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才見到了彌勒菩薩。他見菩薩的第一句就是抱怨:“您的悲心實在微弱,我祈禱了那麼長時間,您也遲遲不現前。”彌勒菩薩告訴他:“並不是我不現前,實際上我與你從未分離過,只因爲你被業力所蔽,自己看不見我而已。”
因此,我們祈禱諸佛菩薩時,要堅信他們就在面前,這一點很重要。倘若沒有這種信心,只是將其當作世間鬼神,祈禱不見效果就退失信心,絕不會得到真實的利益。假如你能具有不退的勝解信,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得到佛菩薩的悲憫,就像人們通常所說的“自己有勝解信,老婦依靠狗牙得成佛”。
◎ 老婦依狗牙而成佛的故事
這個故事在藏地可謂家喻戶曉:
從前,一位老婦人與兒子相依爲命。兒子經常去印度經商,母親就對他說:“你在那邊賺多少錢我不關心,這對一個老人來講不重要,但印度金剛座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聖地,你一定要從印度帶一個殊勝的加持品,作爲我天天頂禮的對境。”
盡管母親叁番五次地囑咐,但這不孝的兒子並沒有特別重視,把這些話都忘在腦後了,以至于每次從印度回來都兩手空空。
一次,兒子又准備去印度。母親就開始威脅他:“如果這次你還不給我帶回一個加持品,我就自殺死在你面前。”
(母親真的不高興了。因爲這不是一次兩次了,說了那麼多次,卻始終沒有帶回一點點東西。其實,像菩提伽耶的一片樹葉,覺沃佛的一塊法衣,甚至初轉*輪之地——鹿野苑的一塊石頭,這些也可以,但是什麼都沒有。無奈之下,母親只好以死相逼了。)
結果兒子去印度經商期間,又忘記了母親的囑咐。回來快到家門口時,才突然想起母親的話,他心裏嘀咕:“現在該怎麼辦呢?我沒給母親帶回任何頂禮所依的加持品,這樣空手而歸,她一定會自盡身亡的。”
他左右環顧,發現路邊有個狗頭,于是拔出狗牙,用五顔六色的綢緞裹好,帶回來交給母親說:“您一定要保存好!這是佛陀的牙齒,特別不好得,我在印度花了很長時間才弄到,希望您將它作爲祈禱的對境。”(這個兒子很壞呀,給母親一個狗牙,說是佛牙。但母親也有點笨,不然,人牙跟狗牙肯定是有差別的。)
母親將這狗牙當作真正的佛牙,生起了強烈信心,經常頂禮供養。後來狗牙降下了許多舍利。當她去世的時候,彩虹光環等瑞相紛紛呈現。
她不像現在大城市的有些人,分別念特別多、特別複雜,就算是真的東西,也會産生各種邪念。尤其是沒有福報、沒有正見的人,邪分別念特別特別多;而有福報、有智慧的人,産生正見很容易,邪念倒不容易生起。就像《正法念處經》中所說:“善人行善易,惡人行善難,惡人造惡易,善人作惡難。”
其實,這個老婦人之所以成就,並非是狗牙具有加持力,否則,狗牙隨處都找得到,我們就不用去聖地拜佛了。有些人聽了這個故事,就認爲:“藏地有狗牙成佛的故事,看來狗牙加持很大,以後有狗牙的話,一定要帶給父母作加持品。”我們不能從這方面理解。那從什麼方面理解呢?這是因爲老婦人以強烈的信心力,認爲狗牙是真正的佛牙,這樣一來,佛的加持融入了狗牙中,狗牙也就與佛牙沒有差別了。
由此可見,信心是最關鍵的因素。即使對方不是功德所依,但只要你生起真正的信心,對方自然也就成了有功德者、具加持者。所以,信心在佛法中非常非常重要。
不僅藏傳佛教特別重視這一點,漢傳佛教也是如此。印光大師在《增廣文鈔》中說:“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這與華智仁波切的意思完全一致,即恭敬心和信心越大,消除業障、增慧增福的能力就越大;但若一點恭敬心和信心都沒有,諸佛菩薩的加持則很難融入自心。
◎ 漁夫們依信心而得度的故事
《法句譬喻經》中還有個“笃信品”,裏面就講信心的很多功德,其中有一則公案說:從前佛陀在舍衛國時,東南邊有一條大江,江邊住了五百多戶人家,全部以欺詐造業爲生。有一天,佛陀見度化他們的因緣已成熟,便來到江邊,坐在樹下身體發光。村人從未見過放光的人,既驚異又好奇,于是集聚過來向佛禮拜問訊。佛陀讓他們坐下,爲他們傳講佛法,但這些人聽了,心中不信,無法度化。
這時佛陀幻化出一個人,從江的南邊踏水而來,水只沒過他的腳裸,身體並沒有沈下去。過江以後,他來到佛前頂禮。人們覺得有點稀有,紛紛問他:“這條江特別深,你有什麼功夫,可以不沈下去?”那人回答:“我是江南邊的一個愚冥之人,聽說佛陀在這裏說法,急切地想聽佛宣說道德。到了岸邊後沒有渡船,我向一個人打聽水的深淺,他說:“水只齊踝,你爲何不渡過去?”我就相信他的話,從水面上過來了,並沒有什麼道術。”
佛陀贊歎道:“善哉善哉,信心至誠的人,連生死之淵都可以度越,更何況這區區數裏的大江了?”並說偈雲:“信能渡淵,攝爲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這時,村人們依靠那人的行爲見證了信心的力量,紛紛對佛陀産生信心,求受叁皈五戒,成了居士,最後都得到了度化。
