信心的話,也不見得有多大收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法油子”。這種人不管聽到什麼道理,都認爲“這個我聽過,那個也明白”,自相續與法根本不相應,與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沒什麼差別,真的特別可怕!
所以,佛教徒最需要的就是信心,這種信心最好是不退轉的信心。即使這對一般人來講很難生起,至少也應具足清淨信或欲樂信。否則,連這些都沒有的話,入佛門的基本條件就喪失了。因此,無論是誰,都要具有一顆真誠的信心與恭敬心。若能如此,只要你虔誠祈禱,佛陀便會降臨並賜予加持。
◎ 佛菩薩的加持無處不在
不管是哪一位本尊、哪一位佛陀,對衆生的悲心都無有親疏,一視同仁,只要時時祈禱,他永遠會對你不離不棄,一直賜予灌頂加持。如頌雲:“何人誠作意,能仁現彼前,賜灌頂加持。”同樣,上師的身、語、意、功德、事業,也沒有一個不遍及的地方,若能經常觀想祈禱,定然會得到無欺的加持。
藏文中有一部《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這在漢文裏也有,其中就說:“如其虛空廣大故,佛身廣大亦複然;由身廣大量無邊,光明廣大亦如是;由其光明廣大故,語密廣大亦複然;語密廣大量無邊,心密廣大亦如是。”意思是什麼呢?猶如虛空般廣大而無處不遍,佛陀的身體也是如此;猶如佛陀的身體般廣大覆蓋一切,佛陀的金剛語也是如此;猶如佛語般無有邊際,佛陀的意密智慧也是如此;猶如佛的智慧廣大無邊,佛陀的功德事業之光也是如此。(藏譯中“光”在身、語、意後面,與漢譯的位置稍有不同。)
所以,在任何一個地方,佛陀都無不遍及,屋子裏、火車上、飛機上、公共汽車上……都遍滿了佛身乃至佛的事業和功德。只要你虔誠祈禱,就像水器清淨會映現月影一樣,佛的加持自然而然也會現前。
因此,能否獲得加持,關鍵在自己有沒有信心。如果沒有信心,佛陀的加持再大,也不一定對你有利;而一旦有了信心,即使大海離開了波浪,佛陀對所化者的濟拔和度化,永遠也不會消失、不會過期。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雲:“假使大海潮,或失于期限,佛于所化者,濟度不過時。”
或許有人會問:“誰說佛陀度化衆生不過期?一尊佛陀的教期圓滿之後,衆生不就無法成爲他的所化了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一尊佛陀的教期圓滿,只是他度化衆生的時間已滿,並不是說他從此就沒有加持力了。我們都知道,賢劫千佛的任何一尊佛,無論是過去的毗婆屍佛、迦葉佛,還是未來的諸佛,只要祈禱他的名號,當下即會得到加持,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傳記。所以,佛陀的加持永遠都不會離開。可是我們自己,有時候因恭敬心、清淨心不夠,把佛看成是無有加持的普通人,這樣一來,自然也就得不到加持了。這不能怪佛陀,而是自己的無明愚癡所致。
蓮花生大士當年前往羅刹國時,藏地的善男善女曾懇求他留在雪域,始終賜予灌頂加持。蓮師回答:“具有信心善男女,蓮生不去何處住,吾壽無有殁盡時,信士前我各現一。”意即其實我並沒有去往別的地方,我已獲得長壽持明果位,永遠也不會死亡,只要你們以信心祈禱,我會在每個人面前各現一尊蓮師。如今,我們念蓮師心咒祈禱蓮師也是如此,蓮師一直在時時賜予加持,只不過我們看不見而已。這就像在生盲面前,具眼者對他施以幫助一樣,不能因爲看不見就說沒有。
昔日無著菩薩修了12年的大悲心,…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八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