所以,信心是入佛門的先導。個別道友經常抱怨:“我的家人朋友實在沒辦法學佛!”其實這跟信心有很大關系。假如他們第一步有了信心,那不管是官員還是什麼身份,都有進入佛門的機會;但若連信心都沒有,根本不相信“這一套”,那他的人再好,再有智慧、有悲心,也還是不行,根本不會入這個門。
因此,信心的確非常重要。有了虔誠信心的話,就像剛才那個老婦女,她不會左思右想,完全相信那個狗牙就是佛牙,然後去誠心祈禱,結果真正現前了佛牙的加持。包括很多道友也是如此,如果對一條金剛結、一本書、一尊佛像有極大的信心,時時皈依頂禮,就算它的質量不是特別好,所獲的加持也不可思議。
我寺院(多芒寺)有一個很好的修行人,十多年來一直在拉薩那一帶雲遊神山,獨自修行,聽說他已念了一億遍文殊心咒。前段時間他下來了,我們稍微接觸了一下,他身上還帶著十五年前我給他的蓮師銅像。這尊銅像質量比較差,是我在馬爾康的商店裏看到,花了五元錢請回來,當作禮物送給了他。可能當時有一些緣起吧,這麼多年來他始終帶著,從不離身。他拿出來給我看,質量確實一般般,我說:“給你換一個吧。我有尊尼泊爾的蓮師像,送給你。”他連連搖頭:“不要不要!這尊蓮師像遣除了我的很多道障。去年去印度過海關時,我最害怕這尊蓮師像被沒收了,還好沒有。”我開玩笑道:“肯定不會。蓮師既然能遣除你的違緣,怎麼可能遣除不了他自己的違緣?”
可見,人的信心很關鍵。如果沒有信心,幾塊錢的佛像,十五年一直帶在身上,是絕對不可能的。而有了信心的話,在修行過程中,依靠這尊佛像,他一定遣除了很多障礙,得過很多不共的加持。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這種純潔的信心!
◎ 覺沃奔與覺沃佛的故事
覺沃佛,是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由文成公主帶入藏地,現供奉于拉薩大昭寺內。前段時間有一個領導,他是半藏半漢的年輕人,對佛教一點都不懂。他說:“哎喲,我始終想不通,一個漢族女人帶來的銅像,爲什麼藏族人那麼崇拜?”——不懂曆史、不懂加持的人,有時候說話也比較可笑。
按照藏地的習俗,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若沒有見過覺沃佛,這是很遺憾的。所以,對很多老人而言,畢生能去拜一次覺沃佛,是自己心中最大的願望。藏族子女爲了報答父母的恩德,在各方面因緣具足時,也一定會帶他們去拉薩朝拜。過去都有這樣的傳統。但現在的藏族年輕人,好像不關心這方面,自己有了錢以後,就像漢地有些人一樣,非要給父母買個房子,買個自行車——開玩笑!自行車倒沒有。
從前,在工布地方,有一個叫覺沃奔的愚人。一次他去拉薩朝拜覺沃佛像,當時覺沃佛像前,沒有香燈師等任何人,于是他便走到近前。他把覺沃佛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看到供桌上的食品和酥油燈,心想:“覺沃佛還是挺享受的,有這麼多的糌粑和酥油湯。他應該是將這些糌粑團,蘸上燈器裏的酥油汁以後才吃,爲了使酥油汁不凝固才燃火的。我從很遠的地方來這裏,也算是覺沃的客人了,所以他怎麼享用,我也應該同樣食用。”
于是乎,他將糌粑食子蘸上酥油汁,就開始吃了起來。吃完以後,他心裏有點擔心,因爲把覺沃吃的全吃了,喝的也全喝了,害怕覺沃會不高興,于是慢慢地看覺沃的臉。結果發現他特別慈祥,一直笑眯眯的,這時他才比較安心,不禁贊歎道:“神馐[1]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眯眯的;酥油燈被風吹動,您還是笑眯眯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師。我這雙鞋托您保管,我轉繞您一圈就回來。”說完,便將髒兮兮的鞋子脫下來,放在覺沃佛像前面,他自己去轉繞了。
香燈師來了以後,見覺沃佛前的“酥油湯”被喝完了,神馐也被吃完了,氣得不行,再看到佛像前有一雙髒鞋,就准備扔出去。覺沃佛像突然開口說話了:“這是工布奔委托我保管的,不要扔掉。”——香燈師可能嚇壞了,以爲工布奔是特別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這個時候,工布奔回來取鞋了,又說:“您真是一位好上師,給我吃了一頓好的,又幫我保管鞋子,現在我已經見到您了,也該回去了。明年請到我家鄉來玩一玩吧。我宰一頭老豬,炖上豬肉,煮熟陳舊的青稞釀成青稞酒,等著您。”
覺沃佛像說:“可以。”——香燈師可能要暈倒了。
這位工布奔回到家中,對妻子說:“我已經邀請了覺沃仁波切來做客,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來,所以你經常不要忘了瞧著點,看他是否來了。”
第二年的一天,他妻子去河邊提水,在水中清楚地顯出“覺沃”的影像。妻子立刻跑回家告訴丈夫:“那邊水裏有一個人,是不是你請的客人呀?”
他馬上跑去看,果…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八十五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